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經》- 事物的3種屬性,認清自我,擺脫物慾

2021-02-26 新疆瀾一瑜伽

《瑜伽經說,物質有三種屬性(Gunas),分別是:

善良屬性(Sattva)

代表真理和美德

激情屬性(Rajas)

活動的、猛烈的、攻擊的性質

愚昧(Tamas)

屬性黑暗、愚鈍和不活躍的本質

備註:其他翻譯版本把三種屬性稱為:悅性、激性和惰性,其實是一樣的。

說到三種屬性,我們以前講過瑜伽飲食也要遵循三種屬性原則,吃進去的都是能量,要吃進正能量的食物,才有利於瑜伽修行。

真正的動力是靈魂

而不僅僅是外在的物質

人死後,整個軀體還在,沒有少一個部件,但卻不能動,沒有反應,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掉,哪怕是再年輕的軀體也沒有用。為什麼?是因為其中生命的靈魂不在了。

吠陀哲學認為,至尊神有多種能量,其中一種能量稱為低等能量,也叫物質能量。

至尊神的第一個維施努擴展創造並激活了物質能量總體,使其中的善良、激情和愚昧這三種物質自然屬性相互作用,用各種物質元素展示出天地萬物。

但最重要的是,如果沒有活力的靈魂參與其中,就不會有千變萬化的展示。

認清自我,擺脫物慾

「人」,既指靈魂、自我,還指神。我們通過了解自己是永恆、超然的個體存在,真正擺脫物質欲望的枷鎖。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找到自我,肯定自我的個體性,才能約束自己的欲望,接近超然的完美境界。

而許多對《瑜伽經》的翻譯都錯誤地說,練習瑜伽的最終目的,需要我們放棄個體性,從而融入超然存在。這與帕坦珈利的原意南轅北轍。

靠推理、分析、極樂...對「我是個體」的認識,人達到最高的意識層面,獲得完美知識。這是一個由粗糙到細微,從表象到本體的過程。我們的本性是由永恆的極樂和知識構成的。

練習瑜伽就是為了恢復我們永恆的真實存在。瑜伽,古老的智慧...

做個優雅的瑜伽教練  你也可以

瀾一瑜伽常年開設零基礎瑜伽教練班

及空中瑜伽教練班

傳播瑜伽文化 傳遞瑜伽正能量

零基礎教練學習班可分為

日常班 周末班 夜校班 密集班 

網絡視頻班  提升班  隨到隨學 滾動式教學

本期末未學會者  下期免費復訓 

幫助外地學員解決住宿(協議價)

經考試合格後  

頒發全國通用高級瑜伽教練證書

國際資格認證證書(雙證均可官網查閱)

只要你想

我們就能幫您成為一名優秀的瑜伽教練

瀾一瑜伽旗艦店

新疆烏魯木齊市新市區鐵路局南三路6號祥和家園2層

(鐵三中旁)

瑜伽專線:0991-3050707

陳老師:13209976620

丹老師:18599172191


瀾一瑜伽小西溝館:

新疆烏魯木齊市新市區小西溝京華傑座13F—1320室

(家樂福入口)

瑜伽熱線:0991-3828109

陳老師:13209976620

丹老師:18599172191


瀾一高溫瑜伽生活館:

烏魯木齊市鐵路局一街2棟23F—79室

(瑞豪酒店旁)

