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登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

2020-12-26 澎湃新聞

身處國內和海外兩大市場,面對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雙重挑戰,央企任務繁重。疫情暴發之初,「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曾創下「央企速度」。如今,央企正勇挑大梁,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一方面積極抗疫復工,既聚焦主責主業,又做好全社會基礎保障;一方面專注改革發展,生產經營緊緊咬住目標不放鬆。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小E為您分享全文——

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

(2020年04月30日 01版)

第一針,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試驗啟動;

73.98米,中核集團「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建造新高度;

載重近22萬噸,全球首艘23000箱液化天然氣動力貨櫃船試航……

這些天,中央企業的好消息一個接一個。

身處國內和海外兩大市場,面對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雙重挑戰,央企任務繁重。

疫情暴發之初,「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曾創下「央企速度」。如今,央企正勇挑大梁,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一方面積極抗疫復工,既聚焦主責主業,又做好全社會基礎保障;一方面專注改革發展,生產經營緊緊咬住目標不放鬆。

抗疫復工

「央企擔當,使命必達」

燈亮了!一盞,十盞,百盞……4月8日零時,武漢兩江四岸燈火通明,宣告這座城市正式「重啟」。整整76天,1800多個小時,對國家電網人來說,也是一次不一般的保電任務。

▲2月15日,國家電網電力工人冒雪對一臺400千伏安配電變壓器進行紅外測溫。

哪裡有需要,電就通到哪裡。從火神山到雷神山,從醫院應急照明到低壓電源保障,保障電力無異於保障生命;從生產急需物資的廠房車間,到春耕備耕中的鄉野田間,保電支援就是搶助生產。

「真好!再苦再累也值了!」武漢「重啟」那一刻,堅守保電的武漢江夏區供電公司湖泗供電所營業班班長宋榮,說出了電力人的心聲。

不僅僅是電力,石油石化、通信、交通、糧油領域的央企也大多處於基礎保障的核心環節、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在抗疫復工「雙線作戰」中,做好開路先鋒,央企肩負重擔。

▲2月22日,中國石油湖北銷售武漢分公司宏圖大道加油站站經理馬婷拉拽著十幾米長的油管快速跑去為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鍋爐裝置供油。

「這次疫情是對中國經濟的一次『極限壓力測試』,也是對近年來國企改革和發展成就的一次特殊檢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江宇說。

在國務院國資委部署下,中央企業聞令而動——

不講條件,不計代價,全力保障疫情防控。中糧、華潤、中化等10家央企承諾:防疫期間「價格不漲、質量不降、供應不斷」;國航、東航、南航確保國內和重要國際航線不斷航;航天科技、國機集團、新興際華等央企緊急研發攻關、擴產轉產,僅中石化一家5月底就將形成萬噸熔噴布年產能,每年可用來加工一次性醫用口罩逾100億隻。

▲「以戰爭時期搶造飛機大炮的速度,加快口罩機研製生產!」經過30天奮戰,3月8日下午5時整,國機集團下屬國機智能第100臺口罩機在廣州下線。

▲「為了口罩,我們拼了!」中國石化全程保供,打通產業鏈,全面介入熔噴料、熔噴布和口罩生產。3月6日深夜,中國石化燕山石化口罩核心原料熔噴布生產線提前48小時投料試產。

疏通產業鏈,發揮帶動性,復工復產先行。早在2月26日,中央企業所屬4.8萬戶子企業復工率已超90%。同時,央企生產鏈長、涉及面廣,中國華電開工建設一大批電力項目,帶動發電、配電、輸電、絕緣材料、電纜、鋼架等民營企業1000多家。截至4月8日,中國建築、國家電網等15家農民工用工量最大的央企已有589萬農民工順利返崗復工。

▲中國建築派出專車,借復工人員返程。

穩崗位,惠小微,彰顯責任擔當。向社會減利讓利,華潤萬家免除全國1.4萬家門店春節期間全部租金;電網企業落實降電價政策,向超5000萬企業用戶降費約200億元。許多央企在2019年吸納就業人數基礎上再擴招。一季度央企扶貧基金已投資項目91個,分布在27個省區市,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將直接或間接帶動42萬人就業。

▲中國移動組織遠程面試。

「央企給力」「央企擔當,使命必達!」央企的積極作為,贏得網友點讚。

改革發展

搶抓新機遇,壯大新增長點

抗疫復工責無旁貸,改革發展也不能鬆勁!

