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白居易是一位用彩高手,他不僅能顏色運用恰當,還能在其中增添詩情畫意,豐富和開闊意境,真正的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完美境界。
他曾在《憶江南》中寫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那麼大家想有沒有想過「綠如藍」這三個字的用法呢,用藍色比作綠色,會不會太矛盾了呢?
其實這是《中國詩詞大會》曾經考的一個知識點,題目是:下列選項中,哪句詩中用來形容顏色的詞最少?A.半江瑟瑟半江紅 B.春來江水綠如藍 C.兩個黃鸝鳴翠柳
這題就考到了兩個很容易被我們的粗心大意忽略的細節,第一是「瑟瑟」的意思,第二是「綠如藍」的用法。而C選項我們明眼就可以看到是有兩個形容顏色的詞,基本可以排除。那麼我們先來說一下「半江瑟瑟半江紅」中「瑟瑟」的意思,它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最早的含義是碧色寶石,所以文學家就會通過碧色寶石的用法,漸漸將「瑟瑟」引申為了「碧綠色」,由此可見「瑟瑟」是一種顏色。那麼在《暮江吟》裡,白居易看到殘陽映照江面,一半有如火似的紅,而另一半未鋪滿殘陽的則呈現了水的綠色。A選項,看似只有「紅」字一個,而實則是包含了三個代表顏色的詞。
所以這道題的正確選項是B,很顯然「綠如藍」中,至少要有一個字表示的不是顏色。「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中「紅勝火」和「綠如藍」是一模一樣的用法,因為 「火」字不是顏色,所以「藍」字也不是。
而此處的「藍」代表的是一種可以提取出靛青的植物染料,名叫「藍草」,在古代時候主要用來染布,不過這種東西在現在被我們稱之為藍靛。它提取出的顏色非常鮮豔,亮麗不是嫵媚,凝重又不刻板。
白居易說江南的水比藍草的顏色還要漂亮,正如江南的日比火還要紅。
這樣解釋想必大家就能聽懂了吧,如果你們還要什麼見解的話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