瑜伽熱線:0991-7596946

楊老師:13669927231

丹老師:18599172191

陳老師:13209976620

丹老師個人微信

陳老師個人微信

楊老師個人微信

相關焦點

  • 瑜伽經1:《瑜伽經》指引瑜伽者完成靈性的旅程
    帕坦伽利是一個對瑜伽有巨大意義的聖人。他撰寫了《瑜伽經》,賦予了瑜伽所有理論和知識,在這部著作裡,他闡述了瑜伽的定義、 瑜伽的內容 、瑜伽給身體內部帶來的變化等等。在帕坦伽利之前,瑜伽已經有了很長的實踐期,但是沒有任何人給瑜伽一個系統的解釋,帕坦伽利創造了一個整體的瑜伽體系。
  • 淺談《瑜伽經》二元性
    》梵語單詞Tato :其後Dvandva:二元性本周帶領瑜伽培訓班的學員閱讀《瑜伽經》成就篇,有學員提到「二元性」的問題,很多人對「二元性」不太理解,今天就系統對「二元性」展開討論,我們將會引用到佛道的經論,大道同源,你會發現不管是中國還是印度
  • 《瑜伽經》摘錄:意識層面
    那之後,透過對至尊人的知識,人擺脫對物質屬性的渴望。 評註   帕譚佳裡在1.24句經文中將用「特殊的人或非凡的人」一詞描述至尊人。在這句經文中,帕譚佳裡強調超然的個體之人。換句話說,了解有關我們永恆的自我和我們作為神性火花的真實狀態這一重要的(光榮的)事實,使我們去除物質的欲望。
  • 古印度《瑜伽經》(全文)
    這一時期缺少文字記載,瑜伽由一個原始的哲學思想逐漸發展成為修行的法門,其中靜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從公元前1500年《吠陀經》籠統的記載,到《奧義書》明確記載的瑜伽及《薄伽梵歌》的出現,完成了瑜伽行法與吠檀多哲學的合一,使瑜伽這一民間的靈修實踐變為正統,由強調行法到行為、信仰、知識三者並行不悖。
  • 《瑜伽經》摘錄:一切知識的來源
    (一)這個世界由更大能的人來掌管,而我們受制於大自然的法律,因此不是在享樂就是在受苦之中,痛苦和快樂就像冬去春來時來時去,想要真正獲得永恆的快樂,就要按照經典告訴我們的去練習瑜伽,去和最大能的人連接,進行愛的交流,自然可以獲得快樂。因為最大能的人是不受大自然法律約束的。
  • 淺嘗不輒止 瑜伽經 | 1.8 viparyayo mithyājñānamatadrūpapratiṣṭham
    《瑜伽經》這本經典著作,從剛接觸瑜伽到現在反反覆覆也翻過很多次,卻從未從頭至尾的完整研讀過。現在,將再次打開這本經典。
  • 《荷心.瑜伽經的禪定力量》語音系列【第七篇】
    《 帕坦加利瑜伽經 》3.36 智性與真我是完全不同的,智性依真我而存在,而真我卻獨立自存,透過專念於真我的獨立性,瑜伽士將能了悟到真我的知識。3.44 當對無身體的靈魂做三雅瑪的修煉時,遮蓋在智慧之光上的面紗將會被去除;Bahih akalpita vttirh mahavidehatatah prakasa avarana ksayah3.45 分別對元素的粗鈍面、精細面、本質屬性和組合後的功能做三雅瑪的修煉,瑜伽士將獲得對五大元素的控制力,從而成為全部元素之主。
  • 帕坦伽利《瑜伽經》(經典必收藏!!!)
    從公元前1500年《吠陀經》籠統的記載,到《奧義書》明確記載的瑜伽及《薄伽梵歌》的出現,完成了瑜伽行法與吠檀多哲學的合一,使瑜伽這一民間的靈修實踐變為正統,由強調行法到行為、信仰、知識三者並行不悖。約公元前300年,印度聖哲帕坦伽利(Pan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此基礎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訂為八支體系,帕坦伽利被尊為瑜伽之祖。」
  • 道德經解讀:人一味奔逐物慾,必將離失自我,終身都不可救治
    以下內容出自《道德經》第52章,原文如下:【原文】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我讀經典】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時候都會感到迷茫,因為無法掌握事物的變化,不知道對自己來說是好是壞。老子曰:「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他說,天地萬物都有本始,如果了解了,就知道天下事物是怎麼運轉的,就能把握人世間的事情,這叫「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 《瑜伽經》全文
