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油性皮膚來說,控油才是第一要務
而油皮最大的煩惱就是,到底有什麼有效的控油產品?宣稱有控油作用的成分那麼多,到底哪些才是有效的?
一、控油的矛盾
馬克思說過,矛盾是無處不在的,控油也不免俗。
控油的主要矛盾是:消費者過高的期望,與控油產品的「弱雞效果」之間的矛盾
消費者希望的控油是:用了控油產品,能讓我一整天都不出油。
簡而言之就是:控油就是,控住,不出油!
然而,控油產品能做到的就是2點:
1、即時用,治標
能維持數小時不出油,也就是延緩出油的速度,之後還是會出油。
尤其是在春夏季,皮膚容易出汗,導致皮膚表面張力變化,油脂更容易在臉上鋪展開,看起來就是滿臉油光。
對於出油多的大油皮,哪怕用含有吸油粉末的控油產品,也只能控油2-3小時,之後你用手去摸,還是有油。
2、長期用,治本
至少4周,能調理皮脂腺,逐漸減少出油的量,讓皮膚看著沒有明顯油光。
為什麼是至少4周?
因為,皮脂腺細胞從增殖膨脹,合成油脂,到破裂釋放出油脂,約需要28天,和皮膚新陳代謝的周期一樣。然後油脂從皮脂腺釋放、再到皮膚表面,這個時間又需要約7天
簡而言之,一句話:控油產品做不到讓你徹底不出油
其實應該從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將控油重新定義為:
控制出油速度,減少出油量
所以,需要先擺正對控油產品的期望,否則,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OK,擺正期望後,接下來就需要搞清楚,到底哪些成分能更強地減少出油。
二、這些成分真的有效嗎?
被文獻提到最多的控油成分是這幾個:
鋅、煙醯胺(維生素B3)、維A酸類(維A酸/視黃醇)
你可能也有看到其他文章介紹過這些控油成分,還有一個經常被各大博主提到的:水楊酸。
但是,這些控油成分效果真的好嗎?
我之所以會質疑這些經典成分,是因為這些成分的測試結論都是:能有效地控油、有顯著的控油效果。英文的文獻中都會用到一個詞彙:significant。
我前面說了,產品和消費者的需求有明顯的差距,文獻認為的有效控油,在很多消費者看來可能根本不控油,因為感受不明顯。
在判斷這些控油成分是否真的效果好之前,需要明確一點:
控油效果好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在我看來,標準只有一個:出油量儘量接近中性皮膚。
注意我的用詞,儘量。因為控油產品並不能讓你的大油皮變成中性皮膚。
只有達到這樣的標準,才能明顯感受到控油,這才是符合消費者預期的。
油皮出油量為180μg/cm左右,中性皮膚約為90-110μg/cm。
換算成數據就是:
出油減少量要接近180-110=70μg/cm;
出油減少率要接近70/180=38.8%。
明確了這個數據標準,就能一目了然地知道,到底哪些控油成分才是效果明顯的。
下面表格是我整理了這些經典控油成分的測試數據,做參考。數據來自文獻、各大知名原料公司的臨床測試。
※ :表示資料中沒有展示數據,以180μg/cm為初始出油量換算得出,便於對比
從表中可以看出:
(1)1%鋅、1.5%水楊酸的控油效果並不理想,尤其是水楊酸,網上很多一些說用水楊酸控油的文章,都是人云亦云,全憑想像猜測,覺得能去角質疏通毛孔就能控油,從此你可以不用信了。
(2)2%煙醯胺用2-4周出油量減少稍多一點。如果你是油皮但出油並不多,堅持用2%煙醯胺是能有明顯感受的。但如果你是像我這樣出油稍多的油皮,只用一個月感受是不明顯的。
有文獻提到4%煙醯胺減少出油會更多一點,但我沒找到數據,不過從產品反饋來看,對於出油多的油皮,在春末和夏天的控油依然不夠。
煙醯胺搭配鋅,控油能加強一點,目前沒有找到文獻對於這個組合的測試。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兩個搭配的出油減少量並不是簡單相加,如果是的話,那將所有控油成分全部堆在一起,豈不是能讓油皮變幹皮了?
(3)外用維A酸類。維A酸/異維A酸是藥/藥膏才能用,護膚品常用的就是視黃醇(A醇),只能晚上用,白天不能用。
單用視黃醇的效果我測試的結果也是不行。搭配煙醯胺能加強一點效果,但搭配煙醯胺可能會出現刺激。如果你皮厚能耐受每天用維A酸乳膏,效果會比A醇更好點,畢竟A醇需要進入皮膚轉化成維A酸才能發揮作用。
不過現在已經有了新型、更溫和的維A酸類衍生物,能像維A酸一樣直接起作用,不需要轉化,而且沒有維A酸和A醇的刺激,也是在晚上使用,是個非常溫和的替代。
除了上面這些被廣為宣傳的成分其實並沒有那麼強的減少出油效果,還有很多成分也是效果不行,卻被宣傳有很強的控油效果,比如:
金縷梅、金盞花、牛蒡、薰衣草、薄荷、洋甘菊……
三、有更強的控油成分嗎?
既然上面這些經典的控油成分都不理想,那麼,有什麼成分能讓出油減少更多的嗎?
有,就是壬二酸衍生物,看對比數據:
可以看出,有效含量為1.2%的壬二酸衍生物才用3周,就能減少約50μg/cm,比前面那些經典控油成分更強效。
壬二酸衍生物不是壬二酸,是連接了甘氨酸後的改性成分,沒有去角質作用,而且還因為連接了甘氨酸,有保溼作用,可以每天使用。也可以搭配上面那些經典的控油成分,來進一步加強控油,比如煙醯胺。
博研秀控油清透醒膚露,就是以有效含量為2%的壬二酸衍生物為核心。搭配一些即時控油的成分,比如高含量蘆薈汁、高含量大米發酵濾液,實現即時控油+長期使用減少出油。
蘆薈汁+甘草酸二鉀,給油皮做好日常的抗炎護理。再加2%礦物醒膚因子,來自法國Seppic,含有三種礦物質:葡萄糖酸鋅、葡萄糖酸銅、天冬氨酸鎂。
因為油皮的新陳代謝速度慢,所以容易造成皮膚晦暗。歐美的產品都是加酸類成分加強去角質,但中國人的皮膚不行,不像老外的那麼厚,所以好的辦法就是給細胞注入礦物能量,提高細胞的呼吸作用,加強皮膚的新陳代謝,加快皮膚更新。另外還能促進其他成分的吸收和有效利用。
再加上清爽不油膩的保溼成分,完成控油的同時,清爽補水。
這就是控油王炸中的第一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