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5月的一個周末,夜晚的寧靜被轟隆一聲巨響打破,附近的人們以為是德國人又來轟炸了,趕緊走出屋外,卻發現田野裡墜毀了一架飛機。飛機旁,站著一位身穿德國空軍制服的男子,他跳傘逃生,神情嚴肅,周身上下散發出威嚴的氣質。
周圍巡邏的英國士兵很快趕來,圍住了男子。男子不慌不忙地說:「去找你們上級,告訴他,說我是德國副元首魯道夫·赫斯。」
小兵們都氣樂了,心想,你要是德國副元首,那我就是英國副首相。不過,這人是開著敵機來的,小兵不敢怠慢,一邊把男子抓起來,一邊去向上級報告。結果一查,大家都嚇了一跳:這名男子還真的是納粹德國二號人物、地位僅次於希特勒的魯道夫·赫斯。
那麼,作為納粹德國的高級領導,赫斯為什麼用這種奇怪的方式,來英國「自投羅網」呢?
原來,他是想立個大功,出個大風頭。
二戰初期,德國橫掃整個歐洲,佔領奧地利、波蘭和法國。不斷勝利讓德國人的胃口也越來越大,在徵服歐洲老牌強國法國以後,愈發的不把其他各國放在眼裡,戰爭狂人希特勒制定出了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意圖藉此徵服整個歐洲。
但當時英國和德國已經開戰,如果實施這個計劃,就意味著德國將面臨東西兩線作戰的危險之境。所以,當時希特勒是想和英國進行停戰談判的,把全部精力用在進攻蘇聯上,可是邱吉爾壓根不搭理他。
這時,我們的「智商超人」赫斯就順勢登場了。赫斯全名魯道夫·沃爾特·理察·赫斯,他是最早跟隨希特勒最早的幾個人之一,參加過啤酒館暴動,希特勒在監獄中的回憶錄也是赫斯負責記錄,甚至「元首」這個詞,還有納粹禮,都是赫斯發明的。
所以,赫斯作為心腹之人,深受希特勒的重用,成為了納粹的的副元首。希特勒甚至授予他「可以以我的名義做出任何決定」的權力。
但隨著二戰的爆發,赫斯的地位開始發生變化。二戰是軍人的主場,而沒啥軍事才能的赫斯被安排到後方處理行政事務,眼看著戈林、希萊姆大出風頭,赫斯覺得自己的地位有危險了。
所以,這傢伙就動起腦筋了。我打仗不行,但我口才好,如果我能促成英德停戰,那不是天大的功勞?什麼戈林希姆萊,不就再也沒法威脅我的地位了?
想到這兒,赫斯非常得意。說幹就幹,5月10日,赫斯也沒和別人打招呼,自己駕駛一架飛機飛往英國,要面見邱吉爾,希望能用三寸不爛之舌立下不世奇功。據說,赫斯沒算好油量,飛機沒飛到倫敦就沒油了,墜機了,好在他人沒事。這既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赫斯飛英」事件。
夢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赫斯來到了英國後就被抓了起來。二戰結束後,赫斯作為戰犯被判終身監禁。他的晚年生涯也算安詳,雖然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但戰勝國對於他的照料細心到了極致。為了讓他有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特意為他在監獄中蓋了一座小型公寓,並且由英、美、法、蘇各自出一名監獄長及30名獄卒輪流把守,還配有專門的醫生護士。
1987年8月7日,他死於自己的小別墅裡,據說脖子上纏繞著電纜,死相恐怖,但自殺還是他殺,至今成謎。
那赫斯自作聰明地飛往英國後,德國人當時啥反應呢?德國對外發了個公告,說赫斯的事都自己幹的,和我們無關,他精神病犯了,因為正常人幹不出來這事兒。
可能就連德國人,都為他感到丟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