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學生的父母會發現,課改一大變化,就是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有了科學課。而且教育部還規定,科學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科學課與語文、數學一樣,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習,且性質由啟蒙課改為基礎課。
孩子的科學素養需要從小養成。擁有科學素養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簡單地說,兩點:理性的頭腦和動手的能力。
在這一點上,國外走在我們前端。學齡前的科學啟蒙在國外發達國家是非常主流的啟蒙教育之一。科學啟蒙並不是為了讓孩子專注於高科技問題,而是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和運用科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孩子而言,科學思維的缺乏,也會帶來學習上的困難。
越早進行科學教育,越能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越有利於孩子創造能力和探究精神的養成。
對於幼兒來說,科學素養如何養成?
最簡單有趣的方式就是帶孩子玩趣味科學實驗。複雜的原理,通過一個小小的遊戲,讓孩子動手做一做,玩一玩,再稍微講解一下,就能輕鬆理解,瞬間點燃孩子興趣。
還等什麼,快帶孩子一起來玩科學小遊戲吧。
趣味指數:★★★
材料準備:鉛筆,塑料口袋,水。
步驟:
1、將塑料口袋倒滿水。
2、將鉛筆削得尖尖的,然後將水袋提起保持穩定,用鉛筆的尖端慢慢刺入水袋直插而過,口袋裡的水卻沒有漏。
科學原理:
塑膠袋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有遇熱抽縮的特性。當鉛筆很快地刺穿塑膠袋時,摩擦所產生的熱會讓分子彼此牽引而緊縮,使塑膠袋與筆桿之間密合起來,所以水就不會漏出來。
怎麼樣,是不是讓人腦洞大開?這些實驗生動有趣,容易操作用家裡常見的材料就能完成正好適合疫情期間孩子們在家學習的需要。
父母和孩子們一起動手做,不僅讓孩子們漲知識,還可以一起見證奇妙的科學,嘻嘻比上課還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