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媽蹄花"想到的
文 | 也者
今天在"朋友圈"看朋友在成都宵夜時,拍的"老媽蹄花"圖片,馬上就有垂涎三尺的感覺。這道菜,曾經有一段時間,一個星期會出現在我家餐桌上三至五次,每次最少我都能吃一整隻。而且吃過之後,每每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令旁人羨慕的是,我這麼一枚無肉不歡,貪圖口腹之慾的屌絲,不管怎麼吃喝,也不變胖,也不會有任何不適狀態。
但今天看到圖片時,愕然發現這道菜,已好幾年沒有在我家餐桌出現了。原因很簡單,這幾年我回家吃飯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想想應該快五年時間沒有下過廚了。而這道菜曾是我會做的菜品當中的最拿得出手的一道。
雖然小時候的理想是當一名文學家,但是後來在上學過程中發現要把"夢想照進現實"的可行性漸行漸遠時,於是經過修正的"後備理想"就是當一名優秀的大廚!
那時候,父母務農,父親身體不好,母親持家,沒日沒夜地做,還是有沒完沒了的活。但地裡刨出來的除了口糧外,沒有其它富餘。於是母親還爭取到一份婦女主任的工作。這份工作的實際意義除了有點工資可以貼補家用外,還在於拓展了母親的人脈,無論是家人就醫、上學、賣糧食、買緊俏商品、幫人辦事等方面都比鄰居更有辦法。同時母親的工作,對我來講,最重要的莫過於能夠有機會接觸到好多種類的刊物、雜誌。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紅旗》、《中國婦女》、《莫愁》、《知音》等。讓我這樣的農村孩子,除了有機會讀父親的"四大名著"《隋唐演義》、《說嶽全傳》、《薛剛返唐》、《古今奇談》……這類書藉外,還能接觸到當時國內出版的主流的女性雜誌。能讀風格迥異的各種報刊文摘、文學評論、詩歌、散文、小說、人物傳記……我應該是七零後中最早接觸這類雜誌的(這種說法不一定準確,待考)。
開卷有益。讀書除了明理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能知道各種美食佳餚。"食色性也",在那個溫飽尚且將就的年代,對於小孩來講,美食的誘惑,肯定是第一位的。第一遍讀《紅樓夢》時,光記得裡面的"滿漢全席了"及各種稀奇的湯點小吃以及製作他們的器具了。《中國婦女》、《莫愁》、《知音》這些雜誌按現在分類應該是成人雜誌,小孩讀它們完全屬於湊熱鬧,一般都是在百無聊奈中或者如廁的時候。這些書中我最感興趣的除了小說連載、幽默笑話等就是在"生活百科"類,找各種菜譜了。
一天,我終於在讀書、幫大人做事和好吃這三件事之間找到一個契合點,就是我把在雜誌中看到的菜譜,在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和表弟一起研製(表弟主要負責在灶臺後燒火),我負責操刀掌勺,照著菜譜的內容研究菜式。失手了秘而不宣,成功了便等到放學回家,趁父母忙得沒空做飯時,手忙腳亂做好,兩菜一湯。從地裡叫他們回來,盛上桌,享受他們感動與驚訝的神情。
我想我是有當廚子的天份的。像辣椒炒肉絲、韭菜炒雞蛋、蕃茄炒雞蛋、辣椒炒茄子、酸辣土豆絲、麻婆豆腐、大煮乾絲、炒螺絲、炒腰花、炒豬肚、炒豬肝、炒時蔬、紅燒肉、紅燒或湯燒魚及雞鴨鵝、紅燒小龍蝦、煎藕夾、冬瓜排骨湯、蹄花湯、青菜豆腐湯、蘿蔔烏子湯、肉皮木耳鵪鶉蛋湯等這些家常菜,我是無師自通的。精心研製過的菜餚現在還記得的有:叫花雞、啤酒鴨、珍珠翡翠白玉湯、蛋生肉圓、叫"平地一聲雷"的鍋巴、糖醋活燒魚(燒好上桌,魚腮還能動,一直沒成功)、豆腐絲湯、各種肉丸子、魚肉子、毛血旺、醬爆豬肝、揚州炒飯等。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菜譜中的食材、佐料家中沒有時,我還會就地取材,靈活變通。料酒沒有用白酒,米醋沒有用陳醋,醬沒了用醬油,……研製揚州炒飯食材不夠,自創性地用瘦肉丁代替火腿,沒有嫩玉米,用胡羅卜丁或土豆丁或地瓜丁代替,沒有青豌豆用嫩蠶豆仁,甚至還用過一種野生的老家叫"蕎蕎豆"的代替,吃起來都別有一番滋味……研製"叫花雞"的那段時間,每天犧牲一兩隻仔雞,父母常常在夜晚讓雞歸籠時嘀咕"最近又鬧黃鼠狼了"……
