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臂阿童木》,科幻動漫的先驅,聞名於世的科幻動漫領跑者

2020-12-23 萍姐說動漫

導語:科學幻想類題材是日本動漫的主流之一,其形成是基於以下幾個原因:首先,二戰結束以後,日本民族迫切需要尋找精神的回歸和重建,整個社會認為機械是堅固無敵的,掀起了崇拜英雄、迷信高科技戰鬥武器、崇尚機器力量的熱潮。與此同時,美國以及歐洲一些國家紛紛在日本設立動畫片「加工基地」,這一時期的美國還推出了著名的動畫片《變形金剛》、《超人》等作品,極大地刺激了日本動漫畫界塑造民族英雄的熱情,希望通過漫畫填補民眾的精神空白。

其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幾個超級大國都把人類的觸角伸向了外太空。1957年,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1961 年,美國發射了「農神一號」火箭,開始了阿波羅計劃,產業機器人首度進入生產線。這都讓日本乃至全世界對外層空間產生無限的憧憬,對科技萬能充滿美妙的遐想。

第三,20世紀70年代,日本的經濟得到飛速發展,伴隨著整個社會的機械化進程,已經強大起來的日本人更加崇尚科學,並陷入了對高智能機器的狂熱追逐中,這對科學幻想類動畫的模式化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科學幻想類動畫作品在表現內容上都以機械戰鬥和機器人為主,展示機械力量的強大,故事情節的推進採用簡單的出現危機——解決危機——出現危機——解決危機的循環結構等。

《鐵臂阿童木》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不但是手塚治虫的科學幻想題材的成功嘗試,而且是一系列科幻動漫作品當之無愧的先驅。作為一代宗師的首部連載作品,於1952至1968年於光文社的《少年》漫畫雜誌連載。1963年,被正式搬上電視屏幕的《鐵臂阿童木》開啟了日本觀眾暢遊宇宙、幻想未來的大門,可以說是日本最早的科幻動畫片,也是日本第--部電視連續動畫。

《鐵臂阿童木》內容介紹:未來世界,在科學技術省任職的天馬博士熱衷於製造人形機器。可是兒子Toby不幸在車禍中喪生,於是他嘗試按照兒子生前的模樣製造了一個機器人,賦予它超常本領:十萬匹馬力和七種武器。天馬博士帶著一種複雜的感情接受了這個「復活」的兒子。

後來在油輪上,阿童木和天馬博士走散了。再後來他被科學省長官茶水博士贖出,取名「阿童木」。阿童木可以說是上天入地,哪裡有邪惡和不公,他就出現在哪裡,他同惡勢力作鬥爭,每每兇險萬分,常常有性命之虞,但他卻從不退縮,勇敢戰鬥,在關鍵的時刻總能化險為夷,最終完勝邪惡勢力。

這部作品故事情節緊湊,各個環節自成單元,但相互之間承接的合理自然,篇幅雖長,卻十分完整,絲毫不顯拖杳鬆散。《鐵臂阿童木》的熱播,開啟了日本科:幻動畫的序幕,對劇本創作、內容展開、動畫設計、拍攝技法以及音樂等各方面都做作了開創性的貢獻,在日本動畫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手冢在這部作品中所表現的豐富想像力,在當時無人能出其右,之後更是掀起了一陣機器人熱。有研究者認為:自從手塚治虫的《鐵臂阿童木》開啟了「機器人」動畫這一先河後,日本的動畫片便在想像上,從描述過去的童話內容轉化成描述未來的科幻;在時間上,從「很久很久以前」拉到了很久很久以後,在故事範圍上,從日本擴展到全世界,甚至整個宇宙;在讀者對象範圍上,從兒童擴展到各年齡層。

