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玉存出生於1974年, 與刺繡結緣於幼時, 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中,小時候在家也學著做過很多刺繡,如:繡球,鞋墊,繡枕等等,一路走來,歷經了超過常人的艱辛,也收穫了不一般的人生。
在五年前,大家都在玩快手,而我也不列外,那時候出播刺繡的作品很少,看著他們的作品,我也手痒痒了,就想著自己也來做。
那時候,刺繡燈籠很火,很好看,饒有興趣的開始學習了首先準備紅色繡布,再找一些煙盒的外包裝紙,用開水懟上麵粉,把紙紙盒裁剪出做燈籠所需要的形狀把麵糊摸勻,放在紅色布上,壓在床板下,這才是第一步,等布幹了,裁剪掉多餘的布,把邊緣包裹起來,再縫上買來的那些邊條花式,等這些做完了,再將中間不上空白的地方,繡上幾朵花和子,又或者是用亮片,擺出各種形狀的圖案,做出這些後,再用針把它們連接起來,做出燈籠的樣子,打上各種顏色的穗子.對於這個燈也就算是做完.
之後在這幾年裡,我也做了很多個作品,如:孔雀,繡球,魚,獅子,香包,等等的刺繡作品。
在這五年的時間裡,我學會了很多東西,努力學會了,自己之前不會的,也說句實話,我也自己買掉了一些作品,也挺好的。我現在更多的是想自己傳承這些刺繡,用刺繡技藝呈現傳統文化的魅力。
刺繡是針線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中國的刺繡起源早,技藝精湛,可謂鬼斧神工,而慶陽刺繡也就是隴繡,可以說散布在慶陽人民生活的各個角落,今天就帶大家一起領略下這項絕美的國粹魅力……
在她靈巧的雙手下,五顏六色的絲線、白色的確良布,加上些簡單的圖案,在手中花針的勾織下,慢慢的就變成了鮮豔的花朵、栩栩如生的飛鳥魚蟲。
因為如今醫藥發達,靠香包袪邪避毒的功能已經消失,再則在工商社會,人們的生活步調緊張,職業婦女也越來越多,她們無暇研究女紅手藝,因此每年端午節前後,就會有大量製作的香包在回市面上出售,雖然圖案也繡得相當漂亮,但不免有些匠氣,而且採用的香料大多是化學物質,不但香味無法持久,更重要的是由於大答量製造,已經失去了傳統香包,為人們生活帶來的情趣和其中的溫馨。
所以,我更希望,我們這些製作香包的沒以為朋友都能提取一些好的香料,繼續把這份情意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