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國內和海外兩大市場,面對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雙重挑戰,央企任務繁重。疫情暴發之初,「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曾創下「央企速度」。如今,央企正勇挑大梁,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一方面積極抗疫復工,既聚焦主責主業,又做好全社會基礎保障;一方面專注改革發展,生產經營緊緊咬住目標不放鬆。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小E為您分享全文——
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
(2020年04月30日 01版)
第一針,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試驗啟動;
73.98米,中核集團「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建造新高度;
載重近22萬噸,全球首艘23000箱液化天然氣動力貨櫃船試航……
這些天,中央企業的好消息一個接一個。
身處國內和海外兩大市場,面對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雙重挑戰,央企任務繁重。
疫情暴發之初,「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曾創下「央企速度」。如今,央企正勇挑大梁,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一方面積極抗疫復工,既聚焦主責主業,又做好全社會基礎保障;一方面專注改革發展,生產經營緊緊咬住目標不放鬆。
抗疫復工
「央企擔當,使命必達」
燈亮了!一盞,十盞,百盞……4月8日零時,武漢兩江四岸燈火通明,宣告這座城市正式「重啟」。整整76天,1800多個小時,對國家電網人來說,也是一次不一般的保電任務。
▲2月15日,國家電網電力工人冒雪對一臺400千伏安配電變壓器進行紅外測溫。
哪裡有需要,電就通到哪裡。從火神山到雷神山,從醫院應急照明到低壓電源保障,保障電力無異於保障生命;從生產急需物資的廠房車間,到春耕備耕中的鄉野田間,保電支援就是搶助生產。
「真好!再苦再累也值了!」武漢「重啟」那一刻,堅守保電的武漢江夏區供電公司湖泗供電所營業班班長宋榮,說出了電力人的心聲。
不僅僅是電力,石油石化、通信、交通、糧油領域的央企也大多處於基礎保障的核心環節、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在抗疫復工「雙線作戰」中,做好開路先鋒,央企肩負重擔。
▲2月22日,中國石油湖北銷售武漢分公司宏圖大道加油站站經理馬婷拉拽著十幾米長的油管快速跑去為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鍋爐裝置供油。
「這次疫情是對中國經濟的一次『極限壓力測試』,也是對近年來國企改革和發展成就的一次特殊檢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江宇說。
在國務院國資委部署下,中央企業聞令而動——
不講條件,不計代價,全力保障疫情防控。中糧、華潤、中化等10家央企承諾:防疫期間「價格不漲、質量不降、供應不斷」;國航、東航、南航確保國內和重要國際航線不斷航;航天科技、國機集團、新興際華等央企緊急研發攻關、擴產轉產,僅中石化一家5月底就將形成萬噸熔噴布年產能,每年可用來加工一次性醫用口罩逾100億隻。
▲「以戰爭時期搶造飛機大炮的速度,加快口罩機研製生產!」經過30天奮戰,3月8日下午5時整,國機集團下屬國機智能第100臺口罩機在廣州下線。
▲「為了口罩,我們拼了!」中國石化全程保供,打通產業鏈,全面介入熔噴料、熔噴布和口罩生產。3月6日深夜,中國石化燕山石化口罩核心原料熔噴布生產線提前48小時投料試產。
疏通產業鏈,發揮帶動性,復工復產先行。早在2月26日,中央企業所屬4.8萬戶子企業復工率已超90%。同時,央企生產鏈長、涉及面廣,中國華電開工建設一大批電力項目,帶動發電、配電、輸電、絕緣材料、電纜、鋼架等民營企業1000多家。截至4月8日,中國建築、國家電網等15家農民工用工量最大的央企已有589萬農民工順利返崗復工。
▲中國建築派出專車,借復工人員返程。
穩崗位,惠小微,彰顯責任擔當。向社會減利讓利,華潤萬家免除全國1.4萬家門店春節期間全部租金;電網企業落實降電價政策,向超5000萬企業用戶降費約200億元。許多央企在2019年吸納就業人數基礎上再擴招。一季度央企扶貧基金已投資項目91個,分布在27個省區市,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將直接或間接帶動42萬人就業。
▲中國移動組織遠程面試。
「央企給力」「央企擔當,使命必達!」央企的積極作為,贏得網友點讚。
改革發展
搶抓新機遇,壯大新增長點
抗疫復工責無旁貸,改革發展也不能鬆勁!
