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不炫耀,智者不嫉妒,仁者不抱怨

2020-12-16 洞見

作者:洞見·一梨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

01

強者不炫耀

《西遊記》裡,有個「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的故事。

說的是,觀音院裡,金池長老跟唐僧炫耀自己的寶貝,孫悟空鬥富心切,慫恿師父拿出錦襴袈裟。

哪知,金池長老在見到袈裟後,起了殺人越貨的念頭,最終作繭自縛,撞牆而死,而師徒二人也大費周章,才拿回袈裟。

一場炫富,兩敗俱傷。

金池長老不知道「財不配德,必有餘殃」;孫悟空不明白「客不離貨,財不露白」。

兩人更不懂的是,內心強大的人不會憑藉外在彰顯自己的價值,而是內心的豐盈,活出生命的高度。

歷史上,梁武帝齋戒念佛,十分虔誠,曾下令建造許多寺院,塑造許多佛像。

據記載,當年達摩來中國弘揚佛法時,梁武帝忍不住炫耀:

「我如此推崇佛教,功德大不大?」

達摩回答:無功無德。

梁武帝聽後,覺得話不投機,拂袖而去。

當他聽說達摩是釋迦牟尼佛的28代正宗傳人,差人去追時,達摩已乘蘆葦過江。

《小窗幽記》裡說:「讓利精於取利,逃名巧於邀名。」

積德行善,不是為了炫耀功德,而是心靜心安。

以善舉,謀善名,離功利心近了,自然就離佛心遠了。

還有這麼一則故事。

唐代詩人章孝標,幾次參加科舉都以失敗告終,後得李紳勉勵,終於進士及第。

心願達成時,章孝標得意洋洋地寫詩贈給李紳,詩的大意說:

「考中進士的自己,像被鍍了金身。一定要讓世人擦亮眼睛,好好看自己。」

李紳毫不客氣地回詩:「只有假金才需要鍍,真金無需麻煩。」

《圍爐夜話》裡提到:有才必韜藏,如渾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

《易經》裡也說: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得意忘形,只會故步自封;心存敬畏,方能行至高遠。

02

智者不嫉妒

在東野圭吾的《惡意》裡有這樣一段話: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麼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瑣的過去還幫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幫我實現理想。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搶先實現了我的理想,我恨你優越的生活,我恨當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運氣不夠才能不夠,我恨我自己還沒來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對我自己的恨一併給你,全部用來恨你。

有人做出了更加形象的比喻:一棵樹嫉妒另一棵樹,恨不得變成一把斧頭。

培根說:「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原諒一個身邊人的上升。」

嫉妒,往往來自於對身邊人的仰望。

復旦大學的陳果老師,就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自己有一段時間,過得春風得意,但是朋友見到她卻總是悶悶不樂,一次促膝長談,兩人敞開心扉,陳果問:「我過得好,你好像並不那麼開心。」

朋友回答:「我希望你過得好,但我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

人們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飛黃騰達,而是身邊的人過上比自己還好的日子。

這,就是嫉妒效應

你的身邊一定也有這樣的人:

你工資高,他就忍不住挖苦你,「掙那麼多,幹的肯定也不開心吧?」

你容貌上乘,她在背地裡嚼舌根,「長得漂亮算什麼優勢,活得漂亮才是本事!」

你能力突出,他私下裡拉幫結派孤立你。

你人緣好,她暗箭傷人潑你髒水……

看過這樣一段話:

「當你接觸的人越多、層面越高,就會發現,越高端、越有教養的人,大都相互支持、抱團發展,因為你好了,大家都好;

