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萬達的爆米花經濟風行一時;今年,初夏未到,清涼的冰淇淋經濟就已然勁爽來襲,而我們平時也曾聽說許多這樣的觀點:當前影院的贏利重心是賣品,而賣品的贏利重心還在招牌化的現制賣品!
開門見山,在深入分析這個問題之前,不妨讓我們先看看影院選擇現制賣品的三大理由是什麼:
1、賣品毛利潤高:
影院不是電影的生產商,面是電影的渠道商,所以電影是同度同質化的,因此影院的商業模式是通過電影吸引大量的觀眾(電影票是開門型產品),然後通過賣品挖掘觀眾的二次消費實現贏利(賣品才是高利潤產品)。事實上,影院賣票不掙錢已是一個公認的秘密,以票價較高的2013年平均票價35.69來計算,由於票房需要跟電影的製片方、發行方、廣電總局、稅務、物業、訂票系統等多方分配,最後影院的淨利僅佔票房的10%左右,這遠不如影院賣一杯8元錢的可樂(毛利約6.5元),更遠不如28元一桶的爆米花(毛利20元以上);
2、現制賣品的差異化:
在賣品中,也不是所有賣品都會有高利潤和高點購及復購率,一般而言,賣品可以分為二類:一類是工廠生產,在各種渠道銷售的高度同質化的產品,如礦泉水、冰紅茶這些,因為產品同質化,到處都可以買到,如果影城價格賣得低,沒有利潤;如果賣得高,消費者不買帳,會從外面買了帶進來,最關鍵的是沒有差異化,還會給觀眾留下價高的壞印象。還有一類是現制類的賣品,如現磨咖啡、現製冰淇淋。這些產品不僅新鮮、健康,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更重要的是差異化大、毛利率高、客單價高。只有現制類賣品佔比高,才代表著毛利高和客戶滿意度高;
3、客單價至關重要:
影院賣品的利潤可以用這個公式表示:毛利潤=觀影人數*點購率*客單價*毛利率
在這個公式中,觀影人數是一個相對常量,而點購率、客單價和毛利率三個乘數是變量,追求這三個乘數的乘積最大化,才是影院經營的最終目標。而且這三個乘數是互相影響的,比如說,高度同質化透明化的賣品,如果單純提高售價,看似毛利率提高了,但一定會帶來點購率的下降。還有就是,客單價也是一個重要的乘數,比如說成本2元的純淨水,賣8元錢,毛利率達到了75%,但毛利潤也只有6元錢,而一杯30元的冰淇淋,哪怕毛利率只有60%,但毛利潤也高達18元。在觀影人流相對常量的情況下,客單價對最後的毛利潤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上三點,相信道理擺出來,您也就明白了,不需要多說什麼,說多了也都是廢話。然而如果僅是列舉下現制賣品的好處,這篇文章也就言盡於此了。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則是現制賣品這條路那麼寬,為什麼只有爆米花、冰激凌賣得好呢?
下面,就讓我們分別從電影市場背景、影院經營現狀、相關制度三方面入手,分析下現制賣品止步於爆米花、冰激凌的原因:
市場背景:電影業紅火,競爭對手也就多了
1、中國電影市場進一步開放,進口電影配額會逐年增加,直至完全開放,屆時,更多的國外優秀電影將登陸中國這個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票房大幅增長將毫無懸念。
2、恰逢中國從生產國走向消費國的轉變進程,電影作為文化消費的大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在投資領域,各大企業、投資者開始積極布局電影產業,如萬達、BAT、小米、樂視等全部看好這個巨大的市場機會。甚至有人調侃道:15年前,所有的中國大企業都在投資房地產,最後,所有的大企業都殊途同歸,成了房地產企業;15後的今天,所有的中國大企業都在投資電影,最後,所有的大企業都殊途同歸地成了電影企業。
3、85後90後這一代人正成為中國的主力消費人群,而他們大多都是電影文化的重度消費者,看電影也成了這兩年最流行的娛樂方式。用企業界網紅羅胖的話說,如今電影已經成為年輕人的「社交貨幣」。如果當下熱映的電影,你一部都沒有看過,那你也就太OUT了,靠邊靠邊,立馬就不和你談了,你就是個「外星人」了。因此,電影市場在未來幾年一定會持續增長,一定會繁榮到你都無法想像的地步。
影院現狀:賣品經營壓力大,影院的日子不好過
1、在線訂票選座已經全面超越線下購票,在一線城市,90%以上的電影票都是來自於在票務電商網站上購票選座的,也就是說,觀眾不是直接跟影院購票了,而是通過一些第三方票務電商網站購票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原本稀薄的電影票利潤,又多了一個分配者。
2、由於競爭加劇,一方面每年新增影城數量巨大,另一方面票補在做大市場的同時,也攤薄了每張電影票的利潤產出,票價再不會回到高位。這樣,原本尚算豐厚的票房利潤池一下子就變小了,這也倒逼著影城必須重新尋找新的利潤池和贏利載體。
3、隨著萬達、中影、幸福藍海等一批影院相繼上市或登陸資本市場,作為公眾公司,影城的經營透明度被迫增加,影城的贏利壓力也急劇增加。在票房利潤池被擠壓的情況下,尋找新的利潤池就成了所有影城經營當下最為急迫和重要的難題。在此情況下,很多院線開始調整他們的KPI,不再僅僅是考核票房收入,而是把賣品收入作為一個更為重要的考核指標。比如說,去年萬達很多優秀的門店就開始競爭「千萬賣品」影城,他們把賣品過千萬,作為全年最重要的經營目標。
根本:是什麼困住了現制賣品的手腳?
