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京都藝伎喝花酒的隱秘規矩…組圖

2021-02-28 這才是日本

徐靜波/文,亞洲通訊社社長,定居日本,專欄作家。

這才是日本微信號:riben-2

到京都遊玩,最歡悅的事,不是跑到衹園或先鬥町去瞧藝伎的粉脖,而是叫藝伎陪你喝酒。

所謂「藝伎」,其實分成「舞子」和「藝伎」,統稱為「藝者」。「舞子」是指處女級的年輕藝者,服飾上的區別在於背後有一塊很大的兜布。而有了男人的藝者,和服的背後是打了結,才被稱為「藝伎」。

聽先鬥町酒吧老闆吉川先生說,白天在風景點轉悠的那一些藝伎打扮的人,都不是正兒八經的藝伎,而是遊客。真宗的藝伎,白天是不出門的。即使出門,也是常人打扮。所以,要看藝者,只有晚上到衹園,或先鬥町來找。

藝伎們平時都生活在哪裡?自然不是自己的家或租賃的公寓樓,而是「茶屋」。 「茶屋」相當於「藝伎經紀公司」。茶屋的主人是「媽媽」,大多是資深的藝伎出身,或是花柳街的著名經紀人。女孩子在十二、三歲的時候,就被送進茶屋,接受媽媽嚴格的禮儀和待人接物的規矩訓練,從一步一顰,站姿坐姿,到琴棋書畫,歌舞演藝,至少需要3年時間的苦練才能出場。

藝伎自古有「賣藝不賣身」的傳統,這指的是藝伎不會也不能隨便跟客人出去過夜,客人出多少錢都不行。但是,有錢人可以包養,「包養藝伎」自古是日本上流社會男人的一種時尚。在80年代的泡沫經濟時期,一年的包養費至少也得2000萬日元(約105萬元人民幣)。而這一筆錢,還不包括給藝伎買和服和各種化妝品,以及租房等費用,如果全部加起來的話,則需要5000萬日元以上。

吉川先生說,京都藝伎的包養有特別的規定,如果客人看上一位藝伎想包養,那就必須先向媽媽提親。媽媽不會立即答應你,她會通過各種手段調查你的背景和資產信譽。只有有德有品財富雄厚的男人,才會得到媽媽的許可。當然沒有媽媽的許可,藝伎私自與客人勾搭的話,那結果只有一個:被逐出花柳界。

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經濟陷入長期的不景氣,包養藝伎的人大為減少。如今,「外室文化」在日本也漸漸消失。所以,藝伎的人數也大為減少。先鬥町最盛期,有藝伎300餘人,現在也只剩下50餘人。

要請出一名藝伎陪你喝酒,是很難的事,因為藝伎從不向不相識的生客提供服務。我給京都的和服店老闆土屋先生打了一個電話,他是京都的地主。土屋先生聽說我來了,倒是十分的客氣,說無論如何要帶我去喝「花酒」。

喝花酒的地方就在先鬥町的小街的一家日本料理店,榻榻米的和室,大約有20平米大。等我們進店時,主人已經擺上了兩張低矮的小几。因為先前吃過兩頓飯,所以,我們只要了一個小套餐,每人1萬5000日元。

土屋預先打了電話給相知的媽媽,所以在我們進店後不久,一位藝伎和一位媽咪級琴師欣然而至。據說,這是藝伎出場的最低檔次的「低配」。

藝伎看上去20出頭,雖然塗了一臉的白粉,看不清真容,但是形象確實驚豔。尤其是進門的跪拜,緩緩地低身,優雅地一拜,讓你頓悟「女人本該如此」,而自己挺爺們。

預先被告知規矩,與藝伎一起喝酒,不能對她使用調侃和戲弄的語言。不能觸摸她的手,更不能摟抱。換言之,你只能用欣賞的眼光來接受她的細心充滿柔情的服務,但是你不能佔她的便宜。

藝伎陪酒的流程是按照時間算的,基本上是2小時為一個單位。跪拜完後,便是自我介紹,我開始知道她的藝名叫「豆千鶴」,所屬茶屋的媽媽取名「豆家」,所有的藝伎姐妹都以「豆」為姓。

