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的初戀男友,對她影響也很大,做事的態度很正向,認真又努力,丁丁覺得這樣的他很迷人。
對方現在事業做得更好了,兩個人在一個行業,偶爾有交流工作。
那會在一起時,丁丁不喜歡告訴別人,男朋友是北大的,人家一聽就覺得她賺了。這也是一個功課,如何面對外界的看法?
分手時,丁丁非常難過,畢竟是自己喜歡了很久的人,也曾想過要挽回和好,可那會年輕,大家都沒有學會珍惜。
丁丁和我分享了當時的很多感受,以及後來的成長,剛分手時,很長時間裡不能聽一些音樂,比如梁靜茹的《接受》,聽一次哭一次。
我問她:「你們兩個人都單身,如果有機會和好,你還會和他在一起嗎?」
丁丁說:「不會在一起了,他已經變成一個陌生人,多年不接觸,都在最初的想像裡。」
聽她講時,我的情緒被拉進她的故事裡,這一定是真的愛過,才能那麼動情,經歷過後雲淡風輕。
感情是一種經歷,我們在感情裡成長,也學會了和異性相處,也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任何感情的道理,都比不上自己真正在一段感情裡的經歷。現實中一個溫暖的懷抱、深夜的輾轉反側,比任何的道理都更真實,更令人刻骨銘心。
同事君君,是一個內向的姑娘,她和我分享第一次談戀愛的經歷,她對對方很有好感,追求她就沒有拒絕。在一起後,她很害羞,不知道如何面對對方,有時表現得比陌生人還陌生。
兩個人聊天,她不太會說話,經常是話題終結者,而對方感覺她好拽,沒有多久兩個人就分手了。
君君非常傷心,2個月瘦了10斤,「為什麼在一起也沒怎麼談,就那麼傷心呢?」
第二段感情,君君說更幼稚,那個男生是初戀的好朋友,知道他們分手了,開始追求君君,兩人為了氣初戀,談起了戀愛,這就是形式,牽手都沒有幾次,就分了。
這是高中的經歷,大學後,有一個男生追了她8個月,工作後,應該很少一個人追求另一個人這麼長時間了。
因為之前的經歷,這次戀愛,君君嘗試去做了一些改變,敢說話了,聊的話題比較多。她發現男生和女生想法很不一樣,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
這個男生思路很清晰,很有邏輯,去哪裡,喜歡規劃,這一點君君很受益,原來生活中,真有這麼心細、會規劃的人。
兩個人在一起2年,君君來上海,男生不想讓她來,加上工作後,君君覺得兩個人對未來的打算不一樣,就不要消耗彼此,分手了。
君君說,她不喜歡自己在愛情中,變得不像自己的時候,以後,再戀愛,她希望彼此有更多獨立的空間,求同存異,可以妥協,但不能失去自我。
當君君分享她的戀愛經歷時,旁邊的天一一直說:「為什麼大學的時候不談戀愛,太可惜了。」
戀愛像任何技能一樣,真的需要練習。哪怕那些初戀一直在一起,後來結婚的,中間過程,彼此都經歷了很多,變得不一樣。
我認為,戀愛,首先心態就要好,管理好預期。
你可以奔著結婚去,但結婚只是一個結果,中間的過程最可貴,患得患失要不得。
當你去相親時,只要這個男生基本面不錯,哪怕沒有那麼喜歡,也建議先別下結論,嘗試接觸幾天,先吃幾頓飯,聊聊天。
我一個朋友和老公第一次見面,對方穿著一個花色的短褲,拖鞋。當時,她都崩潰了,怎麼有這樣的男生?但出於禮貌,聊了很多,發現這個人太有趣了。
腦子裡想太多,做很多假設,都不如去實踐,去相處。
丁丁還給了一個建議:和男生第一次見面,打扮得一般好看就行。她說:「太用力的事情都堅持不了太久,給人感覺很清爽就好。」
對於外表,我認為很重要,我們都是視覺動物,男女都不例外,穿衣得體,讓別人感覺好,也是基本的社交禮儀。
最後,接受自己的恐懼,開始行動。
很多人不會談戀愛,並不是真的不會,而是和異性相處太少,擔心說錯話、尷尬等,既然想談,要接受對戀愛的恐懼,接受是改變的開始,然後開始行動。
大家有沒有發現,只有當戀愛真實發生過,我們再討論這件事情才更有價值,丁丁、君君聊她們的愛情故事,很容易想明白很多事,不糾結,內心相對成熟。
戀愛是一種體驗,非常寶貴。人生短暫,有意義的事情很多,不過怎能少得了愛情?
我見過很擅長交際的人,但真沒有見過天生就能在愛情裡處理好各種關係的人,大家都是在不斷學習。如果沒有真實的經歷,靠上課、看書、看電視劇、聽別人的故事,真的學不會如何談戀愛。
這個事情,我也真沒辦法教,每個人都不同。如果你真想學,看看我推薦的這幾本書,但我更建議你,邁出第一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