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裸體藝術,是指以裸裎袒裼的人物形象為創作要素的造型藝術。廣義地說,我國古代也有裸體藝術,從原始時代到漢、唐都有。佛教藝術傳入中國後,其中裸體人物形象就更豐富了。宋以後推行理學,「存天理、滅人慾」,裸體藝術逐步禁絕。然而,如果把特殊領域的藝術——春宮畫也算上,那反倒是綿延不斷的了。不過,我們這裡要討論的對象主要不是它們,而是重點放在於20世紀初引進中國的西洋藝術意義的裸體藝術創作樣式,如油畫、雕塑等的裸體藝術作品,以及與此密不可分的裸體模特兒寫生訓練手段。然而,由於我們的特殊國情,如封建思想影響根深蒂固,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觀念和創作方式,還有內憂外患、戰亂頻繁、國弱民貧的社會環境等等,裸體藝術,當它在中國紮根伊始,直至成長的全過程都常常伴隨著或大或小的風波和事件,這是一段艱難的風雨歷程,步履蹣跚,命運多舛。
潘玉良作品
一20世紀初的一場風波
經歷了一番洗禮,「模特兒」終於在中國土地上乃至部分國人的觀念中站住了腳跟。
上個世紀初,劉海粟在上海創辦了上海圖畫美術院,也即後來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14年3月,於該校西洋畫科開設了裸體模特兒寫生課。這就是中國裸體模特兒寫生和裸體藝術創作的開始。也正因為如此,引出了歷史上第一個模特兒風波。1917年,美專舉辦成績展覽會,因為其中有裸體習作,引起了來賓的非議。劉海粟就被斥為「藝術叛徒,教育界的蟊賊」,而展覽則為「喪心病狂敗壞風化之展覽會」。這是第一個回合。1919年8月,劉海粟等舉辦了一個小型展覽,被工部局要求撤下幾幅人體畫,好在展覽也該結束了。這是第二個回合。兩次事件社會影響都有限。還應指出的是,這裡展出的還只是男人體。第三個回合就大了。1924年,上海美專一位學生在南昌辦畫展,陳列了幾幅人體素描,男女都有。江西警察廳勒令禁閉,其禁令謂:「裸體畫系學校誘僱窮漢苦婦,勒逼赤身裸體(名為人體模特兒),供男女學生寫真者。在學校方面,則忍心害理,有乖人道;在模特兒方面,則含苦忍羞,實逼甚此;在社會方面,則有傷風化,較淫戲淫書為尤甚。……」於是,以此為導火線,開展了一場圍繞模特兒的論戰與官司。當時攻擊最猛者有議員姜懷素,呈請當局查禁「堂皇於眾之上海美專模特兒科」,嚴懲「作俑禍首」劉海粟。上海正俗社也去信責罵劉海粟「非藝術叛徒,乃名教叛逆也!……役迫於生計之婦女白晝獻形,寸絲不掛,任人摹寫,是欲令世界上女子入於無羞恥之地位也。人而禽獸之不若矣。」1926年5月13日,《申報》載上海縣知事危道豐命令「嚴禁美專裸體畫」。官司一直打到大軍閥、華東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那裡。孫問危模特兒是什麼?危答:「就是光屁股女人。」於是孫傳芳在《申報》發公開信勸阻劉海粟。劉不從,並亦於《申報》公開抗辯。孫惱羞成怒,便密令通緝劉海粟並交涉封閉上海美專。有幸美專地處法租界,法國領事有意保護,並讓美專繼續畫模特兒,另一方面設法敷衍孫傳芳。7月15日《申報》再發表劉致孫的公開信:「遵命將所有敝校西洋畫系所置生人模型,於裸體部分,即行停止。」不久即見報載:「孫傳芳嚴令各地禁止模特兒,前劉海粟強辯,有犯尊嚴案已自動停止模特兒……」圍繞模特兒的糾紛,本應畫上句號了。無奈危道豐的氣無法發洩,再度挑起事端。他向法院起訴劉海粟侮辱他的人格、毀謗他的名譽,要求賠償損失。所謂侮辱他的人格,證據是說他們狼狽為奸,狼狽是野獸、是畜生,罵人。劉辯解,有人為子女取名家駒、鳴鳳,也是畜生,罵人嗎?法庭一陣鬨笑。其實法官先已與劉打招呼,得走這個過場並得判他輸。最後象徵性地判劉海粟罰款50元了結,一場模特兒風波終於結束。
