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看見95後的自在社交

2020-12-17 砍柴網

- 因為大部分年輕人是獨生子女,既需要社交,又可能會有一點社交恐懼症。他們在接觸線下朋友,或產生共同興趣愛好時,很難有長久時間去交流。

- 社交關係的密友沉澱,根據交互的頻次、時長等產生內容交互。因此,Soulmate進度條對用戶來說是蠻有趣的一個方式。

- 70後像大院,社交邊際很近,靠看得見摸得著的人產生社交連接。80後處於變遷中,社交關係有了同城或異地交流的方式,在線上和線下傳遞社交關係。95後、00後從出生時就已經跟網際網路產生了連接,一開始就接觸了這種看不到的場景,並產生認知。

- 95後、00後既對於價格很敏感,又願意消費有故事理念、有情感連接的商品。

在看社交市場時,Soul都會是一個在未來寫下濃墨重彩一筆的產品。這個年輕人扎堆的社交產品,在興趣社交這些不同維度中,會迅速成長到不容忽略的地位上。

如果你一篇篇翻閱Soul 真實的用戶故事,就能看到每個人的表達、消費需求完全不同。可以說,從Soul的維度上看年輕人的需求、行為習慣,背後孕育出的不一樣的商業機會,都值得細細琢磨。這是一個顆粒度更細、更直觀的觀察平臺。

加上近期(甚至一直以來),許多品牌都在加大投入年輕人市場。因此,怎麼理解新一波年輕人,及了解他們怎麼社交的,都會幫助到無數企業,無數創業團隊。這也是見實邀請到Soul副總裁劉帆在「見實大會2020」及見實私享會上做深度分享的原因。歡迎在見實大會上面對面深聊,會有更多腦洞激發。

一邊體驗,一邊聽他平臺鳥瞰視野中的所見所聞,一定會所得更多。好吧,前情少敘,先和Soul副總裁劉帆一起坐下來聊聊他的觀察。然後,我們大會上繼續聊。如下,enjoy:

見實:社交一直是公認的大機會,但也很難殺出來。你們怎麼確定Soul這個需求,又怎麼確認是一個好機會?

劉帆:早期大家可能會通過實時通軟體訊,實現信息傳遞和內容發布,但實時通訊軟體會給用戶形成一個固化的場景,工作、學習和生活當中的全部交流都在這種熟人關係圈中。

熟人關係圈形成之後,反而會對用戶造成無形的社交壓力,年輕人在發布內容時,反而不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了。創始人當時去洞察用戶需求時,考慮到需要這樣一個產品。這種需求在不斷被驗證中,逐漸變成剛需。

初創階段我們也有很多程序bug,但用戶並沒有流失,反而會通過截圖告知開發者,這幫我們的初創團隊建立了很大的信心,並一步步將項目做大。

我們的願景是,讓天下沒有孤獨的人。希望Soul並不只是滿足用戶的功能性需求,而是形成一種情感陪伴,還能盡情抒發自己的一個樂園。

見實:最開始玩Soul的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劉帆:就是年輕人,相對比較高知的人群。這些用戶沒有適合的社交產品找到同好,並且交流和表達自己。

見實:現在呢?我看到一個數據,說95後滲透率達非常高。

劉帆:1990年到2000年之間大概有兩千萬出生人口,集中到的95後這個階段,我們確實解決了很大這部分人對於社交和交流的需求。因為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既需要有這樣的社交,又可能會有一點社交恐懼症。他們在接觸線下朋友,或產生共同興趣愛好時,很難有長久時間去交流。

我們整體來說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產品,用戶主要是18歲到28歲之間,也包括28歲到35歲這樣用戶群的加入。從城市分布來說,以一二三線為主,現在有一定下沉。女性比例應該算佔比挺大。

他們希望會有一定的社交距離感,而不是認識後就要聚在一起。這是Soul在目前洞察用戶訴求時的一些理解。

很多用戶在Soul上長時間瀏覽或關注的習慣,會看一下同是年輕人,對方在幹什麼,同樣愛好的朋友在做什麼,是不是可以一起去共同做什麼?通過這樣形成了樂隊、朋友,甚至創業項目。

見實:用戶在其他大平臺打的標籤基本都是旅遊、音樂、讀書、看電影之類,都很趨同。你們怎麼解決個性化標籤、怎麼精準匹配?

