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說:「服裝塑造一個人,一個不修邊幅的人是沒有影響力的人。」狄更斯說:「無論你做什麼,都要注意你的儀表。」據美國一次形象設計的調查顯示,76%的人選擇從外表來判斷初識者,60%的人認為外表和服裝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毫無疑問,服裝不僅能在視覺上傳遞出穿衣者所屬的社會階層的信息,而且還能幫助人們建立自己的社會地位。
在大部分社交場所,如果想讓自己看起來是屬於這個階層的人,那你必須要穿得像這個階層的人。正是這個原因,那些豪華高貴的國際品牌的服裝,儘管價格高得離譜,卻不乏出手不眨眼的消費者。現實生活中,人們習慣把高品質的服裝與優秀的人、不菲的收入、高貴的社會身份、一定的權威、高雅的文化品位等聯繫起來,認為出色、昂貴、好質地的服裝才能代表事業上有卓越的成就。
外在形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雖然形象的概念與外延很大,但是著裝絕對是當中最重要的構成之一,這種觀點已經得到大多數人所認同。
跟人談話時,我們最先看到的就是對方的衣服,而多姿多彩、形形色色的服裝中又都包含著豐富的心理內涵和社會意義,所以不可不察。
下面,根據幾種穿衣習慣探索穿衣者的心理和性格。
1.衣著樸素
這類人穿著樸素,不喜歡穿華美的衣服,他們大多缺乏主體性格,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由於一心要彌補自己自卑的感覺,所以他們總是希望對別人施予威嚴。
如果遇到這種人,切忌跟他們爭執不休,因為越是自卑的人往往越想掩飾自己的自卑,為了保存僅剩下的一點點面子,他們會跟你喋喋不休地爭吵下去。殊不知,這對和他人維繫關係有害無益。這種情況下,你應該大度地承認他/她的觀點,這樣他/她反而會感到你很寬容,願意和你推心置腹。
2.衣著華麗
在大庭廣眾之下,我們總能發現某些人喜歡穿著引人注目的華美服飾,這類人大多有強烈的自我顯示欲,不僅喜歡出風頭,而且對金錢也有特別迫切的欲望。如果看到這類身著華服的人,或同事、朋友中有這樣的人,你最好多誇獎他/她江堰市的服飾,要想避免跟這種人為敵,滿足其膨脹的顯示欲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3.穿著時髦
這類人完全不理會自己的嗜好,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歡什麼,他們只以流行為嗜好,跟在流行的後面跑。他們的心底裡經常會出現一種孤獨感,情緒波動也比較頻繁,經常感到不安。
4.對時尚不屑
這類人對於流行的狀況毫不關心,可以說他們的個性十分強硬,但也有一部分人是不敢面對外面的花花世界,所以才把自己關在小黑屋裡。這種人覺得,假如跟別人同調,那無異於失去了自我,於是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處處標新立異,結果周圍的人經常被他們弄得索然無味。
5.對時尚不冷不熱
這類人對流行既不狂熱,又不會置之不理,改變穿衣也是一步步實行。他們處世態度中庸,情緒比較穩定,一般不會幹什麼出格的事。這種人大多比較理性,不會過於順從欲望,更不會盲從大眾時尚,他們習慣於保持中間立場,適度地逐次選擇適合自己的部分來應用。這類人能做到適度地尊重他人的主張,為人比較可靠,值得結交。
6.突然改變著裝嗜好
小劉是某公司職員,到目前為止,他一直穿戴固定式樣與格調的西裝。可有一天,他突然穿起了瀟灑的夾克、鮮亮的長褲,完全是煥然一新。從表象或精神方面來看,小劉的內心應該受到了某種刺激,以致他在想法上發生一些變化。同事們也都好奇地猜測:「他今天有什麼事嗎?」「他遇到了什麼問題?」其實,在這類人的深層心理裡,往往懷有某種新的意思,要麼是逃避現實,要麼是徹底改變生活方式。
遇到這種突然改變自己著裝嗜好的人,如果你想繼續跟他保持良好的關係,最好顯得不當一回事兒,或者讚美他穿什麼都很有型,這樣他的心靈大門一定會向你敞開。跟別人質疑的態度相比,你承認的態度要強很多,甚至能幫你贏得對方的回報一讚美。
人原本就是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為了將自己的廬山真面目隱藏起來,才穿上了衣服。儘管沒有人願意讓人從穿著上看出自己的職業和經濟能力,而是想充分發揮個性,然而,令人們不曾想到的是,正是那些自己所喜愛的衣服,包括顏色、質料,將自己性格特徵和心理狀態毫無掩飾地呈現出來。有人形象地將衣服比喻成人的第二皮膚,確實有那麼幾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