歷時10年的一場風波,形式上失敗了——被禁、敗訴,但實質上勝利了——假禁、象徵性賠款。經歷了一番洗禮,「模特兒」終於在中國土地上乃至部分國人的觀念中站住了腳跟。這場鬥爭的實質,仍屬反封建範疇。時值「五四」運動前後,新思潮、新觀念勃興,反對封建禮教,提倡科學民主、引進西學等,它是與之順應的。鬥爭以勝利告終,除了劉海粟的頑強和雄辯之外,與時代背景及社會進步輿論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直至60年後老人談起這件事還感觸尤深,1983年5月20日在北京釣魚臺劉海粟與我談話時說:「不僅是模特兒,還有男女同學、還有錄取潘張玉良等等,都是風波。而且還不止美術界,還有搞舞蹈的,還有一位研究性科學的年輕學者,一時都成了社會輿論的眾矢之的,幾乎成了異端怪物……那場鬥爭,真不容易啊!」
徐悲鴻人體
二禁區中的特區
「畫畫是科學,就畫人體這問題說,應走徐悲鴻的素描道路,而不應走齊白石的道路。」
1949年新中國建立。由於特定的體制和路線,裸體藝術創作樣式被禁止,甚至被劃歸黃色一類,即便是世界名畫,也不能在國內刊物上發表。自此以後,這個領域便成了「禁區」。不過同時也還有一個「特區」。由於新中國需要繪畫直接地為政治宣傳服務,而西洋畫、尤其其中的人物畫是最好的工具,必須掌握這門技藝,培養這方面的人才,於是在美術學院中,不但油畫、雕塑等原樣保留了固有的教學程式,就連國粹的中國畫系,也引進了畫裸體模特兒的基礎訓練。不過,這一切嚴格控制在畫室內,僅僅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而作品是絕對不允許在社會露面的,更談不上公開展出了。這時的裸體藝術,猶如在封閉「禁苑」中繁殖的既有害又有特殊用途的物種。那時的模特兒,大都是固定的,享受正式職工的待遇,有的學院稱之為模特兒工。也有一部分人是臨時的,他們互相介紹到學院做模特兒,學院也為他們保密。所以那個年代一般中國老百姓,是不知道有《維納斯》《大衛》之類的世界名作的,也不知有「模特兒」一說,至於「裸體」就更不敢想像了。記得當年我曾與界外的同學談到我們上課的情況,是一個女人不穿衣服坐在那裡讓我們畫,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我吹牛,然後是「打死我也不相信!」不過,在那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區」也難逃厄運,甚至瀕臨滅頂的災難。
1964年5月,在「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四清」運動初期,康生等人在一份《關於使用模特兒問題》的報告中批示:「這個問題現在必須解決它。用女模特兒是不是洋教條?可不可以廢除……」「我意應堅決禁止,我決不相信要成為畫家一定要畫模特兒。」他們甚至還認為,「這種辦法實際上是資產階級美術界玩弄女性的藉口」。3個月後,文化部被迫據此精神發出了《關於廢除美術部門使用模特兒的通知》。這對美術尤其油畫、雕塑教學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於是,1965年5月12日,中央美術學院教師聞立鵬、王式廓、李化吉等不得不為此上書中央。函中力陳「真人(模特兒)寫生是美術基本功訓練的重要方法」,退守最後防線、謹慎建言:「至少在油畫專業和雕塑專業應有一定比例的人體習作」。文件呈送到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案頭,「模特兒」命運吉兇難卜,走到了生死的最後關頭。到底是偉大領袖高瞻遠矚、洞察一切,總是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做出英明的決斷。1965年7月18日,毛澤東主席在來函的首頁批示:「定一、康生、恩來、少奇、小平、彭真同志:此事應當改變。男女老少裸體model,是繪畫和雕塑必須的基本功,不要不行。封建思想,加以禁止,是不妥的。即使有些壞事出現,也不要緊。為了藝術學科,不惜小有犧牲。請酌定。毛澤東,1965年7月18日。」另外,毛澤東還在來函的末頁批示:「……中國畫家,就我見過的,只有一個徐悲鴻留下了人體素描。其餘……沒有一個能畫人物的。徐悲鴻學過西洋畫法。此外還有一個劉海粟。」一槌定音,將一藝術學科解救於危亡之中。1965年11月11日,由中宣部轉發文化部黨組《關於美術院校和美術創作部門使用模特兒的請示》,正式為裸體藝術和模特兒正名。
