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大道五步功法實修精要

2021-02-07 內丹

時至今日,自己也早已不再追求所謂氣感、通絡、功感功景,能做的惟有深入世間歷景煉心,於工作、於家庭、於社會,對事對人都要負起責任,無愧於心做人,精進修行,以天地為師,以眾人為師,證萬物空性,悟般若智慧。 


     氣功修煉的最高境界應是從有為而無為,以致「無為而無不為」,從而離苦得樂,身心自在。但作為一個初學者甚至還未初窺修煉門徑,卻要求他以無為之法練習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最終會空耗時日不得長進,耽誤了大好時光,豈不可惜。所以,我的體會是:以有為法楔入,以無為法成就,才是切實可行的修煉法門,也就是說在金丹大道修煉的每個次第階段,除了傳統的所謂丹訣心法,還應有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功感功態,針對每個人不同天賦資質稟賦的具體心訣,正所謂「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古人早有論斷,各位同修自能心領神會,不必贅述,至於具體的有為心法,將在下文以我自己的實修為例,逐步展開闡述,揭示如何從有為進入無為,由必然進入自然之路。 


     關於金丹大道,不同門派、不同師承、不同文獻記載各有表述不同,但基本修煉次第大同小異,並無不同,但在具體修煉實踐當中,很多人往往會覺得迷惑不已,好比一艘小船進入了一個縱橫交錯,布滿溝叉的迷宮般的蘆葦蕩,看不到通往目標的通衢,看不清方向和目標,從而迷失自己的修煉之路,最終在是是而非的疑惑中原地打轉而終生無所成就。很多人,還會按照功法當中的修煉次第,提前給自己劃出了一條道,在典籍中前人已經成就過的功景描述中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認為每一步就應該是這樣的或那樣的,自然就落入了前人的窠臼之中而裹足不前。豈不知,這其中最大的理解謬誤在於:這些描述是當你修煉達到那個層次後,用來對比和印證的,並不是提前按照那個次第修煉的,俗活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個人機緣天賦資質各不相同,千人千面,性情體質稟賦各有千秋,怎麼可能都和已有功法中的過程一樣呢,因為氣功修煉從來就不是一個邏輯推理和數學運算過程,在你沒有實修實證某個境界之前,你永遠不知道你下一步打開的修煉之門背後會展示怎樣的場景,只能從前人的描述中想像猜測,甚至以為有些只是神話傳說、幻想和比喻,卻不知:「道」就在那裡,無論你看見看不見,承認不承認,都無礙於其無始無終的本質。 



     唐代高僧永嘉玄覺大師說過:「大象不遊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我的氣功修煉之路,在修煉次第大的方向上,和師承均能一一印證,無出其右,證明古人所述真實不虛,但在每個具體的階段,具體的功景功感功態,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進階之功法心訣,卻又因時因地各不相同,時有變化,正所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正宗玄奧義理和自身實踐相結合,才能找到自己正確的修煉成就之路,希望各位修煉者詳察之,必能舉一而反三,從而在修煉之路上突飛猛進,萬裡之遙只在須臾之間。


我從小體弱多病,當年步入氣功修煉之路也是機緣使然,並無刻意求之,從修煉的初始就是以童蒙稚子之心態和有限的理解開始的,並沒有學習大篇的理論典籍、氣功經絡學說什麼的,只是從傳統武術,站樁,氣沉丹田開始的。所謂氣沉丹田,並不是硬氣功或者叫做外家功夫的那種剛猛的吞氣式的氣沉丹田,而是以柔和的捧起灌頂,雙回氣,收入下腹(下丹田),同時配合站樁,讓自己的丹田逐漸充實飽和起來,並漸漸有了熱感,試想一下,如果一開始就打坐入靜,意守丹田,誰又能找到感覺呢。

 

問題一:下丹田的位置?剛開始修煉的人可以把它準確定位在肚臍下三寸小腹正中線上,如果難以感知,可以找到位置後用手指適度按壓,讓自己腦海中有個位置記憶,然後在站樁時將意念若有若無存想此處即可,至於站樁,無論採用太極樁、混元樁、無極樁、形意樁都無礙,具體姿勢在此不作贅述。等下丹田真的有了氣感、熱感、跳動感、收縮感,其實具體位置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因為那時丹田會自然顯現出來。 


問題二:丹田找到了,那麼如何意守,才能事半功倍,得氣快,長功快呢?