手冢科幻動漫中的一些構思,如對未來世界的構架、用人類改裝機器人、變形機械、人與機器的相互制約並存等等,也為之後的科幻動畫所沿用。時至今日,由手冢發展起來以劇情發展和人物塑造為主的故事模式的新興動漫,正逐漸向題材多元化延伸,涉及到科幻、體育、商業、政治等社會層面,吸引了不同年齡段、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最終推動了日本動漫產業的飛速發展。尤其是阿童木的形象至今仍鮮活地印在眾多觀眾的心中。中尾明這樣評價道:在「SF」'這個詞以及其他有關「SF」的用語還不明確、沒有普及的時代,手冢就已經給孩子們創作了很多有關宇宙、外星人、機器人、時間旅行的漫畫。

這些SF漫畫,讓喜歡科幻作品的孩子成了SF漫畫迷,後來不僅漫畫大為流行,甚至還引起了SF小說的熱潮。在那些SF漫畫迷中,有不少少年不但看手冢的SF漫畫,還嘗試著創作,向《漫畫少年》投稿,後來成了SF作家。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最早將美國和歐洲SF作品介紹給日本的孩子們,並在孩子們中間紮下根來的,就是手冢的漫畫。可以說手冢是SF的開拓者。

沿著手冢所開闢的方向進行創作,科幻漫畫方面最為成功的就是石森章太郎,他的書架上總是堆著SF小說,藏書達到了兩萬冊之多。另一位漫畫大師浦澤直樹從2004年開始連載的科幻漫畫《冥王》(PLUTO),又名《地上最強的機器人》就是以《鐵臂阿童木》中最受歡迎的一個短篇《地球上最大的機器人之卷》劇情為原型的,這是近年來對手冢最成功的一次致敬。在手塚治虫的故事中,以天馬博土的身份製造出用於和阿童木戰鬥用的機器人冥王。

手塚治虫對他科幻方面的創作頗為自得,他說:戰後,我立刻就畫的有《大都會》、《失落的世界》等一連串的科幻作品……德林格爾現象、人造蛋白質、宇宙塵、突然變異、暗黑星雲、洪水傳說等等這些在當時屬於嶄新的用語出現在我的書裡,為此我非常驕傲。現在的藤子不二雄及其他漫畫家,從我的大量漫畫中感受到了初期的這種知識服務的魅力,開始了漫畫創作,這是事實。

在我初期的作品中,將當時自己的人生觀、遠見卓識般的主題,以信息形式全面推出的作品較多。哪些信息對孩子們來說,雖難理解,卻仍能撥動他們的心弦,這一點我也很驕傲。

總結:到如今,日本科幻動畫已經蔚為大國,從1963年橫山光輝筆下的《鐵人28》到1972年永井豪創作的《無敵鐵金剛》,標誌著巨型機器人動畫的成熟:而《機動戰士高達》標誌著擬真機器人的崛起:美國趣味的《太空堡壘》、《變形 金剛》則開機器合體變形一路:庵野秀明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採用視覺拼貼,顛覆傳統,以後現代新潮流機器人動畫的面孔出現;押井守的《攻克機動隊》則讓人機合體:鳥山明的《阿拉蕾》則又開搞笑機器人的新路……而所有這些聞名於世的科幻動畫的領跑者,則是《鐵臂阿童木》。

