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是揚州市廣陵區育才小學東區校的一名語文老師。今年9月起,他和廣陵區同期進行支教的老師來到了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在佳縣第三小學進行支教工作,承擔三年級的語文教學。
繼承父志
這位教師援陝支教
「今天你女兒吃飯時突然哭起來了,嚇了我一跳,問她為什麼。她說,『我想爸爸』。我只好安慰她說:『晚上回家跟爸爸視頻』。」
「我也想她了,昨天寫東西沒和她視頻。真的蠻對不起她的。」
這段微信對話發生在劉嘉與女兒幼兒園老師之間。
今年8月,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蘇陝協作」項目,進一步推進揚州—榆林對口幫扶工作,廣陵區教體局在全系統內發出號召,希望遴選出優秀的教育人才,赴陝西省榆林市佳縣進行支教工作。
劉嘉心動了。做了一輩子教育工作的父親在世時曾對他說過:「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能有機會去支教,必定會是自己教師生涯中非常寶貴的一次經歷。」所以,能成為一名支教老師,為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盡一份力,是他自師範畢業以來最大的心願。
然而,今年初,劉嘉75歲老母親被查出患有帕金森症候群,發作起來走路都很困難,正是需要人陪伴、看護的時候;暑假期間,他的嶽父母又先後因為頸椎病引起眩暈症和急性心絞痛而住院治療;而在蘇北人民醫院藥劑科工作的愛人平時也很忙,三歲女兒剛進入幼兒園小班。面對這些困難,他很難下定決心。
看出了劉嘉的猶豫與糾結,他的母親對他說:「30年前,你父親因為你年紀小,放棄了去貧困地區支教的機會,成了他一生的遺憾,既然你有這個機會,也有想去幫助那些孩子們的心願,就不要猶豫,努力去爭取。我身體還行,能把自己照顧好!」嶽父母也告訴劉嘉,如果有機會,儘管放心去支教,他們一定會保重身體,幫著把孩子照顧好,絕不讓他有任何後顧之憂。而他的妻子只說了簡簡單單的三個字:「放心去!」
剛懂事的女兒也奶聲奶氣地對他說:「爸爸你去吧,我會乖乖在家,每天都和你視頻哦!」有了家人的支持,劉嘉再無任何後顧之憂,積極向上級遞交了支教申請,並順利成為廣陵區第三批次支教老師中的一員。
不懈拼搏
他遞交入黨申請書
今年9月,劉嘉和同期進行支教的兩位老師來到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在佳縣第三小學支教,承擔三年級的語文教學。
課堂上,劉嘉以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作為自我介紹開始,將本節課的內容徐徐展開。風趣幽默的語言、對課堂上學生回答恰到好處的點評、字正腔圓的範讀,充分向佳縣三小的師生們展示了深厚的教學基本功和嫻熟的課堂把控能力,獲得一致稱讚。從此以後,劉嘉的課堂上經常會有老師前來學習聽課,而他自己也經常走進其他老師的課堂進行學習,了解當地語文課堂教學的薄弱環節,在課後積極展開教研活動,有力地推動了所在學校的教科研工作,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
初到佳縣,由於對氣候環境和飲食習慣的不適應,劉嘉患上了嚴重的腸胃疾病。為了不讓家人和學校擔心,他每天忍著疼痛從不請假或早退,甚至不在辦公室吃藥,總是堅持完成當天工作後再回宿舍吃藥休息,直到完全恢復。
劉嘉還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對學校的困難學生進行家訪。佳縣地處山區,地勢不平,山路陡峭難行,可是他卻在短短三周時間,走遍了學校建卡的53戶困難家庭,讓更多的揚州人了解他們的情況,進行幫扶。他也多次發信息給家人,讓愛人寄來許多衣物,給這些困難家庭帶去小小幫助。
經過兩個月的準備,他的努力終於收穫了成果:在廣陵區教體局的關心下,揚州成功舉行了「跨越千裡 榆愛同行——廣陵佳縣定向幫扶」活動,短短一天時間,揚州愛心人士便為佳縣三小和一小的困難兒童募集了近5萬元現金和若干愛心資源。
佳縣地處陝北革命老區,更是革命歌曲《東方紅》的誕生地。昨天,劉嘉正式向廣陵赴佳縣教師臨時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作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能將自己的汗水播撒在陝北大地上,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榮耀。」劉嘉說。
記者 劉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