越低端、層次越低的人,越是喜歡詆毀忌妒、相互拆臺、彼此鄙視,因為我不好,我也不讓你好。」

其實,從嫉妒別人的那刻起,也就輕易否定了自己。

以己度人,所見只是井中一隅;以人度己,所覽卻有萬裡長空。

嫉妒別人,不如優化自己。

承認別人的優秀,是自己走向優秀的開始。

03

仁者不抱怨

作家雪小禪曾經寫過一個故事。

同學聚會,大家盛裝出席。

席間,眾人抱怨房價太高,工資低,生意不好做等等,只有一個打扮寒酸的女同學一直靜靜微笑。

大夥都知道她的情況。

她下崗了,丈夫又出了車禍,她一個人打幾份工,甚至晚上還要在歌廳的衛生間旁為他人遞熱毛巾賺錢。

她沒有抱怨,而是勸大家,「多吃菜呀,看這些菜多好,浪費了就可惜了。」

雪小禪問她:「你怎麼能這麼平靜呢?」

她說:「已經很好了啊!」

雪小禪不解。

她回答:「我下崗後馬上就找到了工作,孩子很聽話,丈夫撿回了一條命,身體也越來越好,這多好啊。老闆準假,讓我參加同學會,我又見到大家了,多高興啊!」

雪小禪感嘆:已經很好了。這是一句禪語啊!

抗疫的這段時間,我每天都在家辦公,一大堆事情急需處理,可身旁拿著玩具的兒子,一刻也不停地折騰,廚房裡鍋碗瓢盆叮噹作響,注意力無法集中,任務進度上不去,我大發脾氣:

「真受夠這種日子了!」

等我靜下來時,母親在一旁輕輕地說:

「你在家就能辦公,能吃上媽做的一口熱飯,隨時還能抱抱兒子,這種日子難道不好嗎?」

那一刻,我如夢初醒。

是啊,已經很好了。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已經是莫大的幸福。

當我們埋怨工作太麻煩,卻不知有人剛因企業倒閉而失業;

當我們抱怨在家太無聊,卻不知有人正躺在病床渴望回家;

當我們嫌棄父母太嘮叨,卻不知有人做夢都希望一家團圓…

瑣碎的生活裡,藏著最純粹的幸福。

幸福不在遠處,就在身邊。

很喜歡林清玄的這段話: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生活並非求仁得仁,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知足惜福、心懷感恩的仁者。

餘生,願我們都懂得:

地低成海,人低為王,強者不炫耀;

成就他人,做好自己,智者不嫉妒;