     

很多人以為,只有斷絕念頭,壓制腦海中的雜念甚至思想,才能算作入靜,意守丹田才會有明顯功效,甚至很多師父也是這麼教導學生和弟子的:排除雜念,心無旁騖,不要胡思亂想。有誰認真反思過,真相真是這樣的麼。有人會引經據典說,老子《道德經》說過:「致虛極,守靜篤」,以為那就是一念不生的境界,那就謬之千裡。事實上,要想達到甚深入靜狀態以致虛空大定,並非是靠排除念頭,一念不生來達到的。說的直白一點,正常人只要生命存在一刻,思維就不會中斷,正所謂前念已滅,當念現前,後念已生,念念相續,生命才得以延續,如果刻意排除念頭,其實是用大腦的另一個區域的功能去壓制當下正現前的這一個大腦區域功能,其結果只能是大腦勞作更甚,適得其反。禪宗六祖曾說過:「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祖師大德尚如此,何況我輩乎?

     

只有徹底放下內心的執著牽掛這個因,才能達到將心安放於虛空與安寧境界的果。如果未能明了這個「因」,一味追求那個「果」,那是捨本逐末,緣木求魚,越想追求「恍兮惚兮」的虛無境界,就越不能靜心,因為你始終念念不忘那個「果」,也就始終不能放下內心的執著,也就無從發起這個「因」,箇中因果,需自己細細體味。 


我的個人體會是,當具有一定的修煉功夫後,你會明白一個道理:


1、入靜時儘管有雜念,甚至還可以提起一個念頭來觀照,只有不執著於念頭,任其遷移流轉,讓其自生自滅,不要去思慮它,不要去分析它,只做一個旁觀者,觀望一個又一個念頭來來去去,最後消弭於無形,正如一面鏡子,照見天空飛鳥划過,不留影像,空空如也;又猶如波浪相續的海水,一波連一波,一浪接一浪,生生不息,最後仍歸於海水,大海深處仍是靜水深流; 


2、入靜時也不懼雜音噪聲,真正的功夫大成者,絕不是在萬籟俱寂、荒無人煙的荒野山林練成,那樣會墮入頑空,成為所謂沉空守寂的「鈍阿羅漢」。《楞嚴經》卷六《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中所開示的也是這個意思,「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只有在繁雜鬧市中,滾滾紅塵中能收心蟄伏,心靜如水,才是真正的降伏其心,才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如能體會其中真意,有一天你會實證,念頭和聲音都是你修煉的助緣,在不知不覺間進入了「恍兮惚兮」的功態,身心俱空,自然百脈皆通,此時後話。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金丹大道五步功法修煉次第:築基煉己—>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在這裡我把自己修煉過程中的一些心得訣要按傳統功法的修煉次第逐一闡述。

    

第一步,「築基煉己」。這個「己」是天幹地支當中所說的「戊己土」,位置在中央,有人理解為「築基煉心」之意,也有其道理。我的理解應為「戊己中央土」,在功法中引申為中宮丹田之意,也就是說前人所謂之百日築基功夫,還是從丹田開始的。在這個階段,需用有為之法,也就是說關注兩點: 


1、呼吸。在這個階段,要把呼吸練習到「細、柔、綿、長」,個人不贊成用所謂「武火」來使丹田產生氣感和熱感,因為粗重的呼吸對初練者而言很難掌握火候,容易岔氣,頭昏腦脹甚至血壓升高,產生「走火入魔」現象,那時再去糾偏豈不是進一退三,得不償失;具體做法是:慢慢地數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為一息,從開始的數十次直至數百次;假以時日,慢慢地你會突然發現呼吸變得綿柔細長了,自己也忘記了「數息」,不知不覺變成了意識順其自然跟著呼吸流動,即所謂「隨息」;再往後,定力加深,就變成了「觀息」,感覺自己的意識變成了一個旁觀者,無為而治了;調息的高深境界自然就是深入虛空大定之後的的呼吸暫停,即「止息」,當然只是短暫的,抑或是氣息若有若無,感覺好似停止,其實還是有的;如有人宣稱「數小時」、「數日」浸入水中,埋於土中不呼不吸,不是虛妄之言既是魔術戲法,不可全信之。 


2、意識。這其中有一些訣竅,比如將意識若有如無、若即若離地寂照下丹田,勿忘勿助,不刻意凝神,守得住就守,守不住也可暫時放下,總之不強求,不執著是關鍵,所謂「知而不守是功夫」;惟有用不溫不火的「文火」,讓自己的呼吸平穩下來,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才能做到水火既濟,坎離交融,心腎交合,身心寂然常照,先天一氣自會從虛無中來,很快築基小成而產生真氣真陽,這也是古人所謂的「玉液還丹」過程的開始。 

     

