10月30日,在由中國棉花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棉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國際紡織製造商聯合會(ITMF)總幹事Christian Schindler先生做了題目為《全球紡織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的演講。
大家好,我是Christian Schindler,國際紡織製造商聯合會的總幹事。
國際紡織製造商聯合會成員包括來自世界各國紡織服裝協會以及公司,纖維、紡織協會和公司。此外,許多纖維和紡織機械製造協會和公司也是我們的會員。換句話說,ITMF是全球紡織價值鏈的獨特平臺。
我很榮幸受邀在中國安徽省合肥市召開的2020中國棉業高峰論壇上發言。很希望能親自前來,雖然這種方式是第二選擇,但也比無法參會要好很多。不過,我希望我們將來可以開放全球旅行並會面。感謝中國棉花協會向我提供這個機會在此次大會上分享我們的發現和觀點。
我們行業正如全世界一樣面臨著挑戰。但是挑戰的同時也意味著機遇。
為了分析目前的情況,我們需要知道以往的情況。
我們可以看一下ITMF每年關於新織機的發運數據。然後,我們再看一下過去一個月我們針對新冠疫情對行業影響所做的一些調查。
讓我們先看一下過去幾年短纖紗錠織機的裝運情況,重點看一下2019年。我們可以看出,在2019年短纖織機的裝運量下降到700萬錠,比2018年下降20%,與過去幾年相比有較為明顯的下降。也就是說,裝運下降意味著自2019年以來棉紡行業對新織機的需求下降。
如果我們看一下裝運目的地,可以看到亞洲是新短纖織機的主要目的地,其中中國佔到全球投資的50%以上。
如果想更加清楚了解我們目前的處境,將棉紡行業所需要的短纖織機和化纖行業的織機進行比較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幾年,尤其在2018和2019年加工機的發運增長很快。均增加了50萬錠左右,比較以往年份有明顯增加。
亞洲再次成為加工織機的主要投資地,其中中國佔據70%的主導地位。從以上兩種織機我們可以看出,過去幾年對棉製品的需求是在下降,而對人造纖維製品的需求是增長的。
那麼接下來我們看一下新冠疫情爆發以後的幾個月我們在織機公司當中所做的幾組調查,主要在5月份。在歐洲和美國都出現經濟停滯之後。可以看出,大家對今年織機的銷量前景是非常悲觀的。只有12%的公司認為2020年銷量不錯,86%的公司都非常悲觀。這12%的公司很可能是來自化纖領域。
在最初的幾個月,我們在全紡織價值鏈也進行了幾次調查,其中一個問題是,您怎麼預測2020年營業額,預計會變化多少?如圖中所示,大家的回答隨著時間推移有所變化。
在初期,許多公司都感受到了取消和延遲訂單的影響。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狀況越來越糟糕,尤其在經濟停滯之後,許多公司因取消和延遲訂單備受打擊。總體而言,公司對於2020年營業額的預期是比2019年平均下降30%。
在我們九月份最近一次的調查當中,情況有所改善,你可以看到對今年的營業額下降的預期為降低16%。這反映了感染率下降,短期消費恢復穩定。
但現在第二波疫情在冬天即將來臨,感染人數預期會增多,那麼16%的降幅是否真的反應2020年的預期,也變得值得懷疑了。
伴隨著訂單的大量取消和延期,經濟停滯後訂單也越來越少。因此,過去幾個月69%的公司降低了開工率。
讓我們看一下,對以季度為單位的交易額何時能夠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大家的預期是怎樣的?大多數公司認為該水平將在2021年恢復。當然,也有不少公司認為要想季度營業額回到疫前水平,需要到2022年甚至2023年。
如果比較紡織價值鏈的不同類型企業,他們是如何應對疫情,以及預估今年的營業額。我們可以看到綜合型企業比起專業型企業能夠更好應對危機,也比某一環節中的企業應對的更好,比如那些纖維生產商,紗線廠,織布廠,印染廠,或成衣製造商。
當詢問這些公司預期未來銷售額與2019年相比會有什麼變化?我們看到大多數公司預期在2024年其銷售額會高於2019年,在2020年下降16%之後。這是好消息,但是也可以看出大家認為需要四年時間才能補償2020年所遭受的損失。說明這不是一個短期危機,而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度過的真正危機,他們預期至少需要四年時間度過。
此外另外一個重要發現是公司都希望能夠提升數位化能力。各公司都發現當線下商業無論因為什麼原因受阻,那麼線上生意就變得更為重要。因此,未來,數字能力對於每一個公司都是需要提升的必須技能。沒有數字能力,如果無法同希望為你供貨的供應商和希望購買你的產品的顧客發生聯繫的話,即使你的產品很棒,你也無法銷售你的產品。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總結一下行業的趨勢,需求方面的變化還是很明顯的,更少的正裝,更多休閒裝,更多戶外運動裝,更多居家服裝。
到達市場的速度也更加重要,生產地距離消費市場更近也尤其重要,數字能力和線上能力對於聯繫你的供應商和消費者或顧客是非常重要的。
可持續性是圍繞著氣候變化的討論發生的。大家希望購買可持續性更強的產品,他們希望消費有更多功能的產品,尤其是提高健康和衛生水平的產品。
為了達到這些,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公司需要在產品開發上採取最新的技術以及在增加產品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上,滿足客戶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他們需要知道商品是在哪,何時,由誰來生產的,這需要公司共同合作來完成。
棉紡織行業擁有很棒的纖維和很棒的產品,也具備滿足這些趨勢的可能性。因此與他們共同合作來適應新環境是很重要的。研究市場,研究市場對新產品的新需求,為產品增加附加值。
我祝願本次會議圓滿成功,我也藉此機會再次感謝本次會議為我的分享提供機會。我相信本次會議的召開會進一步提升中國棉紡織行業以及世界棉紡織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