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青春期是每一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特殊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心智將迅速得到成長,但與此同時,很多新鮮事物、感知的出現也會讓部分孩子作出一些錯誤的判斷,進而導致成長受到影響。
在這之中,最令家長們頭疼的莫過於早戀問題。步入青春期以後,孩子會開始注意身邊的異性,在深入了解彼此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好感度的產生,這種朦朧的情感在受到影視作品的"催化發酵"以後,就成了早戀行為。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絕大多數早戀行為與真正的戀愛並不相同。大多數深陷早戀之中的孩子,他們其實並不具備戀愛的能力與條件,不過是純粹希望和對象待在一起罷了。
這樣一種幼稚的情感,對孩子的成長而言往往弊大於利,因此大多數家長都很反對孩子的早戀行為,一經發現就會以強硬的態度甚至是打罵的方式強迫孩子結束戀情,這樣真的合適嗎?
我們不妨看看陸女士的做法。
陸女士的女兒今年15歲,就讀於當地一所重點中學。一直以來,女兒就是陸女士夫婦眼中的乖乖女,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乖巧懂事。因此,在她的身上,陸女士夫婦可謂是寄予了厚望。
前段時間,女兒一如往常放學回家,在吃晚飯的過程中,陸女士無意間發現,孩子的脖子上有一個很明顯的"草莓印"。看到這個印記,陸女士心裡很清楚,孩子很可能是早戀了。
為了弄清楚原因,陸女士決定第二天親自到學校接送孩子放學。隨著放學鈴聲響起,陸女士見到了自己的女兒,心中的猜想也隨著女兒的出現而得到證實。
當時,女兒與一名男同學並肩走出校門,在看到迎面走來的陸女士以後,她急忙遠離了那位男生。
回到家中以後,陸女士將女兒叫到跟前,她沒有衝女兒發脾氣,而是心平氣和地對女兒說了這樣一番話。
"追求幸福沒有錯,在你這個年紀,想跟喜歡的人待在一起很正常。但是孩子,眼下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去完成,真正的幸福不是一時的歡喜,而是一同取得進步後的互相認同。"
第二天一早,女兒主動找到陸女士並告訴她,自己會找那名男生說明清楚,並且答應陸女士今後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
早戀教育不應打罵
絕大多數情況下,父母在得知孩子有早戀行為以後,一般都會選擇打罵的教育方式。這種做法其實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是毫無益處的。
一方面,打罵教育不能讓孩子意識到早戀的危害。作為一種強制孩子接受父母觀念的教育方式,打罵教育只能讓孩子一時服從父母的管教,但在缺乏科學指導的情況下,孩子依然有可能再度陷入早戀的"泥沼"之中。
另一方面,打罵教育會對親子關係產生影響。要知道,出現早戀的孩子大多都處在青春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存在比較強烈的叛逆心理。
一旦打罵教育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那麼不但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而且親子關係還將隨之受到影響。
那麼,為了避免孩子出現早戀行為,父母應該做好哪些方面的預防工作呢?
避免孩子早戀的方法
·分析早戀弊端
不同於正常的戀愛,早戀的危害是相當顯著的。絕大多數情況下,早戀的弊端遠遠大於其益處。但是,很多孩子並不知道這一點,在影視作品的影響下,他們對於愛情的總是充滿著期待。
為此,父母不妨找一個恰當的時機跟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幫助他們了解早戀的危害,這樣孩子才能主動放棄早戀,減少不必要的親子衝突。
·進行兩性教育
有些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早戀行為,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處理男女之間的特殊情感,而這其實是性教育缺失的一種典型表現。
由於孩子的心理比較不成熟,所以他們在戀愛關係當中的很多行為舉止其實是缺乏理性思考的。為了避免孩子做傻事,父母應該適時對他們進行兩性教育,讓孩子形成清晰的兩性界限,這既是對自身負責,也是對對方的保護。
·樹立人生目標
要想讓孩子徹底告別早戀,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讓他們找到比戀愛更加值得花費時間與精力的事情。只要孩子能夠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他們自然不會沉溺於早戀的臆想之中。
在平時的溝通交流當中,父母不妨給孩子設定一些階段性的人生目標,鼓勵孩子朝著這些目標進行努力與進取。這不僅能規避早戀的幹擾,而且能幫助孩子提升、完善自我。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