    那些轉變有五種,痛苦的與不痛苦的:知識、謬誤、幻想、睡眠和記憶。知覺、推論與親證都是知識。錯誤的知識是謬誤,不由實相而來。字面的知識但沒有對象便是幻想。覺醒的失去便產生睡眠。那些經驗過的事物還殘存的便是記憶。 通過鍛鍊和不執著於物,便能控制以上種種。堅持不懈便是鍛鍊。經過一段長時間,使能打下牢固的基礎。
  • 《瑜伽經》中的10個幸福智慧,你知道幾個?
    接下來,Hillari Dowdle用《瑜伽經》的智慧幫你從平淡生活中獲得幸福和自由。Hillari Dowdle作家,資深瑜伽愛好者,曾任《Yoga Journal》雜誌編輯幾世紀前,聖哲Patanjali寫下《瑜伽經》,《瑜伽經》深奧不易理解,該書用梵文寫成,後人對它的詮釋也是五花八門,但原文的生活哲理值得細細品味
  • 瑜伽經的智慧,人生是一場身心的修行
    兩千多年前,瑜伽之祖——撰寫了《瑜伽經》它是最珍貴、最完整的哲學聖典。「瑜伽」,不僅僅是拉伸肢體、緩解疲勞,更是要用《瑜伽經》的智慧,幫助你探索潛在的心智,獲得更深、更高的智慧。今天,來分享幾點瑜伽經裡面對人生有意義的內容。
  • 《瑜伽經》:你生命中每時每刻的生活指南!
    瑜伽經告訴我們如何做真實的自己,如何欣賞生命裡的每一刻。即使生活變得很瘋狂。當我們把瑜伽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時,這是我們學到的最偉大的事情之一。尤其是在那些忙亂的時刻,你才會發現瑜伽的真正價值。帕坦伽利的瑜伽經,被廣泛認為是瑜伽的權威文本,不僅僅是為了在墊子上冥想。這些經是為了在工作、閒暇時間,以及在作為父母、伴侶和朋友的各種角色中去進行的測試和練習。
  • 瑜伽的起源以及發展歷史
    在其最後一部經典中,將瑜伽作為一種自我約束的方法,以及一些呼吸控制的內容,當時是信奉神的教士們為了更好的唱誦而產生的。吠陀瑜伽修習的目標開始基於肉體練習來達到自我解脫,而過渡到證悟梵我合一的宗教哲學高度。
  • 《瑜伽經》摘錄:物質意識
    從而再次失去了人體生命覺悟自我回歸超然狀態的寶貴機會。跟隨嘉娜娃導師學習《瑜伽經》,讓我認識到大家都期望的天堂,是物質軀體感受最美好的地方,但是不是軀體內靈性個體的終極目標。靈性的個體的終極目標是,在擁有人體生命的寶貴時間裡,追尋真我、真愛、真快樂,通過努力覺悟自我,一次性地徹底解決生死問題,追求人體生命真正的瑜伽完美境界。感恩敬愛的嘉娜娃導師仁慈教導!
  • 饒秋玉校長講《瑜伽經》
    《瑜伽經》一    修定篇請帶著以下問題聽,收穫更大
  • 《瑜伽經》閱讀分享如何理解Samyamah「三雅馬」
    1.什麼是注意力集中(Dharana)    「注意力集中就是把心集中在一處,一個事物或一個念頭上」——《瑜伽經》;這是進入冥想的前提,冥想是注意力集中的結果。通常情況下我們的意識或者是念頭是漂浮不定的,你也永遠無法預料到你的下一個念頭是什麼,你只是在隨著意識的波動而波動,想要學會專注,首先要學會的是止念。
  • 學會認清自己,才能做最好的自我,每一個成年人都值得一看的繪本
    悅己是通過打扮能使自己心情愉快,悅人是通過打扮自己,獲得別人的讚美,從而提升自我的優越感。和女兒一起翻開吉爾馬諾祖羅2020新作《拉斐爾時裝店》,猶如進入一家大型百貨現場,琳琅滿目的服飾箱包,激發了我們內心渴望已久的購物慾。
  • 自我激勵的100種方法
    自我激勵的100種方法(史蒂夫·錢德勒)1、臨終體驗:在生命的最後一課,你還會想說什麼?2、每天醒來時,都要有所期待3、繪製藍圖:謊言會變成現實4、專注目標:你只是被想像中的可怕後果嚇壞了5、設置更難的: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6、
  • 《道德經》:38個字,揭示了人生的晉級之道
    真正的智慧是認清自己。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大部分人看得清別人,卻看不清自己,看待自己的問題時,喜歡自帶美顏功能。自我認知是個人成長的起點,但很多人看不見自己的問題,甘當把頭埋進沙子的鴕鳥,如此在認知盲區徘徊不前,最終無法進入人生下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