自3月中旬以來,國資委黨委深入中央企業、行業協會集中調研,指導推動央企咬定目標不放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奮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市場有變化有困難,能不能以變應變、化危為機?一批央企內抓產品和管理,挖掘生產潛能;外抓市場和營銷,激發市場潛力,業績逆勢上揚。
12%、26%、20%、13%,營收、利潤、產能、人員「四增長」,這是中國電子旗下中電愛華一季度的成績單。「我們沒法預料疫情的來臨,但完善的工作機制讓我們應對未知風險的能力更強。」中電愛華總經理胡賢文說。
▲中電愛華全員上陣,全力以赴搶抓生產
作為5G產業的重要供應商,早在1月初,中電愛華就基於歷史訂單和行業大數據,對今年業務發展作出研判和部署。疫情突如其來,但公司各生產線保持滿負荷運轉。隨著5G業務擴大,有老客戶臨時增加大量新訂單,同時,由於行業內一些公司未能正常復工復產,臨時增加新客戶轉入訂單共計5000餘萬元,增量達30%。
把疫情造成的進度延誤趕回來,一批重點工程、科技項目加速推進,傳來捷報。
「研發人員每天主動加班2小時,試驗基地員工每周多幹1天」,作為「重型燃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主體,國家電投旗下中國聯合重型燃氣技術有限公司自3月至今全員攻關。在中國首個自主化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研發的多個關鍵節點,正呈現齊頭並進態勢。
此外,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完成測試;國內首個國產大飛機交付中心項目主體施工全面展開;中國首個頁巖氣田全面復工復產……國之重器展露新姿。
▲近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測試工作已完成,後續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
▲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田全面實現復工復產。
高質量發展還要放眼未來,一批新基建、新投資應聲落地。
南方電網宣布,今後4年將投資251億元,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為現有數量的10倍以上;中國鐵塔武漢分公司全面承接3家運營商5G基站建設需求6067個;中國移動牽頭組建的聯仁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總部在上海正式揭牌……「力爭在中國經濟社會數位化智能化升級行動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說。
▲中國移動開展5G建設。
瞄準創新、活力、競爭力,央企改革步伐繼續向前。截至2019年末,央企所屬「雙百企業」累計改革任務完成率達55.14%。日前,國企改革專項工程「科改示範行動」推出,以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動力,科技型央企有望先行一步。
「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抓住創新發展的新機遇,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郝鵬這樣表示。
心繫全球
防疫保生產,力穩產業鏈
「你和我,我們終將勝利」「中國德國心心相連,萬水千山也難阻斷」……近日,兩支歌曲在三峽集團流傳開來。
一支來自三峽集團所屬德國穩達公司財務長塞巴斯蒂安,他在2月中旬創作了一首《我們必將勝利》,為遠在中國堅守崗位的三峽同事們加油鼓勁。
另一支來自三峽國際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員工李可玉,當疫情在歐洲蔓延,她為德國同事寫下《與你同在》,既表達支持,也是對塞巴斯蒂安聲援的回應。
▲三峽集團員工創作的《與你同在》。
這個小插曲是許多央企助力全球抗疫的真實寫照。以三峽集團為例,作為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運營企業,其海外投資和承包業務覆蓋近40個國家和地區。在2019年全球500強中,中國央企佔據48席,一批批工程、項目走向海外,一項項生產、業務牽動全球。如何保安全、穩運行,是擺在央企面前的新挑戰。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央企海外項目從能源供應、技術攻關、物流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力穩全球產業鏈。
能源供應不斷鏈——
在孟加拉國,中國華電運維的全國最大燃氣聯合循環機組古拉紹項目,全力投入保電工作,確保首都達卡電力供應;在加拿大,國家能源集團德芙林風電場連續安全生產,滿足當地約3萬個家庭的用電需求;在斯裡蘭卡,中國石化燃料油公司漢班託塔港油庫順利完成首船進油,為往來商船、遠洋漁船提供燃油補給。
▲在加拿大,國家能源集團德芙林風電場積極應對抗擊疫情,確保風電場生產經營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中國製造」不斷檔——
3月4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和黃諾維克貨櫃碼頭,振華重工自主研製的2臺智能跨運車交付用戶,標誌著中國跨運車產品出口海外實現零的突破。在設備卸船、調試期間,正值疫情暴發,振華重工提前研判形勢,6名核心技術人員趕在跨運車之前到達瑞典,為交機「備考」,跑在疫情前面,他們的行動深得碼頭用戶稱讚:「交機順利!」「技術人員安全防護細緻專業!」
▲振華重工智能跨運車在瑞典順利交機
暢通運輸不斷線——
為保證國際郵件正常發運,中遠海運與中國郵政近日攜手開闢國際郵件海運服務,助力全球物流供應;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南部非洲跨境物流項目加大國內外協調力度,做好海陸運輸時點銜接,全力保障中資企業物流需求,支持跨境民生物資運輸……
▲中遠海運與中國郵政攜手開闢疫情期間國際郵件運輸新通道。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南部非洲跨境物流項目。
與此同時,一批建設型央企參與到海外版「火神山醫院」的建設中。在安哥拉,中鐵二十局集團參建的萬博省疫情防控隔離醫院已正式交付。建設期間,萬博省省長若安娜·帕波蒂斯塔曾兩次來到施工現場,對大家說:「感謝中國企業!感謝中國!」
▲中鐵二十局助力萬博新冠病毒隔離醫院修復建設
中央企業盡力保障境外員工安全和項目實施,各方充分肯定。「幫助央企協調解決面臨的困難問題,共同做好央企境外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工作,為維護境外國有資產安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外交大局作出積極貢獻。」郝鵬說。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中國電子登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