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北京時間上午9點多,是亦欣跟在湖北家人越洋通話報平安的時間。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套近乎程式化的操作從1月下旬開始,已經不間斷地保持了近兩個月。
亦欣是美國印第安納州西拉法葉市普渡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這周正好學校放春假,休息在家。不過為了應對當下美國疫情的發展態勢,她打算最近都不回學校。亦欣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我已經把實驗室的一些工作搬到家裡來做,這段時間自我『居家隔離』。」
看到美國總統川普在社交媒體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讓亦欣很氣憤,也更增添了她的不安。「川普這樣的言論很不負責任,轉移注意力,還會加劇美國民眾對中國人的歧視和敵對態度。為了自身安全,我已經在網上下單辣椒噴霧了。」
學生參加3000人會議後發高燒卻無法檢測
北京時間3月14日,川普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美三大股指飆漲逾9%,道指暴漲近2000點,創金融危機來最大漲幅。短暫的刺激之後,仍擋不住美股8天內的第三次熔斷。
在亦欣看來,川普的舉動和言論,對於控制疫情並沒有實質性地推動,美國政府也因為檢測病毒緩慢而受到的質疑。
有報導稱,美國現在開始設核酸檢測點,公眾可以開車隨到隨測。記者問起相關情況,亦欣說:「我們這裡還沒有,我朋友在科羅拉多有測,人很多。上個周末據說開了六車道,很多人在等著測。」
出現不適症狀,卻被拒絕做核酸檢測,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身邊,足以讓當事人以及周邊的人驚慌。亦欣告訴記者,上周二(10日),學校有個全州範圍的自動車科技研討會議,之前自己就在關注這個會議,但因為3月6日印第安納州出現首例確診新冠病例,讓她最終打消了參會的念頭。
「網上介紹,這個會議有3000多人參加。聽說有土木系學生參會第二天出現高燒,呼吸不暢,到醫院檢查後排除了流感。醫院讓他自己回去隔離兩周,但沒有進行核酸檢測,說州裡要求把試劑盒留給老年人。」亦欣慶幸還好自己沒有去湊這個熱鬧,但有其他同系的中國留學生表示「很慌」。
至於學校方面的應對,亦欣收到過2次郵件。「一次是1月底,那時武漢及國內疫情形勢嚴峻。我收到國際學生事務部門發來的郵件,讓大家不用擔心,尤其是中國學生,學校可以提供幫助。第二次是3月初,這是學校第一次發郵件給所有學生,提到緊急應對預案,包括老師們做好遠程授課的準備,學生做好遠程學習的準備。」
亦欣說:「一定要說學校有什麼具體舉措,洗手間的這句提醒讓我印象很深,『洗手時請唱兩遍生日快樂歌』 。這也算是比較典型的美式幽默,提醒大家要認真洗手,唱兩遍生日快樂歌差不多20多秒吧。」
亦欣出門遛狗,周圍居民都刻意保持著安全的距離。
中國導師防範意識強,美國導師陪著我一起哭
跟其他除中國以外國家相似,華人對於疫情的警覺性明顯高於外國人。亦欣有幾個導師,包括中國人、美國人。「中國導師跟我們十幾個中國留學生有個實驗室微信群,他一直關注國內疫情,也擔心在美國的爆發,經常未雨綢繆跟我們說。早在2月1日波士頓有第一例確診病例時,他反應很快,馬上在群裡提醒我們,改為遠程會議,因為實驗室有人去波士頓開會。他讓大家做好準備,多買酒精、消毒液,他來報銷。」
考慮到中國留學生的人身安全,中國導師最近又特地在群裡提醒,「大家可以買點胡椒噴霧防身;找人少的地方鍛鍊強身;保護好自己。」
