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提速,兩岸青年如何融入?

2020-12-23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其中,「全面」二字內涵豐富,既體現了鄉村振興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又指明了下一階段將往擴面提質方向發力,這為兩岸青年攜手鄉建鄉創、助推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機遇。近日,由福建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與民革福建省委會共同主辦的「同心杯」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在福州市永泰縣舉辦,會議通過政策解讀、專家授課、兩岸青年交流等形式,引導兩岸鄉建鄉創青年共同探索未來鄉村振興之路。對於融入鄉村振興大局,兩岸青年有何看法和感悟?他們能否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在鄉村的大舞臺上一展長才?

現場,兩岸青年及專家學者在線上線下交流。

紮根在鄉土 處處發現美

記者問:福建有14000多個村莊,正在大力推進鄉村振興。2018年,我省出臺政策,鼓勵臺灣青年來閩提供鄉建鄉創陪護式服務。截至目前,已經有200多名臺灣鄉建鄉創人才,在福建31個縣的117個村莊參與鄉村建設。幾年來,臺灣青年紮根福建鄉土有哪些收穫?在與臺灣青年合作的過程中,福建青年發生了哪些變化?彼此碰撞出了哪些火花?

許俊雄:2018年初,臺灣見學館團隊就來到福建,最初是受到福建各式各樣的老建築吸引,渴望透過古建築的修復與再生運營,為鄉村注入一股新的活力。2019年8月,我們在永泰縣長慶鎮成立了「長慶嚴選文創設計有限公司」,試圖為長慶的花生、茶油、李果、蜂蜜、毛竹等產業打造「長慶嚴選」的品牌,通過「文創+旅遊」的方式實現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為此,我們還重新改造了長慶農技站,原本斑駁破舊的空間變成簡約現代的展售場所,專門展示加入文創設計理念的長慶農產品。2019年11月,農技站再度迎來了新的變化,我們與本地青年王巧清合作,開啟了長慶奶茶店的運營實驗,讓永泰縣盛產的水果能與茶飲相結合,甚至與臺灣不同的物產結合,創造出新的飲品,讓長慶鎮贏得了更多關注。一路走來,我們不僅拓寬了自己事業的版圖,更收穫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大陸朋友。

王巧清:在與臺灣見學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從生活中尋找文創元素,用文創提升產品的附加值。自從2018年臺灣見學館團隊在長慶鎮策劃舉辦了兩岸花生節後,長慶鎮花生的收購價格由原來的一斤10多元提高至30多元,知名度大大提升。如今,我也召集了二三十人的本地媽媽團,在農技站裡嘗試用各種農產品進行文創。比如,試著用油茶籽做油茶手工皂,試著用養蜂廢料做卡通蠟燭等等。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的東西,鄉村活化就是要將一件件美的事物活化,讓更多人知道鄉村的「美」。

近年來,許多臺灣青年紮根福建鄉村,用文創設計的理念包裝當地農產品。圖為研修營現場展出的各種文創產品。

陳怡飛:大學時,我在臺灣中原大學學習。那時,我發現臺灣的農村處處有景點、處處有亮點,這引發了我到鄉村創業的想法。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家鄉種植沃柑,借鑑臺灣鄉村建設的經驗,塑造更有生命力的沃柑產品。比如,做沃柑花茶、果乾、奶茶等,不斷延伸沃柑產業鏈。另一方面,也透過文創設計,讓產品的包裝更有詩意和美感,增加農產品的市場生命力。鄉村需要一批有思想、有創意的兩岸青年一起去營造,讓老村落變得更加宜居宜業,吸引人流回歸家鄉,從而帶動鄉村振興。

塑造好IP 村村有特色

記者問:發展鄉村遊,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不過,僅靠原生態的綠水青山,鄉村遊的發展未必能帶動鄉村產業的活化。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兩岸鄉建鄉創青年該如何實現差異化經營,避免千村一面?