清靜歡喜,珍惜當下,仁者不抱怨。

與朋友們共勉。

相關焦點

  •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大而言之就是面對國家天下的事情,都能夠做到無憂無慮,遇到的事情都有辦法解決,即使遇到的事情沒有辦法解決也能夠坦然地接受,這就是「仁者無憂」。君子不會把自己的擔憂之情表現在臉上,君子的器度就要求君子有臨威不懼的氣魄。真正的仁者心裡懷揣著的是一份雅士的淡定,不會因為突發的事情而亂了陣腳,找不到方向。 相對於國家和天下而言,就是自己個人了。
  • 君子之要義:「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向眾人宣講:禮義廉恥關於君子的含義,我最欣賞和贊同的是孔子的解釋,孔子對君子作了三個方面的闡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這三個方面非常全面、深刻,甚至是非常形象生動地解釋了君子。一個人假如能真正做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幾乎就是個完人。「完人者,非君子莫屬也」。一、仁者不憂「仁」是何意?「仁者愛人」。「仁」 字雖然有點形而上,乍聽有些高深莫測,其實更多的是形而下,是一種可以觸摸和感受得到的溫暖和感動。孔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首先,仁者是個品行高潔的人。品行端正是君子的典型特徵,也是「仁」的首要涵義。
  • 仁者愛山、智者愛水!這句話使我恍然大悟
    古語說:仁者愛山、智者愛水。這句古人說了上千年的話,到現在來看,還是很有道理的;比方說,我覺得我就很喜歡爬山,而對看水,包括九寨溝的水,卻沒有太多的感觸。從這點上來說,我還應該算是個仁義之人了。但是,古人又說:仁者不憂。
  • 關於入職國企、火爆全網的丁真的回答:不抱怨、不嫉妒
    再怎麼抱怨、嫉妒、隨大流評論,好像也不會有人理會你,除了「顏粉」懟你,社會不可能因為你一句抱怨就做出怎麼樣的改變。你看,除了給自己惹不快,還得到了什麼呢?只是讓你的負能量更多了,離崩潰更近了一步。所以,對於丁真的火爆,以及一連串的得到,我們能做的,能回答的,只有不抱怨,不嫉妒。03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兼執行長馬雲說過:「永不抱怨的人生態度才是第一位的。」
  • 強弱有別:弱者才愛炫耀,強者往往低調
    卡耐基說過:天下最悲哀的人莫過於本身沒有足以炫耀的優點,卻又將其可憐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厭的自大自誇來掩飾。那些內心強大的人,他們自己就是光,一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發光發熱之餘,卻不會過於奪目。真正厲害的強者,很少炫耀自己的成就。只是弱者,一無是處,只會到處誇誇其談。
  • 修心三不: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是生活快樂永恆不變的修心法則。是社交圓融,職場生存中簡單平凡的成功利器。學會制怒,能容,消怨,才能在順境中安享祈福,在逆境中心存喜樂。不生氣是成就卓越人生的大智慧,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因為一些人和事而生氣,讓我們在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上損失極大。不僅讓我們變得煩躁,而且使我們的心胸越來越狹窄。
  • 強者低頭,弱者炫耀(好文)
    人,不可把自己看得太輕,容易自卑,也不可把自己看得太重,容易自負。那些拼命炫耀的資本,或許大部分人都有,不可盲目炫耀,落人笑柄。在處理某件事情上不如我們的人多如牛毛,勝於我們的人觸目皆是。人活於世,不可肆意比較,擾亂情緒;不可自高自大,自以為是。邁茲納說:「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沒有你,事情一樣可以做得好。」地球不會因為缺了誰而停止轉動,轟動一時的新聞終將被人遺忘。每個人,都渺小如塵埃,所作所為只會影響愛我們的人,或是存在利益關係的人。其他看似受到我們影響的人,只是我們成了他們閒談的話題罷了。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以客觀的心態看待自己,才能活得輕鬆、過得踏實。
  • 沉默中蓄力,安靜中思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做人要知道收斂,不僅是喜要收斂,不張揚,不炫耀;苦也要收斂,抱怨少點,虧也要吃點。
  • 不攀比,不嫉妒,節奏自己控制
    最近跟朋友聊天,最多的詞是焦慮,現在的情況也確實如此,不僅生活中充斥著焦慮,網絡上也有很多充滿著讓人焦慮的文章,有時候看著看著確實會很焦慮,但是仔細的想一想,好像如果不看這些文章,不去聽那些負能量的東西,其實並沒有那麼焦慮。
  • 經典名句草書創作:聖人心日月,仁者壽山河(書法:張德進)
    聖人心日月,仁者壽山河孔子云:「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正是說仁愛之人像山一樣平靜,一樣穩定,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他以愛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樣向萬物張開雙臂,站得高,看得遠,寬容仁厚,不役於物,也不傷於物
