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子為何總戴指甲套?除了作為裝飾品,還為了方便皇帝

2021-02-23 看鑑歷史地理

一、指甲套的基本定義。

指甲套,又名「護指」,是一種佩戴在手指上的女性飾物。清代貴族無論男女,多有蓄甲的習慣,其中以女性為甚。使用指甲套,既有保護指甲的效果,又可以作為裝飾品。

至於指甲套的長度和口徑,跟具體指甲的情況有關係,故而不甚統一。實物中見到過的最長的指甲套,可以達到15cm或更長,而最短的指甲套,則有僅3cm的。

二、指甲套的由來。

蓄甲是歷代貴族無論男女均有的習慣,一般認為,蓄甲代表著脫離生產,有彰顯自己身份不需勞作的效果。清代貴族無論男女,也多有蓄甲的習慣,但是使用指甲套,應該還是清中後期形成的。

清初《御製增訂清文鑑》中未有收錄指甲套的相關詞條,這大概說明在清初時宮廷尚無使用指甲套的習慣,甚至於清初或許蓄甲並不如後來之繁瑣。而在道光朝孝全成皇后行樂圖中,已經隱約出現了指甲套的樣子,之後在同光兩朝,因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的頻繁使用而被人們熟知。而通過當時民間的照片也可以知道,清中後期民間指甲套的使用也是十分頻繁的。

中國清朝時期,皇宮貴婦們喜歡用鑲珠嵌玉的豪華金屬或者景泰藍指甲套,以保護他們精心留飾的指甲。最具有代表性的美甲人物要數清朝時期,垂簾聽政的慈禧,將裝飾性的金屬或者景泰藍假指甲套於小指,無名指上,以增加其指甲的長度,顯示其尊貴地位。

那裝飾性的金屬或者景泰藍假指甲套上雕刻著圖案,非龍即鳳,大概便是我們初識彩繪的雛形。留存的金鏨古錢紋指甲套足以證明其奢華。

在清代。貴婦留長指甲,以鳳仙花或指甲花染指甲的風氣由來已久。清代用金銀做成指甲套,紋飾極為精美華麗,種類豐富。清代的指甲套(也稱"護指")。

近些年來,清宮劇層出不窮,其中的後宮嬪妃個個貌美如花,打扮的花枝招展,而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在她們的手上,都會帶有長長的指甲套,看上去十分名貴,實際上,清朝時期,後宮妃子們都喜歡留長指甲,而指甲套也因此問世,例如慈禧的指甲套就十分的貴重,幾乎都是採用金銀製作而成。

而對清朝貴族而言,留長指甲也是別樣的榮耀,他們對自己的指甲很是重視,例如慈禧為了將自己的指甲養護好,每日都要用溫水泡,並且還有專人為其修理,她所擁有的指甲套更是數不勝數,並且每套都是獨一無二的。實際上,清朝妃子去留指甲也是為了與百姓進行分別,彰顯她們貴族的優越。

清朝妃子帶指甲套除去為了保護指甲之外,實際上同樣是在方便皇帝,只因後宮妃子無數,皇帝也無法記住所有,所以通過指甲套來辨別妃子,因為指甲套隨著地位的不一樣,材質也各不相同,等級越高的妃子所戴的指甲套越貴重,而能夠讓皇上在極短的時間內看出她們處於何種地位。

或許在大多數人看起來指甲套僅僅是用作裝飾,實際上還有一個特殊作用,那就是進行防身,因為妃子們所帶的指甲套都是採用金屬材質所做的,所以十分的堅硬,在某些情況下也能夠作為武器使用,慈禧的指甲套當中更是放置著麻藥,如若將他人劃傷,對方會立刻喪失行動能力。

三、指甲套的使用場合。

指甲套並非典制內所要求的裝飾,故而在女性穿著禮服的時候,似乎並不適合佩戴指甲套。幾乎所有清代女性畫像,都很少反應指甲套的存在。所以指甲套主要針對的還是日常生活,搭配便服使用。