林智遠:目前「石頭會唱歌」品牌除了入駐平潭北港村外,還在平潭青峰村開辦了蟳堡親子民宿、在莆田湄洲島創建了兩岸藝術民宿。我們希望遊客通過入住民宿來認識鄉村,認識在地的風土民情。村落好,民宿才會好。所以,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上,主要介紹各村落的故事。因為鄉村遊要遊出特色、遊出差異化,需要連接在地文化。在平潭北港村,我們的民宿以北港的石頭為主題,打造了一座座石頭厝民宿;在平潭青峰村,我們以當地的螃蟹為主題,設計了適合孩子玩耍的科普項目;在湄洲島,我們以宗教為主題,帶領遊客體驗媽祖文化。可以說,每個村都有不同的IP,如此便可以實現差異化經營,避免千村一面。

許俊雄:除了永泰長慶鎮外,臺灣見學館團隊還在南平市三樓村、幹坑林場等地參與了鄉建鄉創工作。三樓村擁有鳳凰梯田、千年古樟、龍鳳瀑布等充滿美好寓意的景點,抓住這一特色,我們建議打造兩岸婚紗文創攝影基地,並設計了以當地稻米為婚慶產品的「喜米」系列包裝,希望以此帶動錐慄、筍乾、洋芋粉等傳統農業活化升級,從而形成三樓婚慶產業鏈。幹坑林場被列為「福建省茶樹優異種質資源保護區」,幹坑正山小種紅茶具有很好的文創開發價值,但由於沒有統一強大的品牌支撐,影響了消費者的認知與市場行情。我們計劃將幹坑傳統的煙燻制茶非遺工藝、野生茶種、森林步道及紅茶文化等有機融合為一體,打造一條具有挑戰性、可研學的秘境旅行之路,協助打響幹坑紅茶品牌,促進當地茶農增收致富。商品是有形的,服務是無形的,創造出來的「體驗感」才是鄉村遊令人難忘的地方。

鄧啟明: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路徑就是大力發展鄉村遊。但是,並不是每一個村莊都適合發展鄉村遊。因此,兩岸鄉建鄉創青年在設計鄉村發展規劃時,一定要因地制宜。即便要發展鄉村遊,也要創新發展模式,對鄉土民俗風情和生活習慣要進行深度加工和創新設計,深層次挖掘其特色內涵,多方位演繹其表現形式,開發出具有濃鬱鄉土氛圍的鄉村旅遊精品項目,打造獨具特色的鄉土旅遊文化,方能實現鄉村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跨界做鄉創 點亮新業態

記者問: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盤活、激活、放活鄉村各類資產資源,讓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在這方面,各位有哪些比較成功的經驗或構想?未來,鄉村產業活化有哪些新路徑?

範姜峰:鄉村振興離不開城市。不論是農產品銷售,還是發展鄉村遊,瞄準的消費市場就在城市。除了大力發展旅遊業外,我們還可以思考更多元的「農業+」發展模式,以此吸引城市消費者到鄉村體驗新業態。除了旅遊外,農業還可以與文化、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試想,在鄉村的老建築裡引入國學課程,讓城裡的孩子來鄉村體驗私塾文化,一定會有不俗的吸引力。在廈門啟達海峽雙創基地內,有從事各類不同項目的臺青,如果他們的項目能引入鄉村,可以讓鄉村的業態更多元,用城市反哺農村。

王巧清:最近,臺灣見學館團隊正在協助南平幹坑林場打造茶葉品牌。以此為啟發,我在長慶鎮農技站裡推出了以幹坑紅茶為原料的奶茶產品,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由此可見,村與村之間在鄉村建設的過程中雖有競爭,但也可以有合作。未來,鄉村產業活化之路可以走出去,尋找合作項目、合作產業,變孤軍奮戰為抱團取暖。

鄧啟明:11月18日,福建省鄉村振興研究會成立,這是大陸首家從事鄉村振興研究的省級組織,成員分別來自高校、科研單位、機關事業單位、鄉村基層一線、企業和社會組織。這為福建鄉村開展鄉建鄉創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臺。尤其是高校的科研成果,可以更好地落地鄉村實施。比如,古建築的保護與開發可以結合鄉村遊、電子商務的運用可以結合農產品銷售等等,從而促進農村新業態的發展,帶活鄉村經濟。當前,福建高校有許多臺籍教師,可以發揮兩岸青年教師的專才優勢,共同為新一輪鄉村振興事業出謀劃策。同時,他們還可以與兩岸農業企業攜手合作,讓研究成果走進鄉村,助力鄉村振興。