相關焦點

  • 米老鼠、白雪公主、鐵臂阿童木 400餘件動漫原作亮相國圖
    原標題:米老鼠、白雪公主、鐵臂阿童木……400餘件動漫原作亮相國圖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記者周瑋)「動漫原畫特展——一支鉛筆誕生的世界」日前亮相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
  • 當校園題材的動漫,加上科幻因素,讓人無法抵擋
    在二次元動漫中,有著一種特殊種類的作品,它的設定題材是關於校園的,可卻在裡面加入了科幻,以及超自然的一些現象。而這些科幻的因素,卻並有佔據故事的重點。而是將科幻,超自然現象的部分,儘量淡化,以日常,以及眾多角色的人際關係,作為重點,講述故事。
  • 這21個經典的科幻機器人形象 你認識幾個?
    雖然悲劇和暴力經常伴隨著有關機器人的話題,但人類早已被這一概念迷住,以下是科幻世界中一些最經典的機器人形象:1、R2-D2這份名單必定少不了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中的R2-D2。我們從來不知道這個小機器人用它的特別聲音說了什麼,但有必要通過「交談」了解它對生活的態度。R2-D2來自納布星,是一個宇航技工機器人。
  • 從《攻殼機動隊》看日本動漫的科幻裡程碑
    隨著電影版《攻殼機動隊》的上映,它那堪稱科幻經典的劇場動畫原型也再次進入大眾視野。人們發現,日本的「二次元」並非只是充斥著精美畫面和熱血故事的商業娛樂產業,其中同樣也有大量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上達到相當高度的優秀作品。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這些日本動畫中的科幻裡程碑。
  • 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漫畫節廣州開幕,劉慈欣科幻漫畫摘「動漫奧斯卡...
    科幻題材成動漫創作新風向當天最受人矚目的,無疑是同時摘得「最佳劇情漫畫獎」金獎、最佳漫畫畫技獎、最佳漫畫編劇獎3項大獎的《鄉村教師》。這部漫畫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由科幻漫畫大師張曉雨執筆繪製,在科幻的冷硬外殼下,飽含著溫情的人文關懷。
  • 「 「鐵臂阿童木穿的Air Jordan 8當然與眾不同!」 」#XH55視覺#
    「所以我覺得讓阿童木穿上這雙Air Jordan 8很適合。」鐵臂阿童木是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創作的一部科幻漫畫作品,於1952年至1968年於「光文社」的《少年》漫畫雜誌連載。漫畫家手塚治虫強調「不尊重生命與忽視精神世界的科技發展,一定會導致人類和地球的滅亡」,所以重視「生命」和「心靈」手塚治虫留給後世的啟示。
  • 《鐵臂阿童木》和《變形金剛》當年免費送給中國背後的商業秘密!
    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在1952年開啟了《鐵臂阿童木》的漫畫連載,該漫畫當年的問世轟動了整個日本。1966年《鐵臂阿童木》被改編成193集的動畫在日本熱播。1978年,原北京電視臺正式更名為中央電視臺。1979年,日本電子品牌「卡西歐」進入中國市場。
  • 【動漫模型】動漫模型簡介導購 動漫模型熱賣產品推薦
    扯遠點,科幻模型也可以說是借著高達動畫的巨大成功才能發展到今天和軍事模型分庭抗禮甚至稍勝一籌的局面。    在國外,這類商品被統稱為HOBBY,有硬周邊與軟周邊的區分。象扭蛋、掛卡、模型、手辦這樣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純觀賞收藏的被稱為動漫模型或硬周邊。相對降格較高;另外我們常見的借用某個動漫形象生產的具有一定實用性的如文具、服飾、鑰扣、手機鏈等商品,相對價格便宜。
  • 科幻風動漫,《末世覺醒之溯源》開播,屬於國漫的賽博朋克
    引語哈嘍,大家好,我是凡塵,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部科幻風動漫。「末世喚醒記憶,溯源為你覺醒」,動漫《末世覺醒之溯源》開播,它是繼《雛蜂》《吞噬星空》後的又一國漫科幻大作,也是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作品之一,而眾多泛科幻標籤的動畫相繼播出,讓人感覺國漫是否開啟了科幻元年?