不過在晚清時,孝欽顯皇后已經留下了穿吉服仍戴指甲套的照片,這裡也凸顯了女裝首飾的彈性。

四、指甲套的使用方法

一些網絡文章中稱「指甲套除大拇指外,其餘四指均可戴,很少有五指全戴者,大部分只戴四指或三指。」這種說法恐怕並非事實。

從道理上講,如果想要手指保持基本的持物能力,那麼四指均戴指甲套,是十分不切實際的事情。

從實物上看,清宮所留存的指甲套,幾乎均為兩支一套,一套內的兩支完全一致,這體現指甲套應該是兩支為一套進行使用的。從晚清的照片來統計,幾乎所有使用指甲套的記錄,均是戴在左手或右手的無名指和小指上的,目前尚未見到有例外。

故而,目前認為指甲套是兩支為一套,用於左手或右手的無名指和小指上。其中民間多戴於左手,而宮內有同時戴於雙手者,這並非「等級」不同,而是因為宮中貴婦脫離生產更加徹底。

相關焦點

  • 清朝妃子脖子為啥會掛一條白布?並不是為了保暖,事實是方便皇帝
    不過不知道你們還有沒有了解到一點,就是在那些妃子的脖子上會經常掛著一條白布,看起來與整體的風格並不是很搭配,那麼在後宮之中,嬪妃的脖子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條白布呢,看完原因以後難以置信,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大的作用,當時只有在清朝的時候,那些嬪妃的脖子上才會有這種白布,其他朝代那些嬪妃都是沒有的,當時也只有清朝妃子的脖子上才會掛著這樣的白布,清朝也是我國最後一個朝代
  • 清朝後宮的妃子,脖子上都戴一條白圍脖,原來是為了讓皇帝更方便
    皇帝作為群裡最大的人自然是三宮六院,後宮中有著數不勝數的美女存在,對於皇帝來說這是極大的享受,但是對於女子來說卻是最大的悲哀。後宮中女子這麼多,但是皇帝只有一個,不管是為了爭奪皇帝的寵愛,還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生存下去,都要進行各種爭鬥,努力地爭奪皇帝的寵愛,努力的懷上皇帝的子嗣,可以讓自己在後宮中站穩腳跟。
  • 清朝皇妃脖子上戴的白布條,除了美觀還有何用?專家:能方便皇帝
    清朝皇妃脖子上戴的白布條,除了美觀還有何用?專家:能方便皇帝隨著不少清宮劇的熱播,我們對於清朝的服飾也逐漸開始熟悉有印象,清朝畢竟是遊牧民族入關,服飾和漢朝定然有些出入。而這對於電視劇的服裝道具組來說,是一件很要上心的事情。
  • 清朝嬪妃為何要穿「花盆底」鞋?為美觀,更為了方便皇帝!
    大家應該都看過清宮電視劇吧,裡面最吸引人的就是後宮嬪妃的服飾了吧,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討論為什麼清朝的嬪妃要穿「花盆底」鞋 清朝的禮儀服裝很有特色。除了嬪妃頭上的旗頭外,宮鬥戲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是腳上的「花盆底鞋」。
  • 清朝妃子脖子上的「白布條」,除了裝飾之外,還有什麼作用?
    實際上,由於清朝後宮女子的服飾是沒有衣領的,而這白布條就是用於將女子脖子無法用衣物遮擋起來的肌膚擋起來,充當衣領的作用。 那麼,除了作為裝飾幫女子遮住脖子以外,還有什麼作用呢?
  • 清朝皇妃的髮型很複雜,不只是為了好看,也為了方便皇帝
