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6日訊(記者 曉晨)金貴林是黑龍江省著名攝影家。多年來,憑藉高超的攝影技藝和對家鄉物華天寶的深刻感悟,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地用光影精彩呈現壯美龍江風光,記錄黑土地上發生的日新月異變化。近日,金貴林推出了一部影集《化象成境》,是他過去十多年來在大小興安嶺林區、界江之畔、雪鄉、鳳凰山、雁窩島以及千鳥湖等地拍攝不同季節不同光線下樹木的集萃之作。
這些作品立意新穎,視角獨特,製作奇幻精美,恢弘大氣,出神入化,充分體現了攝影師卓而不群的創作理念和深厚的藝術提煉功底,給人以美的震撼、情感的共鳴。
白樺獨畫深山春
蒼蒼林海夢野醉
初冬枝椏頌新律
笛聲吟秋風滿地
東北望得幾時圓
敢對柳絲說短長
關山路譜秋風曲
寒氣萬裡蓋朔天
橫枝浮動寫參差
畫刀刻盡塞外姿
樺林輕輕春風淡
樺影飄忽幾含幽
樺枝畫出秋光詩
露點秋山輕風舞
落葉慨然已知秋
名家點評一:
取物之神 化象成境(節選)
黃成江
金貴林創作的樹,有三個能讓你眼前一亮的審美特徵:一是勃勃生機,二是個性鮮明,三是推陳出新。
「唯獨特,方有道」。凡藝術,講究的不是漂亮,而是個性。金貴林鏡頭中的樹,已衝破了攝影本身寫實特性的藩籬,他將虛幻、對比、明暗、動靜等多種攝影語言與縱橫交錯的枝幹、茂葉巧妙結合在畫面之中,生發出夢幻遊動的藝術形象,強化了新的視覺衝擊力。這種直達心靈的生命之象,既包含了中國傳統的藝術哲學智慧和東方審美特徵,也顯現出了金貴林的攝影藝術個性。
攝影藝術創作,不只是把大自然造化很完美的東西再複製一次。金貴林藝術化了的樹,一方面體現出他提取自然元素的能力和把控藝術形式與情感表達的功夫,另一方面彰顯了他自覺邁入感觀體悟、靜觀定心、洞觀造化的遞進創作過程,以至達到取物之神,化象成境的藝術狀態。
名家點評二:
化象成境的積極探索(節選)
索久林
金貴林拍攝的這些虛幻的樹林,是人們在樹林裡看不到的。它是由作者憑藉主觀想像向客觀影像的逾越而臆造出來的。因此可以說,這個臆造過程,是創作者自然與心靈融合的過程,也是創作者心靈與自然撞擊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他通過相機的慢門、搖動和多重曝光的技巧使眼前的樹木改變了具象,生成既像又不像、說實卻又虛的畫面,叫觀者從朦朦朧朧中看到了比具象更顯奇異的幻象。這種抽象的藝術表達,增加了作品的意境,豐富了作品的聯想,升華了作品的感染力。
他鏡頭下的這些虛幻的林園是多樣性的,因此,相機運用的手法也是多樣的。這使得作品中的景物平添了某種柔和、跳躍、奇異、夢幻、剛勁、絢麗、雋秀的韻味。虛幻的林園不再是鏡頭前圖景的翻版,這種推陳出新的圖景無形中增加了作品的創作成分,從而也增加了作品創作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