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最簡單補陽氣方法!補陽多吃溫性食物

2021-02-12 科學之春

每天早晚平臥床上,去衣袒腹,天冷可蓋上被子,雙手五指併攏,從肚臍眼為圓心。先用左手的指腹和掌根,按逆時針方向按摩81次,再用右手按順時針方向按摩81次,最後再用左手按逆時針方向按摩100次。

 

這是健脾健胃的妙法。有人單用此手法,在三個月內就能治好10多年的老胃病。平時偶有食滯或一般腸胃不適,用此手法就能立竿見影。

 

此法以逆時針方向為補,順時針方向為瀉。上面說的左―右―左的順序為補法。適用於年老體虛,大便常年稀爛,小便清長的人習練。

 

如果是大便硬結。身體肥胖,面紅耳赤,經常口乾舌燥的,就要用瀉法,即改為右―左―右的順序。

 

這裡應注意的是:兩補夾一瀉為補法,即左―右―左的順序。兩瀉加一補為瀉法,即右―左―右的順序。不可單補或單瀉。脾胃正常的人可用平補平瀉法,即用先左後右或先右後左的順序。

 

每天早晚盤坐床上,坐北朝南,雙目輕閉,五指併攏,用左右兩手的指腹,同時交叉按摩左右兩足心的湧泉穴各200次。

 

湧泉穴位於第一足趾端與足根聯線前五分之一的凹陷處。

 

湧泉穴是足少陽腎經的起點,按摩這個穴位是滋陰補腎,練五臟六腑,活躍腎經內氣,強壯身體,防止早衰的妙法。

 

兩手同時搓兩耳,體位隨意,從上到下全部搓到。以搓紅搓熱為度,這是一種全息療法。

 

耳朵是身體的縮影,身體的每一部分,在耳朵上都有相對應的穴位。因此搓耳朵相當於全身按摩,耳朵上有壓痛點,就說明身體與痛點相對應的部位有了病變,發現了壓痛點,按摩的時候對壓痛點應用力搓摸捏,隨著痛點消失,身體相對應部位的病變也就痊癒了。

 

在耳垂內側,有個神經衰弱點,神經衰弱患者,一般都能在這個地方找到這個壓痛點,挾捏這個壓痛點,對提神醒腦,治療神經衰弱有很好的療效。

 

春天的飲食除了多甘少酸之外,還要遵照《黃帝內經》裡提出的「春夏補陽」的原則,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風邪為主的邪氣對人體的侵襲。

大蔥、生薑、大蒜、韭菜、洋蔥等溫性食物都是養陽佳品,有祛陰散寒的作用,可以稍稍多吃一些。甘味和溫性的食物最適合春天食用。

 

另外,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春季多風乾燥,很多人常被咽喉疼痛、口臭、便秘等「上火」的症狀困擾。適當多吃點養陰潤燥的食物,如蜂蜜、梨、香蕉、百合、冰糖、甘蔗、白蘿蔔等,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春天上火多吃菠菜也有益處。

