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毒眸 符瓊尹
如果你在2014年之前打開視頻平臺的自製網劇,會發現他們還多是小成本的段子劇,只適宜消遣,在傳統電視臺劇集面前,並不具備競爭力。
6年過去,迷霧劇場產出的劇集在打破圈層,以高質量高熱度的數據表現驚豔市場時,劇集之間臺網的隔閡已經在漸漸消失。網劇某種程度上更代表了類型化的先鋒姿態,海外市場對中國網劇IP的追逐,也能讓觀眾有底氣感嘆:中劇崛起。
12月14日,由毒眸主辦的第三屆文娛大會在北京舉行。迷霧劇場背後的操盤手,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向觀眾分享了迷霧劇場誕生的行業背景,同時也聊了聊迷霧劇場對於行業的三重「重啟」意義。
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
演講內容摘錄如下:
迷霧劇場的LOGO,大家覺得像什麼?它既像一個問號,又像一個燈泡。
今年年初上班的時候,有一天我跟設計小夥伴說,我們要為迷霧劇場設計一個LOGO,讓它的形象更加明確,質感、品質,以及要表達的品牌內在的東西更加清晰。我希望它是一個問號,但看上去又能像一個燈泡,因為懸疑類型會讓人有探知的欲望,但同時我期待我們這個劇場能夠展現的是人性溫暖的部分,這些故事的背後也是有光的,所以設計了這樣的LOGO呈現。
迷霧劇場的logo
今年來看,迷霧劇場整體的品牌能夠在年輕人的心目中有這麼一個好的地位,也是因為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形象,一個非常明確的品牌給到用戶,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我身上的衣服也是《隱秘的角落》的小白船,上面的小人就是片頭的人物形象,這也是我們做的衍生產品。
說到成績,迷霧劇場五部作品豆瓣平均分是8.1,最高是9.2。《沉默的真相》和《隱秘的角落》分別斬獲2020國產網劇口碑榜TOP1和TOP2,這是所有參與的團隊非常驕傲的一點,當時《隱秘的角落》是開分9分,我特別驕傲,整個團隊也非常雀躍,更沒有想到《沉默的真相》穩固在9.2分,以一個完美的收官分數結束了迷霧劇場今年的運作。
在商業回報方面,有超過6800萬愛奇藝會員收看了迷霧劇場的內容。這對於愛奇藝而言,是很大的收穫,無論從商業層面還是品牌層面上。
當迷霧劇場這些優質短劇集呈現出來以後,許多從業者、創作者是非常興奮的。以前整個行業裡面,我們的創作人只有電影、長劇集兩種語境可以供大家選擇,但是有了迷霧劇場,大家看到原來有另外新的創作語境,短劇集可以供創作者和用戶進行選擇,這個力量對整個行業的貢獻帶動是巨大的。大家也看到了所謂的中劇崛起。
優秀劇集在海外的整體影響力,也真正帶起了迷霧的全球熱。我們《隱秘的角落》前一段時間剛剛在韓國CHANNEL A電視臺等實現了海外播出。我相信陸陸續續迷霧劇場裡面的作品會收穫更多國際獎項。
《隱秘的角落》
同時,真正代表中劇崛起的一點是,以往都是我們大量買海外的版權,進行中劇的改編,但是今天,韓國,包括歐洲、美國多家非常大型的公司都來向我們要《隱秘的角落》改編權,想要改編成美劇、英劇、韓劇,我覺得這才是真正代表中劇崛起。
迷霧劇場的成功並非一日之功,回顧過往,這些年有幾個比較標誌性的事件。
2014年之前,大家有印象的網劇大多都是以非常短的段子類為主,在最開始我們對外談合作的時候,我很難拉到一線的電影團隊或者電視劇團隊跟我們一起創作,因為總投資預算不過就是幾百萬。
隨著網際網路發展,我們發現純網內容也有空間,這個時候愛奇藝加大投入,2014年的時候上線了兩部劇集,一個是《心理罪》,標誌著網際網路內容走向精品化,在那之前大家不知道純網內容能有這樣品質,在那之後多樣化的樣態就打開了。
《心理罪》
另一個是《盜墓筆記》,這之前所有內容產業都沒有會員付費的業務,大家不知道我們的用戶是否真的願意為了內容付費,但是《盜墓筆記》讓我們看到,觀眾是可以為了他喜歡的內容付費的。
這是非常重要的時間點。如果沒有這部作品,行業不可能像今天這樣投入那麼大的資金做劇集,整個影響力和精品程度都不可能達到,因為沒有資金,請不到好團隊和演員,整個生產不可能走到一個良性循環的階段。付費業務才真正讓劇集走到精品化的今天。
第二個時間節點是2017年。我們推出了一部讓我們自己有很多思考的作品《無證之罪》,這個12集的劇集,在那個時候讓我們看到了非常強的影響力,會員吸金表現也非常好。但跟長劇集對打時我們發現,即使短劇集品質很好,但是效應太短了,3周就結束了傳播。當時我們跟業內的人交流,都在想能不能再多做一些,如果還有第二季就更好了。