自3月中旬以來,國資委黨委深入中央企業、行業協會集中調研,指導推動央企咬定目標不放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奮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市場有變化有困難,能不能以變應變、化危為機?一批央企內抓產品和管理,挖掘生產潛能;外抓市場和營銷,激發市場潛力,業績逆勢上揚。

12%、26%、20%、13%,營收、利潤、產能、人員「四增長」,這是中國電子旗下中電愛華一季度的成績單。「我們沒法預料疫情的來臨,但完善的工作機制讓我們應對未知風險的能力更強。」中電愛華總經理胡賢文說。

▲中電愛華全員上陣,全力以赴搶抓生產

作為5G產業的重要供應商,早在1月初,中電愛華就基於歷史訂單和行業大數據,對今年業務發展作出研判和部署。疫情突如其來,但公司各生產線保持滿負荷運轉。隨著5G業務擴大,有老客戶臨時增加大量新訂單,同時,由於行業內一些公司未能正常復工復產,臨時增加新客戶轉入訂單共計5000餘萬元,增量達30%。

把疫情造成的進度延誤趕回來,一批重點工程、科技項目加速推進,傳來捷報。

「研發人員每天主動加班2小時,試驗基地員工每周多幹1天」,作為「重型燃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主體,國家電投旗下中國聯合重型燃氣技術有限公司自3月至今全員攻關。在中國首個自主化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研發的多個關鍵節點,正呈現齊頭並進態勢。

此外,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完成測試;國內首個國產大飛機交付中心項目主體施工全面展開;中國首個頁巖氣田全面復工復產……國之重器展露新姿。

▲近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測試工作已完成,後續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

▲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田全面實現復工復產。

高質量發展還要放眼未來,一批新基建、新投資應聲落地。

南方電網宣布,今後4年將投資251億元,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為現有數量的10倍以上;中國鐵塔武漢分公司全面承接3家運營商5G基站建設需求6067個;中國移動牽頭組建的聯仁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總部在上海正式揭牌……「力爭在中國經濟社會數位化智能化升級行動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說。

▲中國移動開展5G建設。

瞄準創新、活力、競爭力,央企改革步伐繼續向前。截至2019年末,央企所屬「雙百企業」累計改革任務完成率達55.14%。日前,國企改革專項工程「科改示範行動」推出,以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動力,科技型央企有望先行一步。

「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抓住創新發展的新機遇,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郝鵬這樣表示。

心繫全球

防疫保生產,力穩產業鏈

「你和我,我們終將勝利」「中國德國心心相連,萬水千山也難阻斷」……近日,兩支歌曲在三峽集團流傳開來。

一支來自三峽集團所屬德國穩達公司財務長塞巴斯蒂安,他在2月中旬創作了一首《我們必將勝利》,為遠在中國堅守崗位的三峽同事們加油鼓勁。

另一支來自三峽國際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員工李可玉,當疫情在歐洲蔓延,她為德國同事寫下《與你同在》,既表達支持,也是對塞巴斯蒂安聲援的回應。

▲三峽集團員工創作的《與你同在》。

這個小插曲是許多央企助力全球抗疫的真實寫照。以三峽集團為例,作為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運營企業,其海外投資和承包業務覆蓋近40個國家和地區。在2019年全球500強中,中國央企佔據48席,一批批工程、項目走向海外,一項項生產、業務牽動全球。如何保安全、穩運行,是擺在央企面前的新挑戰。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央企海外項目從能源供應、技術攻關、物流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力穩全球產業鏈。

能源供應不斷鏈——

在孟加拉國,中國華電運維的全國最大燃氣聯合循環機組古拉紹項目,全力投入保電工作,確保首都達卡電力供應;在加拿大,國家能源集團德芙林風電場連續安全生產,滿足當地約3萬個家庭的用電需求;在斯裡蘭卡,中國石化燃料油公司漢班託塔港油庫順利完成首船進油,為往來商船、遠洋漁船提供燃油補給。

▲在加拿大,國家能源集團德芙林風電場積極應對抗擊疫情,確保風電場生產經營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中國製造」不斷檔——

3月4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和黃諾維克貨櫃碼頭,振華重工自主研製的2臺智能跨運車交付用戶,標誌著中國跨運車產品出口海外實現零的突破。在設備卸船、調試期間,正值疫情暴發,振華重工提前研判形勢,6名核心技術人員趕在跨運車之前到達瑞典,為交機「備考」,跑在疫情前面,他們的行動深得碼頭用戶稱讚:「交機順利!」「技術人員安全防護細緻專業!」

▲振華重工智能跨運車在瑞典順利交機

暢通運輸不斷線——

為保證國際郵件正常發運,中遠海運與中國郵政近日攜手開闢國際郵件海運服務,助力全球物流供應;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南部非洲跨境物流項目加大國內外協調力度,做好海陸運輸時點銜接,全力保障中資企業物流需求,支持跨境民生物資運輸……

▲中遠海運與中國郵政攜手開闢疫情期間國際郵件運輸新通道。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南部非洲跨境物流項目。