    兩把頭,是比較接近清朝入關前的旗人女子髮型的。尤其是小兩把頭,沒有什麼點綴,方便行動。但這樣的髮型梳起來很難,必須有專人幫她們梳頭,自己是搞不定的。因此多是富貴家的旗人女子梳著這樣的頭,她們有婢女丫環可以用。要是皇宮裡的嬪妃,則有太監可以用。上面是隆裕太后的照片。
  • 清朝妃子為啥要穿「花盆底」鞋?不只為美觀,更主要為了方便皇帝
    清朝的禮儀服飾很有特色,宮鬥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妃嬪頭上的旗頭,就是腳下的「花盆底鞋」了。
  • 清朝妃子為何要穿花盆鞋、戴甲套?除了美觀之外,還有一項作用
    在很多清宮劇中,我們可以發現只有清朝的衣服首飾跟其他朝代的大不相同,後宮的妃子不僅穿的穿旗裝還穿花盆鞋帶甲套,而她們穿的戴的其實都是滿清入關以來的民族特色,那麼她們為何要穿花盆鞋、戴甲套呢?其實這對她們後宮的女子來說,有一個特殊的作用。
  • 清朝妃嬪脖子上,為何要佩戴白布條?講究太多,主要為了方便皇帝
    我們都知道,後宮女人們的戰場也是非常殘酷的,一點也不亞於真正的戰場,各宮娘娘們表面上和和氣氣,背地裡卻耍盡陰謀,有的為了自己的兒子爭皇位,有的為了登上皇后的寶座,為了名利地位大家都開始變得不再單純。這些年有不少清宮劇火遍大江南北,備受觀眾的歡迎,長時間下來,人們對清朝的服飾及妝容都有了很深的了解。
  • 清朝時期,妃嬪為何總戴長指甲套?主要是為了方便皇帝!
    清朝是我國中國最後一個君主封建王朝,與其她朝代相比,歷史相對於我們現在更加近一些,清朝的歷史的真實性會更加詳細準確一些,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我們經常能在各種清宮劇中看見得後宮的那些皇室妃嬪的小指和無名指上戴的金燦燦的又十分華麗高貴的尖尖的手指套。這些金燦燦而又華麗的手指套,它真正的用途究竟是什麼呢?
  • 清朝妃子,脖子上為何要掛個白布條?原來是為了方便皇帝
    後金是清朝的前身。後金政權的文明狀態類似於過渡文明:女真人起初是蠻荒部族,甚至就連李氏朝鮮這樣的弱小政權,都能在鴨綠江附近追殺女真部族。女真在努爾哈赤時代崛起,建立後金。此時的女真人開始逐步改良之前的生活模式:比如說女真貴族女子不用住帳篷,也不用參與漁獵活動,這時候,就需要改良一下原來的服裝。
  • 清朝皇妃,為啥都要穿走不穩的「花盆底」鞋,原來是為了方便皇帝
    那麼,馬蹄鞋底如此難穿,為何清朝皇妃們,都要穿這走不穩的馬蹄底鞋呢?馬蹄底鞋一般被稱為花盆底鞋,這是清代滿族婦女穿的鞋子,上半部分是一隻正常的鞋,鞋底下街上一塊木質的增高底,與現如今的增高鞋不同的是,這塊木底不是位於腳後跟,而是位於正中央。
  • 清朝皇宮流行「花盆底鞋」,穿著十分難受,為何還深受妃子追捧?
    其實不僅現代社會女子流行穿高跟鞋,早在清朝時期就已經深受女子歡迎了,不過那時叫做「厚底鞋」,雖然具有別樣美感,但穿上卻特別難受,而且很容易摔倒。清朝時期,「花盆底鞋」是非常受女性歡迎的,為何如此「難穿」的鞋還會受到追捧呢?這「花盆底鞋」有其他的作用嗎?
  • 清朝妃子為何顏值一般?即使五官端正的,為何看照片也是平淡無奇
    清朝妃子有顏值可以的,但也確實有「醜」的,就比如:光緒的皇后隆裕和兩位妃子瑾妃和珍妃,珍妃顏值還可以,對比其它兩位算是漂亮的了,但是另外幾位妃子在顏值方面確實有點拉低皇家的「面子」和歷朝歷代皇后、妃子的顏值。