豈料好景不長。1966年,「文革」爆發。模特兒寫生當然地被打入「封、資、修」行列。不但真人模特兒不能畫,連石膏像全都砸爛了。1967年初秋,針對人體寫生模特兒問題,還以加重身心侮辱的方式對周揚等中宣部、文化部幾位領導進行批鬥。一些美術專業的師生被扣上「資產階級學院派」、「回潮」、「復闢」等大帽子受到批判。「造反派」對主席的批示置若罔聞甚至公然否定。在此期間,中宣部副部長張際春又以「使用模特兒問題」致函黨中央、毛主席。信中申訴了他的一貫看法以及對主席過去批示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最後強調,他沒有說過「主席批了也不能執行」的話,他是主張要模特兒的,只是就解決的辦法提出一些新意見……從這些現代人難以理解的材料中可以看出當時鬥爭的錯綜複雜、盤根錯節。1967年8月4日毛主席再次批示:「畫畫是科學,就畫人體這問題說,應走徐悲鴻的素描道路,而不應走齊白石的道路。」然而,毛澤東的批示畢竟沒正式發表,只是在私下傳抄或小報和專業刊物引用,所以申辯者也「腰杆」不硬。「文革」期間,毛主席的話是「最高指示」,報刊中引用毛主席語錄得排黑體字,否則會招來橫禍的。但是,唯獨這條明確批示裸體模特兒可以畫的語錄,引用者既不敢用黑體,反對者也不敢說是假的,因為任何人想藉此發難都將有可能落入「惡毒攻擊」的陷阱,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不過在那個瘋狂的年代,各派都是各取所需,很多於己不利的「最高指示」,都肆意歪曲、陽奉陰違,所以即便是正式發表過亦無濟於事。直到粉碎「四人幫」後,大家仍心有餘悸,不敢恢復模特兒寫生。1978年12月15日,文化部不得不再次轉發1965年11月11日的文件,並強調「望遵照執行」,才算撥亂反正。
靳尚誼人體油畫
三突破禁區並解決若干重大學術問題
從哪裡入手?這是最費思索的事。
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知識分子最興奮、最活躍的時期。改革開放,社會環境寬鬆了。中國人的觀念產生了變化,禁錮多年的思想、潛能巴不得一下子都迸發出來。在此背景下,裸體藝術作品仍然列為黃色、淫穢和裸體藝術研究與創作依舊視為「禁區」更是刺人耳目、令人深思。記得當年一本專業的美術雜誌破天荒發表了安格爾的《泉》,結果招來了不少的讀者來信批評。一個出版社試探性地出版一個寫生技巧性的小冊子,裡面附了一些人體插圖,印刷廠專門挑選了幾位優秀共產黨員師傅負責並用帆布圍起一臺機器來印刷這本「有毒」的書。還有,有一個城市新造了一座橋,準備在橋的兩頭豎四尊裸體雕像,結果又是招來了大量的批評意見,其中最典型的一條是:「橋頭上放一個不穿衣服的女人,司機不把車開到河裡嗎?」最後不得不讓她們「穿」上衣服。歐洲城市裸體雕塑隨處可見,甚為驕傲,而這就是我國當年的現實。科研領域也一樣,西洋藝術史翻開第一頁就是原始裸體藝術,後來還有希臘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兩個高峰。而我們的藝術史於此卻是一片空白。我深感這是中國藝術的一個歷史缺陷,認為自己這一代應該而且有責任、有能力去填補這個歷史空白,再不著手,就愧對後人了。於是,1981年研究生畢業後,即選此為研究課題投入工作。當年是一無資料,二無前人成果可借鑑,就連找一幅名畫的圖片都很困難。為了一幅插圖,常常要從圖書館的外文原版藝術史論著作中大海撈針。此外,還要涉獵諸如美學、文化人類學、兩性社會學和精神分析學等姊妹學科,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更重要的是還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因為這畢竟是在跨越「禁區」,是在冒險!一是怕條件不足研究不出成果,二是怕出了成果不能出版,幾年工夫白費不算,日後還難以在研究院立足。最怕還是第三,當時「文革」剛過,餘悸未消,怕弄不好會因此帶來災難。然而,對這個課題的興趣實在太濃厚了,而且「空白」和「禁區」的開拓性又太富挑戰意義了!於是破釜沉舟,決定搞下去。
