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嗎哪】曠野地方

2021-02-26 曠野嗎哪

摘自考門夫人《谷中清泉》

在你的心裡,若是有一個「曠野地方」,你應當常常私下一個人坐船往那裡去。不要把那裡弄成眾人都往那裡去的大道。把你的憂愁私下藏在船上,不要不經意的走入人群,那樣就顯露了你的「曠野地方」。

有時你心不在焉,你懂得避免在這時候領聖餐。你做得很好。赴人間的筵席也有這個需要。如果在你心中煩惱的時候,又必須去參加宴會,你要試著暗暗的先擺脫你的憂慮。如果能做到,才離開曠野地方。耶穌說:「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如果做不到,又沒有船能夠把你的憂慮暗暗的運走,就暫時不要去赴那筵席。

雲彩在帳幕上停住幾時,就住營幾時吧!在客西馬尼園裡與主儆醒片時,將你的憂傷埋葬在靜默裡,使你的心在神裡面被調整,直到甘心接受,然後再進到世界去發揮你的恩賜。

把荊棘藏在玫瑰叢裡,
把嘆息葬在詩歌聲中。
如果你願意,留著你的十字架,
但把它藏在花環底下,你的心要繼續歡唱!
把陽光留給別人,其它的都告訴耶穌。

今天我們思想《曠野地方》這個題目。

在曠野地方卸下我們的重擔,臉上再也不帶著愁容,然後走入人群,發揮恩賜,愛神愛人,是每天很必要的屬靈操練。路加福音4章38-44節記載:「耶穌出了會堂,進了西門的家;西門的嶽母害熱病什重;有人為她求耶穌。耶穌站在她旁邊,斥責那熱病,熱就退了;她立刻起來服事他們。日落的時候,凡有病人的,不論害什麼病,都帶到耶穌那裡;耶穌按手在他們各人身上,醫好他們。又有鬼從好些人身上出來,喊著說「你是神的兒子。」耶穌斥責他們,不許他們說話,因為他們知道他是基督。天亮的時候,耶穌出來,走到曠野地方。眾人去找他,到了他那裡,要留住他,不要他離開他們。但耶穌對他們說:「我也必須在別城傳神國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為此。」於是耶穌在加利利的各會堂,傳道。」

馬太、馬可、路加對彼得嶽母得醫治的事情都有記載,但在細節上都有不同的描述。可能耶穌屈身站在彼得嶽母旁邊,斥責那熱病,進前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一摸她的手的時候,熱就退了。馬可福音所留下的是耶穌基督「僕人」的形像,說:「耶穌進前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熱就退了,她就服事他們。」馬可福音要強調的是,耶穌基督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而馬太福音則從「君王」的角度來描寫,說:「耶穌把彼得嶽母的手一摸,熱就退了;她就起來服事耶穌。」君王施恩的手一摸,恩典就臨到彼得的嶽母。

路加則是從「人子」的角度來描寫耶穌。耶穌滿有聖靈的能力,他靠著聖靈的能力,責備鬼,鬼就出來,斥責熱病,熱就退了。彼得的嶽母她立刻痊癒,完全得著醫治。她就起來服事耶穌,表示她完全好了。我們看見耶穌的醫治是實時,有效和完全的,彼得的嶽母好到一個地步,立刻能起來服事。一般害熱病,大病初癒後還需要調養一段時間才能恢復。但是彼得嶽母當下完全好了,體力馬上恢復,明顯這是個神跡。

彼得嶽母身體一好,就起來服事耶穌,她不徒受恩典。今天我們蒙主醫治,要感謝他、服事他。當一個人失去過健康,才知道健康的寶貴。主耶穌把彼得嶽母的「熱病」化成「熱心」。彼得嶽母是長輩,但她把握機會服事耶穌。彼得嶽母做了什麼,我們不知道,那天是安息日,可能預備食物給耶穌,讓耶穌和門徒飽餐一頓。

不久,天晚日落,安息日結束的時候,有人帶著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在安息日,當下人們不敢把有需要的人帶去見耶穌,因為按著法利賽人和文士對律法的解釋,安息日有許多不能做的事情。迦百農城的人唯恐幹犯安息日,就只好等,等到天晚日落。猶太人是以「日落」,做為一天的開始,因為創世記第一章說:「有晚上,有早晨。」所以,太陽下山,一天開始。