  • 清朝妃子戴護甲套,不光是為了美,還有很重要的原因!
    那些妃子們身上除了衣服讓我們覺得很新奇之外,再就是她們手上的指甲套了,那麼我們大家可能會認為清朝的妃子戴那個指甲套只是為了美,並沒有什麼其他的作用,其實並不是這樣,那麼到底有什麼特別的作用呢?其實指甲套又叫護甲套或者護指套,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只是在清朝才流行起來,那麼那時候宮裡的娘娘們就一般都佩戴著護甲套了。那麼護甲套這種東西為什麼會出現呢?
  • 清朝嬪妃所穿的「花盆底鞋」,除了方便皇帝,還有一個重要作用
    清朝嬪妃所穿的「花盆底鞋」,除了方便皇帝,還有一個重要作用 相信大家在看清宮劇的時候都會發現,清朝時期的後宮嬪妃穿衣打扮都和歷朝歷代有所不同,尤其是她們所穿的花盆底鞋看起來非常特別,和現在的高跟鞋不同,清朝的花盆底鞋的鞋跟在中間,一般有五到十公分的高度,可能大家都奇怪為何清朝的娘娘們要穿著花盆底鞋
  • 清朝大貪官和珅,貪汙8億兩白銀,為何還深受乾隆皇帝恩寵?
    提到清朝的貪官,和珅當之無愧是最耀眼的一位。在和珅為官的幾十年間,總共貪汙白銀八億兩,各類奇珍異寶不計其數,民間還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那麼和珅這樣的巨貪為何還會得到乾隆皇帝的恩寵?在當時的清朝,和珅這樣的人,幾乎相當於奇才。1773年,年僅23歲的和珅就被乾隆皇帝任命為儀仗隊的侍從。第二年升任御前侍衛,併兼任正藍旗滿洲副都統。1780年,和珅遠赴雲南地區查獲雲貴總督李侍堯貪汙案件。此後和珅升任鑲藍旗滿洲都統兼理藩院尚書。
  • 清朝嬪妃為何要戴長指甲套?除了方便皇上,關鍵時刻還可以保命
    清朝嬪妃為何要戴長指甲套?除了方便皇上,關鍵時刻還可以保命! 在清朝的時候,那些嬪妃,她們不僅衣著服飾和其餘朝代有所不同,她們還會穿上花盆底鞋。手上也戴著特別長的指甲套,並且這些指甲套做的也非常華麗,上面都鑲嵌了金銀或者寶石,價值連城。
  • 在清朝,皇帝的普通妃子和親王的正妻之間,誰地位更高?
    清朝是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統治長達二百九十六年,各個朝代的皇室為了江山能夠代代相傳,會生很多的子女,然後子女再繼續生育後代,形成了源源不斷且複雜的人物關係網。那麼在這複雜的人物關係網中,王爺嫡福晉的級別與皇帝妃子的級別相比,誰的級別會高些呢?顯然是皇帝的妃子的級別更高些,即便是王爺在朝中的地位再高,畢竟還是皇帝的臣子,那麼作為王爺的正妻,也就是嫡福晉,自然是臣子之妻,而皇帝的妃子,是作為皇帝的妻妾,即便是封號低一點,也是高於王爺的嫡福晉的。
  • 除了侍奉皇上,清朝妃子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如何度過的?
    在平常人眼中,清朝的妃子們都是高高在上的人物,每天打扮靚麗,錦衣玉食,不用工作,除了等皇帝的到來別無它事。實際上,她們的生活也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可能還隨時處於被陷害的危險中,沒有兩把刷子根本站不住腳。最主要的一點是,她們心心念念的皇帝,可能半年都不會召見她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