暢想一下:再過十年,要是能力有、精力夠,可以放下手上的事,郊外或鄉野中,選一處別致的所在,建一個小院,種上松竹梅蘭,花點時把這些家常菜的手藝,重新拾起,選上等的食材,隔三差五,親自下廚做上兩桌,叫上三五好友,焚香品茗,席中三葷五素,適度喝點小酒,醺然逍遙於酒意之中……
會做的家常菜不少,卻獨衷於"蹄花"情節。緣於剛來上海的那段時間,經濟據拮,每天徒步、公交、地鐵滿上海轉,蹄花湯是價廉物美、操作方便的補充體能、增強體力最好的食補良方。加上我做得確實好,本來就愛交朋友。後來狀況好了,也常常喜歡做一頓豐盛的晚餐邀請一群朋友來家中大快朵頤。我做的食物能帶給別人狂歡的感覺,比我自己享用更具滿足感。我陶醉於他們用渴望兼虔誠的眼神看著我,一齊拿筷子敲著空碗,等待我給他們賞賜蹄花湯的場景中了。每次席散臨走前,他們直接對蹄花的溢美之辭,被我間接理解為他們對我的依賴不可或缺。他們每次走前都迫不急待地要知道我下次什麼時𨘋請他們——現在想來,其實就一幫想免費吃現成飯的2B屌絲遇上一個以能管飯為榮的極品屌絲的嘴臉。啼笑皆非的"蹄花湯情節"中最具現實意義的功能,就是它為我迎來了同屬於吃貨一級的,當時的戀人,現在的老婆的芳心。
"老媽蹄花"勾起的這段記憶,讓我很想在上海開個"老爹蹄花"、"老爸蹄花"或者"老婆蹄花"這樣的快餐或者夜宵店。要是有人願意投資,全新包裝,連鎖經營……我看一定會火!
蹄花做法:選上好的帶筋豬爪,兩隻。每隻長六七寸,寬兩寸,大小差不多剁成六塊或八塊,洗淨。隨冷水下鍋,至沸。倒出,再洗淨。鐵鍋放青水,加薑片,米醋三分之一匙,大火煮沸,去浮沫,換砂鍋加豆油適量(此時可加蘿蔔、山藥、黃豆等)小火燉至酥爛(此時可加冬瓜、葫蘆等),加食鹽少許,連鍋端上桌,湯像牛奶一樣翻滾著(此處可加香菜),香氣四溢。喝著圓潤的湯,肉配著我獨家秘制醮料,吃起來,那種爽滑嫩的口感,真正難以言傳呀。蹄花湯,因為富含膠原蛋白,食後嘴唇會粘合,冬天湯冷卻後,還可切成皮凍,也能醀著料吃。
如果開店,全新設計品牌形象,用現代化高科技廚房設備,廚房在店正中央,標準化、流程化操作,用明廚,讓食客可以三百六十度看到整個製作過程……這篇文章到這裡基本上像一篇《蹄花投資計劃書》了。
昨天因為事務較多,將一篇未完成的文章——《凝視:到皆我到忘我》誤發了出去,為此小編糾結了一夜一天,今天重新進行了編排,希望對得起自己苦心選擇的素材。後臺留言輸「20150603」可以調閱。
以上內容易向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復功能
①按「20150101」格式回復今年的任意日期,可查看部分歷史文章;如果要看全部歷史文章可至文末「閱讀原文」處,點擊可登錄「易向」微站。
②複製以下任意關鍵字比如「理想小店」發送給到易向後臺,可直接調閱原創文章:
|理想小店|爾雅漆藝|戈壁原石|靜水凝露|
|依錦飾家|藍池石語|盤扣情結|麗音清唱|
|金繕修復|如果愛情|簡行景畫|柴燒制陶|
|戈壁繁花|鍋氣|且慢|美器|猛虎和薔薇|
|溫潤如玉|歲月聲色|凝視忘我|
投稿郵箱:768240301@qq.com
主編微信:bnftftj(歡迎任何建議、想法、供稿)
後臺留言,輸「20150603」可以調閱新排的《凝視:從皆我到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