與此同時,一批建設型央企參與到海外版「火神山醫院」的建設中。在安哥拉,中鐵二十局集團參建的萬博省疫情防控隔離醫院已正式交付。建設期間,萬博省省長若安娜·帕波蒂斯塔曾兩次來到施工現場,對大家說:「感謝中國企業!感謝中國!」

▲中鐵二十局助力萬博新冠病毒隔離醫院修復建設

中央企業盡力保障境外員工安全和項目實施,各方充分肯定。「幫助央企協調解決面臨的困難問題,共同做好央企境外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工作,為維護境外國有資產安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外交大局作出積極貢獻。」郝鵬說。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中國電子登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高效率發揮中央企業「穩經濟」的重要作用
    高效率發揮「穩經濟」的重要作用,可以說是中央企業責任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國央企企業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中央企業擁有「穩經濟」的經濟基礎和資源優勢經過長期改革發展,我國中央企業均已建立公司制,積累了較強的經濟實力。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糧食庫存充足 「大國糧倉」這樣管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中國糧食庫存充足,其中小麥和稻穀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大國糧倉」這樣管中央儲備糧北京順義直屬庫有限公司糧倉內存放的玉米。本報記者 李 婕攝中央儲備糧北京順義直屬庫有限公司生產區內的糧倉外景。
  • 《人民日報》頭版官宣:1000臺三一挖掘機放一起有多壯觀
    今天,《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文章——《工程機械高產滿產,助推建設提速提質,5月挖掘機銷量同比增68%》,在全社會引發了熱烈討論。文章以三一臨港產業園「產銷兩旺」的近況作為典型例證,生動描寫了大量一線火熱場景,以此詳實論證了「一系列穩投資政策的落地,讓工程機械行業維持高景氣。」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二手交易平臺應加強監管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二手交易平臺應加強監管(雲中漫筆)如今,在網上買賣閒置物品已成為深受大眾歡迎的「雙贏」交易模式。據悉,用戶常在線交易的二手閒置物品有數碼產品、手機、家居日用品、影音家電等。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二手電商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閒置物品交易規模達5000億元,中國在線二手交易用戶規模已達7600萬人。隨著人均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物品更新換代的頻率的加快,新一代消費人群,對二手閒置物品的交易接受度逐步提高。當更多的二手商品被人們拿到現如今已相當便利的網絡交易平臺上進行二次流通,更多消費者會享受到二手商品價廉物美的好處。
  •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不斷...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經濟新方位);2、十九屆中央第四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全部公布;3、前10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增1.1%;4、開足馬力趕訂單;5、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6、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280億美元;7、同世界真誠分享中國市場機遇(看進博 話機遇);8、攜手邁向共同繁榮的未來
  • 人民日報海外版:社交招聘聚焦數位化人才需求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社交招聘聚焦數位化人才需求本報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聶傳清)「2020MAX脈脈年度僱主評選頒獎盛典」日前在北京召開。除了IT互聯以外,數位化人才在金融、通信電子、製造與教育行業的人數最多。」王倩說。《人才吸引力報告2020》認為,IT網際網路行業的年輕數位化人才最多,而製造、房產建築、能源電力等傳統行業,高年資數位化人才更多。擁有行業經驗與數位化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在傳統行業的數位化轉型中大有可為。
  •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農業科技報記者採寫的稿件《胡興武的種...
    7月2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我們這樣抓「六保」》欄目刊發農業科技報全媒體記者耿蘇強採寫的稿件《胡興武的種茶經》,聚焦陝南茶產業發展。稿件原文如下:胡興武的種茶經人民日報記者 龔仕建 農業科技報全媒體記者 耿蘇強「種茶,講不講科學,效果大不一樣。」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原標題:藍天白雲越來越多中國空氣品質明顯改善(十三五·中國印象(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每天早晨8︰00,75歲市民王汝春都會站在自家陽臺,面向西拍攝一張照片。過去,中國的大型城市和工業城市飽受空氣汙染困擾。被龍泉山和龍門山包夾的四川成都,工業門類齊全,人口增長迅速,汙染物排放壓力巨大,空氣流通條件卻不佳;甘肅蘭州也面臨相似的處境,煉化產業發達,地理上依黃河河谷而生。它們的空氣汙染治理面臨重重困難。
  • 《人民日報》頭版報導長沙加快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天天開心」消費...
    《人民日報》頭版報導長沙加快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天天開心」消費季正式啟動!·澎湃號·政務 2020年3月15日,《人民日報
