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實體書店迎開業潮:西西弗、誠品書店等即將亮相

2021-01-09 贏商網

  2011年前後,人們還在為實體書店的接連倒閉而哀嘆「冬天來臨」。可這樣的哀嘆並沒有持續多久,2014年實體書店就已經開始「回暖」,大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之勢。2018年還未入夏,但實體書店的「夏天」似乎早已來臨。像是約好了一樣,一批新書店今年將在深圳接二連三地開張——

  3月底,西西弗書店將進駐梅林卓悅匯;9月,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將亮相深圳萬象天地;8月~10月,深圳友誼書城旗下的覔書店將連開三店;深圳出版發行集團的簡閱書吧,將在今年新開十家新店以上;位於深業上城的本來書店雖未正式公布開業時間,但雛形已現。除了已成購物中心「標配」的連鎖書店,庫布裡克、槑林書店、飛地書局、我們書房等個性書店也不斷湧現,深圳人所擁有的「實體書店指數」正在不斷上升。

  這一輪開業熱潮,來得既有些突然,又似乎在情理之中。作為一座閱讀之城,這些年來,深圳的文化氣息日益濃厚,除了圖書館,讓深圳人最引以為傲的就是遍布全市各處的「大書城+小書店」了。數據表明,深圳居民的各種媒介閱讀率、閱讀量、閱讀時長、家庭藏書量等,均有不俗表現。這些關於讀書的數字,讓深圳人驕傲,也詮釋著「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的深圳觀念。

  記者探訪

  新開實體書店如雨後春筍

  3月22日至26日之間,深晚記者實地探訪了多家實體書店。記者發現,大多數實體書店均已顛覆傳統的「買書賣書」功能,更多的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均對空間設計極為注重,打造獨具特色的閱讀氛圍和空間。

  如覔書店壹方城店內由書組成的「時光隧道」,詮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簡閱書吧西灣店,繪製了特色壁畫的西西弗書店觀瀾湖新城店,書店外栽滿芒草、有著戶外閱讀長廊的槑林書店,隨處可見大幅電影海報的庫布裡克書店……憑藉充滿特色的環境與優質的圖書,實體書店成為越來越多的市民拍照聚會的「打卡」勝地。

  除了很多人都熟悉的書城模式外,實體書店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購物中心的「標配」,即知名連鎖書店品牌與商業地產合作,像影院一樣成為購物中心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誠品、覔、西西弗等書店。第二類是深圳出版發行集團旗下的簡閱書吧,出於「一街道一書吧」的構想,開設到每一個角落。還有一類就是個性鮮明的獨立書店,這類書店的店主大多希望通過開書店來表達自己的生活主張,如以詩歌為特色的「飛地書局」、以鄉村書房為特色的「我們書房」、各類電影元素交織在一起的庫布裡克書店,還有諧音「梅林」小資而文藝的「槑林書店」等等。

  無論是哪一類書店,大多都有著:特色的精緻櫥窗、溫暖而柔和的燈光、被書環抱的安全感。它們幾乎都採用了混業經營的模式,書籍、咖啡、生活創意產品,乃至服裝、畫廊等均屬於書店的營業範疇。而且每家書店都會有自己的特色活動,如名家見面會、讀書沙龍、詩歌朗誦活動等等。

  業內分析

  特色書店呼應市民高文化需求

  為何新一輪實體書店開業潮在深圳興起?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副總經理曹宇在接受深晚記者採訪時說,如今的實體書店以營造的主題場景、提供的現場感等各種複合方式,打造一種現代時尚的新的生活方式,提供的是實體性、體驗性、精神性、綜合性的消費,這和現代人的更高文化需求緊緊相扣。

  作為親歷者之一,深圳友誼書城有限公司總經理龔縣流則分析,伴隨中國經濟的發展與商業轉型升級的加快,中國的特色實體書店與商業生態同步並進,部分民營書店抓住了購物中心為了填補文化休閒業態空缺而出現的市場機遇。不僅在深圳,整個中國商業趨勢的演變與需求,都為書店發展帶來更多拓展空間。

  更有多名業內人士表示,本輪實體書店發展潮的興起,與國家政策的支持與宣導有很大關係,提倡全民閱讀營造的閱讀氛圍讓實體書店更受歡迎。在今年年初舉行的2018北京圖書訂貨會上,由中國書刊發行協會、百道網主辦的「2017時代出版·中國書店致敬盛典」中,公布了2017實體書店大數據報告。數據顯示,深圳有945家實體書店,在「2017中國城市實體書店數量排行榜」中排名第15。

  曹宇表示,只看書店數量不足以評判一座城市的書店指數,還應該加上書店密度和書店面積等指標,如果以書店面積來評判,深圳的水平應該位居全國前列。如果說讀書月是深圳市民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那麼一家家實體書店就是深圳人日常生活中浸潤的書香。

