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腹股溝疝?
俗稱「小腸氣」,就是腹股溝區的腹壁有了缺損,腹腔內的組織,如腸管、網膜等通過缺損處鼓了出來,就形成了疝氣。最經典的一個比喻就是:汽車輪胎的外胎破了個洞,內胎鼓包了。
怎麼會得這個病呢?
除外先天不足之外,隨年齡增加腹壁的強度退化,外加前列腺增生、便秘、長期咳嗽、懷孕、腹水等慢性病導致的腹腔內壓力增高,容易發病。
不治療會產生什麼
嚴重後果?
如果不進行治療,疝氣容易引起腸粘連、腸嵌頓、腸梗阻,甚至可能出現腸穿孔、腸壞死導致患者死亡。事實上,疝氣是一枚隨時可能會引爆的「炸彈」。
早治晚治都沒關係?
疝只會越來越大,不可能永遠維持現狀或縮小。大的結果不僅影響生活,也影響治療效果,好比衣服上的洞,不補只會越來越大,而且越大越難補。
不開刀能治好小疝氣?
疝託、臍貼、打針等等。這些方法真的能治好小腸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說不開刀能治好是利用了人們害怕開刀的心理。
疝託、疝帶是把一個硬物堵在疝的出口上,並不能真正地補洞,臨床上只是一些不能耐受手術患者的一個補充治療,戴過疝帶的病人都知道那東西壓在身上不舒服,而且時間長了局部組織受壓變薄,最終疝還是會從旁邊出來。還有個別患者因為佩戴不合理導致疝託直接壓在腸管上造成腸管粘連,給手術添了不少麻煩。
臍貼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疝的發展,但也不能從根本上堵住缺損。最可怕的還是打針注射硬化劑,堵不住洞不說,還有很大的危害,硬化劑打在腸管上會導致腸壞死穿孔、打壞了精索會引起睪丸萎縮影響生育,全國每年都有由於硬化劑治療而造成嚴重併發症的報導。
老年人得了腹股溝疝
還能手術嗎?
隨著年齡的增加腹股溝疝發病率逐漸增高,75歲高達40%。腹股溝疝是外科的常見病,只要沒有嚴重的全身疾病,絕大多數是能夠耐受手術的。
手術怎麼做呢?
術後恢復怎麼樣?
腹股溝疝的手術是一種修補洞洞的手術,就是要在薄弱或缺損的區域放置一個補片,來阻擋腹腔內容物疝出。就像補車胎,需要在變薄或破損的位置再補一塊膠皮。
目前,老年疝採用個體化治療方案,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分為傳統開刀手術和腹腔鏡下微創手術,傳統開刀手術多採用半身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在腹股溝區選取長約7cm左右切口完成無張力修補。
腹腔鏡手術,只需要一個1cm和二個0.5cm的小切口就可以將補片放置在缺損的深部。手術過程中患者處於全麻狀態,沒有痛苦。術後結合快速康復理念,具有創傷小、恢復快、併發症少、復發率低等優勢。
滑動查看
普外科介紹
上海市中醫西醫結合醫院普外科團隊針對常見疾病的診治有著豐富的經驗,尤其是腹股溝疝、切口疝、臍疝、食管裂孔疝、嵌頓疝等。
供稿:普外科 李峰
原標題:《【市中西醫·科普】「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微創手術治療腹股溝疝?靠譜!!》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