《無證之罪》
迷霧劇場的種子就在那時種下——可不可以讓短劇集規模化的生產,真正推動這個市場的發展。
2017年底,我跟《無證之罪》原班團隊打造了《隱秘的角落》,同時又開發了《沉默的真相》。跟五元文化則是不謀而合,五元文化那個時候已經有了非常多的短劇集的項目儲備,我們在那些項目裡面選了今天大家看到的這幾部作品。迷霧劇場就這樣應運而生,在今年推出市場,讓業內和用戶都有了非常大的驚喜。
我們老闆龔宇之前也提到過,未來內容會有越來越垂直化、精細化的運營,我覺得未來劇場層面的運營以及廠牌的訂閱是可以探索的方向,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合作夥伴願意加入到這個過程中。
迷霧劇場今年已經有了完結,明年可能會在Q3、Q4再次推出。在這兩個劇場推廣的中間,空閒的階段,我還會做更多類似迷霧劇場一樣的劇場運營,同時參與到更多的玩法裡,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明年過完年以後,劇場的運營會更加模式化,劇場的社區屬性更強。
在我看來,迷霧劇場有三方面的重啟。
第一,重啟了內容的全新的創作模式,讓用戶和內容創作者有了更多的選擇,讓內容更加走向精品化。
第二,重啟了平臺、用戶、內容關係,快速形成了品牌印記。劇場初期的時候,是劇帶劇場,當時迷霧劇場還是0,大家不知道它代表什麼,是代表好的品牌?還是好的口碑?
但是隨著《隱秘的角落》出圈形成爆款,大家對迷霧劇場有非常強的認知,慢慢播到《沉默的真相》的時候,已經從劇養劇場變成劇場養劇,大家開始對迷霧劇場的內容形成強期待,會覺得迷霧劇場代表品質,代表這個類型裡,相對比較成形或者說能印起他們喜愛的作品,我覺得這就是非常好的良性的循環。
第三則是在商業模式上,重啟了國內精品短劇集的營銷模式。除了剛才我們提到的6800萬用戶訂閱觀看以外,迷霧劇場第一季吸引30多個品牌廣告主投放,跟我們一起聯動,這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難得的。
我們的行業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轉變,以前是2B的,我們的內容創作者也是2B的,因為平臺永遠是幾個人在決策,有的時候會對內容有一定的限制和瓶頸,因為人為的判斷永遠有誤差。現在隨著內容越來越精品化,平臺構建了2C模式,這種渠道養成之後,我們內容創作者其實就是2C,你的內容只要夠好,就會形成變現能力,我們不會為了前期廣告主的綁定影響投入的成本。
迷霧劇場
我在愛奇藝的初期,是做商業定製的,我當時每天要想五個、十個策劃案給客戶看,看客戶願意買單哪個,客戶喜歡哪個我們做哪個,那個時候內容創作者非常被動。而劇集因為打開了內容前端付費的市場,已經走向了良性循環。
我們的Z世代,實際上是網生內容這一代成長起來的人,他們的審美非常高,因為他們可以看到同步的美劇、日劇、韓劇。以前內容創作者是引領者,能看到很多用戶看不到的電影,但是現在不是這樣了,很有可能我們的用戶閱片量比創作者還大。這會倒逼內容創作者不斷提高審美,倒逼內容越來越精品化。
我相信也有合作夥伴能夠感受到,愛奇藝這些年孵化了特別多年輕的、優秀的團隊,很多團隊跟愛奇藝做的項目,都是他們公司的第一個項目,但我覺得我們的成功概率是非常高的。我覺得這也是愛奇藝的基因,愛奇藝培養我們也是一樣的,就是在專業的基礎上給予創新試錯的機會,這一點機會至關重要,也因為這點基因,才有了迷霧劇場的誕生,也有跟這麼多新導演合作成功的案例。
今年的迷霧劇場中五元文化的五百,還有呂行等等導演,都是伴隨著跟愛奇藝合作成長的。我們非常有幸能跟他們同時成長,這也是公司給到我們的跟新人導演合作試錯的機會。
迷霧這樣的類型化的劇場也讓好演員再次發光。迷霧劇場的用戶很挑剔,他們在乎的是合適而不是流量。當然,我們不要一面倒的去質疑打壓流量,如果需要20多歲的演員也可以選擇,如果需要中年的演員,也一定要大膽的選擇這些優秀的演員。秦昊老師也一直感嘆,之前一直拍文藝電影,感謝《無證之罪》開始拍了很多劇,掙了很多錢,我們也很替他開心。
特別感謝在迷霧劇場還是一個未知事物時,就加入進來的所有團隊和演員,也謝謝我自己的團隊,我自己的公司,謝謝大家一起在專業的基礎上給了創新試錯的機會。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