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移動通訊設備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便捷的行動支付功能走進千家萬戶,付錢真正變成了一個簡單的抬手動作,而資產變成了手機裡的一串數字。在這個科技爆炸的時代,隨時都會有新奇技術進入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行動支付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依託強大的行動支付功能,讓我們坐網約車,點外賣,網上購物成為可能。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已經很久沒有見過紙錢了,今天我們姑且不論行動支付的好壞,我們來聊一聊在錢變成數字之前是什麼樣的。
史前世界大家都以物易物,就是說我想要你的某一個東西,我就用我的一樣東西來換,雙方認可則交易完成,這樣很公平,雙方都滿意,但有一個弊端,就是無法進行大宗交易,當然那個時代可能也沒有大宗交易。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以物易物已不能滿足交易所需,這時人們需要一種產量固定,且方便攜帶的東西來充當貨幣。由於中國古代都是沿長江黃河發展的農業文明,貝殼因其產地偏遠得來不易又光潔可人方便攜帶,當之無愧成為那時的貨幣。
不過這時貝殼的弊端也顯現出來,就是易碎,你想要是你的錢揣在錢包裡全碎了,那你得多傷心。而且碎片尖銳,不知道有沒有古人因此被劃傷。所以很快貝殼也淡出貨幣發展的歷史舞臺。了解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古代中國因為冶煉技術落後很難開採和提純金銀。所以尋求一種耐久、便攜、量大可供流通的材料來製作貨幣成為當務之急。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對青銅的冶煉技術趨於成熟,銅幣成為時下首選,可是當時時局動蕩,群雄割據,銅幣也是五花八門,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直至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才統一了貨幣標準,而銅幣也一直伴隨中國發展。
自秦統一鑄幣標準千年之後,宋朝人不幹了,為什麼呢?因為有錢了!有個詞叫腰纏萬貫,腰纏萬貫可能不是一個好事情。古代銅幣標準不同,重量當然也有所不同,我們大概算一下,一般一枚銅錢3—5克,一貫為1000枚銅錢,我們取中間值4克,一千枚就是4千克,一貫4千克,誰腰裡掛著一萬貫銅錢還能走得動路。古人當然沒有那麼傻,不會把全部身家纏在腰上四處招搖,不過也確實不方便,這時「交子」應運而生。我們現在用紙幣覺得理所當然,但是在當時,這絕對是一項大膽的創新,放眼世界也是獨一份。
交子最初源於四川成都地區,商人進行大宗交易時發現確實非常麻煩,為買一個麻袋可能得背一麻袋的銅幣。所以當地人就開設了交子鋪,交子鋪本來是為了方便大財主們存錢而存在的,財主們把錢存進交子鋪,由鋪子開一張存款證明,寫上數額等信息,這張存款證明就叫做交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起來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也越來越多的直接用交子來支付貨款。隨著交子影響的逐步擴大,需要對其進行規範化管理。
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張詠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剔除不法之徒,專由16戶富商經營。至此「交子」的發行正式取得了政府認可。正是這一步步的發展,使得「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特性,成為了真正的紙幣。從商業信用憑證到官方法定貨幣,交子在短短數十年間就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具備了現代紙幣的各種基本要素,將還處在黑暗的中世紀的歐洲遠遠拋在後面。
宋朝之後,元朝也看到了紙幣的好處,元朝效仿宋朝發行交子,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到中國時發現中國百姓使用紙幣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中國人的創造力一直都讓世界震驚。
宋朝的交子之後,歷史上發行過很多紙幣,比如明朝就曾發行過「大明寶鈔」,後因貨幣貶值被金銀取而代之。
貨幣發展史實際上也是文化發展史,在那個年代因為有這樣的需求才會發展出如此領先於世界的金融工具,這一點印證著宋朝社會的發展情況,社會安定,貿易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