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原煤都變身中國新材料基地
「十三五」成績斐然。不斷跳動的數字,見證了平頂山轉型發展的步伐。
五年來,平頂山市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定不移把產業結構調高、調輕、調強、調綠作為主攻方向,按照「緊盯前沿、打造生態、沿鏈聚合、集群發展」的路徑,大力培育新興產業,著力打造「三城三基地」(中國尼龍城、中原電氣城、綠色食品城,新型綜合能源基地、文旅康養基地、創新人才價值實現基地),全力構建以尼龍新材料為龍頭,鹽化工及PC、新能源儲能、高端裝備製造、特鋼不鏽鋼、煤焦油深加工、碳新材料、健康食品為骨架的「1+7」製造業新體系,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產業轉型實現突破,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繼成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暨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後,平頂山又成功獲批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平頂山由「一業獨大」轉向「多元支撐」,由「灰色煤城」轉向「綠色鷹城」,轉型發展跑出「加速度」。
寒冷冬日,位於平頂山的中國尼龍城建設仍如火如荼。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10萬噸己二腈項目的建設,將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關鍵原料自給自足,保障國內尼龍66供應鏈安全。
運城其龍新材料20萬噸尼龍6切片項目的開工,將為中國尼龍城建設提供原材料支撐;
昌明科技30萬噸尼龍產業鏈副產物資源綜合利用、河南桉粒佳120萬噸硫銨深加工項目建成後,可有效解決尼龍新材料產業鏈副產物、廢棄物處理問題……
前不久,平頂山尼龍新材料9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60.2億元,建成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106億元,將為全市尼龍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中國尼龍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十三五」期間,平頂山市尼龍新材料產業強勢崛起,以尼龍產業為龍頭的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
「全力打造中國尼龍城,是平頂山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尼龍產業發展新趨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創建國家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的重要抓手。」平頂山市委書記周斌說。「十三五」期間,全市尼龍產業主產品總產能已由2015年年底的100萬噸左右提高到目前的超200萬噸,居全球第四位;2019年,中國尼龍城實現產值約534億元,主營業務收入531億元,利稅24.5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中流砥柱。
依託產業基礎
煤田上開出「尼龍花」
12月2日,記者在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帘子布發展公司看到,一卷卷新研發出來的高性能多股重旦尼龍66浸膠帘子布下線,等待外運出口。作為航空胎的優質骨架材料,該產品的量產填補了國內產業化的空白。
作為中國尼龍化纖行業的起源地之一,帘子布公司的前身平頂山錦綸帘子布廠是改革開放後國家第一批引進的重點項目之一。經過近40年的發展,平頂山尼龍66產業走在行業前列:尼龍66工業絲、帘子布生產規模世界第一;尼龍66鹽生產規模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尼龍66切片生產規模居全國首位。
尼龍6產業正處於培育壯大中。
2008年,原平煤集團與原神馬集團的強強聯合,對接出了一條全球獨一無二的煤基尼龍產業鏈,即原煤—焦炭—焦爐煤氣制氫—尼龍66鹽—工業絲—帘子布,把原煤等低端產品一直延伸到高鐵組件、航空輪胎等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為平頂山尼龍產業的全產業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面對能源結構調整、外部市場競爭加劇,立足工業現狀和資源稟賦,平頂山將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尼龍新材料作為支撐轉型發展的龍頭支柱產業,與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攜手建設中國尼龍城,以平頂山尼龍新材料產業集聚區為核心,以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葉縣產業集聚區為兩翼,規劃面積123平方公裡,全產業鏈打造尼龍產業的「航空母艦」。
延鏈補鏈強鏈
四大戰略打造尼龍旗艦
在平頂山尼龍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尼龍6的產業鏈條正在快速完善。尼龍科技公司生產的己內醯胺順著園區內一條1.5公裡長的管道直流而下,成為平頂山三梭尼龍發展有限公司7萬噸/年尼龍6切片項目的原材料,尼龍6切片直供給相距500米的河南錦綸科技公司10萬噸/年錦綸6民用絲項目使用,民用絲又作為園區錦華新材料公司高檔錦綸面料的原料,從而完成己內醯胺—尼龍6切片—民用絲—錦綸面料的產業閉環。
去年年初,《河南省尼龍新材料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出臺,提出龍頭引領、項目帶動、開放合作、集群發展的思路。平頂山市大力實施「大尼龍、全產業鏈、技術領先、國際化」四大戰略,優先做大尼龍6,鞏固提升尼龍66,逐步構建起從原煤到焦爐煤氣、苯,再到尼龍66及尼龍6系列的全產業鏈,形成尼龍66和尼龍6協同發展的大尼龍產業格局。
按照「一基地、兩集群」的產業布局,中國尼龍城圍繞尼龍化纖紡織及製品,工程塑料及製品,聚氨酯、PC及製品三大產業單元,通過國際化合作發展和技術創新驅動,在上遊重點發展己二酸、己內醯胺和尼龍66、尼龍6切片;中遊重點發展尼龍纖維、改性塑料、聚氨酯及製品;下遊重點發展高檔民用錦綸服裝、汽車工程塑料配件等高端產品,積極打造技術和規模一流的千億級尼龍新材料產業基地,培育壯大下遊尼龍織造、工程塑料兩個產業集群,力爭2021年總產值達1000億元、2025年總產值達2000億元、2035年總產值達4000億元。
從百萬噸級己內醯胺到30萬噸66鹽及50萬噸尼龍切片,從尼龍民用絲到PC及深加工產業園,平頂山謀劃了八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支撐作用的重點工程,總投資670億元左右,年產值約1230億元。
創新體制機制
「尼龍航母」駛入「快車道」
讓平頂山市錦華新材料科技公司總經理孫利鋒沒有想到的是,在平頂山尼龍新材料產業集聚區有關部門的協調下,一期1.5億米高端錦綸面料項目僅用5個月時間就建成投產。
企業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今年以來,平頂山在尼龍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全力推進管理體制創新,大力實施公共服務社會化改革,推動產業集聚區建設由過去的「政府主導」向「企業主導+政府引導」逐步轉變,用市場化理念指導園區發展,實現政企分工、高效運作。
按照「大招商、大審批、大服務」的要求,尼龍新材料產業集聚區以「公司+管委會」模式,實行「大部門、扁平化」管理,通過全員聘任、以崗定責、績效考核,組建精簡高效的內設機構和幹部隊伍,為企業提供「一站式」「保姆式」代辦服務。
同時,組建平頂山尼龍城建設投資公司,以資本為紐帶,以公司化運營、市場化操作的方式,統一推進中國尼龍城融資、投資及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管理等工作。
從完備的基礎設施到充足的水電氣熱供應,再到周到的公共服務,集聚區的全方位配套讓現有企業留得住、能壯大,讓外面的企業願意來。
目前,平煤神馬集團與以色列屹立集團合作建設的年產2萬噸尼龍66民用絲項目已籤訂合作協議;與美國奧升德公司合作建設的10萬噸己二胺項目正在深度對接;與中國化工集團旗下研究機構合作的華盾新材料500噸芳綸Ⅲ項目正式落地……平頂山在世界尼龍新材料領域的話語權大大增強。
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平頂山尼龍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建成投產項目20個,新籤約項目17個,總入駐項目達85個,獲國開行基礎設施貸款28.6億元,「尼龍航母」駛入「快車道」。昔日的「中原煤倉」正快速向「國家尼龍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邁進。
三次產業比重變化
●2015年一二三產的比重9.9:50.6:39.5
●2019年一二三產的比重7.3:46.0:46.7
(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