從哪裡入手?這是最費思索的事。可以肯定,光就藝術論藝術,那是無法深入的。經過對大量資料的研究,我決定從人類文化的角度,以性意識為主線——這又是一個禁區——去開展自己的研究。現在議論這些問題,已經輕鬆多了。可是在30年前,裸體藝術是禁區,而有關性的問題,更是禁區中的禁區。這給學術研究工作平添了許多障礙——心理的、物質的。但是,無論如何,學問還得做。而且,從另一個角度看,越是冷門、越是禁區,鑽研起來越是有意思。這個禁區與學問的矛盾,並不是靠等待就能解決的。不錯,這有待於國家整個的大氣候的好轉。但是,促進這個好轉,也是匹夫有責——只有讓更多的人懂得其中的道理,禁區也才能逐漸變成開放區。
陳醉人體
對於這項研究,我的方法是:(1)實事求是;(2)儘量引用經典;(3)廣泛借鑑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我當時給人體美下過定義:人體美是以美感為存在形態的美感、性感和羞恥感的統一。裸體藝術的欣賞亦同此理。我想,即便有水平參差、修養深淺、格調高低等等差異,但這種感受基本上都是共通的。恐怕只有這樣,才能解釋諸如欣賞少女的人體與欣賞同樣是對稱、均衡、多樣統一的十字架以及同樣具有熱色調的雌性小動物的美的區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認識「這一個」藝術門類與其它藝術門類的區別;而且也只有這樣,才能理解其淨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真正意義。
歸納起來,我所側重解決的學術問題主要有:
(一)裸體藝術是現實人體文化的超越
現實人體文化範圍很廣,如體育、舞蹈、以至日常生活的衣著裝飾等,都可以囊括其中。體育,是原始時代人類與大自然鬥爭、人類相互鬥爭也即戰爭的人體形態的延續。或者說,是人類生存欲望的動作表徵。如標槍、賽跑、摔跤等都明顯殘留原始時代人與野獸、人與人搏鬥的痕跡。經過漫長歷史時期的演進,人類的生存問題不再依賴這種手段去解決了,於是留下了一種供人娛樂的形式。在這種形體裡,可以感受到一種力的美,一種崇高。只有人類才有這種感受,他們戰勝了強大的自然,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自身。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了,人享受到了創造的喜悅。原始的舞蹈與原始的巫術、宗教等活動密切相聯,它把人類的生存欲和生殖欲都糅合在一起了。初民們就懂得在舞蹈中獲取最強烈的審美的享樂。歷史的演進,使舞蹈比體育蘊含了更多的審美的內容,也更多的優美形態——這與其中包含的生殖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繫。
人對自身的審美感,伴隨著人類的物質生產和種的蕃衍實踐而產生,這就是所謂人體美。現實人體文化除了體育、舞蹈以外,原始的文身裝飾也發展成了文明時代的衣著打扮,甚至健美比賽、選美活動等等。然而,文明的演進,是人類由裸體的習慣變為露體的羞恥,最初的對人體美的欣賞的欲求與社會倫理產生了衝突,終於,人類在藝術天堂中得到了自由。裸體藝術,是人們自身審美感的物化,它是對現實人體文化的超越,比前者更上升了一個層次,不知多少人生情結,在這裡得到了解脫。
至此,再回過頭來對有關內容作個界定:裸體藝術,是指以裸裎袒裼的人物形象為創作要素的造型藝術。而「人體藝術」這個概念的外延更大,既包括裸體藝術,還包括舞蹈、體育以至衣著裝飾等等。
何家英國畫人體
(二)裸體藝術與性的關係
如果說,在與自然的關係中,工具的發明使人與動物劃清了界限的話,那麼,在對自身的認識中,性的體悟,使人與動物拉開了距離。對於性,動物是一種生命的本能,所以他們知足不知羞。歷史的發展,使人們對性有越來越深的認識。馬克思認為性慾和飢餓屬於「固定的」動力;恩格斯提出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蒂是「生活資料的生產」和「種的蕃衍」的「兩種生產」論斷;中國的儒家有「食色,性也」和「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論述。此外,道、釋各家也有很深入的理論研究;而印度教則更是公開承認法、利、欲的合理存在。
