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父志 揚州教師劉嘉援陝支教

2020-12-21 揚州網
劉嘉給孩子們上課

劉嘉是揚州市廣陵區育才小學東區校的一名語文老師。今年9月起,他和廣陵區同期進行支教的老師來到了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在佳縣第三小學進行支教工作,承擔三年級的語文教學。

繼承父志

這位教師援陝支教

「今天你女兒吃飯時突然哭起來了,嚇了我一跳,問她為什麼。她說,『我想爸爸』。我只好安慰她說:『晚上回家跟爸爸視頻』。」

「我也想她了,昨天寫東西沒和她視頻。真的蠻對不起她的。」

這段微信對話發生在劉嘉與女兒幼兒園老師之間。

今年8月,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蘇陝協作」項目,進一步推進揚州—榆林對口幫扶工作,廣陵區教體局在全系統內發出號召,希望遴選出優秀的教育人才,赴陝西省榆林市佳縣進行支教工作。

劉嘉心動了。做了一輩子教育工作的父親在世時曾對他說過:「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能有機會去支教,必定會是自己教師生涯中非常寶貴的一次經歷。」所以,能成為一名支教老師,為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盡一份力,是他自師範畢業以來最大的心願。

然而,今年初,劉嘉75歲老母親被查出患有帕金森症候群,發作起來走路都很困難,正是需要人陪伴、看護的時候;暑假期間,他的嶽父母又先後因為頸椎病引起眩暈症和急性心絞痛而住院治療;而在蘇北人民醫院藥劑科工作的愛人平時也很忙,三歲女兒剛進入幼兒園小班。面對這些困難,他很難下定決心。

看出了劉嘉的猶豫與糾結,他的母親對他說:「30年前,你父親因為你年紀小,放棄了去貧困地區支教的機會,成了他一生的遺憾,既然你有這個機會,也有想去幫助那些孩子們的心願,就不要猶豫,努力去爭取。我身體還行,能把自己照顧好!」嶽父母也告訴劉嘉,如果有機會,儘管放心去支教,他們一定會保重身體,幫著把孩子照顧好,絕不讓他有任何後顧之憂。而他的妻子只說了簡簡單單的三個字:「放心去!」

剛懂事的女兒也奶聲奶氣地對他說:「爸爸你去吧,我會乖乖在家,每天都和你視頻哦!」有了家人的支持,劉嘉再無任何後顧之憂,積極向上級遞交了支教申請,並順利成為廣陵區第三批次支教老師中的一員。

不懈拼搏

他遞交入黨申請書

今年9月,劉嘉和同期進行支教的兩位老師來到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在佳縣第三小學支教,承擔三年級的語文教學。

課堂上,劉嘉以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作為自我介紹開始,將本節課的內容徐徐展開。風趣幽默的語言、對課堂上學生回答恰到好處的點評、字正腔圓的範讀,充分向佳縣三小的師生們展示了深厚的教學基本功和嫻熟的課堂把控能力,獲得一致稱讚。從此以後,劉嘉的課堂上經常會有老師前來學習聽課,而他自己也經常走進其他老師的課堂進行學習,了解當地語文課堂教學的薄弱環節,在課後積極展開教研活動,有力地推動了所在學校的教科研工作,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

初到佳縣,由於對氣候環境和飲食習慣的不適應,劉嘉患上了嚴重的腸胃疾病。為了不讓家人和學校擔心,他每天忍著疼痛從不請假或早退,甚至不在辦公室吃藥,總是堅持完成當天工作後再回宿舍吃藥休息,直到完全恢復。

劉嘉還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對學校的困難學生進行家訪。佳縣地處山區,地勢不平,山路陡峭難行,可是他卻在短短三周時間,走遍了學校建卡的53戶困難家庭,讓更多的揚州人了解他們的情況,進行幫扶。他也多次發信息給家人,讓愛人寄來許多衣物,給這些困難家庭帶去小小幫助。

經過兩個月的準備,他的努力終於收穫了成果:在廣陵區教體局的關心下,揚州成功舉行了「跨越千裡 榆愛同行——廣陵佳縣定向幫扶」活動,短短一天時間,揚州愛心人士便為佳縣三小和一小的困難兒童募集了近5萬元現金和若干愛心資源。

佳縣地處陝北革命老區,更是革命歌曲《東方紅》的誕生地。昨天,劉嘉正式向廣陵赴佳縣教師臨時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作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能將自己的汗水播撒在陝北大地上,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榮耀。」劉嘉說。