當那一天安息日一結束的時候,人們又擠擁在彼得家的門前,凡害病的和被鬼附的,接連不斷的被帶來,可能有上百人。耶穌按手在病人身上,斥責汙鬼。那些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他只用一句話,就把鬼都趕出去。路加福音4章41節,路加說:「又有鬼從好些人身上出來,喊著說「你是神的兒子。」耶穌斥責他們,不許他們說話,因為他們知道他是基督。」

耶穌不接受汙鬼的見證,斥責它們,命令它們離開,不許它們說話。他用權柄能力吩咐汙鬼,汙鬼聽從了他,當下戰戰兢兢的出來。這樣,醫好了他們所有的人。馬太說:「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馬太引用了舊約以賽亞書53章4節的經文,先知以賽亞說:「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神實在愛我們。

立刻,耶穌成了大家話題的中心,變得家喻戶曉。馬可福音1章35節,經文說:「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

經過一天的勞累,耶穌清早趁著天未亮的時候就起來禱告。他要從天父的同在中,尋求恢復精神,重心得著力量。耶穌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這是希伯來書4章15節作者告訴我們的。

耶穌是獨自一人走到曠野地方去,並沒有帶門徒一起,因為他要單獨親近父神,他完完全全遵行父的旨意,順從父給他的命令。以賽亞書50章4-5節,經文記載:「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主耶和華開通我的耳朵;我並沒有違背,也沒有退後。」

因為愛,耶穌基督甘願作奴僕。首先的人亞當在伊甸園裡違背神的命令,不聽神的話。基督是末後的亞當,他在肉身遵行天父的旨意。

彼得與其它門徒起床時,發現群眾又在房子前聚集,他們一早就要來找耶穌。

馬可福音1章36-37節,經文記載:「西門和同伴追了他去。遇見了就對他說:「眾人都找你。」」路加說:「眾人去找他,到了他那裡,要留住他,不要他離開他們。」

親愛的朋友,當眾人都找你的時候,你感到被需要,感到很有價值感,感到很有成就感的時候,你彷佛走上了「星光大道」,心裡飄飄然。按著人的本性,我們喜歡享受被需要,被愛戴的「感覺」。耶穌不是說:「我們趕快回去,不要讓他們等太久。難得有這麼多「粉絲」在等我。」

不,耶穌滿足的是人真正的需要,而不是滿足人看熱鬧的心。他知道很多人來找他,只是為了看神跡。不是要來聽道,他們對神的道沒有興趣,只對神跡有興趣。所以他不跟門徒回去,馬可福音1章38-39節,耶穌對他們說:「「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裡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於是在加利利全地,進了會堂,傳道趕鬼。」

耶穌不貪圖虛浮的榮耀,不因為膚淺的群眾需求,而更改他既定的行程。他來是要遵行差他來者的旨意,做成父要他做的工。門徒和眾人要留住他,不要他離開他們。耶穌對他們說:「我也必須在別城傳神國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為此。」於是耶穌在加利利的各會堂,傳道。

路加福音5章12-16節記載:「有一回耶穌在一個城裡,有人滿身長了大痲瘋,看見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罷!」大痲瘋立刻就離了他的身。耶穌囑咐他:「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要為你得了潔淨,照摩西所吩咐的,獻上禮物,對眾人作證據。」但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有極多的人聚集來聽道,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病;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

耶穌的事奉引起轟動,一時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但是他時刻順服天父,不求自己的榮耀,不被群眾的熱情淹沒,也不被成功的欲望控制。他知道父要他做的,單單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聖經說: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耶穌不照人的想法,就了群眾去。而是遠離人群,退到曠野去禱告。

神沒有要我們被群眾帶著,被人的欲望驅使,被心裡的虛榮轄制,一有機會就顯露自己。箴言27章21節,所羅門說:「鼎為煉銀,爐為鍊金,人的稱讚也試煉人。」大家都說你好,大家都需要你。這時你會被一時的成功衝昏了頭腦。你以為「機會來了!」耶穌不被群眾的激情激動。他不是看「現象」,他看「真相」,他知道人心裡所存的。

