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紅色題材的作品就是一次溫故知新,加深學習的機會,很多以前我們不知道、不了解的歷史通過我們的資料收集、實地走訪、在網上查詢資料,對某一個特殊的歷史時間段的融合,從以前完全不知道,到後來發現當年發生的各種故事,對我們個人其實是很好的教育。」網絡作家協會會長劉煒在由中國作協、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上海作協主辦的「紅旗頌——獻禮建黨百年·百家網站·百部精品創作徵文」啟動儀式上談到紅色寫作時頗有感慨。寫玄幻、穿越題材的網絡文學在日漸拓寬寫作之路,網絡作家們更多地關注、書寫紅色題材,用作品說話,把網絡寫作擴展到更廣闊的現實世界。
圖說:「紅旗頌——獻禮建黨百年·百家網站·百部精品創作徵文」啟動儀式 官方圖
「很多網絡作家都喜歡參加這樣的社會文化歷史活動,包括有的時候宣傳部、作協會要求我們參加各種四史教育,對於我們來說除了身心受到洗禮,我們還可以把我們受到的教育傳達給更多的人。」網絡作家府天也提出了同樣的感想。
網絡文學的爆發
上海是網絡文學的重鎮,是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最早也是迄今最重要的基地,今日之網絡文學正擔負起新時代新使命。「中國的網絡文學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逐漸從邊遠走向主流,逐漸成為主流文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傳統文學都在借鑑網絡先進的手段和先進的技術。我們這20年,從內容題材方面拾遺補缺,到創作手法的逐步創新,到傳播渠道的脫胎換骨,網絡文學異軍突起經歷了一個爆發式發展的過程。這是我們舉辦百部精品徵集的基礎和底氣所在。」上海作家協會黨組書記王偉說。2016年起,上海已連續舉辦四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徵文大賽,今年5月揭曉的第四屆大賽中,聚焦中國工業發展史的《何日請長纓》獲特等獎,描摹金融資本行業發展的《投行之路》獲一等獎,根據疫情期間真實事件改編的《國家戰疫》、聚焦醫護工作者群體的《生活挺甜》獲特別獎。
圖說:《何日請長纓》 網絡圖
網絡文學的轉變
參加徵文的作品應突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反映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發展、成長到自我革新、自我淨化的歷史過程,體現中國共產黨先鋒隊、中流砥柱和領導核心作用,生動表現建黨100年來民族發展、時代變遷、改革奮鬥、文化傳承、人民生活等現實主義元素的優秀故事。題材可以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發展、成長壯大到自我革新、自我淨化的歷史;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的英雄人物、時代楷模、改革先鋒的故事;新時代科技奇才、行業領軍人物、企業精英的勵志夢;展現普通勞動者的奮鬥夢,普通人民生活變遷;展示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情誼;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海外華僑華人的奮鬥故事;書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曆程和輝煌成就;記錄社會各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事跡,講述中國抗疫故事。
故事背景年代以1921-2020年為主;非虛擬背景,同時不應出現異能、修煉、空間等超幻想元素。字數不低於20萬字。
「希望通過這次徵文評選活動,提升網絡文學表現歷史和現實題材的能力及寫作層次。用新的寫作手法、傳播渠道、創作理念使紅色題材走向受眾,讓百部精品證明網絡文學成長的收穫。」王偉說。(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來源:新民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