人類最早的再現自身的藝術就是裸體藝術,當然,這是廣義的界定。距今約3萬年的奧地利《維倫堡的維納斯》等原始雕刻就是例證。這些作品也許與初民的巫術、宗教活動有關,寄寓了對「兩種生產」的祈求。然而,在這功利的後面卻凝結了對性快樂的滿足與依戀。中國長期被懷疑為例外,但1983年遼寧喀左縣紅山文化的《女神像》出土,否定了這一猜想;1988年初公布的新疆呼圖壁縣康家石門子的巨型原始巖刻畫又進一步提供了例證,那裡刻有大量表現生殖活動的裸體男女人物形象。人,在對自身的審美意識的產生過程中,一開始就打上了性的烙印。而文明時代的裸體藝術,也即狹義的創作的裸體藝術,則是從原始圖騰時代就存在的潛意識欲望的升華的產物。
(三)裸體藝術的發展規律及歷史分期
以西方藝術為主體來研究,宏觀的劃分可以有如下幾個階段。(1)覺醒期。公元前5萬年至15000年,舊石器時代晚期,以《維倫堡的維納斯》等作品為代表。(2)炫耀期。公元前15000年至5000年,新石器時代,以大量男性形象尤其祖、林加的出現為代表。(3)壓抑期。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新石器時代晚期,向文明過渡,以兩河流域有權杖的男性形象為代表。(4)升華期。以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5世紀希臘羅馬藝術為代表。(5)變態期。以歐洲歷史的中世紀藝術為典型。這是一個大的周期。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這是裸體藝術開始了又一個覺醒期。文明時代的演變,不再像以往的單線條,它要錯綜複雜得多。往往幾種形態交替出現。於是,從17—19世紀,是一個炫耀、壓抑、升華的疊合重演期。20世紀以現代藝術為標誌,人類又出現了一個變態期。這是第二個輪迴。
微觀考察,裸體藝術也隨著社會的經濟、政治的發展而變化。古典希臘時期的阿佛洛狄忒形象的表現形式變化,就是一個典型例證。公元前490—前450年的古風時期,正面、直立、著衣;猶如「立正」。公園前450—前410年的古典盛期,重心落在一隻腳上,半裸;猶如「稍息」。公元前410—前330年的古典晚期,自由,帶動勢,全裸;猶如「起步」。公元前330—前30年的希臘化時期,鬆弛、全裸;是完全「下蹲」的姿勢。
(四)幾種不同文化圈的裸體藝術
從大的分野,有東、西方藝術。東方的靈肉二元觀與西方的靈肉一元觀使各自的文化拉開了距離。從小的區別,西方有希臘文化和希伯萊文化;東方有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
希臘神話有個潘多拉的故事:宙斯同情世間男人的寂寞,製造了女人潘多拉送下凡間。但由於她經不起好奇,違禁打開了隨身帶來的盒子,結果「災難」、「禍患」飛了出來。她趕緊合上,卻把「希望」留在裡面了。希伯萊傳說有個「創世紀」的故事:上帝同情亞當寂寞,為他製造了女人夏娃。也是由於經不起誘惑,違禁偷吃了智慧果。於是被逐出了樂園,註定永生受苦難,只有死後到天國才能享樂。兩位天帝都把女人與災難一同降賜人間,不過,宙斯把希望留給了人間,而上帝卻把希望收回了天國。這就是希臘文化與希伯萊文化的區別:一個是入世的,一個是出世的;一個是享樂的,一個是原罪的。
在東方,印度教表露了明顯的縱慾特色,所以馬克思說它是和尚的宗教與舞女的宗教非常畸形地結合在一起。中國的儒、道、釋合流,出現了嚴酷的禁慾文化。先是人體文化中竟然出現了纏足束胸的審美變態。而理論文化中的風教則更是無形的大網,桎梏著封建社會的每一個中國人。「萬惡淫為首」,表面上,人們都成了中性的、無性的人。所以,印度藝術以其強烈的肉慾追求為特色;而中國歷史上的正統繪畫中,幾乎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裸體藝術,但「地下」的春畫卻是綿延不絕。
(五)裸體藝術中的性差異
在裸體藝術中,存在明顯的性差異,那就是大量的作品是女性形象。這裡有生物原因,也有社會原因。其中,社會因素是更根本的。性使人認識自身,並將人類由野蠻帶進文明。但它們又是最異己的,圖騰時代首先就是對母子亂倫的禁忌;文明的結果則是首先對性的限制,這是明顯的二律背反。本來從進化的需要賦予了男性的多結合、多育的天性,透過文化而變成了自私和放蕩。限制與反限制的結果,到底還是形成了依舊不平等的性道德和性分工;多妻的社會形態竟有3/4,並以法律、習俗作保障;而歷史上多夫的社會形態卻不足1%。