第二步,「煉精化氣」。這一步是古人所謂「小藥過關」階段,也即是「產藥」的過程。具體做法就是眾所周知的打通任督二脈,或者叫做小周天功法。其實嚴格說來,人體內的奇經八脈、十二正經生來本來就是暢通的,只是後天精氣神的勞損,才會慢慢堵塞,最終導致病症現前,即所謂古人所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渠道本來就在那裡,只是裡面水流乾涸了而已,沒有了精氣神滋養,需要通過後天的氣功修煉來彌補虧缺。 

     在這個階段,氣息從背後督脈逆上三關會困難一些,從下鵲橋至尾閭至夾脊至玉枕,儘量不要以意領氣強行過關,意通周天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丹道周天,不能過關只說明真氣不足,此時仍需返意與下丹田,寂照靜坐,能量充足之時自會通過,無需過慮;接下來的百會至天目至鵲橋至重樓至羶中穴(中丹田)應該是水到渠成,好比天門洞開,千帆直指,只需注意舌抵上顎,搭通鵲橋即可;氣息到了羶中穴的位置,也可能會停留一段時間,感覺心窩部位發堵,不甚暢快,此時可稍加意念,用逆腹式呼吸法在呼氣時稍稍意引下行,也許須臾之間,泉水澗落,直透中黃,心胸部位豁然開朗,此時下丹田一片溫熱,微微收縮跳動,此步功法已成。 

     

說明一點,「胎息」和「馬陰藏相」出現都是在小周天階段發生,這是我個人實證體驗,真實不虛,後與師承典籍以及丹經印證對照,方知前輩古人誠不欺我也。如有疑竇可在自己實證此階段後驗證,具體功景此前文章有述,可參照。 


     

第三步,「鍊氣化神」。這一步是古人所謂「大藥過關」階段,也即是「採藥」的過程。具體是指真氣疏通全身四肢經脈,也叫大周天功法。此時,可變為意守體腔,即同時將意念分散到中丹田和下丹田連成的線上,寂照上半身體腔,將中丹田和下丹田守成一個連片的虛空境界,對於打通大周天很有幫助。等真氣充足後,自會尋全身經絡通關,不需意念引領,要知道全身四肢奇經八脈、十二正經,以致別絡、孫絡、浮絡,人的意識思維如何引領的過來呢?如果非要以意領氣,只恐怕心神散亂,顧此失彼,走火入魔也不無可能,此時全憑無為之法自然功成了,切切。 

     

有人也許會感到疑惑,修煉到這一步,不用任何有為之法,怎樣才能將中丹田和下丹田守成虛空一體呢,真氣不發動,不能自尋經絡通關如何是好呢。有時會覺得站樁或者打坐,不能很好地進入功態,甚至沒有什麼功態,也屬正常,此時不要心浮氣躁,因為這說明人的顯意識即後天意識還很活躍,未達泯滅,先天意識還未升起,越著急越希望進入功態就越不能得之,在文章前面如何意守丹田部分闡述過其中因果關係。很多人都聽過前人說過的一句話:「久坐必禪」,我的體會是,在修煉的初級中級階段,站樁或打坐的前半段時間也許沒有任何感覺,但當堅持站樁半小時以上以致更長時間或打坐堅持一小時左右以致更長時間時,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忽然之間進入虛空狀態,也就是說先天一氣自然出現,在實修過程中定會感受其中之訣要。 

     

怎樣才算「大藥過關」呢,當然不是意通大周天甚至氣通大周天也不算究竟,真正的「採藥」完成是有真實功景的,重陽祖師曾經描述過:「當此之際,泥丸自覺風生,從天吹下,灌入玄關兩目之中,徑通周身,關竅齊開,骨節如斷,酸軟如綿,心冷如冰,丹田如火,身心欠爽。」我自己的體驗可參看《我的氣功修煉之路》中有所描述,不再複述,正可印證此種景象,「正是採藥之時,先天適至之侯。」 

    

小周天與大周天打開之時,皆有真實景象,絕非意想可為。而且真氣發動之時,後天意識泯滅,自身無法做主,全憑真氣所為,其間變化,皆須親身證驗乃知。大小周天打通以後,不須故意練功,真氣自會沿全身經絡擇機擇時灌注不息,不受行住坐臥所限,不受呼吸所感,不隨意念所轉,純粹任其自升自降,妙不可言。 

    