你說:「幫助人解決困難,不是很好嗎?」中國古書《大學》裡面提到:「物有本末,事有始終」,要「知所先後」。基督徒要參與「社會服務」。「社會服務」是救濟人的需要。但如果不解除「使人需要救濟的原因」,那麼就永遠救濟不完,所以還需要有「社會行動」。「社會服務」是以照顧個人與家庭為目標,「社會行動」是以改變社會結構,使得需要救濟的「原因」因為獲得改善能夠消除。以弗所書2章10節,保羅說:「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提多書2章14節,保羅又說:「他為我們舍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神要我們熱心行善。「賙濟貧窮」是行善的一種表現,但「傳福音,領人歸主」,是最高行式的善。因為讓一個人能夠因為生命改變,靠神的恩典,起來熱心為善。

耶穌不跟門徒回去行更多的神跡,滿足人看神跡的好奇心,而對他們說:「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裡傳神國的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耶穌是為傳道而來的,他就是成了肉身的道,他就是真理。按照唐崇榮牧師的說法,他就是「有位格之真理的本體」。他來到世間,是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他的話。

我們不要服事久了,忘了為何事出來,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心中要時刻對準主,要注重曠野的靈修。當主耶穌注意到門徒們過於忙碌,以致於沒時間吃飯,馬可福音6章31節記載,他告訴門徒:「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

如果我們所作的事工在現象上好像「進步」,但是個人靈命上是「退步」的,只是被群眾的激情帶著,被一種「被人需要」的感覺抓住。漸漸的就去聽人的聲音,而聽不見神的聲音,沒有等候神。結果該停下來的時候,停不下來;要討人的喜歡,照人的想法,過於討神喜悅,遵行神的旨意。結果不是在服事神,而是在服事自己,這是值得我們深思警惕的。

主耶穌不喧嚷,也不揚聲;他不灰心,也不喪膽。他知道何時要做,何時該停。在事奉主的道路上,我們常常容易憑經驗,以為靠自己能做什麼,而不仰望神,不向他求問。箴言3章5-6節,所羅門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詩篇32篇8節,神說:「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勸戒你。」我們看到耶穌退到曠野去禱告,耶穌往山上去禱告。耶穌注重禱告生活。願我們都有主的心,懂得謙卑求問神。把困難告訴他,把憂慮卸給他;而把愛留在人間,把陽光帶給世人。

我們的問題常常是把情緒帶給別人。我們不能夠平靜安穩,是因為缺少曠野地方的靈修。我們沒有擺脫憂慮,沒有對付心中的不滿,沒有將憂傷埋葬在靜默裡就進到世界。結果我們缺少從信靠產生的「活的鎮靜」。詩篇46篇10節,神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弟兄姐妹,「多禱告就多有能力,少禱告就少有能力,不禱告就沒有能力。」《祈禱出來的能力》這本書的作者邦茲說:「祈禱是一種使人自卑的工作,它低看了智力,否定了驕傲,釘死了虛榮,標明了我們屬靈的破產;這一切都是我們裡面的血氣所難以忍受的。」但神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尋求他的沒有。我們不轉向神,是因為還沒有認清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軟弱無助。我們以為憑自己能做什麼,結果神就不指示我們。但那些敬畏神,存謙卑的心仰望他的,神就指示他們當選擇的道路。

弟兄姐妹,在不清楚明白神的心意之前,我們需要退到曠野地方去。不要被周圍的人左右你的生命方向,而要效法主,在清早的時候就尋求神。只有明白神的心意,我們所做的才能合神心意。