問題是這樣的,在從票房到賣品,從「預包裝賣品」到「現制賣品」轉型的過程中,有著這麼一條大溝在等著大家,只有跨過這條鴻溝,現制賣品才有可能擴展出更多的經營途徑。而這條鴻溝就是——人!
我們知道,賣「預包裝賣品」和「現制賣品」最大的差別就是:對人的要求不同。這也是為何到目前為止,只有操作步驟相對固定,製作流程簡單的爆米花、冰激凌才能在電影院暢銷的深層次原因:
1、影城沒有從事現制賣品(本質是餐飲業)的專業團隊,影城從總部到各門店,沒有一支隊伍專門從事現制賣品的研發、設計、活動策劃、培訓、供應鏈管理、設備維護等一條龍工作;
2、影城現有一線賣品員工的薪酬水平較低,因為以前影城的主要賣品是預包裝賣品,不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因此相對而言,薪酬普遍較低。而要做「現制賣品」,就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勞動複雜度和強度都比預包裝賣品要求要高很多(想想KFC和STARBUCKS的薪資和管理組要求就知道了),當然也應該有更高的薪酬才能吸引到優秀的人才。這就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了,到底是先漲工資,還是先改賣品結構呢?似乎成了一個死循環。但如果一線員工薪資較低的話,就必然帶來一線員工的高流動性,就必然不可能提高其專業技能,也不可能有充沛的動力。
3、影城的管理層次太多,以萬達為例,在北京總部下面分成南北二個大區,一個大區下面再分N個小區,小區下面再轄N家門店,每個門店店總下面還有賣品總監,然後還有至少二個值班經理,然後再是一線員工,這麼多的管理層級,必然會讓信息傳遞和執行力帶來衰減和失真。萬達還是全國影院經營水平和執行力最強的,而一些加盟影城的執行力就更加無法保證了。
綜上所述,這二年的中國電影圈可以算得上是風起雲湧、風雲變幻。從爆米花經濟到冰激凌經濟,儘管影院在探索差異化經營的路途中,踩出了幾條羊腸小道,但整個影院賣品業的尷尬局面,並沒有多少大變化,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現制賣品經營舉步維艱。這不禁令人深思,除了提高放映質量、加強票房管理外,影院賣品經營的制度是否也需要改革呢?
(版權申明:本文版權為艾維電影網所有,轉載請留言告知我們,並註明出處,謝謝配合;參考文章:「二年孤獨深耕,捷翔飲品迎來影院冰淇淋爆發的大『風口』」)
film186與您同在!期待您的關注!
艾維電影網是國內領先的立足我國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傳播行業政策、動態,普及電影技術、知識,指導影院建設、運營,推介影院設備、應用的傳媒平臺。
訂閱方法:搜索添加查找公眾號:film186
您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關注我們:
A、官方網站:http://www.film186.com 艾維電影網
B、新浪微博:艾維網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av010
C、《艾維電影網刊》電子版:http://www.film186.com/WangKan/
D、電話:0571-85145855
E、客服QQ:2864580158 1525298392
艾維網旗下網站:
www.av010.com 艾維音響網
www.film186.com 艾維電影網
www.av010.cn 艾維音響導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