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插畫\原畫線稿、上色、繪畫技巧
本教程整理自網絡·分享僅供參考學習·侵刪!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男女及不同人種面部骨骼結構的差異。
我們先來看一下整體,頭部可以簡單劃分為頭頂、前額、顳部及面部四大面,今天主要來講不同性別、人種面部五官結構的特徵。
首先強調一個問題,顳部與前額、頭頂交界的位置叫顳線,畫額頭的時候要注意這個轉折,這是分開正面和側面的重要位置,一定要注意這裡的光影變化。
骨性特徵一:額頭(男女從額頭開始就不一樣了)
男性眉弓骨較為凸出,上圖(左)標示位置,可以看到有一個很明顯的海鷗形狀,所以眼窩會更深一些,而女性的眉弓骨則較為平緩,眼窩淺,額隆凸(下圖橘色標示位置)非常明顯,像要長出兩隻角,所以在表現面部光影結構時需要注意一下,突出的位置光線會亮一些。
骨性特徵二:眶緣
兩個眶緣連起來是一個墨鏡的形狀,兩端微微向下傾斜。
男性的眶緣形狀更有稜角,女性的眶緣相對圓滑一些。我們平時畫人物也會把男性角色的眼睛畫的較為細長,女性角色的眼睛要畫的更圓一些。同時,眶緣的位置也決定了側面眼窩的深度,也就是眉弓到顴骨連起來的斜線角度,男性側面斜度會更大。
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不同種族的人眶緣的差異,由於不同環境、地域等特徵,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骨相也出現了很大的差異,其中澳大利亞男性的眶緣形狀最不規則,亞洲人最圓。
骨性特徵三:鼻骨
畫側臉時,男性鼻梁較直,女性鼻梁彎曲,向上翹,鼻頭較圓潤。
鼻骨(黃色區域):兩個小的,長圓形的骨骼,不同的人其大小不同,形態各異,這些骨頭決定鼻子的主要形狀。
鼻前孔(紅色區域):它是鼻子骨頭的入口,由鼻骨和上額骨構成,決定了鼻子的大小。
鼻前棘(綠色區域):在鼻孔下緣和上頜骨間一個尖銳的骨突,決定了鼻中隔的大小。
注意,重點來了,一定要記住不同區域血統的個體之間鼻子形狀的普遍差異。歐洲人鼻前孔是飽滿的草莓型,亞洲人是長的牛奶草莓型,澳大利亞人是蘋果型,非洲人是桃子型。所以歐洲人的鼻子形狀最完美,鼻梁挺拔,鼻頭小巧,亞洲人鼻梁細一些,鼻頭較矮,澳大利亞人的鼻梁較塌,鼻頭寬一些,非洲人的鼻梁塌陷,鼻孔最寬大。
骨性特徵四:下頜骨
不同年齡段的人下頜角角度也不同,嬰兒的下頜角135°-150°,女性120°-140°,男性100°-120°,老人125°-145°,也就是說男性的下頜骨較寬,下頜角突出,稜角分明,而女性的下頜骨角度較為柔和。
男性下頜角的位置基本與嘴角平齊,女性下頜角基本與上唇齊平。
全文總結
男女頭骨差異
1、男性頭骨眶緣稜角明顯;女性較圓。
2、男性眉弓骨突出,呈海鷗形狀,眼窩較深;女性眉弓骨平緩,眼窩淺,額窿凸突出,像要長出兩隻角。
3、男性鼻梁挺拔,鼻頭較尖;女性鼻梁較彎,鼻頭上翹,較圓潤。
4、男性下頜骨較寬,下頜角突出;女性下頜骨更圓潤。
5、男性顴骨大,較為突出;女性顴骨小。
6、男性牙床弧度較大;女性牙床形狀更尖。
7、男性下巴有一個橫面,比較平;女性下巴更尖、更小。
不同年齡段的頭骨差異
不同血統的人的頭骨差異
歐洲人面部輪廓為正頜型,眶緣圓潤且有稜角,眉弓突出,顴骨減退,鼻部筆直,鼻孔窄到中等寬。
非洲人面部輪廓為突頜型,眶緣矩形,眉弓中等,顴骨減退,鼻部筆直到凹陷,鼻孔寬且圓潤。
東亞人面部輪廓為均勻平坦型,眶緣圓潤,眉弓減弱至不見,顴骨突出,鼻部凹陷,鼻孔窄到寬。
澳大利亞人面部輪廓為突頜型,眶緣有稜角,眉弓非常突出,顴骨突出,鼻部凹陷,鼻孔寬。
人體面部結構的差異大致就這些,你學會了嗎?有任何問題歡迎評論區留言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