劉帆:第一,我們強於數據,有很多算法。如前期用戶性格測試加上用戶一些相關體驗,會更加適合匹配到他需要的朋友;

第二,很多平臺用戶秀自己照片是很正常的事,不過,Soul的大部分用戶發自己照片時會有意避讓不直接拍自己的臉。不管功能導向、場景呈現,我們都儘量讓用戶更多以三觀交友,而不是簡單看五官交友。

見實:用戶關係從Soul到Soulmate,從陌生到親密,背後有什麼機制嗎?

劉帆:從聊天角度來說是一個社交關係的密友沉澱。雙方根據交互的頻次、時長等產生內容交互,有一個Soulmate的進度條。我們其實不希望以數值來做表達,Soulmate進度條對用戶來說只是蠻有趣的一個方式。

見實:形成Soulmate意味著什麼呢?

劉帆:形成後會有一個兩人空間,發的東西相互可見。當然,我們Soulmate不一定是情侶,也可以是朋友。

見實:現在大家討論95後或者00後很多,外界對這個人群的看法有什麼誤區嗎?

劉帆:對於很多東西,00後或者95後是希望去探索,希望是一種相對輕規則的、有趣的或有創意的東西。年輕用戶在表達自己時,希望自己是被關注的。

如果反推到這些體驗背後的產品,我們希望用戶在體驗到每一個點時都有這樣的感知,或心智連接。某種程度上,我們也保持一個非常高效的產品迭代,因此傳播上希望用戶真正認知到Soul帶來的用戶體驗的價值。

如果從Soul看,年輕人是非常豐富的,他們在討論古風、哲學、文學,有更加多元需求。90後或95後在表達自己時會更加多元化,都有創造更美好生活的願望,只是說他們在不同的點上有更大的、不同的動力。

70後像一個大院,社交邊際很近,靠看得見摸得著的人產生社交連接。80後處於變遷中,社交關係有了同城或異地交流的方式,在線上和線下傳遞社交關係。

95後、00後從出生時就已經跟網際網路產生了連接,一開始就接觸了這種看不到的場景,並產生認知。他們不一定必須要沉澱線下社交關係,更多在線上保持一個不見面的聊天、一個非常高度活躍並且能相互信任的關係。

見實:現在的95後、00後更喜歡直接?

劉帆:對,確實就是一個碎片化過程。相比於早期公眾傳媒,手機是一個很碎片化的東西,在傳遞信息時就非常碎片化,讓用戶在一兩分鐘產生認知,既而選擇、產生消費購買,都意味著產出的內容或表達時更點狀化。用戶接觸的東西會很多,在心裡有很強的對比和衡量準則。

95後、00後對於價格還蠻敏感,在這個基礎上追求個性化,所以很多產品需要帶有文化理念,帶有很強的故事背景。在年輕人非常感興趣的領域,即使某商品的價格很高,他們仍然會在上面產生消費。他們既會精打細算,又對於有故事理念、情感消費的事物願意投入。

見實:你們怎麼保證自己一直滿足這些年輕人的需求?還會從哪些方面觀察這些人群?

劉帆:年輕用戶在平臺上有非常多表達,他們提供了很多思路和想法。我們也會關注用戶趨勢,通過市場、調研,相關行業數據做一些洞察和理解。以及,和用戶面對面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想法,都能觸動更多點做優化和調整。

見實:這會有什麼維度嗎?