  • 現象級科幻IP《第一序列》能在動漫改編中繼續披荊斬棘嗎?
    「會說話的肘子」在科幻題材和殘酷世界之下依舊傳遞出了對光明和希望的嚮往,很富有正能量和時代精神。作者對「未來科幻」世界的理解和設定與人物心態的關聯塑造得很自然,也有作者的深刻思考在內:「一開始我在想,這個未來科幻世界應該是極其灰暗的,主角也應該更苦大仇深一點。但後來慢慢梳理的時候,我發現人類經歷過那麼多災難,在災難當中大家也同樣可以苦中作樂。」
  • 前期以為是日常校園番,後期卻變成科幻題材的動漫,讓人難以評價
    本次介紹的這部動漫,並不算熱門,卻以劇情的神轉折,讓人無法評價它到底是好是壞。至於動漫的名字,就是《如果她的旗幟被折斷了》。這是一部校園戀愛番要說《如果她的旗幟被折斷了》,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樣的作品?那就可以準確地將它定位校園戀愛番。
  • 《吞噬星空》定檔11月29日,玄機科技首部科幻動漫,能否封神?
    玄機科技又有一部新作要來了,已經宣布定檔在11月29日上線平臺,那就是《吞噬星空》,同時,也是玄機科技製作的首部科幻類型的佳作。喜歡看動漫的朋友,多少對於玄機科技這個名字並不是陌生,一些熱門的動漫均出之該公司之手。
  • Netflix科幻動漫《日本沉沒2020》了解一下
    日本小說家小松左京所寫的科幻小說《日本沉沒》,曾在1973年、2006年兩度被改編成真人電影,兩部電影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還曾被改為漫畫。這次,它又將與Netflix擦出怎樣的火花,請聽L為你帶來的關於Netflix新動漫《日本沉沒2020》的深度分析。
  • 超萌鐵臂阿童木植絨電繡防滑腳墊促銷
    [汽車電子]鐵臂阿童木植絨電繡防滑腳墊採用高密度植絨材質
  • 帶你坐時光穿梭機的童年動漫大賞,網友表示:最怕不過回憶殺
    大家好,這裡是每天會陪大家嘮嗑動漫圈的一廿。最近一廿在網上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討論:童年經典動漫大賞。想必這樣的話題最能引起邁入成年人門檻的一眾90後朋友們的共鳴了吧。下面一廿就為大家整理了六部呼聲最高的童年經典動漫。
  • 玄機科技首部科幻大作《吞噬星空》定檔11.29,動漫迷們一起期待
    是否還記得十年前讓人嘆為觀止的科幻大作——《吞噬星空》?如果你看過,且還記得的話,那麼你就有福了!根據我吃西紅柿同名小說《吞噬星空》改編的動漫作品《吞噬星空》將要在2020年11月29日正式上線了。該動漫由上海騰訊企鵝影視聯合國內最頂尖的動漫製作公司玄機科技聯合打造首部科幻題材作品,故事主要講述了在未來的某一天,地球上出現了不明來由的RR病毒。受到感染的動物都變成了兇猛的巨獸,因此全體倖存的人類集合在了一起,成為地球上最後的堡壘。與此同時,人類也因為這些病毒開始激發了潛能,出現了武者。
  • 中國動漫人夢回黃金年代的小任性
    還記得曾經無比崇拜的動漫偶像嗎?從《大鬧天宮》裡桀驁不馴的猴王到《三毛流浪記》中聰明機靈的三毛,從古靈精怪的米奇到勇敢無畏的丁丁,從正義無比的鐵臂阿童木到無所不能的機器貓……這些經典形象不僅留在了動漫史冊上,也留在了很多人的心間。
  • 童年10大經典動漫排行榜 灌籃高手慘遭墊底
    回憶兒時,曾熱血,曾天真,動漫代表了我們一部分的成長軌跡,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
  • 高達叫鋼彈,火影叫狐忍,你是否聽過這五部動漫的另類名稱?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本土文化,對於動漫和電影每個地方的譯名也是有非常大的差異的,最經典的便是變形金剛的臺譯叫做無敵鐵牛,這個翻譯真的很接地氣,想像大家在電影院討論「鐵牛」的樣子就覺得非常搞笑,其實對於動漫也有不少十分讓人哭笑不得的譯名,接下來就一起盤點一下吧!
  • 扶桑談·動漫與政治①|《宇宙戰艦大和號》去政治化「航跡」
    日本動漫的全球影響力於此可見一斑。在某種程度上反映現實的日本動漫自然也會涉及政治內容。澎湃新聞「外交學人」去年曾推出「扶桑談之日本漫畫與政治」系列文章,通過5部以政治為主題的日本漫畫展現日本戰後幾十年來的政治生態和風雲變幻。今起將再度推出「扶桑談·動漫與政治」系列文章,為讀者奉上「動漫與政治的夏日祭」。更易為大眾接受和喜愛的日本動漫又會折射出怎樣的歷史、政治與民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