文明是伴隨著血腥與災難出現的。恩格斯說,階級壓迫首先是男子對婦女的壓迫。上帝對夏娃的訓示,就是你必受丈夫管轄,你必忍受生育的痛苦。當婚姻形態由對偶婚向單偶婚過渡,當妻子要靠付出巨大代價去奪取時,再也不輕易與人共享而反倒希望掠奪更多的婦女——也即財產了。
階級社會中的人體文化處處體現了男性的強烈的主體意識,女性對美的追求與男性的佔有欲望互為因果地存在著,女性的被欣賞得到包括女性在內的全社會的認可;男性中心社會的對女性的尊重,實質上包含著不尊重的底蘊——那是男性佔有欲的紛爭無法解決最後相互妥協的保護措施。從動物中帶來的侵犯性,從圖騰時代就被壓抑下去的佔有慾念,在文明時代的現實人體文化中得不到滿足,終於在更高的層次、更自由的文化——藝術中得到宣洩。這,就是裸體藝術中大量女性形象的根源所在。維納斯就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在精神上佔有、在審美上滿足的女性典型。
而男性形象,當他們最早在原始洞窟巖壁中出現時,明顯地區別於「維納斯」們的驕傲與自信,往往以面具遮臉,甚至乾脆隱沒頭部,帶有濃厚的巫術神秘氣氛和與大自然搏鬥的悲壯情調。中箭的男子形象可為一例。向文明過渡時,一改以往風貌,以英雄姿態立於群獸之中;祖的出現,體現了男性的炫耀,鑄成了男性自我欣賞的雛形。延續至後世的碑、像柱、林加。文明時代的藝術中,《宙斯》、《大衛》、《思想者》等大多在時代轉折的緊要關頭降世,大有「捨我其誰」之氣概,這正是人類潛意識中,原始時代男性主宰天下的那種霸氣的再現。
於此,要做一約略的「分工」的話:男性是力,女性是美;男性是陽剛,女性是陰柔;男性是理智,女性是感情;男性是哲學,女性是詩。
(六)裸體藝術與倫理
性與文明的二律背反,帶來了裸體藝術對現實人體文化的超越,而同時也導致了它永遠不能擺脫與現實倫理既互相衝突又互為餘補的微妙關係。各個民族、不同的體制,都在不斷平衡這兩者的關係,由對立到統一,又到新的對立以至新的統一,藝術也就此而不斷向前發展。正因為如此,所以即便西方素有欣賞裸體藝術的傳統,但有時也難免因種種原因引起一些風波。在經過長期封建禮教束縛的中國,正確處理這個矛盾就顯得必要了。
首先,藝術活動有創作者與欣賞者兩個因素。創作者是努力表達人物深刻意蘊還是著意渲染某種官能情趣是可以區分的,而接受者是在認真體會對象的精神內涵還是悉心玩味其中肉感趣味也是可以區分的。只有兩者在理想的境界中統一,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不過,這點可以肯定:帶著低級趣味去看健康作品者未必不色情;而具高尚情操者看低級趣味作品,必定不感興趣。第二,應該承認,裸體藝術欣賞是性感與美感的統一。在一定限度內偏重於某一方面都是正常的創作方法,甚至個別優秀作品在特定的條件下帶有色情成分也並不影響它的成就。另一方面,同樣道理,對於一些觀者,個別作品會引起性的刺激也是正常的審美心態。我們不認為能夠絕對做到「非功利」的欣賞;同時也反對不加區別地扣上色情的帽子。裸體藝術,恰恰是透過欣賞過程中的這種特殊心理活動,而實現其陶冶和淨化的效果。第三,最關鍵是提高廣大觀眾的文化素養。整個文化水準提高了,許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今天,重要的是多做正面的美育工作,讓更多的人理解、認識。「正作用」多了,副作用必然就少了。
四轟動的歲月
「這是一部幾乎改變了整整一代人藝術觀念的書。」
從1981年開始,歷經7年的艱辛,研究成果《裸體藝術論》終於1987年11月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專著問世,立刻引起轟動。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文藝報》、《中國日報》等國家級傳媒和《文藝研究》、《美術史論》和《中國美術報》等專業報刊率先發表權威專家的長篇評論,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也為此舉辦了學術研討會。