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中國滿學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20年
幾年前去拜訪一位女同事,遇到其耄耋之年的婆婆。老人家端坐在椅子上,身穿淺灰色棉布盤扣斜襟襖,灰白的頭髮紋絲不亂,清瘦的面龐,純正的京腔京韻,那慈祥、利落,拿捏得恰到好處,一笑一顰中透著骨子裡的雅致。
後來,從同事那裡得知老太太是旗人,常年住在青州鄉下,重禮數,講究生活品位,每頓飯必備一杯金獎白蘭地和兩小碟菜餚——菜,是下飯的;餚,是品酒的。
古登州
雍正初年,清廷擬在山東登、萊一帶設置水師旗營。有人提出異議,雍正指示,「或與青州酌量查勘,再不然即於濟南省城亦可。」
1730年6月,開始在青州府城北大興土木,新建滿城,兩年後竣工。這是一座佔地1120畝的三合土城,城垛磚砌,城牆高1.2丈,設東南西北海晏、寧齊、泰安、拱辰四門,城周有三公裡多長的護城河。因滿城位於青州府城之北,故稱「北城」,而居住著漢、回人的府城則稱「南城」。
1732年,2000名從京師的八個旗中選調的經過操練的滿洲兵丁及其眷屬共15000人,自京師啟程,奔赴青州駐防。
清廷在青州駐防的目的有二,一是軍事需要,青州自古即九州之一,系防務要地;二是為解決八旗生計。當時,下層旗人由於旗地流失、人口增多、生活奢靡等原因,日趨貧困,成為一個令清廷頭疼的政治社會問題,而遣其舉家外派駐防無疑是化解這一問題的良策,用雍正的話說,「駐防滿兵,不過使其不缺衣食足矣。」旗兵入駐北城後,在城內設置了市場,很快便商賈雲集,貿易興盛,而旗人為了生計也開店經商。
1911年宣統退位後,旗兵的俸餉暫時保留,但逐年消減,而青州駐軍騎兵的新操編制一直保留到1925年,這在全國是唯一的特例,同年,被軍閥張宗昌收編。
到1924年,俸餉全部停發,無奈之下,旗兵只好先賣官房什物,賣子女,隨後,近八成的旗人外逃謀生,僅在濟南和青島兩地的就有萬餘人。當時,各地多發盲目排滿、滿漢爭鬥的流血事件,唯有青州北城平安過渡。民國後期,北城迅速衰落,到1947年,幾乎毀壞殆盡。此後,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北城村。
筆者造訪過北城村。這是山東省唯一的滿族聚居村,滿村的「京片子」使這裡成為一個語言孤島,「佟關索馬齊富那郎」這滿族八大姓氏在村裡都可找到。
除了語言,像除夕夜吃「金銀飯」,喜食酸白菜和黏米白糖做成的糕點,鍋灶設在房外屋簷下,還有八角鼓、珍珠球、挫琴等滿族風俗習慣和老物件兒依然存在。
第一次去的時候,城牆早已蕩然無存,只剩下了石質的東門門額「海晏門」,村內八旗十六佐的建築格局尚依稀可見,但當年的旗房大多已不見蹤跡,在一片青磚紅瓦的舊式院落中,保存完好的有兩處,一是原米鹽局辦公用房,再是原驍騎校衙門。
因為同事的原因,我結識了多位青州旗人的後裔。他們的先輩作為軍人,從白山黑水,到京師,再到青州,以軍營為家,漂泊四方。有過金戈鐵馬、血雨腥風,有過時運更迭、滄海桑田,也有過安身立命、隨方就圓。有過榮耀與輝煌,有過悲戚與彷徨,而今留給他們的,或許只有那迴蕩在心靈天空中的歷史吟唱。
城也好,村也罷,大凡有形之物總要歸於塵土,唯有蘊含於血脈之中的民族氣質是永恆的,這就是精神的力量。
提供滿族老姓/旗籍查詢、認證服務,詳情諮詢:
滿族人家裡就該有滿族特色,一幅滿文書法,能彰顯出滿族家庭特色!滿漢合璧書法、愛新覺羅家族書畫上新了~
多種原創滿文、滿漢合璧、漢文、女真文書法,歡迎微信來撩!
歡迎垂詢 訂購
可掃描此微信二維碼,垂詢 訂購!
愛新覺羅家族長者書畫家作品
歡迎垂詢 訂購
可掃描此微信二維碼,垂詢 訂購!
滿族元素體現——北京的滿族特色飯店~~~
如您需要滿族風格元素的餐飲、旅遊、文化合作,請聯繫——葉赫那拉煜麟,大清國慈禧皇太后五世內侄孫,清代世襲一等子爵後裔,中國書畫院院士,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滿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滿文書法研習會秘書長兼副會長,北京史地民俗協會會員、民族古文字研究會會員,書法家,暢銷書作者,著有《正說清朝十二后妃》、《正說清朝十大貴族》、《大清風雲人物》、《晚清軍事變革》等。十餘年間,煜麟老師為東北、華北、西北等數個滿族民俗村寨、滿族飯店賓館進行過滿族文化元素整合,有豐富的行業經驗與資源,歡迎洽談合作。
掃碼聯絡:
如果您喜歡本文,喜歡東北文化、老北京文化、滿族文化、熱愛清史。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
希望廣大閱讀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創稿件
投稿郵箱:25531762@qq.com
歡迎添加管理者微信:13911539318
電話:13911539318(同微信)
長按指紋,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