第四步,「煉神還虛」。到這一步,也即「得藥」過程,通中脈,開頂門,乃至陽神出現。由此開始由命功轉入性功修煉,重陽祖師《五篇靈文》有述:「始則凝神於坤,煅煉陰精,化為陽氣,薰蒸上騰,河車搬運,周流不息。次則凝神於乾,漸煉漸凝,漸聚漸結,結成一顆玄珠,大如黍米,恆在目前,一得永得。先天虛無真氣,自然歸之。」說的就是從大藥過關,結成金丹,進一步修煉至乾坤(上下丹田)相通相連的過程。所謂煉丹,就是真氣上騰,升上乾宮,心腎相交,水火既濟,鉛汞相融,煉成如意之珠,所謂坎離交媾,先天初現,一陽初動之際既是還虛功成之時。等身體內的中脈通道打通了,頂門打開後,假以時日,待先天元氣充足,自會陽神出竅,勉強不得。 


1、通中脈,開頂門。所謂打通中脈,並不是在身體的中間有一個真實存在的經脈或真氣循環通道,而是在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乃至頭頂虛空處建立一條神經意識反射通道,在這個通道的引領下,周邊深層次的脈絡都會進一步疏通,在體內真氣能量和意識的結合作用下,為陽神出竅打下基礎,循此路徑,陽神可出,即「身外有身」。 

     

此時可在繼續溫養中下二丹田的基礎上,間或移神上丹田,對真氣打通中脈乃至開頂會有所幫助,但不可時間過久,因為此時中脈未通,意念停留頭部,會導致氣血上衝頭頂,輕則頭昏腦脹,重則血壓升高,產生危險,不可不慎。此階段屬於從「有為法」轉為「無為法」的高級功法之進階,意識的輕重、火候的強弱,如無師承指導,不好把控,需三思而後行。此時也不是全憑無為之法而成,也有訣竅和法門可用,可在不著意呼吸,不執著意念的前提下,用「觀想法」假想身體中間有一個拇指粗細的藍色管道,此管道筆直光滑,吸氣時頭頂虛空中日月山川之能量由頭頂百會穴順中脈管道灌入體內,瞬間直達海底輪(會陰穴),呼氣時由海底輪沿中脈通道上升瞬間衝出頭頂直至虛空,好似發射狀。 

     

那麼每次練功時觀想多長時間為好呢,如何把握也是一個訣竅。如果觀想時自己意念過重,三至五分鐘即適可而止;如果自己的意念能做到若有若無,輕描淡寫,那麼則可順其自然,在觀想中不知不覺間忘了這個中脈通道,漸而進入恍惚狀態。經過這種有為之法的練習,真氣能量在身體中間的反射通道自會建立起來,但並不意味著中脈就可打通,真正的打通中脈,開頂門是在深入空定的狀態下,恍兮惚兮之中,在毫無意識準備的前提下瞬間發生的,驗證的標準就是身體徹底的虛無通透,頂門好似大開,猶如頂蓋不復存在,周遭感覺涼意,與虛空能量相同,氣場相聯,此時無需採氣,不採為採,身體自身能量場已與宇宙能量場成為一個整體,此中感受,需實證才能得其真實功景,非想像能知,之前在《我的氣功修煉之路》一文中亦有描述。正所謂有意之間練功,無意之間成功,也就是前文所述「以有為法楔入,以無為法而成就」的真實含義。 


2、陽神出竅。在此虛空大定中,元陽之氣日足,只要堅持神守黃房,金胎自成。具體做法就是:待某一日功中穩定的性光突然之間變得「天花亂墜,雪花飛舞」,這就是胎神氣足,要出陽神了。此時天門已開,真氣流通順暢,意守哪裡都無不適之感,可意守頭頂百會穴,觀想自己體內意識和能量的結合體由百會至頭頂虛空。但這也只是一種意識訓練,屬有為之法,能出則出,如不能出,仍然守住空定,真正的陽神出竅,其實也是在無意之間,因無為法而成的,待某一日機緣一到,自可出神。 

     

很多人道聽途說,從古人典籍中,從他人描述的片言隻語中,甚或自己的想像,臆測陽神為何物,以為真的就是聚則成形,散則為氣,顯形則肉眼可見,隱形則飛天遁地,甚至萬裡摘花,呼風喚雨。修行人常說的一句話:破迷開悟,如果深陷迷信不能解脫,又如何開悟呢?我今以自己實證之真實體驗,做一描述,有緣人自會一目了然,知其真假虛實。 

    