  • 修心有「三不」,做到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生活就有芬芳
    修心要求做到三不,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只說第一點,能做到的人就寥寥。一.不生氣,掌控住自己的情感,做到這一點,才稱得上是強者。人為什麼會生氣?因為人與人是不同的,性格、修養、思維方式等各方面全都不同,彼此之間三觀不合,就很容易產生摩擦,就很容易讓人生氣。
  • 如何在生活中判斷出誰嫉妒你,避免遭小人算計,80%的人都不知道
    嫉妒是一種不良的品質,它與虛榮、撒謊幾乎能劃上等號。人們都忌諱談妒嫉,也不能願意承認自己有妒嫉心,但是每個人,哪怕是再優秀的人都脫離不了妒嫉,不是自己嫉妒別人,就是別人嫉妒自己。比如,同事升了職、搬進了新居、找了個漂亮的女朋友或者買了一款比自己的車漂亮很多的車等等,這些都會不自覺地引起我們妒嫉,因為他們實實在在地把自己比下去了。至於那些離我們很遠的人,你再怎麼比我厲害,比我強,周圍的人也不會拿我們和他去比,我們自己更不會主動拿自己去和他比,所以我們不會去嫉妒的,最多就是羨慕。
  • 車遲國鬥法:真正的強者從不過分炫耀,而是習慣於用實力說話
    可是他們卻不知道,自己在主動進攻的同時,其實已經過早地暴露了底牌,將主動變成了被動。反觀孫悟空,則一直都在冷眼旁觀,從未炫耀自己的本事,因為他的原則是用實力說話,用事實來證明誰才是真正的強者。可世界上卻總是有這樣一些人,死到臨頭依然還在拼命的炫耀,絲毫意識不到危機的來臨,更不明白自己有多麼的可笑。孫悟空的態度:真正的強者從來都是用實力說話三個妖怪一次次的主動挑釁,無疑是一種蠻不講理的行為,當初說好的願賭服輸,可他們卻偏偏死不認帳。
  • 不生氣,不抱怨,是一種人生智慧
    一位智者說過,生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愚蠢行為。寬容待人,寬容待己。世界上最傻的事,就是生氣,生氣是在為別人的錯誤買單,生氣是最傷身體的行為,生氣會讓氣你的人得意,讓愛你的人心疼,讓自己受傷。03 不抱怨,不生氣人活一輩子,不抱怨,不生氣,才是最好的活法。要相信,苦難其實是上天賜予的財富,因為人總是在苦難中成長,在苦難中成功的。
  • 人生最高境界:不生氣,不抱怨,不強求
    不抱怨生活總有許許多多的不順意,有些人會選擇以抱怨的形式,來平衡自己的心態。殊不知,抱怨太多,只會給我們帶來更多負面的影響,百害而無一利。《致加西亞的信》的作者阿爾伯特,曾詢問一家著名企業的高管:「您是如何考察不同的應聘者的?」
  • 有一種高級的修養,叫不爭不吵不炫耀
    我們終會明白,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最頂級的智慧是不爭不吵不炫耀。-01-不爭,是人到中年獨有的智慧人生短短一輩子,有什麼值得爭得呢?和名利爭,欲望就會膨脹;和命爭,平添負累;和親人爭,勢必疏遠,得不償失;和愛人爭,只能讓生活多了瑣碎,少了寧靜;和朋友爭,只能讓感情越來越淡,漸漸疏離。
  • 晚間悅讀|不抱怨的力量
    最簡單轉變自己思維模式的辦法就是「不抱怨」。不抱怨的力量有多大?有一位作家在打車時,無意間乘坐了一輛非常有特色的計程車。司機穿著整潔,車裡也很乾淨。抱怨不如改變抱怨命運不如改變命運,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因為抱怨,導致了一整天的不愉快,甚至帶來更大的損失。
  • 嫉妒心讓自己很不舒服,用這三個方法來化解,我就是這樣做到的
    比如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比我們富裕的,比我們年輕漂亮的,比我們某些方面做的出色的,正常情況下我們都會羨慕, 如果略微過激一些,就成了嫉妒,如果在過激一些,就是恨了,是因為覺得某些方面別人勝過自己而產生的心理。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更是一種極其不利於提高自己,改變自己的負面情緒。那又該怎麼儘量減少這種負面的情緒呢?
  • 《論語·裡仁篇》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注釋】▲約:儉約、貧困。▲樂:安樂、富貴。仁者安居仁道,智者推行仁道。」【學而思】不仁者,個人修養境界還不夠,那麼窮困時只會想著索取,安樂時只會奢靡享受。仁者能安居仁道,才能久處約,做到「其心三月不違仁」。智者推行仁道,才能長處樂,做到「富而好禮」。
  • 想要心情陽光明媚,就要學會不抱怨,不生氣,不失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抱怨的聲音:「天天加班,都快累死了。」「她買了名車,我也要買比她更靚的車。」「我的工作真是無聊極了!」「太不公平了,老闆太摳門了!」……等等各種各樣的抱怨。可是抱怨有用嗎?抱怨能解決問題嗎?抱怨能使你擺脫現狀嗎?抱怨能使你的工作、學業、生意會越來越好嗎?抱怨能使你快樂嗎?什麼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