學術界予以高度肯定與讚揚,指出這是我國第一部有關的學術專著,從人類文化學、兩性社會學、美學和藝術史等多種角度論述和剖析了裸體藝術的產生、發展和社會意義,見解獨特,論述精闢,是具有「填補空白、開拓領域的裡程碑意義的研究成果」,「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乃至文化史上都具有特殊意義」。而外國學者則更重視專著的社會意義,視之為中國改革開放在學術領域的象徵,是中國走向學術自由的最典型例證。此外,因為專著是以性意識為主線去追尋裸體藝術的產生與發展軌跡,所以也被認為是突破「性」禁區最早進入性藝術研究的典型,甚至視之為「性文化的仲裁者」,認為專著的選題,觸動了中國文化中最敏感、最神秘而又牽動全身的一根神經,認為專著將人類生存的欲望、生殖的欲望、性愛的需要、審美的需要匯聚為一股光束,投射到裸體藝術的領域,使中國文化的這個「百慕達魔鬼三角區」,變得清晰可辨起來……全國各地和港臺各大報刊、電臺、電視臺以及中新社、美聯社、法新社、共同社等國內外60餘家傳媒機構發表書評、專訪、消息逾120餘篇、條,在國內外產生很大影響。專著頭版即累計印刷20萬冊,發行海內外,並榮獲優秀科研成果獎、全國圖書金鑰匙獎、1988年全國十本優秀暢銷書獎,開創出版史上學術專著成為暢銷書的奇蹟。專著的出版,從又一個層面帶動了文學、藝術界的創作與研究,開創了與之有關的新視角,甚至還波及到心理學、醫學、科技等等更廣泛的研究領域。1988年被輿論界譽為「陳醉年」。這是真正的轟動,那個年代還未有炒作,而當今的炒作也絕對達不到這個規格——一切都是嚴格地按傳統的宣傳方式,自上而下。《人民日報》及國家級最權威的報刊都發書評,新華社就發過兩次通稿,所以幾乎全國各省報都採用了。讀者真正是爭相購買,《文藝報》報導稱,「儘管定價8元,購書人掏錢大多『十分痛快』」!那年代大學畢業生工資才50多元,8元當然是昂貴的了。新華社電訊稱:「購者踴躍,書商們紛紛「告急」。該書第一次印刷4萬餘冊於一個月內售磬,第二次印刷已於3月應市,第三次印刷即將開始,創造了學術專著成為暢銷書的奇蹟」。在暫時脫銷的時刻,小書攤漲價至30元一冊,翻閱一次要收5角錢的折損費。一些書店的櫥窗上掛著大段的從《裸體藝術論》中摘錄的段落,一方面為專著做廣告,而更重要的目的是為店內一些試探著出版的有裸體繪畫作品的畫冊銷售充當「護身符」。專著在最初推出時,購買時得憑工作證,只能賣給專業工作者。為此還使我「得罪」了許多朋友,中央美術學院不少教授事後見面都少不了要「罵」上幾句:「閣下不送我書就算了,我自己掏錢買你的書還得看我的工作證,哈哈哈……」新聞、科技等電影製片廠和北京電影製片廠都先後來我家商談拍攝電影事宜。《裸體藝術論》的確成了社會上的一個熱門話題,人們飯後茶餘常常在談裸體、談藝術,甚至談得更多的,還有20萬冊的碼洋陳醉肯定發大財了……
1987年11月《裸體藝術論》的問世,被輿論界視為一個很重要的「開頭」。它在中國掀起了一個裸體藝術研究與創作的熱潮,除了影響大美術外,還波及文學、舞蹈、戲劇、影視等大藝術以及醫學、心理學和科技等多種領域、多種學科。與此相關,又一件引起轟動的活動就是我也參與的「油畫人體藝術大展」。這是1988年12月底至1989年1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一次專題性展覽。我為該展撰寫了《世界人體藝術發展概說》,配上放大的彩色圖片陳列其中。展覽盛況空前,20多萬人次的觀眾也是一個奇蹟,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注意。
我遠遠觀賞人流在那個長篇「概說」的巨型展屏前慢慢地往前蠕動的壯觀景象,內心無比感動了!如果說千千萬萬的觀眾擠著看「裸體畫」在當時是帶有某種「饑渴感」的話,那排著隊如此認真地在看「美術史」,就不能一概而論了。應該承認,這裡面有更多的知識饑渴。這至少是一次普及藝術史的極好機會,我多次向採訪的記者提到此中意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黃金時間節目《午間半小時》播出了對我的採訪錄音。而《文學報》則明確指出:「陳醉無疑是這次大展的中心人物之一,而其《裸體藝術論》又幾乎成了大展的理論綱領。」
