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社交電商而言,社交天然的分享、互動屬性都是可以促進交易的重要特徵。今年3月,在深圳嶄露頭角的7mall,就可以說是社交電商領域殺出來的一匹黑馬。
7mall的流量來源不是用戶,而是在7mall平臺註冊開店的廣大店主。
7mall的連結分享環節,並非讓店主將有內容、有價值的商品信息生硬地推到消費者面前,而是以社交化、人格化的語言去傳播分享,用戶相對而言也更加容易接受這樣的形式。
2013年起,社交電商開始出現。現在,社交電商被視作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已經站在了移動網際網路經濟的「風口」。眾所周知,社交電商的核心就是一個寬廣的社交平臺,它的用戶,也就是那些能夠持續獲取並且被有效管理的粉絲。
在流量為王的傳統電商體系中,誰擁有更大流量,就能創造更大的銷量和價值,但是現在卻很難做到。近年來,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巨頭都在主動進行移動化、社交化。巨頭們在不斷試錯,而那些無「先天基因」困擾的後入場者,也正在摸索著一條社交電商之路。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傳播路徑、消費者購物習慣和支付方式的成熟,為社交電商的爆發提供了可能。
從傳統電商到社交電商,信息傳播已經過載,對電商而言,最有價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消費者的注意力。在傳統電商體系下,在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等的線下,好的推銷手段往往是促進消費者購買決策的決定性因素。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流量漸趨於碎片化,用戶並不會因為肆意的推銷而轉移注意力,如何促使他們為商品買單成了新的挑戰。商品推銷作為一項重要能力,檢驗著廣大電商平臺。
對於社交電商而言,社交天然的分享、互動屬性都是可以促進交易的重要特徵。今年3月,在深圳嶄露頭角的7mall,就可以說是社交電商領域殺出來的一匹黑馬。觀察7mall發現,7mall的流量來源不是用戶,而是廣大的在7mall平臺註冊開店的店主。在獲得店主資格後,店主可以根據自身特長和社交圈裡朋友們的偏好,在7mall搭建的中央商品庫內,自主選擇商品上架,生成自己的小店。用戶通過分享的連結下單成交後,店主即可獲得相關提成收益。值得注意的一點是,7mall的連結分享環節,並非讓店主將有內容、有價值的商品信息生硬地推到消費者面前,而是以很社交化、人格化的語言去傳播分享,用戶相對而言也更加容易接受這樣的形式。未來,在激勵機制的刺激作用下,廣大的店主會逐漸成為7mall的活力源泉。
事實上,在7mall的商城上,實際的銷售主體只有7mall商城一家,權責非常明確。銷售的都是主流品牌的精選商品,品類涵蓋得很豐富,主要有:母嬰、個護、美容彩妝、美食生鮮、服飾箱包、家居生活等類別,消費者可以在網上和其他電商平臺對比商品信息。另外,7mall方面會提供統一的客服、標準化的物流、專業的宣傳推廣文案等,購物體驗類似於主流電商。
社交電商自誕生以來,發展速度驚人,遠超電商行業平均水平和以往電商形態的成長速度。以7mall為例,2017年3月17日, 7mall APP開放內測; 3月21日, 7mall APP開放了店主邀請功能,正式上線。據悉, 3月18日,7mall在深圳舉行了產品的全球發布會,短短2個多月的時間裡,7mall一直在飛速成長。據該平臺知情人士透露,2017年,7mall預計將實現店主人數100萬,零售業績10億元的基本目標。
不過,眼下社交電商新貴圈似乎還未完全成型,眾多玩家都試圖上位。但就像當初O2O大戰一樣,誰將突破重圍,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社交電商時代的獨角獸,考驗的是這些平臺在倉儲、物流、品控、服務上的硬實力,只有綜合具備以上實力的平臺,才能最後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