第一個流程,是藝伎給我們敬茶。就我和土屋先生兩人,所以,大家就隨和不少。茶是抹茶,正宗的茶道演繹。


第二個流程,便是對飲。千鶴小姐給我斟滿清酒,我就咕咚一杯。再斟滿,又咕咚一杯,反正杯子就小,一時也醉不了。邊聊天邊相互敬酒,我們兩人想把千鶴放倒,估計挺有難度。你看她將小酒杯端上,提起香袖一遮掩,一抿嘴就下去了,速度絕對體現自信。

第三個流程,就是千鶴小姐表演傳統舞蹈,由同來的專屬藝伎琴師以三弦彈唱伴奏。舞蹈表演時間大概30分鐘,分為三種傳統舞蹈,一招一式,挺有風韻,就是沒能看懂其實質表現的是啥內容。

第四個流程,是陪酒閒聊。我們是盤腿而坐,千鶴小姐是跪著說話、倒酒和一起品酒。一個小時這樣跪著,她能堅持,還真有功夫。

千鶴說,聊天也是藝伎必修的一門基本功。喝酒中,千鶴都和我們聊了些什麼呢?從日本的茶道聊到中國的茶道,從中日寺院文化的不同聊到兩國文化的傳承,從京都的古街聊到東京的銀座,最後聊到安倍經濟學會否成功?他太太的小酒店是否還開著?還有德航客機的副機長是否患有精神病。

看來,茶屋的媽媽要培養一名出色的藝伎,比培養自己的女兒還要花心血,不僅禮儀完美,知書委婉,而且還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不是一般女子所能為。

千鶴她們回去的時候,土屋先生包了一點錢。我後來問他:「給了多少?」他說:「15萬日元」。這應該是邀請藝伎陪酒的最低行情。(轉載請署名並註明來自微信公號這才是日本。

近期文章精選,回複數字編號閱讀

85、《日本竟然這樣開展性教育》

86、《24張圖帶你走進真實日本監獄,酷斃了!》

87、《在日本搬家:感受日本人的細節服務!》

88、《日本女孩為什麼冬天喜歡穿短裙?》

推薦微信:這才是歐洲(ouzhou-3)