我的體會是,在「煉神還虛」功成之初,會常常感覺有個東西從頭頂冒出去,好像是氣流,也好像是電流之類的能量,好似頂門的百會穴髮根處有那種微風吹過,小草瑟索的感覺。直到有一天深入禪定中感覺有個雪白色的小人從頭頂冒出去升到空中,正是所謂的「元嬰」,陽神的初級階段。我的感覺是,此時人的後天意識已經明顯淡化、隱退,所謂先天意識也叫元神開始發揮主導作用,在穿透我們身體的宇宙能量場的感應下,自我意識通過頂門與宇宙能量場接通的感覺,也即大腦中意識的一部分好像離開了身體,開始天馬行空,不是真的有一個陽神飛出體外,只要自己心不迷性不亂,安坐不動,收功後自然形神俱在。「還虛」後可以讓自己更容易進入甚深的禪定,在定中會見到皎潔如月光或金黃圓潤之光,是所謂「真心自性」是也。見到此光,方為明心見性,見到了真我,也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 


     

第五步,「煉虛合道」。也即是粉碎虛空,成就虛無合真的境界。其實「煉神還虛」的深處就是「煉虛合道」,「打破虛空為了當」,要想達到虛空粉碎,必先打破虛空。這個「虛空」不僅包含意識思維之中的虛空,也包括傳統意義上的現實三維宇宙世界的虛空,即使加上過去現在未來時間和空間組成的四維世界也不算究竟,修煉到高層次境界,你會親證多維次和零維次空間的存在,即所謂「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境界,直至自性與虛無冥合,太空亦無,「中」亦無,「法」也無,虛之又虛,無之又無,直至無可虛無,方能到達其極致。如果非要用文字語言表述,那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很多人把氣功修煉看成神學玄學,甚至迷信,以為「煉虛合道」就是白日飛升、成就天仙地仙大羅金仙什麼的,真乃大謬也。《六祖壇經》開示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自古到今,眾多修煉者囿於思維的藩籬,前人的窠臼,裹足不前,而不能成就,世尊釋迦摩尼也說過:「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眾生覺則為佛,佛迷則為眾生,破除了妄想和執著,當可明心見性,即所謂天人合一,以致合道。只要我們堅定信心,致力於實修實證,那麼日常衣食住行當中,行住坐臥之間皆可修行,甚至「掄刀上陣也是見性」,煉虛合道又怎會是遙不可及的呢。 

     

言歸正傳,經過前面幾個階段的「產藥、採藥、得藥」之後,周身元陽祖氣,時時發生流轉,由總脈分入支脈,由支脈分入全身,日日灌溉滋補,身體裡的陰氣寒氣,時時減少,陽氣日漸充盈,等陽氣布滿全身,肌肉筋骨,五臟六腑的機能都會發生變化,自然達到「神滿不思睡,氣滿不思食,精滿不思淫」的境界,而且此時打坐時很容易進入虛空大定的功態,也即是換身功夫已完成。 

     

繼續深入下去,有一天在定中忽然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意識體驗,有時候忽然感覺自己的另一個身體開始向上漂移,離開了這個真實的身體,有時是整體分離,有時是先腿腳再頭部,當這個無形的身體(我的認識:其實是意識的作用)升到空中離身體數尺距離之後做短暫停留,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奇妙而又震撼,如沒有心理準備,甚或會受到驚懼(提示:當持「見相離相」之念,謹記「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此時忽然之間感覺身體內具備了無限能量,以不可想像的速度倏忽之間進入另一個空間,自我感受是:高速飛行和強烈的失重感,穿越金石,無所阻礙,彈指間穿越其它維次的空間。在這中體感當中,自我感覺身體一會穿越幽深黑暗的地下,忽然來到一個光亮色彩斑斕的不知名空間,還能看見奇妙的圖案和文字符號;一會向上飛行,現實世界中的大地河流轉眼消失;一會銀河廣寒,星辰划過;忽然間進入一個雲蒸霞蔚,色彩奇異甚至想像中也不曾出現的空間,不知何處;正如古人形容「飛升可至九天之上,瞬息可行萬裡之遙,光華與日月並明」。自我感覺現實文字難以描述其萬一,可以借用一個當下時髦的詞來表述:「穿越」,感覺那不是現實意義的三維空間,是另一個維次的空間;我乃凡夫俗子,沒有開悟,不明就裡,只能如實表述,聽者不必當真,一笑了之即可。 

     

