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八歲的花季少女到三十而立的科研女神,她把最好的青春年華留在了蘭州大學的實驗室裡;從7年讀博還未能畢業的"老師姐",到以一作發Science驚豔眾人的女學霸。這一路走來,唯一不變的是她對科研實驗的熱愛。她,就是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2006級畢業生馬天瓊。本期推送,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奮鬥故事——
學在蘭大,她是耀眼的風雲人物
2006年,馬天瓊帶著滿腔的熱忱踏進了蘭州大學這所百年名校的大門,相比於來自全國各地成績優異的佼佼者,她看上去顯得格外平凡無奇。誰都沒有想到,她將在蘭大這片知識的沃土上紮根生長,最終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本科時期的馬天瓊可是不折不扣的蘭大風雲人物,從軍訓期間擔任連隊記者,到後來材料化學班副班長,學生會、社團工作是馬天瓊大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僅如此,她還是一個興趣廣泛的女孩,唱歌、辯論、朗誦和主持,這些都是她的最喜歡做的事情。曾在大學期間,她就主持了多個晚會以及活動,成為大家心中的主持女神;她還擅長辯論,從辯手做到辯論賽評委,到參加校際比賽,在辯論場上的她更是思路敏捷、妙語連珠。
四年學習,不斷成長,馬天瓊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了榮譽之花,她曾獲得蘭州大學第十二屆"世紀杯"優秀辯手、第四屆"挑戰主持人"優秀獎、第三屆"英文配樂詩朗誦"二等獎、蘭州市大學生"五四"演講比賽優秀獎、西北民族大學與蘭州大學"迎新杯"辯論賽冠軍、物理學院首屆"育才杯"新生辯論賽冠軍隊教練、"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詩朗誦大賽"三等獎等。此外,她還獲得2007年度"優秀共青團員"、黨校"優秀學員"、2008年度"社會實踐先進個人"、2007-2008學年"學生標兵"等榮譽稱號。 2008年還被選為共青團蘭州大學委員會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代表。
愛在蘭大,她是辛勤的支教老師
2010年本科生涯結束後,馬天瓊被選為共青團第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赴榆中縣第二中學支教一年。成為鄉村支教教師的這一年,她過得十分充實,忙碌地備課、上課,最多的時候她一周要上24節課,同時還擔任著兩個年級五個班的課程。
繁重的工作和壓力,鄉村落後的生活條件,支教路上的困難都成了馬天瓊最好的老師,讓她明白了承擔的真正含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一年的支教生活就像指縫中的流沙,還未等回過神就已經悄然而逝。馬天瓊很快就迎來了支教生涯的結束,憑藉著自身優秀的表現,她榮獲"優秀支教生"、全國基礎教育英語綜合能力競賽"優秀輔導教師"等榮譽稱號。
結束支教生活後,馬天瓊被保送至王為教授課題組開始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重新回到了自己鍾愛的科研工作中。在蘭州大學那方小小的實驗室中,她即將開始7年磨一劍的蟄伏之路。
成長在蘭大,她是一鳴驚人的Science女神
2011年,馬天瓊合成出一例新的COF材料,以蘭州大學首字母命名為LZU-111。那時大家對COF材料結構的了解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幾乎都依賴於對拓撲的模型的想像和猜測。尤其是對三維COF,如果不能通過大量計算機模擬和篩選的手段得到相對合理的猜測結構,大多數研究者甚至最後放棄對未知COF材料的研究。
為了研究LZU-111的結構,馬天瓊開始自學晶體學和計算機結構模擬。那段時間她總是很早就去到實驗室裡,躲在角落看書研究,可是實驗依然毫無進展。好在導師王教授始終給她信心與支持,這也極大地鼓舞了馬天瓊。在2013年,王教授去去美國開會時遇到一位研究藥物多晶型的殷小天博士,同年殷博士到中國訪問,馬天瓊向殷博士請教了很多晶體學問題。殷博士深厚的結晶學內功,給了馬天瓊很多啟發。她開始查閱大量文獻,努力嘗試各種條件,希望能生長出COFs材料的大單晶。
無數次的失敗,周圍人都順利地發表論文、畢業工作,唯獨馬天瓊似乎什麼都還沒有,她還成了實驗室最老的"老師姐",甚至是一些平時關注她的老師們,也在電梯裡碰見她的時候,關心地詢問她什麼時候發文章,什麼時候畢業。漸漸地,連家裡人也開始著急起來:為什麼別人讀博都是發論文畢業,馬天瓊不僅不發論文,還比別人耗在實驗室的時間更長?
七年磨一劍,長久的堅持和反覆的努力,馬天瓊終於建立了控制生長大尺寸單晶COFs的方法,並首次合成出多種三維亞胺型COFs的大尺寸單晶。此外,通過單晶結構解析還確認了最初帶給她幸運與艱難的LZU-111材料的結構,該單晶具有罕見的lon-b-c3手性拓撲結構。如果不是得到單晶,可能她永遠也不會知道這個材料有如此美妙的結構。這些結果被整理成文,在2018年5月被Science雜誌接收,2018年7月6日正式在線發表,她也才終於能夠坦然地參加博士學位答辯並獲得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後的馬天瓊在2019年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Omar Yaghi教授課題組,開展自己下一階段的博士後研究工作,繼續實現她關於單晶那個美麗的夢。而今,已經畢業2年的她繼續在科研道路上勇往直前,在這個領域再創輝煌。近日,馬天瓊再次利用該研究報導的新方法,和同事合作,以第二作者身份發了篇Science研究,將COF化學推向了新的價態。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馬天瓊用自己的堅持終於換來了豐厚的科研成果,就如她曾經所說那樣:"我欣賞那些一邊流淚一邊堅持的人,自己也想成為這樣的人,去做值得的事。"
素材來源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