最真實的歐洲生活故事,最鮮活的歐洲留學攻略,最實用的歐洲旅行經歷。

相關焦點

  • 在日本京都,找藝伎喝酒有哪些規矩?
    在日本京都的二寧坂等老街上,總能看到一些匆匆走過的藝伎。不過,大部分街頭穿和服的女孩(特別是臉、頸沒有描白化妝的)基本都是體驗和服拍照的中韓遊客,真正的藝伎通常不會如此招搖(原因見下文)。不過,這些和服女子倒是給京都街頭增添了一抹日式風情。另外,這邊的藝伎表演行業也很火爆,外國遊客來了這裡基本都會看一場演出。
  • 京都,一日藝伎
    京都與東京不同,後者在二次大戰中被持續轟炸夷為平地,在一片焦土上重建起來的巨大現代化迷宮裡早已無處尋覓舊日本的蹤跡。而由於梁思成一紙書信得以保留的京都,卻守住了舊日日本的幽魂。在氖光燈眩目的光芒之後,在卡拉ok的歌舞昇平之外,在巨型購物商場的光怪陸離旁邊,有數不勝數香菸嫋嫋的廟宇和高深莫測的禪宗花園。默默旁觀歷史的櫻花樹依舊,曾經芳華的藝伎也艱難地存活至今。
  • 京都藝伎養成記
    除了舞蹈、唱歌等基本才藝,一名成功的藝伎最不可或缺的是接待客人的熟練與否、話題的豐富性與內涵,經過重重淬練後,將身為女人的迷人魅力充分展現。除此之外,藝伎還是需要練習京都方言的。  要看藝伎,第一推薦的地方就是京都祇園一帶,另外,宮川町、祇園東、先鬥町、上七軒,共5處花街,泛稱「五花街」。
  • 探秘日本藝伎的秘事[組圖]
    年輕貌美的藝伎一臉粉黛,濃妝豔抹,迷倒無數風流人物。然而,當你走進她們的世界就會發現,真正的藝伎生活卻是別有一番滋味。近日,以培養年輕藝伎而著稱的日本向島向人們掀起了它的神秘面紗。做「名伎」要付出艱苦努力位於東京都的向島是目前僅存的六大「花柳界」之一。共有可以提供藝伎服務的十八家料亭(即高級飯店)。現在共有156名藝伎在這裡居住和生活,年齡在十八歲到八十歲不等。
  • 只接待熟客的京都藝伎茶屋,憑什麼這麼牛?
    來京都旅遊的人,八成都聽說過藝伎的鼎鼎大名,但是他們其中99.99%的人,都沒有見過真正的藝伎。白天大街上看似藝伎打扮的,幾乎都是體驗藝伎裝扮的遊客而已。深居簡出的真藝伎們過於神秘莫測,在京都好似成了都市傳說一樣的存在,但是京都祇園一帶靜立著的古樸又高雅的茶屋,又在告訴你:她們是真實存在的。
  • 希白說神秘的日本「京都藝伎」和「花魁道中」
    上妝中的藝伎。希白說 | 神秘的日本「京都藝伎」和「花魁道中」文│薛希白日本藝伎的世界一直是神秘的,關於藝伎這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職業,世人一直抱有濃烈的好奇心,同時也伴著認識上的誤解和誤區。其實日本最早的藝伎全部是男性,他們在妓院和娛樂場所裡以表演舞蹈和樂器為生,到了18世紀中葉,才漸漸被女性所取代。
  • 日本京都藝伎歌舞妓的發源地長什麼樣?帶你去看看
    到日本旅遊,很多遊客都會前往京都觀光,這座城市在東京成為現實首都之前,擁有長達一千多年的都城史。對於京都,很多遊客充滿好奇,我也不例外。這裡保留了全日本最多的佛寺和神社,很多建築擁有數百年到上千年的歷史。
  • 日本京都藝伎發源地,建築古樸雅致,隨處可見穿和服的外國遊客
    到日本旅遊,很多遊客都會前往京都觀光,這座城市在東京成為現實首都之前,擁有長達一千多年的都城史。對於京都,很多遊客充滿好奇,我也不例外。這裡保留了全日本最多的佛寺和神社,很多建築擁有數百年到上千年的歷史。
  • 實拍日本京都:仿照唐朝建立的都城保存至今,街頭依然有藝伎出沒
    因此,如今的京都更具洛陽古城的風韻,日本人也喜歡用「洛陽」「洛城」或者「洛都」來稱呼京都。毫不誇張的說,日本人對唐朝文化的崇敬之情都體現在這些建築上,而保留至今的京都古建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產物。因此,也才有了那句「唐宋文化看日本」的俗語。當然,京都除了具有唐宋風情的廟宇神社和數不清的名勝古蹟外,「藝伎」這種最具日本特色的時代產物,也是京都頗有代表性的文化。
  • 京都最大藝伎區:街頭偶遇藝妓,長槍短炮齊上陣,真是驚豔