特別說明的是,這種感覺和甚深入定狀態下的飛行幻覺體驗不同,自我感覺意識清醒,甚至身體高速移動穿越不同空間時,能清楚地感知身體四肢的存在,不是那種恍恍惚惚或者半夢半醒之間的狀態,也就是說自己的陽神在當下遨遊,自己仍是一心不亂、了了分明的,也即是定慧等持的,此時不是迷醉於奇妙景象而不知返,應是仔細分辨,止觀雙運,在此功景下明了萬物的實相、宇宙的真理、有情生命存在的意思(當然也包括人類自己),從而開啟大智慧,了悟眾生一體、佛我不二的終極之究竟。正如先前所述;只要心不迷性不亂,安坐不動,收功後自然形神俱在。這種體驗也許有的人在催眠狀態下或者半夢半醒混沌恍惚狀態下偶然可以實現,但那是可遇不可求,不能做到隨心所欲、收放自如、來去自由,更不可能只憑一次的出體就能達到修煉的目的,因為從微觀說,自身中脈未通,頂門未開,先天元氣未足,不是自然的移神出竅;從宏觀說,自身氣場未能與宇宙能量場融合,最終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旺火炙空鼎,最終耗損精氣神,以致損害健康。我們修煉所追求的目標是先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直至明心見性、天人合一、究竟圓滿、復歸無極,如果不是從基礎修起,只是追求功景,則毫無意義。 

     

有人說陽神出體之後,即有許多神通,本文之意不在於此,在此不作討論,無論怎樣,作為一個修行之人,忌外露光芒,裝神弄鬼,那會和修行的本意南轅北轍,應宜抱道遊然,謹慎涵養。道家講「身外有身」,功夫深到一定境界,何止一個身外身,會感受到百千萬億化身,充塞天地。有時會感覺自己像山脈一樣高大,甚或與山脈合為一體;有一天會覺得自身氣場無限向外延伸擴展,深入禪定中恍惚之間覺得自己變得無比高大,頂天立地的感覺,古人所謂「充塞天地」、「天人合一」,然後天地和自己慢慢地收縮變成一個沒有邊際的極薄的平面(我的個人感覺),在這個平面裡,有無數條柔和的白色光線,又好像是無邊無際的白霧,混混沌沌,一片白茫茫,沒有長,沒有寬,也沒有高,一切都靜止了,停頓了,這種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狀態應屬「零維次空間」的範疇。 

     

老子在《道德經》中描述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這個道,就是宇宙的規律,天地萬物的實相,也即《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云:「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修煉至此,親證「道」的本來面目,算是初步「合道」了。繼續深入修煉下去,直到有一天,這個無邊無際的混沌也在定中融化分解了,天地萬物和自己的身體分解為無數塵埃顆粒,遍一切處,感覺處處有我,無處不是我,又何止百千萬億化身。至此進入古人所謂「虛空粉碎」的境界,深入「煉虛合道」。此時真正感受到「形神俱妙,出有入無,煉神與太虛同體,返乎無極之真道,合乎元始之妙境」。 

    

此時陽神出竅功能自當存在,只是已經收放自如,進出無礙,無需刻意守候便能得之。那麼修煉至此,該用什麼訣竅和法門呢,世尊釋迦摩尼說:「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此時應該沒有什麼有為之法可用了,但不要忘記,我們仍然只是凡夫肉胎,生活在人間煙火的當下,千萬不要迷失了自我,以為自己功力非凡,上天入地,成仙成佛了,那是無稽之談,如果不明此理,那麼大道將不復存在,誤入魔道歧途,萬劫不復。修煉不得法,真妄相攻,精神異常者古往今來不是沒有這樣的例子,應引以為鑑。此時仍當繼續入靜內守,做到定慧等持,止觀雙運,在精神內守、返觀自察、智慧現前的清淨平等客觀心態下思索宇宙的真理,萬物的實相,人生的意義,進而提高自己的心性修為,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現實生活則會更具指導意義。 


(結語) 

    

作為一個氣功修煉者來說,無論從哪個法門,哪個流派起修,終極目標都是一致的,正所謂萬法歸宗,不二法門,即萬法平等,無有高下。微觀而論,是修身養性;宏觀而論,即上與天應,下與人和。天,指的是宇宙的規律,萬物的實相;人,指的是人我眾生的真心自性,也叫佛性、法性。 

    

修行的目標就是要開啟大智慧,參透宇宙真理和世間萬物實相。具體做法當然就是通過一定的修練方法,開啟先天而非後天的所謂智慧,才能做事做人客觀公正、不急不躁、利己利人,在智慧現前的狀態下做出的事、說出的話才是最真實、公正、客觀、無私,不落邊見,真正做到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破除我執之心,從而讓自己身心自在無礙,得以離苦得樂。如果不是以此作為修行目標,即使天天站樁或者打坐,天天在自己的身體上做文章,追求氣感、通絡等等境界,沉迷其中,永遠只能在自己的肉體上折騰,也就很難上升到修行的高功夫層次,只能是枯坐枯禪,空耗了大好時光而不得開悟,豈不憾哉! 

