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武漢來信》
8月26日22:00,東方衛視
8月26日22:30,騰訊視頻 愛奇藝 B站
8月28日,紀實人文頻道
第五集《武漢來信》宣傳片
在中國的地圖上,上海與武漢,被一條長江串聯了起來。850公裡,這是兩座城市的距離,也是在武漢抗疫的小麗護士,和她母親楊媽媽之間的距離。
楊媽媽在春節前夕和丈夫,一起來上海看望姐姐和姐夫,一家四口卻不幸都感染上了新冠肺炎。身在武漢的護士小麗,在本院救治武漢的新冠病人,楊媽媽則在上海開始了與病魔漫長的抗爭。
「媽媽,你還難受嗎?今天我最大的願望是你可以對我說生日快樂!」
這裡是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危重病房,在21床楊媽媽的耳邊,手機的音頻正在循環播放。由於相隔兩地,小麗又時常處於工作的狀態中,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媽媽感受到女兒的陪伴。此時,楊媽媽插著管,上著ECMO,處於深度鎮靜中。然而,眼淚卻止不住地從她的眼角往下掉。我想,她一定是聽到了女兒的願望。
楊媽媽正在流淚
專家大會診後,上海醫療救治組組長張文宏對我說,「新冠病毒沒有特效藥,我們只能做病人的朋友,幫她熬過去。」也是從這一天起,我和大家一樣,為楊媽媽的好轉高興,也為她的困境揪心。
醫生們集中探討患者病情
每次大會診的時候,我注意到後排的一位醫生,總是坐在不起眼的角落,拿一支筆,默默記下很多信息。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會把這些信息,一五一十地打電話告訴病人的家屬。他叫仇成豪,是一名值班醫生,告知家屬是他的工作內容之一。
每當楊媽媽的病情發生變化,他總會第一時間向小麗打去電話,詳細同步信息。有一次,我們聽見小麗詢問仇醫生父親的病情,才得知仇醫生的父親因為急性心肌梗死,正在醫院搶救,仇醫生卻因為值班無法陪伴。
「(父親)本來要做支架,後來醫生說不能放支架,現在他正在手術室做心臟搭橋……」
仇醫生觸景生情
疫情中,湧現了太多像仇醫生這樣默默無聞的抗疫英雄,也有很多像小麗護士這樣堅守一線的醫護人員。在醫院裡,我們見證了無數故事的發生,它們不只是關乎醫療,關乎職業,還關乎彼此陪伴,關乎滾燙的人心。
第六集《防線》
8月26日22:55,東方衛視
8月26日22:55,騰訊視頻 愛奇藝 B站
8月31日,紀實人文頻道
第六集《防線》宣傳片
上海的防線究竟是什麼?
疫情突然爆發,讓身為紀錄片人的我們,突然懵了,只知道應該去記錄些什麼。我們兵分兩路,一隊跟隨上海援鄂醫療隊員前往武漢跟蹤拍攝,另外一組人員一直蹲守在上海進行拍攝。
我們去的第一個地方是醫院的發熱門診,這裡是抗擊疫情的首道防線,也是我們觀察這次疫情的第一個窗口。
2月1日那天,我們帶著忐忑的心情進入了這個高危區域。這裡有穿著防護服疾走的醫護人員,有發燒的老爺爺用上海話調侃自己會不會「中獎」,有被排除典型案例的男士向醫生連聲道辛苦,有女孩在檢查時突然情緒失控,失聲尖叫……世間眾生相,患者來來往往,醫護人員始終在這裡,見證著他們所有的崩潰、體面、膽怯或堅強。
防護服密不透風,我們看不清醫生們的臉,只能通過背後的名字知道簡稱。每到交班時刻,他們相互在防護服上寫下彼此的名字,畫一個小花,就算作接過生命的接力棒。
醫院、門診、醫生和護士,構成了防線重要的一環。
發熱門診的醫生們
在這個城市中,還有一個人們往往不常接觸的單位,它恰恰是抗疫防線的神經中樞——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是我們在上海的第二個拍攝地點。
在這裡,我們親眼見證了完整的流行病學調查過程,找線索、理脈絡,到現場看監控、測地形,打電話詢問生活細節和行動軌跡,確認密切接觸人員,排查所有可能的感染場所和傳染源,這個過程就像是警察「破案」。
流行病學調查似「破案」
疫情的影響是全面性的,所以為此而構築的防線,不僅僅只有公共衛生一個角色,而是涵蓋了整個社會組織系統。疫情爆發後,上海緊急成立了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疾控、救治、環境消毒、交通、物資保障等等方面都有專人負責、專人執行。
上海的城市精細化管理一角
不過,對於上海這樣一個人口密度大、對外交往頻繁的超級大都市來說,病毒想要進來,想要快速傳播,實在太容易了。鐵路、機場、道口、港口、碼頭,上海的口岸平日裡有多四通八達,疫情之下就多讓人擔心。
而上海從未關閉過任何一個入滬通道,自始至終,這座擁有2400萬常住人口的城市一直處於可防可控的狀態。這就是疫情之下上海的城市精細化管理。
在這裡還要特別說一下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所有人,他們勇敢、守紀、盡責。彼此相連,守望相助。
這,就是上海的防線。防線下,被保護的人恰恰就是鑄就它的人。而那些鑄就它的人還在不斷努力,使它變得更加強大。
8月26日,22點,東方衛視
紀錄片《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
第五、六集,與你相見
第五集《武漢來信》
海報
第六集《防線》
海報
微博:@紀錄片人間世
微信公眾號:SMG人間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