相關焦點

  • 採陰補陽法
    身體特徵:陽多陰少——容易皮下出血,微血管組織比較突出、脆弱。3)太陰型:性格特徵:「冷冷的」,常給人一種壓抑感。身體特徵:身體「段感」明顯(腿長身短),且往往皮膚偏黑、偏厚而不細膩。古傳中醫說這類人「血慢氣濁」,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血液循環較慢、血液濃度偏高、陽氣不順,手和腳的血管特別浮起。
  • 冬至補陽氣最關鍵
    肝、脾、腎這三個臟腑對人體有重要的作用,中醫認為,脾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它將食物營養轉變為氣血以供人體使用;肝藏血,具有貯藏和調節血量的作用;腎是先天之本,腎中元氣決定人的先天體質。人體的元氣、宗氣都匯聚在這三條經脈裡,三條經脈向上循行的過程中在關元穴處交會,所以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溫脾養腎的作用。身柱身柱穴為督脈上的穴位,在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 一碗湯,輕鬆補陽,立竿見影的「補陽猛將」
    偷偷告訴你:一碗湯,輕鬆補陽,立竿見影的「補陽猛將」但日常代步完全夠用。戀情甜蜜。往期精彩回顧:9月上旬。前任回頭。高1760mm。但日久生情的感情會更加深刻。而在今年同樣也進行了6次召回。但日久生情的感情會更加深刻。高1760mm。相對來說新寶駿擴展的功能更全。
  • 冬日斂陽有技巧,做好5事補陽氣,3大「耗陽」行為,勸你遠離
    冬季晝短夜長,也是陰氣最濃,陽氣漸漸收斂的季節。因此冬季應該注意養陽,尤其是那些陽虛的人。那麼,具體該如何養陽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冬日斂陽有技巧,做好5事補陽氣,3大「耗陽」行為,勸你遠離1、做好保暖工作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高發期,也是這些疾病復發或病情加重的高峰期,而要想預防這些疾病發生或加重,做好保暖工作是第一步,包括暖腳
  • 夏季,每天吃點姜,散寒補陽,好處有很多,謹記3類人不宜吃
    對胃寒的人,平時可以吃點姜,或用姜泡水喝,利於驅除體內寒氣。2,補陽氣姜具有溫中驅寒的作用,對平時怕冷、手足發涼,吃冷食後易腹瀉的人來說,可以適當吃些姜,利於補陽氣,改善體質。實際上,每天吃薑,不用多吃,薑片切好,放一點白米醋和糖,醃漬兩天,每天吃兩三片就夠了。
  • 一個古方----補陽還五湯
    若服此方愈後,藥不可斷,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將來得氣厥之症。方內黃芪不論何處所產,藥力總是一樣,皆可用。」2.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至清中葉王勳臣出,對於此證,專以氣虛立論,謂人之元氣,全體原十分,有時損去五分,所餘五分,雖不能充體,猶可支持全身。而氣虛者,經絡必虛,有時氣從經絡處透過,並於一邊,彼無氣之邊,即成偏枯。
  • 禦寒補陽是關鍵
    此時應注意禦寒、補陽,那麼,我們該如何科學養生呢?數九寒天要禦寒補陽冬至養生首先要注意禦寒保暖,在氣溫較低的清晨和夜晚,建議大家儘量不要出門,白天外出也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頭和腳不能受涼。飲食上應以溫熱食物為主,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
  • 秋冬溫補法則:從溫性食物開始
    秋季天氣漸涼,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秋冬進補能夠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於體內,從而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養胃即養人,我們在日常飲食中要多吃一些溫補暖身的食物,不要讓胃受累。①暖胃食物——溫性食物溫性食物有強身益氣,滋補腸胃的作用。
  • 男人最愛的一道菜!溫腎補陽、抵抗感冒,簡單美味!
    蝦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很理想的肉類,加上點紅柿子椒和韭苔一起炒,不僅營養豐富,顏色也好看,老少皆宜。這是一道簡單又清爽的菜餚,下面就來看看具體做法吧.3、蝦仁裡加入少許鹽、生抽、料酒、幾滴花椒油,抓勻,醃製十來分鐘。
  • 一個神奇的配方,既補陰,又補陽