相關焦點

  • 曠野嗎哪:不變的愛
    不變的愛 2016/01/23 曠野嗎哪服侍團隊整理 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四十年的曠野生活中,上帝賜給他們的神奇食物就是嗎哪。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上帝為屬他的兒女預備的現代嗎哪,屬天靈糧就是《聖經》。神不僅能在曠野開道路,更貼心的為他的百姓預備屬天靈糧。邀請您帶著承接恩典的器皿,領取今日新鮮的《曠野嗎哪》。 歡迎收聽《曠野嗎哪》,我是你的靈修夥伴孫大中。《詩篇》8篇4-5節詩人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必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
  • 曠野嗎哪:作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四十年的曠野生活中,上帝賜給他們的神奇食物就是嗎哪。
  • 【曠野嗎哪】高瞻遠矚
    7 小子們哪,不要被人誘惑。行義的才是義人,正如主是義的一樣。8 犯罪的是屬魔鬼,因為魔鬼從起初就犯罪。  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9 凡從  神生的,就不犯罪,因  神的道(原文作「種」)存在他心裡,他也不能犯罪,因為他是由  神生的。10 從此就顯出誰是  神的兒女,誰是魔鬼的兒女。
  • 曠野嗎哪/2016/03/09:豐盛人生
    你說:「我都已經這麼老了,生命還可以更好嗎?」絕對可能。主耶穌在地上所行的頭一個神跡,就是在迦拿的婚宴上變水為酒。當時,酒用盡了。馬利亞對耶穌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說:「母親!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這是主耶穌以「神兒子」的身份,在肉身的母親馬利亞面前講的「神性」的話語。如果按照原文,耶穌是說:「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 曠野嗎哪/2016/03/24:誰慰主心
    我們豈能讓他失望嗎?弟兄們,起來!為我們死的那一位,正在天上時刻鑑察,直到他得勝的旗幟遍地飄揚,使他略感欣慰,畢竟沒有白白捨命!兩千年過去了,世上仍有十億生靈從未聽聞救恩的故事,這個罪又該放到誰家門口?
  • 靈魂的家園在哪裡——《曠野與遠方》組詩之三|冰火島-原創詩歌
    所有的愛情都是理想詩人,你燃燒的筆烘烤著稿紙你渴望著從愛情裡得到啟示詩人,你理想的天使是一個什麼樣子太陽是美麗的,太陽的女兒更美麗那些河流經過的地方有著無數純樸的姑娘隨便哪一個站出來都是你的筆下天使的模樣詩人,你的行走寂寞漫長從那些河流經過的地方你尋找不到夢中的女郎詩人
  • 聖經中的「曠野」代表了什麼
    太十一、7、耶穌就對眾人講論約翰說:「你們從前出到曠野是要看什麼呢?要看風吹動的蘆葦嗎?8、你們出去到底是要看什麼?要看穿細軟衣服的人嗎?聖經中多次講到曠野,但是聖經所講的曠野指是地域、地貌的曠野,比如:以色列人出埃及走的是曠野之路。今天若只照著字句認識必進入死的境地。為此聖經也有提醒的話為我們留存;林後3:6他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精意或作聖靈)。
  • 一篇《曠野之歌》說出你我的心聲
    曠野,是夏甲被趕出家門抱著兒子絕望哭泣的地方。(參見創21:14一19)曠野,是神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漂流四十年的地方。(參見出3)曠野,是神為自己的愛子耶穌基督所預備的開路先鋒施洗約翰傳道的地方。
  • 曠野中的生存之道——神對信徒心靈的養育、安慰和醫治
    以色列民與百姓獨特的地方,也是在於他們有在曠野四十年的時間。我們人生也是如此,也會經歷曠野——在曠野裡,什麼都沒有,不長莊稼,沒有固定的水源,沒吃沒喝,只有大太陽,連綠色的植物都有限。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沒法生存。
  • 曠野之息2快了?任天堂上線《曠野之息》介紹新專題
    《曠野之息2》快了?任天堂官推無預兆的突然除了一個推文表示《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刊載開始了。點進去連結之後,發現是一個《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的專題頁面,這個新上線的專題頁面詳細介紹了遊戲的世界觀、故事等內容。