    

本文不是練功次第的指導,也不是完整功法闡述,只是個人修煉心得,之前未及詳述部分,片言隻語,不成體系,望詳察之,以免誤人誤己。因俗務繁忙,匆忙寫就,不甚完善,文字未曾潤色,邏輯性也不及修正,甚至有些段落可能會詞不達意,也算是自嘲「洗盡鉛華呈素姿」吧,惟願各位同修有所揚棄,有些許啟發,即達吾意,我心足矣。 


回向偈


萬華落盡,十道皆歸;有情因果,無情無生;


空見紅塵,真性自在;世出世間,無始無終;


萬物空性,般若現前;大道至簡,無修無證;


眾生一體,虛空非空;皆當超越,殊勝圓明。

相關焦點

  • 上古仙法,快速成丹 | 玉清九轉金丹修持法(太觀神法)羅浮山面授第三期
    證道之旅的在首都北京主辦了兩期《玉清九轉金丹修持法(太觀神法)》面授,使得一眾有緣人能零距離接觸這門隱世近萬年的神秘丹道,親身體會到了上古仙道與眾不同的魅力,後續不斷有眾多傳統文化愛好者來電諮詢的要求下,為感念仙師傳授的恩澤,同時為了讓這門上古絕學能惠及更多有緣人。北京證道之旅特舉辦第三期《太觀神法》面授。
  • 金丹大道修煉完整功法
    先把雙腿放平,貼著坐凳,同時要把腰腿放得很鬆,隨即先蜷盤右腿,把右足的後踵,輕輕牴觸「會陰穴」(穴在前陰與後陰的中間)。再把左腳蜷盤,同時將左足的後踵,輕輕牴觸右足的「跌陽穴」(穴在足脛彎的凹陷中)。一直到練習純熟了,腿不發麻,再改進為「單盤」,單盤也練純熟了,再進步到「雙盤」。注意頭正身直,虛靈頂勁,虛心實腹。「道法自然,靜者得之」。
  • 27個丹道秘修功法首次傳授,青城山《河車周天功》面授等你來!
    大道難求,正法難遇,如果不能發心修道,任你金銀堆積如山,也買不來要命的無常。經歷庚子之疫,更讓每位國人痛切認識到這樣一個人生真理:只有身體健康,才是我們後半輩子要拼的東西,你強大的免疫力才是最好的「疫苗」。紫陽真人又說:大藥不求怎得遇,遇之不煉是愚痴。應廣大道友的的強烈呼籲,易祥老師決定將河車周天功全部功法和盤託出,以面授的方式與道友們同修金丹大道。
  • 金丹純化法【內丹功法】
    千萬個日,月,樹,佛像,金丹在劃1一字劃圓圈劃8字劃五角星劃曲線2種劃頂角相接的2個等邊三角形2種劃底邊相接的2個等邊三角形2種劃正方形和對角線2種劃正六邊形和對角線2種上下2個等邊三角形組成的六角星,意觀氣穴中最後收入丹田。運動一半在體內一半在體外。
  • 打坐功法十三步(二)
    天地之交精,日月之交光,盤旋於祖竅之前為混元真一之精, 此即是精炁神聚在一處,三家相見,四相和合歸一,心空意空,無他無我,祖竅之前真氣曰太極,曰金丹,曰元覺,先 天乾坤,後天坎離,實為四個陰。」從初步收心求靜到四步為下手法。從五步到九步為煉丹法。
  • 《女丹經典》:一部凝結曹祥貞大師修煉體會的女性實修手冊,千金難求的女丹秘典!
    《女丹經典》,就是一部凝結「天下第一坤道」華山曹祥貞大師修煉體會的坤道(女性)實修手冊,誠為千金難求的丹道秘典!《女丹經典》,就是一部凝結曹祥貞大師修煉體會的坤道(女性)實修手冊,誠為千金難求的丹道秘典!
  • 道家秘藏功法&道家功法十三步
    修習一段時間後,接修丹田內轉法。 丹功有三要:即爐鼎、藥物和火候。爐者,行火之器。鼎者,貯藥之物。《悟真》曰:「先把乾坤為爐鼎,次搏鳥兔藥來烹。既驅二物歸黃道,爭得金丹不解生。」又云:「偃月爐中玉蕊生,硃砂鼎裡水銀平。」自古丹法皆以爐鼎為修煉首著。若無爐鼎,藥自何收?丹自何煉?偃月爐,硃砂鼎,此皆譬寓。太上無為大道,以乾為鼎,以坤為爐,蓋取乾陽健、坤陰順之義。偃月者,陰中有陽也;硃砂者,陽中有陰也。
  • 太極者金丹也
    古時修煉者修煉內丹即是把人體當作爐鼎以體內的精、氣作藥物用神燒煉,使精、氣、神凝聚可結成聖胎,聖胎是精氣神凝聚的一種能量核,它經長時間修行養成習慣,存在於無意識形態之中保持,古人稱一處一太極,處處總有一太極,將天地比做大宇宙,自己比做小宇宙,以微觀宇宙對應宏觀宇宙,丹也一樣,無處不太極無處不金丹,經前後左右上下內外的大美修行,形而上的控制凝聚之力量核稱之為金丹。
