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導,觀察動物的頭骨可以讓我們了解許多有關動物生存的知識,如巨大的眼窩意味著夜行性的生活(大眼睛能獲得更多的光線);巨大的犬齒表明了肉食習性;充滿了氣穴的骨骼則是適應飛行生活的特徵。
▲巨大的眼睛可以幫助懶猴在夜間覓得食物。
近日,加利福尼亞科學院正在舉辦一場展覽,遊客們可以觀賞超過640件頭骨標本,從近百公斤的非洲象頭骨到蜂鳥和鼩鼱的微小頭骨,從牙齒雄壯的河馬到形狀古怪的鴨嘴獸,你可以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觀察這些動物。
▲接近一百公斤重的非洲象頭骨標本。
▲這件流浪鼩(學名:Sorex vagrans)的頭骨是展覽中最小的標本。
這些頭骨標本中有許多來自一位退休生物學教師雷·班達(Ray Bandar)的收藏。現年86歲的班達已經不再進行收集工作,他的標本有些是在梳理北加利福尼亞海灘的過程中獲得,有些則是來自當地動物園的死亡動物。據介紹,他在20多歲的時候拿到了第一件標本——一個斑海豹頭骨,然後乘坐公共汽車帶回了家。
▲海象的「象牙」其實是巨大的犬齒,可以作為爭奪配偶時的武器,也能在浮出海面時將自己的碩大身軀拖上浮冰。
展覽的核心是400件海獅頭骨,都放在一面牆上,蔚為壯觀。加利福尼亞科學院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海獅頭骨標本,這些僅是其中的六分之一。「我喜愛海獅牆,」鳥類和哺乳動物標本管理員莫·弗蘭納裡(Moe Flannery)說,「它讓你了解到為什麼科學家需要同個物種的眾多標本。」她解釋道,頭骨的變化揭示了動物的性別、年齡,有些還能了解它們死亡的原因。例如,有些海獅頭骨上有小而圓形的洞,這意味著它遭受過槍擊,可能來自某個憤怒的漁民。
▲展覽中一面掛滿了400個海獅頭骨的牆。
展覽還揭示了人類在其他方面的影響,如狗的頭骨標本就顯示出選育的效應。對未經訓練的人來說,吉娃娃和鬥牛犬的頭骨看起來根本就不是同一個物種。再比如哈巴狗,它們的鼻子十分扁平,因此也很容易有呼吸困難的風險。
▲左下方是哈巴狗的頭骨標本,與其他狗的頭骨相比顯得壓縮很多。
展覽中還有一些互動的項目,包括一個巨大的觸控螢幕,可以讓你更進一步觀察一些頭骨標本。另一個項目是讓你透過掠食者的眼睛觀察非洲大草原。許多掠食者具有跟人類一樣的朝前的眼睛,可以很好地估計與獵物的距離。你也可以從被捕食動物的角度來看大草原,它們犧牲了深度感知,但具有較廣的視野,能夠發覺周圍草叢中的潛在威脅。
▲老虎常常襲擊獵物的脖子,咬斷脊椎骨使其喪命。
▲長在頭部兩邊的眼睛可以幫助水牛觀察周圍的掠食者。
展覽還向我們展示了噬肉甲蟲。科學家利用皮蠹甲蟲的幼蟲來清理頭骨上的腐肉,製作出整潔的標本。這些蟲子吃起腐肉來又快又徹底,而且在清理脆弱標本時特別好用。你可以在展覽櫃中觀察皮蠹甲蟲工作的情形,如果感覺噁心的話也不必驚慌,它們不會從柜子裡逃出來——即使逃出來的話,也不會對活著的生物感興趣。
▲疣豬的獠牙既是挖掘尋找食物的工具,也是防禦時的武器。
▲顧名思義,盔犀鳥具有像頭盔一樣的頭骨,套在突出的喙上面。
▲納氏臀點脂鯉(學名:Pygocentrus nattereri),俗稱紅腹食人魚,其咬合力能達到自身體重的35倍。
▲在恆河豚頭骨前端有一個圓錐形的結構,使它們能夠在渾濁的河水中進行回聲定位。
▲河馬具有十分雄壯的牙齒。
▲從上到下依次是恆河鱷、亞馬遜河豚和長吻雀鱔的頭骨,它們都具有長長的吻部和數量較多的牙齒,以用於捕食體表光滑的魚類。
沒想到吧,看似平常無用的頭骨竟然蘊藏著如此大的學問!Author:小木蝶
Editor:rl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