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俗稱財神菩薩,是掌管天下錢財的。因此每逢新春佳節,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會祭祀財神,每個人都有著發財的夢想和希望,祈願自己能在新的一年裡大富大貴,財運亨通。由於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不同時代對於財神的認知也有所不同,因此出現了不少財神的形象。
通常,人們所說的財神一般都是指趙公明。而傳說中趙公明原來是個瘟神,主管秋瘟。他與其他四位瘟神,春瘟神——張元伯,夏瘟神——劉元達,冬瘟神——鍾士貴,總管中瘟——史文業,五人主管著世間的瘟疫。
過去的年畫,趙公明的形象都是以頭戴鐵冠,手持寶鞭,黑面濃須,身跨黑虎,面目猙獰的樣子示人的。直到《封神演義》問世,趙公明才不再像昔日的那樣渾身充滿邪氣,鬼氣和瘟氣。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冊封神,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他的職責是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
從此之後,趙公明開始掌管天下財富,做了財神爺。凡做買賣求財,只要對趙公明祈禱,便無不稱心如意,故而民間奉其為正財神。
另外同趙公明一起受封的還有招寶天尊 ——肖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姚少司,利市仙官——陳九公。 他們便是人們常提的五路財神。
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 民間會在這一天放鞭炮、擺供品,分別在東、南、西、北、中五方財神堂迎接財神,五位財神接齊後,掛起財神紙馬,點燃香燭,眾人頂禮膜拜。
文財神——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他的形象一般是臉白髮長,手捧一個寶盤,」招財進寶「四字就是由此而來。他的繪畫形象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
有人也把比幹稱作文財神。比幹是商紂王的庶兄,因為他忠耿正直,得罪了紂王被紂王剖心。傳說後來,姜子牙救了他。因為他沒了心,做事也就不偏不向,辦事公道,所以深受人們愛戴、和稱讚被人們敬為財神。
也有人說春秋時期的範蠡也是一名文財神。他輔佐勾踐滅了吳國後,便駕著小船到齊地去經商了。他化名陶朱公,沒有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的家產成為了當時有名的大富翁。後來他廣散錢財於百姓,天下人都稱他為朱陶公,拜他為財神。
還有非常多的人說關公是「武財神」。關羽一生忠義勇武,堅貞不二,有」武王「」武聖人「之尊,因此人們視他為」武財神「。民間各行業都對他頂禮膜拜。人們之所以奉關公為財神,大概是因為他不為錢財所動,與一些世間見利忘義之人比起來他重義氣,更易招財進寶。
在眾多的財神中,還有一類算作是準財神,即沒有得到財神封號。但由於此神能為人們帶來一定好運承擔了一部分財神的職責。
劉海蟾就是最具代表的一位準財神。他原名劉海,五代時以宰相之職輔佐燕主劉宗光。後業他拜呂洞賓為師而得道成仙。劉海後來能成為財神也計是因為他的道號」海蟾子「。當時,人們曾把蟾蜍做為避五病、鎮兇邪、助長生、主富貴的吉祥物,是有靈氣的神物。因此劉海是以」蟾「為道號而聞名。
劉海戲金蟾,金蟾吐金錢。他走到哪裡,就把錢財撒到哪裡,救濟了不少窮人,人們尊敬他,感激他,稱他為」活神仙「,因此他被抬上了財神的寶座。
此外還有把太上老君當作財神的。在道教著名的三清尊神中,以太上老君出現最早。原型為春秋時的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神之一,東漢的張道陵(後來的張天師)創設師教(五鬥米教),為了和佛教抗衡,便抬出老子為祖師,並尊稱為太上老君。
凡此等等,在民間各個行業,崇拜的財神也不一樣。到底財神有多少形象,只有人們自己理解和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