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篇讀者的來稿:原生家庭下的「婚戀觀」,讓我們放下國際大事,走進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刷某音,是我每天入睡前必備的娛樂活動。
幾個月來,有幾個視頻刷到的頻率較多。
為什麼?因為我們覺得,嫁錯了人比嫁不出去更可怕。
對,從表象上看,大部分的女孩都害怕嫁錯人。
但究其本質,真正影響90後甚至所有未結婚以及已經結婚女性婚戀觀的,是父母以及周邊環境。
我曾經和我的母親很深刻的談到結婚與否的問題。
第一次,22歲,我跟她說我不想結婚了,母親只當我是小孩子不懂事。
所以她會附和著我,會笑著說:你不結婚我才不會總養著你呢?
第二次,23歲,她跟我說:你舅媽給你介紹了一個,你去見一下吧。
當晚我又和她再一次說道:我不想結婚。她緘默不語,仍然當我是在犯糊塗。
第三次,2019年7月11日星期四,我24歲了。
因為和弟弟鬧了些小矛盾,回家和母親訴苦中,意外的再一次談論到這個問題。
情緒激烈中,我甚至說出一直以來的想法:我不想結婚,也不要小孩,反正我是個女孩子,不要小孩又不會讓我們家絕後。
一向溫和的母親聽到後,立刻嚴肅起來,生氣的身體有些微微顫抖。
她直起身體指責我,說以前只當我小,長大點就好了。沒想到現在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離譜嗎?對,話是離譜的,可想法並不。
影響我的,正是我的父母親,從我懂事開始。
父母吵架的主題總是只有一個,錢。
因為父親有著周邊環境及上一輩的影響,所以惹上一身的壞習慣。
所以沒有夢想的他只想要一份安逸,只用解決溫飽的生活。
可母親不同,母親是一位要強的女子。
年輕時的母親有過夢想,想要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
可這個夢想卻早早的被外婆遏制。
母親在20歲的年紀就嫁給了父親。因為沒有得到外婆的支持,所以即便是嫁了人,母親始終不甘於這份安逸的生活。
所以每逢需要幫忙,找親戚被婉拒時,母親就會開始對著父親碎碎念:還不是家裡不如別人家有錢,所以連個幫忙的人都沒有。
如果當初我媽要是支持我,我用的著像現在這樣求別人幫忙嗎?你能不能爭氣些?
可一向沒有變化的父親哪裡會聽的進去這些,他只覺得母親是後悔和他結婚了。
於是一次吵架一觸即發,一發便不可收拾。
(父母的爭吵第一次讓我萌生不結婚、不生小孩的念頭。)
我總會帶著弟弟出去避一避。
這樣的日子總是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直到我16歲,順利考上高中。
這年,我第一次離開家裡,去到「遠方」的高中(哪怕這只是一所離家只有16公裡的學校)。
同時這也是我第一次擺脫那個有著無休止吵架的家庭。
我以為我的「噩夢」沒有了,隨之而來的應該只有歡聲笑語了吧。
可是兩個月後,我就發現我錯了。
進入高中兩個月,我的確像我預想的那樣,每天都特別開心。
可在分科這天,進入新班級,我陷入了黑暗。
因為不懂正確的措辭,不知道維護他人的自尊心,因而得罪了整個班級。
於是此後的每一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哪怕我並沒有做錯什麼,卻依然遭受欺負。
終於,我熬到了回家的時間。
回到家的那一刻,我立刻就告訴了母親,可得到的回答徹底寒了心:是不是你的脾氣太壞了,你呀,一生起氣來,什麼話都說。
你有沒有想過那麼多人跟你處不好是因為你自己呢?
(媽媽的不分青紅皂白、不信任、不鼓勵和不幫助,讓我再次加深了不結婚、不生小孩念頭,甚至有了不想活的太久的想法。)
時間漸漸過去,心中的想法愈漸加深。
父母的爭吵和漸行漸遠以及周邊不斷發生的侵害讓我逐漸變得膽小。
我開始恐懼婚姻,害怕遇見家暴、冷暴力以及窮的理直氣壯的男人,也多少會害怕自己,會以母親對我那般去教育我的下一代。
害怕已經膽小的我在面對孩子求助時,只能告訴他忍耐,其他的什麼也做不了。
於是對婚姻的排斥和對單身的嚮往,似乎已經成為大部分90後的生活態度。
就像網上流傳的一句話:
現在我一個人,日子過得不好也不壞,身上不背負任何感情,也覺得輕鬆,我懷念當初但是不想再回去了。
感謝讀者的信任,你現在是遇到迷茫了,並非是不嚮往幸福,而是把婚姻和不幸劃上了等號。
要糾正這樣的認知,首先要分析自己得出結論的原因。
父輩有父輩的命運,他們爭吵也未必不幸福,那或許是他們溝通的方式。
雖然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認知和成長影響很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身是有能力糾正認知和重塑認知的。
我是感覺你對婚姻有些悲觀,或許你沒看見和感受過幸福的家庭是怎樣的。
建議尋找身邊幸福家庭的案例,觀察他們相處和溝通的模式,你完全由能力打造和經驗自己幸福的婚姻生活。
推薦圖書《幸福的婚姻》,點擊查看書籍內容。
如果一直刷抖音,或抱著「喪」的情緒,是很難有時間走進親密關係的。
被人愛和愛別人的幸福快樂,你絕對值得擁有和體驗。
雖然不婚不育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但你覺得對你來說,是最優的選擇嗎?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詳情)
知乎上有個話題火了《那些不結婚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一個40歲獨身女人的回答火了,年輕時追求獨立自由,等自己年過40,雙親去世後,倍感孤獨。
甚至生病住院,都沒有一個親戚願意陪著,因為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
即使周六日,也約不出來小姐妹,她們要接孫子上下學,要和老伴去採購,越老,能約出來的夥伴越少。
白天拼命用工作填充生活,但夜晚回到家真的很冷清。
雖然在大城市買了房子,但自從父母去世後,找不到歸途。就像一隻孤零零的羔羊,找不到生活的希望和支柱。
這種孤獨感可能伴隨著進養老院,但本可以一家歡聲笑語,本可以子孫環繞,本可以被至親照顧著安詳晚年,為什麼非要選這種生活方式呢?
每一種選擇都有代價,但大多數人選擇進入婚姻,那婚姻的存在一定是有意義的,也可以是幸福的。
1+1大多數時候都是大於2的,人類也正是因為合作,生命才生生不息。
願你端正心態,少刷抖音,多讀書,多鍛鍊,打扮漂亮多微笑,關鍵是多接觸異性,多約會。
見識的多了,你就走出對父親這單一異性的狹隘認知了,你完全有能力追求你想過的生活,你也完全配得上更優秀的伴侶。
1、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以你的真實經歷談談。
2、你嚮往什麼樣的情感生活?你覺得怎樣分解目標才會實現?
3、歡迎針對個人疑惑來信來稿,我們願做你永遠的樹洞!
教師枕邊書:這是一個有書、有光、有夢的知識精選平臺。我願意陪伴每一位家長、老師以及即將成為老師的人,一起成長,共同進步!每晚9點15分,準時陪伴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微信搜索【教師枕邊書】公眾號
關注即可獲取1張無門檻購書優惠券
有機會領取教學乾貨大禮包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