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餓看了最近火熱的電影 《你的名字。》,看過的小夥伴們應該都會記得這個對劇情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的東西——口嚼酒。
尤其是廣大(無論日本還是中國的)御宅們,看完電影,紛紛第一時間發表了如下感想:
▲「不管你怎麼說,我就是想喝三葉的口嚼酒!!」
▲「《你的名字。》看完,感想是:好想喝三葉的口嚼酒。以上。」
▲「也想喝四葉的口嚼酒啊……」
首先,女主三葉的奶奶說,這瓶酒裡有三葉的半身(即靈魂的一部分)。男主瀧也是因為喝了一口這瓶子裡的酒,才和三葉的靈魂重新連接,再次靈體交換。
其次,這酒的釀造方法不一般。
有多不一般?其實口嚼酒是現實存在的一種古老而經典的釀酒方法。不僅是日本,中國、韓國、中南美洲、非洲等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這種釀酒法的記載。
顧名思義,口嚼酒是要經過咀嚼的,咀嚼什麼呢?米飯、穀物,或其他澱粉豐富的根莖類作物。如果是用於日本古代神事祭祀的口嚼酒,還會進一步限定咀嚼的人,通常需要是巫女或處女。
口嚼酒的製作過程大概是這樣:先讓人將釀酒的主要材料咀嚼,利用唾液中的澱粉酶將其中澱粉糖化,再將其吐出,最後將這吐出物放置在固定場所,利用空氣中的天然酵母與吐出物中的糖發生反應,最後就能天然發酵出酒精。
這個過程有沒有讓你聯想到某種酒的釀造過程?
沒錯,就是清酒!
聽說《你的名字。》的舞臺背景地,岐阜縣飛驒市,還真推出了一款形似片中口嚼酒的「聖地之酒」。但這瓶酒的製作方法可不像電影中那樣,這個酒瓶內裝的其實是用飛驒地產的酒米釀造的「純米吟釀 蓬萊」,是一種清酒。
雖有些遺憾(?),不過說到底,如果你了解清酒的製作步驟就會發現,口嚼酒其實只是用另一種方式製作米曲,最終釀成的酒,和用其他方法釀造的清酒相比,或許有一些風味差異,但也不會差得太多。
所以,實在想嘗口嚼酒的滋味,就喝點清酒+腦補一下吧!
小餓在《腐的品格!初心者的發酵料理書》中專程探訪日本400年歷史釀酒廠「豐島屋」,深度剖析了有關清酒的一切。簡單地說,清酒釀造總共分為12步:
01 精米研磨
首先要將大米外部按規定研磨。豐島屋釀造使用的米粒,都會至少磨去米粒外圍30%以上。磨去的比例越大,剩餘米粒部分越少,所釀造的酒的級別就越高,口感也越好。
02 洗米
把碾磨完成的米用清水反覆衝洗乾淨,確保沒有任何雜質殘留。
03 蒸米
將洗好的米用蒸汽蒸熟。將蒸好的米飯分為兩份,一份用來製作米曲,另一份直接使用。
04 米曲製作
將用來製作米曲的米飯鋪在冷卻臺上,降溫到適合麴菌繁殖的溫度,再與種麴菌混合,經過一晚上的時間,讓麴菌繁殖並分布在米粒上,幫助米中的澱粉進行糖化,變成米曲。
05 酒母製作
將糖分轉化為酒精的關鍵是酵母菌,因此,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大量純粹、健康的酵母菌。將米曲、另一份蒸好的米飯、乳酸與額外添加的酵母菌混合,加水攪拌,開始培養「酒母」。通常需要兩周半到四周半的時間。
06 混合下料
當酒母培養完成後,就進入下料準備過程了,即指酒醪的製作。酒醪製作過程有「分段下料」和「同時下料」等幾種方法。分段下料,是先在酒母裡加入米曲、蒸好的米飯和水,分為初添(第一次添加)、仲添(第二次添加)、留添(最後一次添加)三次加入到酒桶中。分段下料可以防止酒母中的酵母和乳酸含量被瞬間稀釋。
同時下料(行業術語為「平行復發酵」),指的是在米曲的作用下,蒸好的米飯中的澱粉被糖化的同時,酵母發揮作用,將糖轉變為酒精的方法。
07 發酵
酵母會將發酵液裡的糖分轉化為酒精。每天早上都必須有人在每一個酒桶裡用長竿充分攪拌,並檢查和控制溫度,還需採樣分析酒液的酸度、酒精度等。大約需要兩周半到六周的時間。
08 壓榨
發酵完成後,可以先選擇是否額外添加酒精。之後將酒液進行壓榨,分離出酒液和酒粕。
09 過濾
壓榨後的酒液裡渾濁不清,含有酵母、纖維、酒粕等沉澱,所以需通過機器來過濾酒液中的雜質。
10 加熱
過濾後的酒液會變得透明,已經算是清酒了,但是裡面其實還殘留有酵母和酵素等有益菌。為了防止這些菌繼續活躍和發揮作用,需要將酒液加熱到65℃以達到滅菌目的,或者採用巴氏殺菌。
11 熟成
酒液在酒桶中靜置熟成,熟成後可以選擇是否進行稀釋。以上步驟完畢後,再經過幾天的時間,獲得「新酒」,或者入酒窖再進行數年陳釀。
12 裝瓶
原來我們喝的清酒就是通過這12個步驟釀造而成的,你們有get到麼!十分考究的製作過程,這就是匠心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話說餓了麼App上的清酒種類可不少,小餓簡單搜了一圈列幾種大家感受一下:
千賀壽清酒、白花壽福清酒、男山清酒、朝香清酒、菊印清酒、白鶴辛口清酒、雪飛舞清酒、清戀清酒甚至還有清酒蒸花蛤、清酒鵝肝……
要不要也打開餓了麼app搜一搜你周邊的清酒呢,發現了美味記得在文末留言給小餓哦:)
來源:食帖(微信號: withe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