    生活中,有一種體質叫陰陽兩虛,這樣的人冬天怕冷,夏天怕熱,秋天怕燥,春天怕風,具體來講:冬天怕冷,怕冷但是又不能進補,甚至稍微吃點熱性的食物
  • 古方 「 補陽還五湯 」 組方及功效與作用
    2.而氣虛者,經絡必虛,有時氣從經絡處透過,並於一邊,彼無氣之邊,即成偏枯。爰立補陽還五湯,方中重用黃芪四兩,以峻補氣分,此即東垣主氣之說也。然王氏書中全未言脈象何如,若遇脈之虛而無力者,用其方原可見效;若其脈象實而有力,其人腦中多患充血,而復用黃芪之溫而升補者,以助其血愈上行,必至兇危立見,此固不可不慎也。」
  • 節氣微科普丨立冬養生正當時 專家給出補陽的五大錦囊
    眾所周知,立冬後人體溫煦的能力減弱,血遇寒凝,所以經脈氣血也會凝滯不通,手腳冰涼、四肢乏力,腹部疼痛,臉部白是最淺顯的表現,心腦血管疾病多在此季節高發,而此時也進入斂陽、補陽的最佳時節,陽氣虛弱、氣血不足的人更應該順應自然規律,補腎防寒護陽氣。冬季究竟該怎麼養?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韓曉明給出以下五大補陽錦囊。
  • 秋冬一床姜與艾,散寒補陽,像喝了薑湯一樣暖
    此時補陽藏陽,不易上火,正是養好身子的好時機。尤其夏天呆在空調房,寒溼氣墜身,秋冬不補陽,會特別難熬:○ 怕冷,手腳冰冷,秋冬難以入睡○ 一吃涼的就拉肚子,腸胃脆弱○ 女人那幾天,難受到直不起腰○ 男人起夜多,沒了那股年輕的熱情勁○ 睡不夠,提不起精神我就是這樣,一到秋冬就難受到不行
  • 秋冬進補:從溫性食物開始 養胃暖身
    秋季天氣漸涼,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秋秋冬進補能夠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於體內,從而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養胃即養人,我們在日常飲食中要多吃一些溫補暖身的食物,不要讓胃受累。   ①暖胃食物——溫性食物  溫性食物有強身益氣,滋補腸胃的作用。
  • 枸杞泡水,滋陰補陽、養肝明目,效果佳?專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但,這都不是讓人最驚訝,驚掉人下巴的還有外國人吃枸杞的方式。一、枸杞走出國門,外國人都如何吃枸杞?我們平時吃枸杞的方式很多,泡茶、泡酒、燉湯等等,但誰知外國人的吃法更豐富,枸杞已經在海外成為了「明星」食物。
  • 冬天怕冷吃什麼好,經常吃點這類食物,改善手腳冰涼
    這類人群一定要多運動,在飲食上也有一些改善的建議。首先,我們得知道,手腳冰涼的人大多是寒性體質,要麼存在陽虛的問題,要麼存在氣血虛弱的問題。由於陽氣不足,自然就無法對抗寒邪。而氣血虛弱的人無法滋養四肢末端,也會出現手腳冰涼。由此可知,手腳冰涼的人得針對自己的體質進行飲食調養。
  • 養肝第一水、補陽第一菜,初夏千萬別錯過!隔三岔五吃,肝好陽氣足
    ★ 茴香做菜,少放鹽茴香的鈉含量高,每100克的茴香,含186.3克鈉。故而,在用茴香做菜、做餡的時候,應少放鹽。高血壓、腎臟病患者尤其需要謹慎,減少食用量。如果不喜歡茴香獨特的香味,還有以下兩種補陽菜備選——
  • 它的鋅含量居人類食物榜首,滋陰補陽,男人加油站,女人美容院!
    它的鋅含量居人類食物榜首,滋陰補陽,男人加油站,女人美容院!那麼生蠔到底有多好吃,那麼就要問問我們的大(大)詩(吃)人(貨)蘇東坡了,有著豐富被貶經驗的蘇東坡,1097年蘇東坡又被貶到了離京城很遠的海南島,皇帝心想讓蘇東坡在這偏遠之地好好地反省一下,沒想到大(大)詩(吃)人(貨)蘇東坡卻又一次開啟了吃貨模式,一天村民給他送來了一筐生蠔,他把蠔肉取出用酒來煮,煮完一嘗竟然能如此美味,如今在海南仍然還有一道酒煮蠔生蠔就是牡蠣,
  • 【每日一穴】翳風穴:益氣補陽
    風:穴內之氣為風行之狀也。該穴名意指三焦經經氣在此化為天部的陽氣。本穴物質為天牖穴傳來的熱脹風氣,至本穴後,熱脹風氣勢弱緩行而化為天部的衛外陽氣,衛外陽氣由本穴以風氣的形式輸向頭之各部,以此得名。手足少陽之會。本穴氣血為天部的陽熱風氣,其性同於足少陽膽經氣血,故為手足少陽之會。
  • 肚臍是個神奇的穴位:把3種小食材貼在裡面,能補陽驅寒治胃病
    這個看似平常的小窩窩,其實是我們全身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神闕穴」,被稱為「先天之結蒂,後天之氣舍」,「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古人有用花椒炒熱敷臍而單衣過冬的方法,現在更有眾多女性朋友天冷時在肚臍上貼暖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