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山東棗莊兩名女孩模仿「用易拉罐自製爆米花」致酒精爆炸。其中,14歲女孩哲哲身亡,12歲女孩小雨仍在治療。
9月10日,曾拍攝「易拉罐自製爆米花」視頻的美食視頻博主@辦公室小野 髮長文回應稱,女孩發生意外「不是在模仿我的視頻」。她同時表示,願提供幫助並配合調查。有人接受辦公室小野的說法,有人認為這是甩鍋行為,很多自媒體都表示憤懣,覺得現在做自媒體也太難了,限制太多不說,發點內容引發一些後果,就要擔責,這還怎麼做自媒體。有人認為,父母的監管責任為主,辦公室小野並無責任。有人舉出例子說,曾經有人看了《新白娘子傳奇》後模仿白娘子和小青想去陰間走一遭,結果人走了,這難道也是電視劇的錯?
更有人把很多劇照都打個碼給出提示,說這也不能那也不能,以後看電視電影是不是就得這樣?
知乎上的討論沸反盈天,有人說自己家的孩子很小就懂得這不能那不能,女孩的父親為什麼不管好自家孩子?未成年人又是哪裡弄來的工業酒精?這些詰問,有一定道理,不過說實話,我覺得各人在說這些話的時候,過於注重個人立場,很多人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反應過激。
「過去這些天」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算起,因為事件發生是在8月22日,而聲明發出的這一段時間,辦公室小野的微博內容,仍然是透著歡落的,泥萌可以感受下:
就是說,從她的微博內容,並看不出這是「至暗時刻」,甚至也看不出「強顏歡笑」,突然之間,在聲明裡,就至暗了。
熊太行出軌事件爆出的時候,有人在某個群裡討論這事,一位大V出來說,熊太行是自己的朋友,相信他的人品,他不會那麼做。(類似的話,意思並沒曲解,我不想惹麻煩,所以不貼原話。)
辦公室小野涉及棗莊女孩事件,無限期停更整改視頻,如果只站在自己是自媒體這個角度考慮,我覺得和熊太行事件中的大V發聲是類似的立場,大家是朋友、同行,所以維護。在這個事件中,各方都有責任,辦公室小野也並不無辜,她們團隊的問題在於忽略了自己的社會責任:首先是在視頻中沒有足夠的危險警示,其次是早就收到了成都市消防公安支隊的提醒,但從後面的視頻來看,其實是無視了:另外,網紅真是不能只在賺錢和吸粉的時候才強調自己的影響力,影響力和社會責任是對等的。
對於孩子父親來講,監管有問題是肯定的,但這和控告自媒體、平臺都不矛盾。這個事情最後的意義應該在於推動視頻監管和危險提醒等落實,至少是比之前進步。但就這個孩子來說,人死不能復生,對家庭仍是悲劇。家長的監管責任不可推卸,而且也不能因為家庭悲劇就刻意漠視監管責任,但如果用一線城市家長的標準去要求棗莊梁辛莊村這樣的農村家長具備充分的未成年人保護意識和相關知識,也是不太現實的。大城市父母用「我家孩子雖然才8歲但已經懂得什麼不該做」和這個事件中的女孩類比是不適宜的。這種對比裡有隱含的優越性,但如果這種對比成立,為什麼這些父母不去和《生活大爆炸》裡小謝爾頓13歲的時候造出了核反應堆來比呢?過分注重自己的身份、凡事從自身利益出發,忽視這種城鄉落差和個體認知差異,是很多人在判斷上容易出現的問題。(所以我是自媒體的叛徒麼?事實上,現在已經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自媒體了……)在這個被賺錢、流量蒙蔽很多人眼睛、自媒體們抱成小團取暖的時代,悲憫心、正義感,稀缺而珍貴。
在當事人長文《熊太行,你不可以一邊婚內出軌,一邊罵王思聰是賤人》有這樣的文字:
我聽聞,在飯局上,你的朋友提到這件事,都會指指自己的腦袋為你辯白,說「那個女人精神有問題。」這是真的。我親歷過,雖然可能不都會有「指指腦袋」這個動作。畢竟,熊太行為很多人作了推薦,大家也要感念他的情分。
昨天戰隼老師在群內分享一篇知乎上的文章《有個教你做美食家的人剽竊了另一本書》 https://zhuanlan.zhihu.com/p/81637486,說的是豬油幫主老波頭新書剽竊《中國菜譜 四川》的事。在評論裡,有位叫「皮蛋他二叔」的網友說:「我們堅持要做一些事情,並不因為它能對我們有什麼好處,而是因為我們相信它是對的。共勉。」戰隼說:「
想做IP,任何不該有的心思,像取巧、出軌之類的心思,都不要有,一定會在某個時刻爆出來。」辦公室小野的視頻內容和形象定位,其實決定了早晚會出事。
辦公室可以有吃與遠方,但是明火、改裝電器、用電等風險,是不可以有的。而且,娛樂視頻和教學視頻,不是同樣的東西,你可以明說自己是娛樂,但打著教學視頻的名義,又不給出足夠的警示,出了事就甩鍋說「
絕對」不是模仿自己的視頻。作為一個廣受矚目的大號,如果說,不清楚自己的社會影響力,這是扯淡,而且他們是專業團隊運營,至少在法律上應該請專業的人士做一個判斷,出品的視頻有沒有什麼地方要注意,而且消防機關是有提示過的。我看過辦公室小野的一些視頻,不喜歡,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李子柒,她對生活美學的詮釋,生動而深入。辦公室小野和李子柒,在商業上都是很成功的,而我更欣賞李子柒的原因在於,除了商業,還有文化,而不是只顧譁眾取寵。
對這個到處都是利益牽纏的世界,有時候我是厭倦的。
很多年前讀昆德拉的《不朽》,有一處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有一點似乎可以確定:在一條沉船上,如果要拼搏才能登上救生艇,那麼父親寧願提前接受末日的審判。」我也是如此。即使在寫書完成之後,我也會在每個月給自己一段時間閉關,躲開世間喧囂,沉靜地進入五十米深藍。如果我的選擇導致貧困、死亡,那也是我心甘情願的結局。
我能夠理解人們出於各種角度、各種目的的發聲,但我很慶幸,自己不用那樣、不會那樣。我以前在文章裡寫過,就算是我的好友,如果犯了錯,我也不會為他辯護,我會一起道歉,說我作為朋友,沒能起到勸諫作用。就算是我的家人,如果做了違反公序良俗的事,我也不會因為是家人而縱容。我對自己的要求同樣嚴格,我不希望有一天我做了什麼壞事,需要朋友們出面維護我,說相信我的人品,我不會那樣。我會愧對他們。昨天我在幸福生活家飯糰裡寫了一篇《不同的內容創業模式:一個人和一群人》,分析我為什麼要堅持「一個人內容創業」的原因,我不想因為團隊而不得不去考慮各種利益糾葛,不想在遇到不喜歡的事情時顧慮重重忍氣吞聲,不想在作為乙方的時候被某些甲方踩在腳底無視尊嚴。文中,我也強調了,這只是適合我的商業模式,不見得適合別人,重點在於:每個人都應該找到、選擇、堅持自己喜歡並適合的模式,這樣,生活的面目、生命的層次就不一樣了。今天在朋友圈看到太平保險賈總分享的一句話,非常喜歡,用來作為文章的結尾,也和大家共勉:
我們有責任持續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但我的確相信我們各有各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