國家還給我很高的榮譽,評上文化部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同時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和北京市政協委員等。自《裸體藝術論》之後,我又有《維納斯面面觀》、《人體藝術大觀》、《當代人體藝術》、《人體美與性文化》、《他與她》、《世界人體藝術鑑賞大辭典》、《人體美》、《人體模特兒史話》、《陳醉論裸體畫裸體及其他》、《裸體藝術之旅》、《藝術,寫在人體上的百年》等相繼出版。最近,又有畫集《詩書畫意——陳醉繪畫書法詩詞選集》、《俏是春潮蕩漾時》和論文集《女神的腰蓑》出版。而《人體模特兒史話》已經出版了3個版本。
至於《裸體藝術論》,則已經出版了4個版本了,社會對她的關注一直延續著,而且,每到歷史的關鍵時刻,人們都會想起她。1999年專著被媒體列為新中國成立50周年重大文化成果之一。中央電視臺2004年9月、《中國青年報》2008年5月、鳳凰衛視2008年12月等分別以紀念共和國成立55周年和改革開放30周年專題播出、刊發關於專著寫作、出版回顧的長篇採訪,其中鳳凰衛視稱:「這是一部幾乎改變了整整一代人藝術觀念的書」。還需講述一則生動的故事,因為它正好是當年專著社會影響的例證補充:就在《裸體藝術論》出版的20年後,2006年6月,於專著手稿捐贈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儀式上,作家張抗抗手捧該書深情地回憶起往事:「這是我20年前購買的第一版的《裸體藝術論》,一直珍藏至今。當年我們老三屆回城後,腦子是空空的,對知識如饑似渴,遇到了這本觀點全新的著作,真是如獲至寶!《裸體藝術論》給青年人的創作打開了很多扇門,告訴一直封閉在那種狀態下的青年人對生命、情慾和愛的啟蒙認識。我當時就是受了它的啟迪、汲取了它的營養,1997年創作出了《情愛畫廊》……」
後語:
人類在把握裸露的同時,卻更深刻地認識到掩蔽的意義……從深層的意義考察,人類不同意回到赤身裸體年代,也依舊並非為了風化。真正的原因是,人類需要掩蔽,人類需要不斷施展自身的智慧。維護風化,說到底只是人類相約的一種託詞,人類真正永遠需要的是好奇、是求新;是誘惑、是追求。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人們都一絲不掛、「赤誠相見」,人們的感受絕不會是興奮愉悅而肯定是索然無味。因為人們可以模仿原始人類的外表,但無法回到原始人類的思維。我們拿掉的看似僅僅一絲掩蔽,但實質上取消了的是人類的創造本能。性刺激和羞恥感的麻木、「卑劣的貪慾」的消亡,絕不是文明的前進,而恰恰是文明的終止。女神的腰蓑,當它一旦掛上去的時候,就再也取不下來了!
陳醉:學者、畫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位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文化部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他側重裸體藝術的研究與創作,代表作專著《裸體藝術論》榮獲優秀科研成果獎、全國圖書金鑰匙獎和1988年全國十本優秀暢銷書獎等,手稿為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為該領域的資深學者。繪畫創作個性鮮明,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書法灑脫狂放且極富韻律美。代表作有油畫《火祭》、中國畫《長恨歌》和書法《微雨田桑》等。出版畫集有《詩書畫意》等。
文章來源:中國書畫報
感謝您的閱讀,我們將竭盡全力讓您了解書畫的優美,書畫的樂趣!書畫的博大精深!
我們致力於中國書畫的溯源傳承,為有收藏價值的書畫作品提供變現交易、溯源傳承服務,為書畫家的優秀作品提供變現的途徑,為書畫購買者、投資者、收藏者提供書畫投資增值諮詢服務,諮詢電話:4006799851,歡迎加盟,共享書畫金融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