  • 人民日報海外版:陳時中欠江蘇臺商一個道歉
    一場烏龍鬧劇悻悻落幕,不僅讓人看破民進黨當局所謂「防疫優等生」的手腳,也等於還了江蘇臺商和大陸疾控單位一個公道。不過,臺防疫機構負責人陳時中還欠江蘇臺商一個道歉。民進黨當局一直自詡「防疫表現優異」,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臺確診病例才500多例。然而這個「漂亮的數字」,是在民進黨當局始終堅持不普篩的情況下才維繫的。
  • 今天《人民日報》頭版的主要內容有:1、習近平接見全軍思想政治...
    今天《人民日報》頭版的主要內容有:1、習近平接見全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代表;2、就法國前總統德斯坦逝世,習近平向馬克龍總統致唁電;3、《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單行本出版;4、「十三五」——義務植樹一百一十六億株,人工林面積佔森林總面積三分之一以上;5、慄戰書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座談會上強調,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長江...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2、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權威訪談·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⑥)——訪財政部部長劉昆;3、中國市場孕育廣闊商機;4、中企首次中標智利公路PPP項目;5、我國將於今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6、多方面推進民法典實施工作(人民時評);
  • 人民日報海外版:緊跟「國潮」消費的腳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緊跟「國潮」消費的腳步(品牌論)對「85後」「90後」來說,耐克、阿迪達斯等國外品牌毫無疑問是童年記憶中的「潮牌」。買一雙新款耐克、阿迪,可以跟小夥伴顯擺一整天。中國成為世界服飾製造基地多年,相關的製造能力、產業配套也漸漸掌握、完善。對本土品牌來說,「造一雙好鞋」可能已不是什麼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如何「造一雙吸引人的好鞋」。這就從製造環節,上升到了設計與營銷的環節。款式更新換代加快、主題設計更迎合本土消費者審美,這些都是「國潮」興起的另一大原因。洋品牌雖然資本雄厚、渠道眾多,但畢竟決策層同市場距離較遠。
  • 《人民日報》頭版!央視《新聞聯播》3分19秒!衢州再度被重磅關注
    繼8月16日《人民日報》頭版綜合報導我市農民當主播,農產品賣全國之後,當晚,央視《新聞聯播》播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浙江衢州——講堂開拓思路,助力鄉村振興》,報導了我市在疫情期間,藉助鄉村振興講堂,支持村民直播帶貨,當地農副產品不僅沒有出現滯銷
  • 人民日報海外版:讓綠色成為最動人的色彩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讓綠色成為最動人的色彩(望海樓)張一琪4月20日下午,春意盎然的秦嶺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秦嶺生態保護情況。對於秦嶺生態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數次批示。
  • 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品牌「一鍵」觸達中國市場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康樸「雙11」網絡購物節期間,中國各大電商平臺逾7000億元人民幣的交易規模讓世界驚嘆。中國經濟展示出的強大韌性和中國消費者旺盛的購物需求,為深受疫情影響的全球經濟注入強大信心,積極布局中國線上市場,成為海外品牌挽回損失、尋求增長的重要出口。內需旺,海外品牌挽頹勢韓國化妝品、法國背包、英國靴子……「雙11」過後沒幾天,北京市民韓女士陸續收到網購的進口商品,客廳已被她堆得滿滿當當。
  • 人民日報海外版:堅持經濟合作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
    人民日報海外版:堅持經濟合作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 2020-12-10 05:17:4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陳海峰 責任編輯:陳海峰 2020年12月10日 05:1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人民日報海外版:「歧視華人論調」比病毒更可怕
    近來,一些歧視中國、歧視華人的論調在少數國家沉渣泛起。「中國威脅論」「唱衰中國論」換上一層「新衣」,又在個別外媒粉墨登場。不過,相比初次交鋒的新冠病毒,我們對歧視這種「病毒」並不陌生,也不難挖出致病的多重「病根」。固有偏見是其一。
  • 快訊|人民日報海外版評網絡佔卜:多是斂財之舉
    財經網科技12月25日訊,據新浪科技消息,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2021年即將到來,與日俱增的不光是人們對新一年的期許,還有五花八門的網絡佔卜服務。八字、生肖、掌紋、面相都能看,事業、姻緣、財運、健康全能測。原先算命的那套搬到網際網路上,借科技「還魂」,添了些許神秘,但剝開天花亂墜的話術包裝,內裡多是斂財之舉。
  • 人民日報海外版:瀾湄水資源合作信息共享平臺網站開通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2月03日 第 02 版)本報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潘旭濤)瀾湄水資源合作信息共享平臺網站開通儀式日前在北京舉行。今年11月1日起,中國水利部已正式向湄公河國家提供瀾滄江旱季水文信息,現在又率先開通瀾湄水資源合作信息共享平臺網站,主動分享中方有關信息,系統展示瀾湄水資源合作成果,充分展現了中方作為負責任上遊國家的善意誠意。【來源:水利部】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