劉帆:一方面是創新,就是有沒有新的且有價值的東西帶給用戶。第二是數據驅動,有更多的數據評估和實驗去觀測或調整,給到更符合用戶需求的點。第三是品牌的心智理解,讓更多用戶接受Soul、認知Soul,更多知道Soul是什麼平臺,產生這樣的連接。

見實:除了產品迭代,在獲客、留存和變現方面有什麼主要策略嗎?

劉帆:在未來更多跟用戶產生連接,多元化觸達,這是我們希望做的事。某種程度上也希望有更多品牌聲音,真正跟用戶能點對點接觸,跟用戶形成更好的溝通。

對於留存,我們需要保證用戶體驗,用戶體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中間當然會有各種問題,但怎麼樣在產品策略上快速有效調整,優化用戶反饋的通道,都意味著用戶留存上的提升。

關於變現,我們現階段還是非常克制,商業化是順其自然的,當用戶覺得需要去表達,需要去使用時,才會去觸達,而不是說非常強勢讓用戶付費。

見實:在社交產品的變遷和迭代過程中,哪些維度的內容是在變的?

劉帆:當然用戶的群體在變,隨著用戶群擴大,會出現年齡偏大的用戶或者下沉用戶。

內容發布也更多元化,用戶使用Soul的角度更加多元化。伴隨功能不斷提升,用戶在Soul裡會有不同體驗,發表的內容也更加豐富。

如果說不會變的,可能是用戶心理需求的底層,他們有交流需求、認識更多朋友的需求,這些是不變的。

見實:用戶在Soul上有沒有冒出新玩法、新現象或者新的語言體系?

劉帆:我們一直在考慮一些新功能,可能會根據用戶訴求做一些新的、特殊的功能。如語音匹配、臉基尼功能、群聊派對等,都是一些創新方式滿足用戶不同場景的需求。

還有用戶自創的語言體系,他們會在上面分享很多個性、有意思的故事,確實他們把Soul當成一個「樹洞」,作為記錄自己生活的載體。特別是用戶發布頻率很高,未來我們也會繼續做內容塑造,把他們的一些真實故事做發布。

見實:國內社交產品會有什麼發展嗎?

劉帆:社交形態更多伴隨用戶對於產品的需求,及硬體的變化而變化,如最早期從PC到手機端,現在還有可穿戴設備,後續還會有更多元產品出現,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的社交需求。現在,國外一個用戶可能會同時運用四到五款社交產品,這可能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如果說我們抓到機遇,主要是洞察了95後、00後的用戶需求。他們從出生之後就對移動網際網路有很大認知,通過移動網際網路認識不同事物,當然也包括社交。他們對輕量化的、內容有趣的、表達真實的產品有需求,Soul有這樣的基因和沉澱。

見實:Soul在不同過程中有幾個用戶暴增的階段?

劉帆:我可以分享我們的用戶來源,第一,產品本身會出現一些新功能、創新玩法,伴隨出現用戶新增。第二是用戶自身分享,會帶來新增用戶。第三,我們更多會跟目標用戶一致的品牌合作,達成互惠共贏的結果。

見實:所以,你會怎麼跟人介紹Soul?

