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020年10月「中國好人榜」,陝西共有7人光榮上榜,其中一人是閻良人!
他們是:在國外休假挺身而出救病人的好醫生李文濤;18年義務獻血23次累計8400毫升的退休幹部楊軍;跳入冰湖勇救落水婦女的95後解放軍戰士張益振;拾金不昧直到等來20萬現金失主的汪志榮;「視老如親,奉若父母」的敬老院院長周錦娥;勇鬥歹徒保護乘客安全的鐵路職工杜智勇;照顧生病丈夫和家人 撐起四口之家的好媳婦蘭麗紅。
2020年10月
「中國好人榜」
陝西省7人入選人員簡要事跡
蘭麗紅入選孝老愛親好人。
蘭麗紅,女,1966年12月生,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人。
蘭麗紅一家四口住在僅有20平米左右的小平房裡,丈夫是弱智,需要靠長期吃藥維持,她還要照顧患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的80歲的婆婆和剛上小學的女兒,生活的重擔都壓在了這位身高只有一米五的小女人身上。
為了維持生計,她做過保姆、市場保潔員,在餐館洗過盤子,依靠每個月微薄的工資以及低保補貼,艱難的維持著全家4口人的生活開銷。過度的操勞,使這位年僅四十多歲的人看上去比同齡人蒼老的多,滄桑的臉龐,粗糙的雙手,無不顯現出她付出的艱辛與汗水。儘管如此,她依然十幾年如一日的默默為這個家庭付出著。
李文濤入選助人為樂好人。
李文濤,男,1968年11月生,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
2019年7月1日晚上6點(巴黎時間),正在法國休假的李文濤在巴黎歌劇院附近突然隱約聽見有人著急的喊道有人暈倒在地,他快速衝過去查看,只見一位頭髮花白的男子躺倒在地不停抽搐,並口吐白沫、左側瞳孔放大,根據臨床經驗判斷,李文濤認為該名男子是突發性癲癇,如果不及時治療,後果不堪設想。
隨後,李文濤用英語告訴圍觀人群自己是中國醫生,請他們配合將患者身體側翻,讓患者呼吸道保持通暢,在大家的配合下經過按壓穴位、放鬆手腳,掐虎口、人中等穴位大約5分鐘後,男子逐漸恢復意識,心率呼吸也恢復正常。李文濤原地觀察,確認患者已恢復基本意識,救護車在來的路上,這才放心離開。
楊軍入選助人為樂好人。
楊軍,男,1959年8月生,陝西省渭南市國家稅務局退休幹部。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十幾年堅持不懈的做好事。楊軍就是這樣,從2002年開始參與無償獻血,至今捐獻全血23次,累計全血量8400毫升。捐獻血小板9次,累計17個治療量。
2015年3月該同志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紅十字總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聯合頒發的「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
張益振入選見義勇為好人。
張益振,男,江蘇省連雲港市人,解放軍駐陝某部戰士。
2018年11月10日下午,張益振利用周末請假外出,與自己主動資助的兩名貧困學生和聯絡老師相約在駐地城市公園,了解學生近期學習生活情況。
期間偶遇與家人同遊公園的陳女士不慎跌入湖水。聞聽陳女士家人的呼救聲,作為軍人的張益振本能地四處察看,發現危急情況後,只學過一些溺水自救知識的張益振,邊跑邊把外套扔向身旁的學生,箭一般地衝向岸邊,縱身跳入冰冷的湖水之中。他一邊安撫陳女士不要害怕,一邊從陳女士背後向前推的方法施救。最後,在張益振的託舉和岸上焦急等待的落水者家人和老師、學生的共同提拉下,陳女士成功上岸。
汪志榮入選誠實守信好人。
汪志榮,男,漢族,1955年3月生,淳化縣城關街道辦南新街居民。
2018年12月8日這天,汪志榮老人像往常一樣出門倒垃圾,路過秦宮養足店門口,突然看到兩大捆碼的很整齊的現金。面對這些意外之財,汪志榮並沒有動搖,他首先想到的是失主有多麼著急,怎樣儘快把錢還給失主。
在打電話聯繫足療店老闆未果和寒風中苦苦等候半個多小時不見失主身影后,汪師傅選擇了報警。經淳化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現場清點,兩捆現金共計20萬元。這下,汪志榮才稍微放心下來。
周錦娥入選敬業奉獻好人。
周錦娥,女,1976年12月生,西安市長安區王莽區域敬老院院長。
在極其平凡的崗位上,周錦娥以高度的責任心和無怨無悔的恆心、愛心和耐心,譜寫了一曲共產黨員愛崗敬業、大愛無疆的時代讚歌,被全院80多名五保老人親切地稱為「好閨女」、「孝心子」。
在其帶領下,王莽區域敬老院先後被評為長安區民政工作先進單位、長安區五星級黨組織、長安區三八紅旗集體、長安區衛生先進單位、西安市老齡工作先進單位、西安市敬老文明號、西安市文明單位以及陝西省二星級敬老院。2014年,她本人被評為「全國農村五保供養機構先進個人」。
杜志勇入選敬業奉獻好人。
杜志勇,男,1991年10月生,現任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寶雞東站客運車間客運員。
2019年9月1日,杜智勇在面對一名閒散人員從寶雞火車站出站口持匕首強行闖口進站,敢於與其英勇搏鬥,用身體擋在暴徒和旅客之間,保護旅客安全,身中4刀後,強忍傷痛迅速奪下行兇器扔到安全區域,保障了站內停留Z231次等4趟列車共2000餘名旅客的生命財產安全,防止了可能發生的危險人員站內傷人的暴恐事件。
編輯:弦月 | 審核:禾亦
來源:陝西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