記者 劉冠霖

相關焦點

  • 常州經開區首批支教支醫團隊援陝——「平利是我們的第二故鄉」
    從課堂到校外,關懷不斷延伸    教學基礎設施相對較差、師資力量相對不足,孩子們多是留守兒童,對大山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與渴望……這是支教組老師們對平利的第一印象。「除了課堂、校內的關懷,我們更希望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帶來有溫度的教育。」支教組組長李玲說。
  • 江蘇揚州:小夥網上邂逅善良的「山村支教女教師」,結果扎心了!
    8名嫌犯分別獲刑2018年12月,江都人小劉突然收到一條微信好友申請,通過好友後,對方卻和他道歉,說自己加錯了人,並自稱「小可」,是一名山區支教女老師。警方調查後,奔赴黑龍江將「支教老師小可」抓獲。原來,「小可」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以莊某、何某夫妻倆為首的一個詐騙團夥!
  • 把支教當成一種鍍金行為,支教的意義何在?支教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支教的途徑有官方的支教活動和非官方的支教活動。非官方的支教就是由民間組織或者個人所發起的支教活動。如果想參加非官方的支教活動,可以到中華支教與助學信息中心報名。官方的支教主要就是在2003年由團中央、教育部等共同發起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
  • 廣東「單眼教師」陳曉婷,大學選擇下鄉支教,成為學校「孩子王」!
    摘要:「90後」教師陳曉婷,在9歲的時候因為腫瘤將右眼球摘除,但是陳曉婷並沒有放棄追求夢想,一直在努力讀書,最終也是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大學,大學畢業之後,陳曉婷又回到了家鄉擔任歷史老師,與孩子們打成一片,偶爾還會去看望支教時教過的學生。
  • 10批江蘇海安教師把雲南寧蒗作為第二故鄉,跨越2500多公裡接續支教...
    他們說:「感謝堅持支教的海安『舅舅』,他們是我們最親的親人!」「海安舅舅」,是寧蒗當地對江蘇省南通海安市支教教師群體的統稱。1988年至今32年,10批286人次的海安教師跨越2500多公裡接續支教,他們把寧蒗作為第二故鄉,把人生最燦爛的年華留在大山深處,開創了富有示範意義的「寧海模式」,形成了教育扶貧的「寧海效應」。
  • 三年公益路,第一座「陝陝的紅心」圖書館終落成
    圖:子長市教育科技體育局書記、局長郭曉峰發表致辭壹基金項目總監魏明濤介紹了公益圖書館的建設情況,他提道,延安市子長縣楊家園則鎮第一實驗學校「陝陝的紅心」書香校園圖書館項目是委託中國美術學院教師錢晨及杭州大閒建築設計工作室進行設計工作
  • 鄉村支教教師許璇:用愛照亮孩子前行的方向
    作為一名80後,出於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許璇自大學畢業就進入浦陽二小做了一名小學教師。一直擔任班主任的她,為了讓支教的星光點亮更多的偏遠校園,把教育的溫暖傳播到鄉村學校,繼2011年下鄉至山區學校杭坪支教後,2018年,許璇又來到白馬中小支教,接任三年級班主任。   當時,班上有個失去雙親的孩子(化名小亮),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每月靠領取補助金艱難度日。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範偉演的支教老師原型:杭州鄉村教師方平爾...
    孩子們口中的「大方老師」就是方平爾,一位紮根山區「支教」近40年的鄉村教師,也是正在影院熱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第三個故事《最後一課》中,範偉演的鄉村支教老師的原型。《我和我的家鄉》劇組從淳安縣有關部門了解到方老師的支教故事後,先後兩次找到方老師進行採訪。
  • 杭州老師支教日記 激勵大山園丁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胡建亮)從西湖畔到大山裡,杭州市德勝小學的語文老師雷美央到來鳳縣大河鎮支教兩年,去年8月離開後,心裡一直放不下山裡的校園。幾天前,她從杭州寄來自己30萬字的支教日記和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工作手冊。
  • 捐出支教獲得的獎金!山大支教學生李子麟的支教故事