劉帆:Soul是一個年輕人交流的樂園,用戶在Soul平臺上可以零負擔地表

相關焦點

  • Soul如何在多款社交平臺上脫穎而出
    網絡時代的到來,讓很多人都看到了社交軟體的發展前景。調查顯示,僅2019年,市場就出現了超過50款社交App,但是幾乎都反響平平。而soul作為一款主打靈魂交流的新型社交軟體,已經躋身日活百萬的社交軟體行列中。soul是如何在多款社交平臺上脫穎而出的呢?
  • Soul,開啟95後與社交興趣新時代
    可以說,Soul開啟95後與社交興趣新時代。那麼Soul到底能為我們具體提供什麼呢?在「見實大會2020」及見實私享會上,Soul副總裁劉帆給我們做出了解讀,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而這種關係一旦形成之後,反而會對用戶造成無形的社交壓力。Soul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Soul的願景是讓天下沒有孤獨的人。在Soul這個平臺中,並不僅僅只是為了滿足用戶的功能性需求,而是形成一種情感陪伴,一個可以盡情抒發情感的樂園。由於產品的定位好,Soul在初期也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關注。
  • Soul、探探競品分析-陌生人社交
    他來到了相約的地方,他們吃完晚餐後,就去看了電影,看完電影走進了隔壁的酒店……2. soul用戶性別分布:女性居多就性別比例來說,相比男性來說,女性要更加偏感性,在思想上相比更早成熟。從而在社交領域的需求相比男性更加深層次、細需求。
  • Soul嚴防網絡詐騙,為用戶構建綠色社交空間
    其中,多款社交軟體作為焦點迅速吸引年輕人聚集的同時,隨之而來針對用戶的相關保護政策也受到各界關注。Soul作為一款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社交軟體,一直以來都致力於保護用戶體驗和網絡安全。
  • 社交軟體的問卷調查:100位Soul er的心靈旅程!
    噹噹(29天souler,使用中)噹噹是最近才玩soul的,前段時間soul合伙人惡意搞對手的新聞出來,她才第一次聽說這款軟體。聽起來不太年輕人,但她平時社交活動少之又少,上班跟同事嘻嘻哈哈,下了班跟室友一起做飯刷劇,好像也沒什麼社交需求。
  • 燈光收集、孤獨星球,Soul是年輕人社交的一面鏡子
    從社交巨頭騰訊到各種跨界新秀,所呈現的社交產品不過是又重新寫了一遍什麼叫「新瓶裝舊酒」。在社交產品後起之秀中,款款有相似,功能常雷同。當然,技術永遠是雙刃劍,而且,陌生人社交往往在各種資本介入後表現得急功近利,甚至走向流俗。而Soul之所以能從一眾競品中殺出,被無數95後所接受,無外乎是對「現代人嚮往建立社會關係」的洞察,以及在內容風控上的小心翼翼。
  • Soul App:弱化顏值形象,找到你的「靈魂伴侶」
    曾經,微信作為社交巨頭連接著生活一切,網生一代們在微信上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然而對於他們來說,不管是被熟人、半熟人攻佔的朋友圈,還是「吃瓜聖地」微博,如今都無法滿足網生一代們的表達欲,實現找到真我的願望。對他們來說,表達和社交已經不單單是人際交往的問題。所以新的需求出現了,於是靈魂社交app soul應運而生。在soul裡,你不必扮演誰或者成為誰。
  • Soul和探探的競品分析——陌生人社交APP分析
    市場概況 社交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廣義的社交產品指幫助用戶建立社會關係鏈的網際網路工具,例如微信、微博等,根據用戶在社交平臺關係鏈的強弱,可以將產品分為即時通訊、陌生社交和內容社區,soul和探探均屬於陌生人社交產品,本文主要研究陌生人社交產品領域。
  • Soul產品分析報告:心靈社交能走多遠
    ,根據標籤匹配可能聊得來人給用戶,不過多的展示個人信息,偏向匿名社交;陌陌側重於附近的人、群組以及線上場景化社交,需要用戶主動查看和搜索;探探則需要雙方皆對對方展示的照片和信息感興趣才允許進一步互動,也就是先看臉,因此與前面兩者相比,更偏向現實社交,因此soul和其他兩者的目標用戶群體有比較大的差異。