至於美國導師,很多時候則是一副樂天派。亦欣說:「他們有點盲目的樂觀,總說不用擔心,疫情不會發生在美國,一切很快都會過去。我發郵件給美國導師建議遠程開會,他認為是我過於害怕。後來好幾個人給他發郵件,他又說,你們沒有必要害怕,如果你們實在害怕,那就遠程會議吧。」
當然,感性的美國人,也讓亦欣第一次見識到50多歲的導師哭紅了鼻子。「那天開完會,導師關切地問了我句,家人還好嗎?那時想到火神山就建在離我家十多公裡的地方,情緒沒繃住就哭了。我低頭著流眼淚,等我一抬頭,看到導師也跟我一起哭了。他說,『如果類似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邊,想到我2個孩子怎麼辦,所以也哭了。』」
「哭完之後,導師直接把我的情況上報給學校,表示這個學生需要心理幹預。」美國導師的熱心關懷也讓亦欣有些哭笑不得。「學校有免費提供的心理諮詢,可以兩周去一次,我之前去過。不是語言的問題,主要還是文化背景不同,他們給出的很多意見,不具可行性,所以中國留學生也不常去。」
美國導師對學生還是非常認真負責。這幾天,美國導師發郵件給亦欣,問她在家是否需要提供哪些實驗室設備。如果是平時,亦欣通常會在30分鐘內回郵件。這次她想沒啥可以提供的,所以沒有及時回復。沒想到第二天導師又發郵件來,強調要郵件回復他是否安全,否則「我會向普渡警方尋求幫助來儘快確定你的位置和人生安全」。這樣的態度讓亦欣哭笑不得,「之前我說起過春假要去密西根,那裡確診病例100多了,比我們這裡嚴重,所以他大概有些擔心。」
中國留學生抱團取暖守望相助
不僅是像亦欣這樣家在湖北的留學生選擇留守,她周圍的中國同學也都選擇待在美國。「我們回去要經過芝加哥,那裡疫情也不樂觀,所以我們都不回國,大家抱團取暖、守望相助。」
1月下旬時,亦欣就去印第安納波利斯購買口罩、消毒酒精等醫療物資。「當時一方面想給家裡寄點,我自己考慮囤一點。正好還搶了幾盒N95,再加上自己捐款一點微薄心意,通過密西根大學的朋友寄往武漢。因為他們有捐贈群,募集到不少物資。但現在美國這邊疫情嚴重起來,他們的群名也從『捐贈群』改為『自救群』了。」
每周,亦欣都會定期去印第安納波利斯的Costco超市購物。「印第安納州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後,大家都在超市搶購,土豆、洋蔥、蕃茄、消毒紙巾都搶完了,就連啤酒也搶光了,要知道啤酒是最不會缺貨的商品了。我之前有一次去正好晚上5點多超市在補貨,消毒酒精上架,我趕緊抱了好幾瓶,心底暗暗說運氣好。旁邊有美國人看了,也跟著拿了幾瓶,但他們估計也不知道這個到底有多重要。」
印第安納州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後,亦欣在超市看到衛生紙被搶購一空,礦泉水破天荒地限購,好在消毒酒精剛剛補貨。
亦欣出門戴口罩的節奏跟國內同步,但在美國這樣的防護需要承受不小的壓力。「一般來說,美國人不會對你有太無理的舉動。我上周去買東西,有個美國女的說,『你戴口罩是因為你有病毒?』旁邊有人幫我,說她這樣說話很粗魯。我當時就回她,『我是防新冠病毒還防傻』。沒辦法。我昨天出去修車,也是遇到很多對戴口罩不理解的人。」
印第安納州允許持槍,亦欣有幾個中國留學生同學已經有了持槍資格。「我們已經在群裡討論,一旦遇到緊急狀況怎麼跑怎麼反擊。大家都住得比較近,這樣幾個幾個的再組成互助小組。我們這片小區有個郡警署的警犬訓導員,他是小區內唯一一個合法持槍者,他在的話,小區裡相對安全。」
朋友留給亦欣照顧的一條薩摩耶狗 「抱抱」,成了她特殊時期的特殊夥伴。「我有時候宅家做課題的時候,可以不出門,有時不吃飯。現在照顧它,生活也能更規律一些。」考慮到給自己壯膽,亦欣說:「我也打算去考個持槍證,不過希望這個技能永遠用不到。」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