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距簡單來說就是子線雙鉤中上鉤鉤底到下鉤鉤柄的距離。
一般來說,鉤距掌握在1.5-2個鉤長為最適宜,但,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聊一下作釣中雙鉤在水中的狀態。一般釣底的話,上鉤輕觸底,下鉤躺底,如果雙鉤鉤距較大,那麼魚兒吃下鉤餌要想產生浮漂動作的話,需要的動作就會比較大,甚至無法產生浮漂信號。而鉤距過小則會產生雙鉤都鉤到魚身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搭橋」現象。
剛才我們簡單聊了一下鉤距對作釣的影響,簡單來說,鉤距大,則相對鈍一些,鉤距小,則相對靈一些。下面我們聊一下長短子線和鉤距的關係。
相同鉤距情況下,長子線相比短子線而言,魚兒在下鉤吃餌要產生浮漂信號所需要的動作要比短子線大得多。那麼由此可見,長子線相同情況下比短子線偏鈍。
那麼,長子線就一定不如短子線好麼?不一定。長子線有利於魚兒放下警惕心理,就餌也更輕鬆。
冬季釣魚,一般偏靈,因為魚口偏輕,這時候我們可以把子線放短,鉤距減小,但千萬注意,一定要調釣偏鈍一些,這樣雙鉤在水底狀態才更方便魚兒就餌,否則空槍概率會很高。
今天就聊這些,歡迎釣友留言提問交流。
祝大家大鯽大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