  • 陌生人社交Soul拿什麼挽回你的忠實粉絲?
    從軟體介紹頁可以看出該軟體目前有1億多次安裝,2.4萬人參與評分(綜合評分3.7分),很快排在首位的一條署名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吸引了我,評分為5顆星,但寫著"五星是給以前的soul"。底下一段心裡獨白,很長,但我一字不差的看完了。我下載回來是因為最近我的好朋友在玩這個。
  • 陌生人社交「Soul」如何逃過微信的收割?
    陌生人社交在最初面向市場的時候,不少人擔心花費大量心血吸引過來的用戶,最後都會下沉到微信埠。歷經幾年市場磨礪之後,陌生人社交反而愈演愈烈,社交頭部玩家——微信也成為了陌生人社交大軍中的一員。微信之外,別有洞天。那麼如何能繞過微信,闖下這番天地呢?
  • 靈魂社交軟體Soul遭遇用戶「出逃」,陌生人社交死結難解
    陌生人社交平臺Soul這一「崩」,炸出了許多新老用戶,然而隨著關注度上升,話題氛圍也急轉直下,諸如「soul變味、氛圍烏煙瘴氣、軟色情泛濫、假用戶多、騙子橫行」等負能量言論層出不窮,還有不少用戶分享了對Soul「粉轉路」「路轉黑」的經歷。
  • 3 個維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積目)
    內斂派以soul為首,主張「靈魂社交」,其核心業務是用戶可以通過UGC社區表達真實的自己,產品以降低人們的孤獨感為價值主張,創新點則是將人格分析結合AI人工智慧算法,是一種「心靈匹配」的方式為用戶推薦感興趣的人和事的社交產品。2.
  • 陌生人社交:探探、soul產品分析報告
    編輯導語:這是一個社交網絡的時代,中國社交網絡的使用率超過了90%,幾乎所有網民都在使用微信、微博、QQ等各類社交軟體。然而,熟人社交已經無法滿足年輕人日益增長的社交需求,於是陌生人社交平臺在90後及00後群體中悄然盛行。本篇文章中,作者就對探探、soul這兩款產品進行了分析。
  • 近60%的95後用社交軟體找 npy
    在今年七夕節,用戶在聊天中調起搜狗輸入法鍵盤後輸入「我愛你」「喜歡你」「想見你」「表白」等詞語,並點擊智能汪仔頭像,即可得到由網易雲音樂定製的萬千優質樂評及歌詞內容。 58%的用戶選擇通過社交軟體來尋找伴侶 @36氪 社交軟體探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95後社交觀念與社交關係調查報告》。
  • 看懂Soul,也就看懂了下一個社交新浪潮
    95 後佔據整體消費力40%,每月可支配收入可達 3501 元,19- 23 歲的在校 95 後,35%有多種收入來源。月收入10-20k的 95 後人群比例與 85 後相近,收入5-10k的 95 後佔比28.7%。89%的 95 後用戶建立新社交關係時,希望通過社交應用擴大自己的世界。
  • 深聊:Soul看到的年輕人社交
    - 70後像大院,社交邊際很近,靠看得見摸得著的人產生社交連接。80後處於變遷中,社交關係有了同城或異地交流的方式,在線上和線下傳遞社交關係。95後、00後從出生時就已經跟網際網路產生了連接,一開始就接觸了這種看不到的場景,並產生認知。- 95後、00後既對於價格很敏感,又願意消費有故事理念、有情感連接的商品。
  • 年輕人最喜歡的五款小眾社交軟體,探探只能排第三!
    根據大量網友的反饋從而測試的社交軟體範圍在:社交軟體的日活躍率大家並不是很在意,大家更在意的是在上面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對象所以從談談這些大型社交軟體到蝙蝠這種小眾社交軟體都有涉獵,那麼話不多說來看社交測評反饋吧!
  • 信「基金是95後的社交工具」的人,都虧慘了
    作為一個被排除在年輕人行列之外的95前,我有時候挺心疼「年輕人」的。
  • 獨家:Soul登上社交APP下載榜首,日活逼近千萬
    但微信畢竟是熟人網絡,有熟人就有社交。年輕人不同,除了家人和身邊同學,少有關係鏈可擴展。因此,興趣就成為唯一可擴展人脈的方向。反映在用戶數據中,Soul正是以95後用戶為主。而在這個領域中,PC時代的興趣社交霸主是貼吧和豆瓣,這兩大產品雖然進入了移動時代,卻沒能佔據和PC時代同等的影響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