    藝伎是日本傳統的演技職業,歷史悠久,最早誕生於17世紀的東京和大坂。 現在京都唯一的公園是日本最具風情的藝伎區,也是京都最大的藝伎區。 最初的藝妓是男性,主要在妓院和娛樂場所表演舞蹈和樂器,進行生訂。圖為京都唯一園子所在的茶館入口,聚集了很多攝影師,有歐美的也有當地的,大家都在等著藝妓出門。藝伎作為日本最傳統的工作之一,至今為止一直受到外部的好奇心,但今天也有很多人不認識藝伎。 圖為在京都的茶館前,手持長槍短炮的攝影師們「蹂躪」。白天唯一的園子並不怎麼容易見到真正的藝妓,通常是遊客扮演的「藝妓」,只是為了體驗和服拍照而拍照。
  • 日本藝伎寫真集;穿和服的藝伎女孩,日本的藝伎大會
    日本藝伎寫真集;穿和服的藝伎女孩,日本的藝伎大會 日本的藝妓文化是由京都開始向外發展,而京都藝妓的起源可追溯到約17世紀的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東山。
  • 祇園:京都最大藝伎區,日本最風情旅遊勝地,遊客穿和服拍照
    在我看來,整個日本最具風情的地方只在祇園,它是京都最大的藝伎區。19世紀初,是祇園最繁華的階段,藝伎多達三千多人。直到今天,這片區域依舊繁華,雖然規模遠不如從前,可仍舊是日本現代最著名的「花街」。在祇園,除了現代化的美食小吃店、旅遊紀念品店等等,最為復古並有時代感的建築要屬茶屋(藝伎、舞伎所在場所),茶屋於這裡最早存在的時間是在1665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
  • 日本藝伎回憶錄:回憶的是什麼?
    日本藝伎是日本傳統歷史文化瑰寶,我們也經常從影視劇中看到日本的藝伎,但什麼是藝伎呢?首先要糾正一個錯誤的認識點,許多人到現在依然認為藝伎就是中國古代青樓的妓女,這是對日本藝伎最大的誤解。青樓妓女賣身,日本藝伎賣藝,這個必得區分開來。
  • 日本藝伎美麗背後的真相,只有她們自己知道…
    日本歷史上的藝伎業曾相當發達京都作為集中地區曾經藝館林立從藝人員多達幾萬不過藝伎業在二次大戰後大為蕭條了目前京都的藝伎只不過200人左右今天很多女孩是出於興趣愛好才會來加入這一行業但是部份年輕人在入行後忍受不了過於傳統的生活要離家合宿受訓、要放棄日常的娛樂遵守嚴格的規矩
  • 美麗又神秘的日本藝伎,真實的樣子你真想不到……
    400年來,藝伎作為日本文化的一個符號,一直都顯得美麗又神秘。如今全日本的藝伎數量,僅有一兩千人。在以前,做藝伎需要很高的文化素養,是比較讓人看重並受歡迎的職業。但是現在日本藝伎行業已經沒落,人數越來越少,京都已經是能看到藝伎的絕佳地方。
  • 藝伎並非藝妓,揭秘藝伎真實的藝術生活.
    幾經周折,高頓在京都找到在當紅時毅然退出藝伎圈子的巖崎峰子。高頓在巖崎峰子家住了兩周,對她進行全天候採訪,錄下有關巖崎峰子生平的錄音資料長達100個小時。5年後,他因出版小說《藝伎回憶錄》而紅極一時。《藝伎回憶錄》小說暢銷歐美,也因此被改編成好萊塢電影。
  • 成功的男人都會喝花酒
    在一些電視劇或者電影中,偶爾會出現這樣一些畫面,一群男性拉幫結派地使眼色,說著今晚去哪兒快活快活,找找老相好,喝喝花酒。喝花酒這個詞聽得多,最開始是怎麼來的呢,又有些什麼相伴而生的文化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藝伎紋身手稿
    日本藝伎[1](Geisha)產生於17世紀的東京和大阪。最初的藝伎全部是男性,他們在妓院和娛樂場所以演奏傳統鼓樂、說唱逗樂為生。大約1750年左右,出現了第一個女藝伎。18世紀中葉,藝伎職業漸漸被女性取代,這一傳統也一直沿襲至今。
  • 日本網紅:京都藝伎傳統遊街,有人覺得驚豔,有人覺得嚇人!
    合作:Xiaofu_Lu 前段時間,日本京都舉行了藝伎遊行,也就是「花魁遊街」影片,火遍全網。 江戶時代那會兒,夜晚的光照條件差,為了在昏暗的燈光下看起來依然美麗,藝伎們選擇將臉,塗成霜雪般的白色、並順應當時的潮流,將牙齒染成黑色。
  • 《人皮日誌》第七十一篇-神秘的花柳界 -藝伎
    1920年代,日本藝伎有八萬名之多,但是到21世紀初的數目減少到一兩千人,而且幾乎全部局限於東京和京都,顧主僅為最有錢的商人和最有勢力的政客。在京都、大阪等關西地區則稱為「芸妓(或寫做「芸子」,皆讀做げいこ,Geiko)」,見習階段稱「舞妓(或寫做「舞子」,皆讀做まいこ,Ma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