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Khao San俗稱考山路,世上找不出第二個像這樣的地方。這裡簡直就是一個萬國遊客的大本營,無論是剛踏上東南亞自由之旅的遊客,還是因為準備回歸「真實」世界的旅人,全都在邦蘭普大熔爐裡濟濟一堂。考山路的奇特之處在下面這個問題裡得到完美詮釋: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機場以外,還有什麼地方能同時讓你與來自幾十個國家的人共處一個空間?這些人不乏狼吞虎咽吃著香蕉薄薄煎餅的背包客新手、正在點金湯雞尾酒的75歲爺爺奶奶們,以及各種嬉皮士、潮人、書呆子、造型女王、團隊遊客、換環球流浪者、休假一周者、間隔年體驗者等。大家膚色、信仰各不相同,卻在這裡奇妙地融為一體。
考山(Khao San)的字面意思是「生米」,這個地方可以說是獨立旅行時代最高調的另類目的地。不過,它並非一直都是這個樣子。隨著20世紀80年代越來越多背包客的到來,這裡的木房子一間接著一間地被改造成廉價小客棧。直到1997年亞力克斯·加蘭(Alex Garland)創作的小說《海灘》(The Beach)將故事的開場選於考山路破舊的一面,入住考山路竟漸漸成了所有到東南亞旅遊的背包客的重要儀式。
加蘭的暢銷書以及後來根據該書改編而成的電影所帶來的宣傳效應讓考山路聲名大噪、走向主流,烏七八糟的環境被浪漫化了,受到考山路吸引而來的背包客形象被固化成了不修邊幅的反主流文化者。人們長久以來一直爭辯著居住在考山路的好與壞,這也成為整個區域內背包客最愛聊的話題。住在考山路酷嗎?不酷嗎?住在這裡是不是「真實的旅行」?或許它只是一個地理意義上的「任何地方」,僅靠西方背包客施捨的幾泰銖就生存下來?這些西方背包客不都是轉身就回家開創掙錢事業了嗎?這裡真的是泰國嗎?
加蘭筆下的一位人物對考山路的精闢總結令人難忘。他說:「查理,你知道嗎,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找一名孤獨星球的作者,好好問問他,考山路哪裡孤獨了?」
時至今日,這個問題的答案會是:不太孤獨。在各種宣傳的協助下,考山路不斷脫變,原本臭蟲滋生的落魄客棧被精品酒店取代,原本播放盜版電影的低檔電視吧搖身一變,成了設計時髦的時尚酒吧,擠滿了全身都是名牌的奢華背包客。但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要屬泰國人看待考山路觀念上的轉變。
邦蘭普曾經被視為臭老外居住的地方。如今已變成曼谷最前衛時髦的地區。長期遭當地人嘲笑的獨立背包客與他們的現代化思想,吸引著城市中許多反傳統文化的年輕人入住邦蘭普,開了一間又一間迷人的小酒吧、有機咖啡館和商店。顯然,曼谷的獨立經營正是這個大熔爐此前一直缺少的那一味泰國香料。
轉型後的考山路並沒有與背包客完全斷絕關係。這條路仍能滿足旅客的一切需求:這裡能緩解鄉愁的家鄉口味,有分享柬埔寨邊界旅行故事的咖啡館與酒吧,有裁縫、旅行社、美白牙齒服務、二手書店、編頭髮的商店,當然還少不了一年四季都存在、見人就兜售木製青蛙的阿卡族婦女。沒錯,這裡一點兒都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