相關焦點

  • 「新春福袋」俏銷農博會 兩岸青年深耕鄉村振興
    陳勁羽 攝(新春走基層)「新春福袋」俏銷農博會 兩岸青年深耕鄉村振興中新網福州1月12日電 (鄭江洛 彭莉芳)蜂巢文創蠟燭、紅皮糙果茶油、長慶京山花生、莊寨竹製杯墊……春節將至,兩岸青年聯合打造的新春福袋——「長慶嚴選2020福袋」,在第二屆永泰農博會暨農村電商博覽會上備受青睞。
  • 兩岸婚慶產業融合 推動福建鄉村振興
    兩岸婚慶產業融合 推動福建鄉村振興 2020-10-17 21:05: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見學館團隊成員、臺灣青年詹竣傑向遊客展示由臺灣團隊設計的婚慶伴手禮包裝
  • 在閩創業臺灣青年期待更多臺灣青年融入鄉村發展
    中新網福建新聞12月21日電 (記者 葉茂)「寧德很多村落的發展路徑與思路值得學習」,有感於福建省寧德市探索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成功開發「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的臺灣青年林智遠20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期待未來有更多的臺灣青年能融入大陸鄉村發展當中。圖為考察霞浦縣民宿業。
  • ​【 兩岸專家共話鄉村振興】「2019海峽兩岸鄉村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在福州舉辦
    7月23日「2019海峽兩岸鄉村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在福州融僑皇冠假日酒店圓滿舉辦30餘位來自海峽兩岸的政府和企業負責人
  • 福建中洋村:「兩岸花生節」共話鄉村振興
    新華社福州7月18日電(趙雪彤)第二屆「兩岸花生節」18日在福州永泰縣長慶鎮中洋村開幕,臺灣觀光農業技術經驗給這裡帶來的變化,令兩岸人士同感興奮。  「這批花生使用了臺灣的農業技術,吃起來特別飽滿。」在榕臺灣青年詹竣傑說,今年臺灣團隊加強了與長慶鎮的交流,通過標準化花生加工生產,引進清洗花生機器等現代農業方式,增加花生產量,提升口感品質。
  • 走進漳平·永福 探索大陸阿里山鄉村振興之路——「福建省鄉村振興...
    近日,「福建省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龍巖小分隊,在閩江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鄧啟明教授和中共漳平市委臺港澳辦邱豐茂主任的帶領下,前往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參訪交流;隊員們先後走訪了九德農場、臺品櫻花茶園、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及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管理委員會辦公點,詳細了解園區對臺交流合作的新進展和鄉村振興生動實踐,初步探索構建
  • 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經濟觀察)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中新社福建三明12月19日電 題: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作者 閆旭 林春茵「我是拿著規劃設計圖,來自臺灣的福建新村民
  • 「菁彩青農」陝西青年鄉村振興論壇: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
    央廣網西安10月21日消息(記者舒隆煥)10月20日,在第27屆楊凌農高會開幕前夕,團陝西省委、省農業農村廳、楊凌示範區管委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聯合舉辦「菁彩青農」陝西省青年鄉村振興論壇,行業專家學者齊聚楊凌,共話陝西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徑。
  • 兩岸新媒體合力「直播帶貨」,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10月19日,由20餘位兩岸媒體記者和特約臺灣青年拍客組成的採訪團走進我縣常樂鎮拱市村,與縣融媒體中心主播一起為我縣農副產品直播代言。本次直播活動通過書鄉蓬溪APP和書鄉蓬溪微信直播平臺同步直播,線上推介和銷售特色農副產品。
  • 福建省漳平市: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先行(茶葉篇)
    「產業興旺」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與關鍵依託,是實現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基礎,在當前我國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產業發展,不同於以往農村產業的構建,它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舉措,要以新的發展理念為指導,構建新機制,搭建新平臺,培育新業態,形成新動能。
