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19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來自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的「英賽特」團隊與國內國際眾多名校競爭,最終奪得大賽銀獎,成為大賽中為數不多的來自專科院校的獲獎團隊。
「英賽特」團隊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團隊供圖
組建團隊 徵戰創新創業大賽
「英賽特」項目,全稱為「英賽特智能慧眼—醫藥包裝缺陷在線監測專家」。這個項目的成員全部由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組成,其中的領頭人是大三學生林嘉豪。
林嘉豪是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智能製造學院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學生。受父親影響,從小他便對電子產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總喜歡折騰出一些「小玩意」。進入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後,他便進入精密裝備與現代監測技術研究所,跟隨老師一起做服務產業、企業的技術研發項目。從此,他不再滿足於那些「小玩意」,想「折騰個大的」。
學校的創新創業課給了他施展身手的機會,他負責的藥瓶監測裝備項目得到老師們的認可,老師推薦他去參加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他馬上在實驗室組建了一支技術小隊,把藥瓶檢測裝備打造成創業項目,雄心勃勃地準備幹一番事業。
2019年,林嘉豪帶領團隊首次出徵「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獲得廣東賽區銀獎,無緣徵戰更大舞臺。回來後,林嘉豪用三天時間復盤商業計劃書,寫了厚厚一疊A4紙,紅筆密密麻麻列出曾經被忽視的問題,鼓勵大家重新出發。
攻堅克難 突破技術難題
2020年,「英賽特」團隊再次踏上徵戰「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的舞臺。藥企要求醫藥包裝是零漏檢,誤判小於5%。為了攻克這一難題,「英賽特」團隊和藥企的生產主管抬了150斤的藥片,坐在宿舍的地上進行人工分類。有些藥片缺陷類型連藥企都沒有記錄,最終經過和藥企的溝通討論,藥片缺陷類型由原來的3類細分到現在的10類。隨後「英賽特」團隊再把每類藥片的樣本採集起來,通過人工智慧訓練,很好地識別藥品缺陷,出色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在今年的「網際網路+」創新創業舞臺上,「英賽特」團隊採用機器視覺+AI人工智慧技術技術,利用自主研發獨特的可擴展特徵匹配算法和深度學習算法兩大核心算法,應用領域擴展到解決製藥包裝過程中的種種缺陷監測難題,成功摘得廣東賽區金獎,進軍全國總決賽,並在總決賽中獲得銀獎。
搭建平臺 鼓勵青年創新創業
作為一個來自專科院校的團隊,能在眾多知名高校參賽的「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省賽全國賽中獲獎實屬不易。「這要感謝學校和番禺區的支持和培養。」林嘉豪說。
林嘉豪認為,相比本科來說,專科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具有針對性與應用性,「就像我們的校訓所倡導的——『學以致用』,我們有專門的項目課程,我從大一開始上項目化課程,學生需要把學到的東西變成一個項目,這是一個知識到成品的轉化過程,這就是專科學生的優勢所在。」此外,學校為「英賽特」團隊提供專門場地作為工作室,同時邀請校內外老師幫助學生進行技術開發及商業邏輯梳理,設立相應獎金以鼓勵支持學生科研與創業。
「番禺對創新創業扶持力度非常大。」林嘉豪說,「青藍計劃」從資金、場地、人才等方面給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支持,今年他們團隊也參加了「青藍大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今年7月,番禺區又發布了11條政策,支持創業創新。「這些都彰顯了番禺的態度——鼓勵青年人在番禺創新創業。」
目前,「英賽特」團隊正忙於改造一家醫藥企業的兩條生產線,獲得團隊創業的第一桶金。「有了資金,我們就該謀劃建廠了,我們希望將廠建在番禺,一方面便於和母校建立聯繫,另一方面也非常看好番禺的發展前景。」林嘉豪說。
整理|三文魚
來源 | 番禺區融媒體記者 陳曉潔
【來源:番禺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