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行業還沒有像今天那麼流行和普及的時候,開一家實體店做老闆是以前很多打工人的一個理想甚至也可以說是很多人這輩子的夢想和心願,也因此對於一些有實幹精神和有冒險精神的創業者們來說,只要能夠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店鋪,自己能夠當一回老闆,哪怕掏光自己的全部積蓄也要親自去嘗試一下當老闆的滋味。
對於很多從小不是富二代的小老闆們來說,一家實體店能夠開起來幾乎是花光了他們所有的積蓄和心血的,店裡的每一筆生意都來之不易,所以我們在現實中往往能看到一種現象,做生意的老闆幾乎都是精打細算,有著聰明又謹慎的頭腦才可以掌控好門店的生意。
在廣州打拼多年的老闆李先生說到:自己從一名燈飾廠做普通操作工,一直在廠裡幹了10年從沒有換過工作,後來想出來單幹自己當老闆,所以才開始慢慢學著人家做生意,剛開始時候不敢直接開店鋪,只能跟著別人去廣州天橋上面或者路邊擺地攤賣一些手機貼膜或者小玩具之類的東西,雖然錢不多,但是也能勉強養活自己,生意好的時候一天也能掙幾百塊錢,但是生意不好的時候也只有幾十塊錢,平均一個月下來也有好幾千了,但是也比在工廠裡打工自由。
很多人都說那時候的我們擺地攤掙錢,但是我們也經常遇到一些比較麻煩尷尬的事,那就是擺地攤的時候就和「做賊」一樣,時不時就要觀察一下城管有沒有來驅趕,有些城管會直接趕你走,有時候還會直接沒收你的東西,這就相當於本金全部都被沒收掉了。也正因為如此才覺得與其這樣整天在擔憂中度過,不如自己正正經經開一家實體店,無論颳風下雨生意也還是照樣做。
後來索性就把自己這些年來打工的積蓄全部放在了租店鋪,進貨的事情上面,然後就這樣順順利利地把店鋪開起來了。
剛開始幾年生意還是很好的,雖然自己也是第一次做生意但好在自己比較勤快,也願意主動去學習一些產品知識,加上服務態度熱情真誠,所以回頭客還是比較多。
後來隨著電商行業的普及,很多人買東西都是直接到網上貨比三家後直接下單就讓快遞員送貨上門了,雖然也有一些顧客在店裡買東西,但是大多數來店裡買東西的顧客都是比較急用的或者是正好經過門店覺得家裡還缺這樣東西的才會到我這裡買,所以店裡生意相比以前還是有所下降的。
加上今年無論是打工者還是開實體店的人都比較困難,幾乎店裡就沒什麼生意了,每天都是入不敷出的狀態,只能把店鋪關門了。
看著自己曾經全部的心血辛苦開起來的店鋪就這樣倒閉了,還是覺得難以置信,因為今年生意不好,之前的房東也打算把店鋪重新裝修一下再轉租給其他人,只是轉租的信息掛了好幾個月了也沒有人來諮詢店鋪的事情,房東也只能嘆氣:轉租出來都很難啊!
對比小編覺得現在實體店行業的生意整體上來說似乎是沒有從前那麼吃香了,社會在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在跟著變化,消費方式的多樣性也導致了實體店生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挑戰和機遇往往是同時存在的,只要實體店改革和不斷創新,有自己的特色,實體店的優勢還是有很多的。
大家覺得是這樣嗎?歡迎留言評論,喜歡文章的可以點關注哦,每天帶你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