  • 2019海峽兩岸鄉村可持續發展研討會精彩回顧(有視頻)
    比如我這幾次去永泰後,覺得太棒了,如此美的鄉村!同時也在思考如何讓更多大量的人進入、體驗到鄉村的美好,甚至對於鄉村的居民帶來更多的實質的效益。鄉村文創,是文化振興、產業振興很重要的內容,需要「文創+」,+金融、旅遊、創意、網際網路,把鄉村文化活態傳承,又能夠把鄉村的文創做起來成為產業。無論是文化還是科技,與鄉村結合時,需要融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思考,這是推動鄉村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構成。
  • (經濟觀察)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
    2014年,張欣頤從臺灣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研究所畢業,跟隨臺灣鄉創團隊來到福建參與美麗鄉村項目,負責空間規劃設計。來到距離縣城約12公裡的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杉城鎮際溪村,當地人習以為常的丹霞地貌、田園風景,在張欣頤眼中有了另一種可能性。  宋朝名相李綱在這裡寫下《瑞光巖丹霞禪院記》,明代兵部尚書李春燁青年時期在這裡潛心修學、走向仕途。
  • 小村莊裡的「兩岸花生節」
    13日,由兩岸團隊共同策劃的「兩岸花生節」在長慶鎮中洋村舉辦,希望為鄉村振興提供新的探索。  今年4月,許俊雄和他的臺灣「見學館」團隊參加了由福建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與民革福建省委共同主辦的「同心杯」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對鄉村振興中的兩岸融合發展新路開展了有益探索。此次兩岸花生節是研修營成果延續之一。  據許俊雄介紹,目前團隊已在當地成立了兩家公司,希望借鑑臺灣經驗,攜手村民打造特色農業文化品牌。
  • 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粵美鄉村考察之旅在清遠啟動
    中國臺灣網12月15日訊 12月4日,由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主辦,清遠市臺港澳事務局、廣州市穗臺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粵美鄉村考察之旅在清遠市啟動,兩岸約100名青年參加開營儀式。
  • 2020兩岸青年交流成果豐碩,臺灣青年是愛拼族!
    朱鳳蓮在這場2020年歲末的發布會上,就兩岸關係、兩岸交流以及臺青在大陸學習就業取得的相關成果等方面進行了2020年的回顧與2021年的展望。 「他們以實際行動證明,臺灣青年一代不是草莓族,是愛拼族。」在提到廣大臺灣青年時,朱鳳蓮如是稱讚。
  • 安海鎮瑤前村成立青年合作社 探索產業發展之路 助力鄉村振興
    日前,晉江安海瑤前村舉辦了青年合作社揭牌儀式暨鄉村共享驛站、善水塘垂釣場開業活動。鄉村共享驛站開業首日營業額達14998.26元,善水塘垂釣場收入2460元。產業振興正在給瑤前村的發展、村民致富帶去看得見、摸得著的紅利。  瑤前村青年合作社的成立是瑤前村積極探索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一個縮影。
  • 鄉村振興:如何運用好鄉村文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 我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文化振興取得明顯成效,但也有一些地方對鄉村文化振興不夠重視。
  • 「復旦大學鄉村振興青年工作站(晴隆站)」揭牌
    12月18日,「復旦大學鄉村振興青年工作站(晴隆站)」在晴隆縣茶馬鎮戰馬村進行線上揭牌儀式。他們在戰馬村學習脫貧攻堅的理論知識和具體實施政策,跟隨第一書記走訪入戶傾聽民聲,了解百姓致貧原因和生活狀況,思考如何將夯實村基層黨組織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在實踐中親身解讀到脫貧攻堅中的「晴隆故事」。同時,為鼓勵廣大青年學生到基層農村感知祖國變化、投身全面小康建設,復旦大學團委啟動了設立「鄉村振興青年工作站」的計劃,並計劃在全國範圍內成立100個工作站。
  • 鄉村振興的烏託邦,計家墩如何使空心村變成理想村?
    計家墩理想村是基於鄉村的理想生活方式,藝術家、企業家、學者、當地村民等聚合在一起共享恬靜美好而豐富多樣的生活,再現中國傳統而美好的鄰裡社區關係。一個人的理想是夢想,一群人的理想就變成了計家墩理想村。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計家墩理想村,看她如何盤活空心村,實現理想的?
  • 舊廠房變身藝創小鎮:青年團隊用藝術賦能鄉村振興
    你很難想像在5年前,這裡還是一座廢舊廠房,附近都是鄉村農田。近日,記者走進殷港藝創小鎮,探訪這裡的「90後」青年團隊如何用藝術賦能鄉村振興。【解說】汪斌是入駐在藝創小鎮的一家鄉村文創團隊負責人,在他的工作室內擺滿了各類鄉村文創的品牌產品,設計師正在為鄉村環境進行美化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