    早在第二十二屆研支團剛剛組建時,山東大學團委曾向每一位新「山巖」徵集支教宣言。李子麟便寫下了「燃燈扶智,義無反顧」八字以自勉。「燃燈」二字源於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鄒碧華的稱號——「法治燃燈者」。2014年12月10日,鄒碧華法官因連日勞累,在趕赴司法體制改革座談會途中突感不適,送醫院搶救終告不治,將生命奉獻給了法治事業。
  • 愛心支教!這一站,西烏蘭不浪中心校……
    對此,支教志願者一行馬不停蹄將小學和初中學生進行合理並班,各自開授支教課。「同學們,英語可以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今天,我帶大家先來了解有趣的日常英語,再去了解中國和外國在語言應用上的不同。」在初一趣味英語課堂,支教教師杜曉楠將英語融入生活實例,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讓孩子們發現英語在實際運用中的樂趣。
  • 定西孩子渴望的眼神,是我和妻子千裡支教的動力
    2019年8月,我響應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號召,來到甘肅省定西市岷縣西城區小學支教,同時掛職副校長,負責後勤工作。這裡師資緊缺,作為教師的我身兼多職,被孩子們稱為「魔法老師」。大山裡的孩子沒有上過興趣班,但他們都有一顆熱愛學習的心。為了拓展孩子們的視野,我成了孩子們的羽毛球教練、武術隊隊長。
  • 虎碩教育奉獻愛心,賦能涼山支教團隊
    在喜迎2020年中秋、國慶雙節來臨之際,深耕成人教育11載的頭部機構——虎碩教育於9月29日,在廣州基地舉行「喜迎雙節,情系涼山,為杉樹支教團隊募捐活動」。「虎碩教育做務實的公益踐行者為目標,此次想涼山州捐助的物資一方面是考慮到後續入冬後涼山州惡劣的環境,以及在秋冬兩季可能爆發的流感,我們為支教團隊送去了藥品和生活必需品,我們希望以實際行動做涼山州支教團隊最堅實的後盾。」虎碩教育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募捐活動所得所有款項,都將用於資助涼山州的8個支教團隊。
  • 天津援疆:創新大學生支教模式 探索團結穩疆新舉措
    【摘要】近幾年來,天津在教育援疆上不斷創新大學生支教模式,探索團結穩疆新舉措,緊緊圍繞到2020年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全覆蓋的總體目標,聚焦和田地區國語教師嚴重短缺等突出問題,選派市屬高校優秀大學生赴和田支教。
  • 同飲一江水 共築蘇陝情
    2018年初,南通經開區就幫助城固縣打造了第一個蘇陝協作產業園——蘇陝協作(通城)外貿輕工產業園。園區積極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依託江灣社區2萬多平方米街區門面房和外貿輕工產業孵化園8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重點招引一批外貿出口型高檔服裝加工、樂器製造、電子元器件製造等企業入駐發展。
  • 樂山師範學院副校長任學鋒帶隊赴雷波看望頂崗支教學生
    12月1日至3日,樂山師範學院副校長任學鋒帶隊赴雷波檢查頂崗支教工作,看望、慰問頂崗支教學生。學工部、教學部、音樂學院、電材學院等相關人員隨行參加。十二月的雷波,冬意濃濃。任學鋒一行走訪了中田鄉中心校、箐口鄉中心校、金沙中學、山稜崗鄉中心校等4所中小學,深入課堂聽課、與頂崗支教學生座談,與所到學校的負責人交流,了解學生們的教學工作和生活狀況,給學生們送去溫暖。雖然支教存在諸多困難和不便,但同學們精神飽滿,對待支教工作充滿熱情、積極主動。見到學校領導和老師的到來,都十分激動。
  • 揚州職大音樂教師一家三口作曲、女兒演唱
    揚州職大音樂教師一家三口作曲   「是你,勇挑重擔來到基層,和我們同吃同住,朝夕相處……」近日,由揚州職業大學黨委宣傳部發起製作
  • 南疆支教教師何去何從?「滿身風雨我從海上來才隱居在這沙漠裡」
    而選擇不辭辛苦,遠行千裡來到新疆當老師的青年教師相信都有著自己的許多緣由吧!遠離家鄉,跋涉千裡,離開親人來到這大西北,來到這遼闊時常刮點風沙的祖國最西邊。我總會想起劉若英的那句歌詞「滿身風雨我從海上來,才隱居在這沙漠裡」……
  • 北大「學霸」走上支教講臺:我願做擺渡人
    到彌渡一中支教的北大研支團成員中,有人想走出從小到大身處的名校圈子,有人想走出習以為常的城市生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有人嘗試在此尋找人生的價值。支教時,她們是一群高中生的老師,同時也是社會的學生。在這一年裡,這群年輕人找到了怎樣的答案?一名成員這樣總結:「這一年的時光裡,我逐漸領悟到了做教師的使命:我願意做一個擺渡人,在春暖花開裡等待孩子們的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