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孩子總是責備的比較多,人們認為現在的孩子大多都不懂事,可是其中的大部分的責任也在於家庭教育。
孩子擁有聰明才智,最終沒有得到預料中的成功,可能是由於缺乏堅持不懈的意志力。
天賦是與身俱來,而成功是後天堅持努力的結果,鄧琳琳就這樣贏得了冠軍
在奧運會賽場上,一直憑藉自己的堅持,才贏得了體操冠軍的頭銜,十年的體育生涯,鄧琳琳承受了同齡孩子不一樣的艱苦。
鄧琳琳青春發育期身體負荷過久,便選擇了提早退役,很多人依舊會選擇與體育有關的工作,但是鄧琳琳卻堅持要繼續學習深造,最終「完美蛻變」成氣質女神。
鄧琳琳從小就有體操方面的天賦,於是父母早早地培養起來,體操訓練很是艱苦,尤其年幼之時就要開始,而鄧琳琳卻一直不肯放棄,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也一直會堅持到底。
想要完成自己的夢想,就要依靠不懈的努力才可以,父母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不是一味地保護,而是要選擇讓孩子有吃苦的精神,孩子「吃點苦」並沒有壞處,然而怎麼吃苦則需要家長的引導。
培養孩子吃苦精神,父母首先要做到這幾點
1)家長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總是覺得孩子太小,很多的事情都做不好,其實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就可以幫助父母做一些力力所能及的事情。
2)父母以身作則,積極帶動孩子一起「吃苦」
父母要主動與孩子一起參與「吃苦行動」,以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孩子,父母要建立與孩子有效溝通機會,也會讓孩子得到鍛鍊。
3)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讓孩子學著自己解決
不管多久,終有一日孩子要自己學會承擔。人生路始終還是要靠自己去走,遇到困難也要自己學著解決,懂得自己去面對。
對於孩子來說,吃苦耐勞是未來的立世之本。孩子擁有吃苦的精神,才能面對社會的激烈競爭,現在選擇讓孩子吃點苦,將來的路才能更加平順。
父母要懂得日常的「潛移默化」,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
1)培養孩子和父母一起做家務,學會付出
孩子要學著照顧身邊的人,那麼就要學著去做家務,家務看似是非常小的事情,其實不然,做家務直接影響著家庭的幸福指數。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因做家務的小事而爭吵不休,想要孩子熱愛家庭,不僅要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還要懂得付出。
孩子懂得付出,學著顧及他人,那麼才會更愛家,更懂得孝順長輩。
2)父母學會放手,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對孩子的寵愛要有度,不然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會沒有,有些孩子,一旦離開了父母,就會什麼事都做不好,毫無自我解決的能力。
人終要學著自己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不能總是依靠父母,孩子需要獨立面對學習生活,簡單的事情也會變為挑戰,從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要及早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學會照顧自己,才能照顧他人。
3)讓孩子學會分享,有集體意識
要讓分享成為孩子的習慣,懂得把好吃的分給他人,而不會有消極情緒,因為分享而得到讚美才是正確的。
分享變為孩子自然而然的好習慣,在社會之中就會變為好的美德,愛護孩子要從有利的角度去思考,不應該因小失大,即使孩子少吃一口,也要懂得分享的快樂,這樣也能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
父母的深愛,時刻為孩子做著長遠的打算,希望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父母的教育要從生活的點滴做起,讓孩子吃點苦並不是什麼壞事,反而有助於孩子日後的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