  • 西派丹道《九層煉心》解:這是一套完整的丹道功法,很詳細!
    重陰——「元氣」之下,一陽——「元精」(有時為性慾興奮現象,不可固執)來復,是名「天地之心」,即是 「玄關一竅」——生機現象。注意:此刻「精氣神」,都在「先天」,鴻潦初判(言三者混一),便可當下「採取運行」。故若「心」動「氣」馳,「精」散,還落在「後天」, 遂分為「精」、「氣」、「神」三物矣!
  • 性命法訣【實 修 術 語 問 答】
    實 修 術 語 問 答   一步功如何煉法。答:「垂簾明心守祖竅,手腳和合扣連環。」  問一心學道。答 :" 學道人心堅實,廣看丹經道書,遇明師知真偽。"  同一心禪定。答 :" 坎位是丹田 : 內生刀氣,順出是精。離位是心,內生真氣,由中發動氣血,人身脈動即化也。」  問坎水變氣。答 :" 採藥時,順出是精, " 逆回是氣。"  問吸機之闔。答 :" 吸是鼻對往下一吸氣 ; 內裡先天真氣上升。是吸機之闔,外氣下降,內氣上升。"  問丹藥走失。答 : 「丹要結成時候,因為有念在內,夜內走失元精。"
  • 高人深度揭秘修真的秘密大道本相
    最少也要先了解無極無性是什麼狀態。修成人仙,死後與普通人沒有多大的區別。攢足了能量之後才能繼續修煉煉出金丹,練出了金丹之後才能成為地仙。根據金丹能量的大小,地仙的級別非常多,人對地仙的誤解也非常多。 練成了金丹之後,就要打通通天的仙路,打通了仙路才能有機會升到天界。在金丹形成之前,基本上沒有外魔,多數都是自己的冤親債主,或者是想借體修煉的外靈。
  • 《丹道養生功》之——女丹功法
    金丹乃純陽一炁,並沒有男女之分;而修鍊金丹之法,為什麼又有男女之別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仍然需要從男女稟氣之初談起,而其源則在道。人中的男女之體,便是由大道之化,陰陽二炁以行道,相互求索而來的。即大道造化人類之初,得乾陽之炁者成男,得坤陰之炁者成女。《周易》一書中所說的「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 金丹修煉-女丹功法
    女子築基功築基功是補充體質虧損的方法,這一階段功法可以分為三步。一、入坐:盤腿端坐,右腿在外,左腿在內(此為陰抱陽)。上身端直,雙手指輕點在絳宮穴(兩乳的中間),舌尖頂住人中人,(口唇內、牙齒外)。全身放鬆,雙目合併一起,觀看鼻梁根處。
  • 道家內養功法
    道家的養生氣功,對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乃是「精、氣、神」合修的理論。精、氣、神合修,是道家修身、養神,強健體魄,求得延年益壽的養生宗旨。道家經典著作《太平經》云:「氣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故,養生當以氣為本,以精為根,以神為主。而習氣練功,則當習氣以養精,習氣以養形,習氣以養意,習氣以養神。精、氣、神、形、意,貫通一體,乃練功之妙、養生之本。
  • 《了不起的修仙模擬器》元神寄託技能一覽 全功法重生順序說明
    了不起的修仙模擬器全功法重生順序說明 劍修兩種方案: 1.北鬥金做本體,重生順序如下: 第一世:七殺金:寄託殺意貳、殺意弎、劍心通明/心劍交感、神御劍/神合劍相比北鬥金做本體裝備欄緊張,要放棄七殺劍訣中的五個劍訣和御劍術,但多5級御器上限,也比北鬥金更肉。(逆源土加5護體上限、土功法本身金丹靈氣比金功法高)
  • 還精補腦術探秘
    還精補腦之術,歷來隱秘難聞,決非一些古代醫書上的簡略文字與粗糙下乘之術,抱樸子云:"凡服藥千種,三牲之養,不知房中之術,亦無益也…房中之術十數家,或以補救傷損,或以攻治眾病,或以採陰益陽,或以增年益壽,其大要在於還精補腦之一事耳。此法乃真人口口相傳,本不書也。"所以抱樸子說它是真人口口相傳,不載於書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