  • 對話啟示錄製作人,最曠野之息的無雙遊戲
    —— 遊戲需要展現不少角色在 100 年前的形象,他們的造型和性格等設定都是在製作《曠野之息》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好的嗎?  青沼:主要是由《曠野之息》的導演藤林先生在負責監修,開發成員們很好地理解了我們在開發時期最重視的要素,並且正確地表現出了我們最初提出企劃時想要展現的意圖,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於《曠野之息》的愛意讓我們非常震驚(笑)。具體表現在什麼地方由於會涉及劇透,就請大家在遊玩時親自去體會吧。
  • 當代詩:曠野
    離開心靈的曠野,從此便是一番風順,憋著一口氣活著,在人前總是陽光滿滿,永遠微笑。卸下心靈重荷的時刻,回頭望去,都是驚情豔豔的日子,都是驕傲自豪的片段。和眼角滑落的淚滴在時間裡蘊釀的只有愛冰凍的表情 失落地放棄纏著一顆漂泊的滿是期待的女孩還有她眼裡熾熱的光芒和她天然的微笑曠野會沸騰會寂寥
  • 《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卓拉套裝在哪獲得 套裝獲取攻略
    導 讀 卓拉套裝是《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初期很有用的套裝,他可以讓大家在初期體力不足的時候更好的探索水中的寶藏。
  • 《寶可夢劍盾》曠野地帶有哪些精靈 曠野地帶精靈匯總
    導 讀 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了寶可夢劍盾曠野地帶精靈分布大全和寶可夢劍盾曠野地區精靈匯總一覽,方便各位玩家能在清楚的了解如何在曠野地帶獲得自己想要的寶可夢
  • 曠野之息,給孩子們的奇妙人生功課
    《曠野之息》就像一個遊樂園,我和孩子樂在其中,享受彼此的陪伴。這個遊樂園也同樣適合孩子獨自探索,學到許多與真實世界相通的知識。許多遊戲都可以讓人從中有所學習,《曠野之息》當然不是唯一一個。從敘事冒險到主視角射擊遊戲,各種遊戲都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有用的經驗,有關我們自己的、有關我們的生活的。
  • 讓《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煥然一新的 17 種打開方式
    我就見過許多人,希望能把自己《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的遊戲記憶清零,好重新體驗一把初試神作的快感。所以我們這次帶來的好消息是,即使你已經玩了《曠野之息》多年,也依舊可以在遊戲中有全新的體驗。只要多一些創意,世界就能大不相同。我們列出了 17 件在《曠野之息》中可以做的「炫酷操作」,它們可以給你帶來全新的遊戲體驗。
  • 精靈寶可夢:曠野地帶新聞
    關於曠野地帶內的寶可夢巢穴 只要調查位於曠野地帶內的寶可夢巢穴,就能與極巨化的寶可夢對戰。打倒極巨化寶可夢後,將可獲得捕捉該寶可夢的機會。 出現在寶可夢巢穴的寶可夢會隨著時期而改變。 有事似乎還能遇見平常很難遇到的超級巨化寶可夢。
  • 《寶可夢劍盾》曠野地帶車站有哪些精靈 曠野地帶車站精靈詳解
    導 讀 在寶可夢劍盾中肯定很多小夥伴不知道每個地點究竟有什麼精靈,是不是有稀有的精靈,所以本文就是關於寶可夢劍盾曠野地帶車站精靈有哪些精靈的介紹
  • 走進曠野,勇於表達自己獨到的發現
    古代文學曠野的氣息是最為迷人的部分 曠野中有豐富的文學命題。中國文學的主題主要是曠野。在「真人圖書館講堂」演講中,江子先生從中國文學與曠野的關係,講述歷代文學經典中的「曠野詩意」,與大家一起分享曠野與中國哲學、中國文學的關係,以及自己從事文學創作從曠野中吸取能量尋找素材的經驗。 曠野中有充沛的自然精神,是人格所需要,自然是文學所需要。
  • Dior曠野男士香水
    描述承襲Dior迪奧曠野男士系列的銳意清新感,新添一抹深遼感性色彩。大膽蛻變,重新詮釋經典芳香組合。卡拉布裡亞佛手柑滿溢陽光果香氣息,特別的柑桶調綴以一抹胡椒辛香性格。降龍涎香醚散發溫潤琥珀香氣,以感性的巴布亞紐幾內亞香草純香園融包裹,好似一支富蘊菸草e氣息的背景曲,餘音悠揚,久久瀰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