本文轉載來自:深圳晚報 記者:李福瑩 賈茹,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深圳實體書店迎開業潮 誠品書店9月亮相萬象天地
    像是約好了一樣,一批新書店今年將在深圳接二連三地開張—— 3月底,西西弗書店將進駐梅林卓悅匯;9月,誠品書店將亮相深圳萬象天地;8月~10月,深圳友誼書城旗下的覔書店將連開三店;深圳出版發行集團的簡閱書吧,將在今年新開十家新店以上;位於深業上城的本來書店雖未正式公布開業時間,但雛形已現。
  • 西西弗沒有「書店」
    就這樣,行業的大環境越來越惡劣,傳統書店面臨倒閉潮,一時之間整個行業哀鴻遍野。根據全國工商聯書業商會調查顯示,2002年到2012年,全國有近5成書店倒閉,總數達1萬多家。2012年之後,圖書行業更是一片荊棘地,以新華書店為代表的老牌書店,都開始紛紛從中小城市撤出。
  • 實體書店都在死 為什麼西西弗們能活?
    這股倒閉潮絕不止影響中國,在美國,第二大連鎖書店Borders轟然倒塌,洛杉磯最古老書店威廉士2013年倒閉;法國傳統實體書店銷售額以10%的速度下降,被譽為巴黎最有氣質的老書店詭樓書店在民眾惋惜聲中停店歇業。   倒閉潮的背後,是電商、盜版、房租三座大山給書店帶來的巨大壓力。尤其是電商所帶來的價格衝擊以及數位化閱讀,可謂給線下實體書店當頭一棒。
  • 深圳不缺誠品書店
    商戶控訴稱,誠品生活預計將在今年年底退出深圳市場,原本5年的租賃期被迫提前結束。一直以來,誠品書店是書店行業的標杆,但在商場鱗次櫛比的深圳,它未能顯現自身的獨特性。單靠書店救不了誠品去臺灣旅行的人很少會錯過誠品書店。
  • 碧桂園發布商業產品線「鳳凰薈」; 誠品書店落戶萬象天地……|贏商...
    贏商晚報|第025期   2018年03月28日   周大福、新世界發展80億深圳前海項目開工   3月27日,周大福及新世界發展位於深圳前海自貿區桂灣片區核心的項目舉行奠基儀式暨開工典禮。@贏商網   深圳實體書店迎開業潮   今年深圳實體書店迎來新一輪開業潮:3月底,西西弗書店將進駐梅林卓悅匯;9月,誠品書店將亮相深圳萬象天地;8月~10月,覔書店將連開三店;簡閱書吧將在今年新開十家新店以上;深業上城的本來書店雖未正式公布開業時間,但雛形已現。
  • 誠品生活深圳店今年年底結束營業 業內:多元化發展將是實體書店的...
    這家廣受文藝青年歡迎的書店在深圳經營還不到兩年,其匆匆離場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同時,關於實體書店生存的話題再次引發熱議。還有媒體在社交網站發起討論:「你還會去實體書店買書嗎?你喜歡逛書店嗎?」實體書店面臨的壓力,究竟是來自電商的衝擊,還是商業模式的「水土不服」?
  • 誠品書店曾連虧15年 演繹實體零售崛起之道
    這些書店不論販賣的書種,還是內部裝潢,或多或少都有著誠品的影子。但在大型連鎖書店和網絡書店的擠壓之下,這些獨立書店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而誠品卻日漸壯大,並成為臺灣的文化符號之一。臺灣的人文氛圍是誠品生長的土壤,吳清友曾說,誠品是這個社會裡時空環境下的集體創作。
  • 深圳跨界書店風生水起,成購物中心標配?
    從中不難發現,深圳的萬人擁有書店量遠低於北京,與上海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引人關注的是,在這份榜單中,成都以3463家實體書店排名第二,其他如杭州、大連、長沙、濟南、寧波等均排在深圳前面。正如深圳可以在其他方面實現彎道超車一樣,在實體書店領域,特別是當下風靡國內的跨界書店領域,深圳有較好的基礎也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 誠品書店進駐香港 別讓實體書店成"免費樣品店"
    8月11日,被譽為「臺灣文化地標之一」的誠品書店首家香港分店在希慎廣場開業,三層約3700平方米的規模讓它榮升為全港最大書店,火爆程度就連工作日都人滿為患。  誠品駐港,多少讓人有些喜出望外。要知道,隨著實體書店的日漸式微,僅兩年內中國已有一萬多家書店關門,過去十年裡更是近五成民營書店倒閉。而就在不久前,北京人氣極高的獨立書店「單向街」也再度被迫搬遷。
  • 誠品書店創辦人去世引發書業形態探討 —— 實體書店應是一個公共...
    我們更希望我們這個書店本身能產生新的內容,然後包括我們做大量的沙龍的活動,我們希望是一個產生理念的空間,而不僅僅是一個傳播理念的空間。我對實體書店的未來當然很樂觀了,我覺得新一波這些連鎖書店都是深受誠品影響,可能比我們十多年前開始辦的時候更明確,比如方所、言幾又、轉型後的西西弗,我想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 書店只是書店——由深圳誠品停業所想到的
    深圳誠品生活書店。(IC photo/圖)2020年7月3日,誠品生活深圳店正式發出停業公告,證實了一早的傳言,宣布誠品生活深圳店將於今年年底結束營業。消息一出,網上傳來一片文化人的哀悼。有微博大V感嘆「千萬豪宅容不下一座書店,挺諷刺的,浮躁的小漁村」,「現實與功利,依然是這座城市的主流價值觀」。
  • 西西弗書店吸引客流有絕招 書店也玩「買手制」
    2015年12月,隨著大悅城二期開業,西西弗書店正式進入上海。這也是去年全國新開20個門店之一。在圖書出版業復甦的當下,保持強勁勢頭的西西弗,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實體書店轉型一個值得關注的樣本。      上海店的裝修充分體現海派特色。英倫風格的櫥窗裡擺放著百代唱片、老上海月份牌美女圖、飛人牌老式縫紉機等復古裝飾。「這家店是西西弗書店2.0版本的最高版。
  • 誠品退出深圳 僅僅是家書店 不僅是家書店
    今年12月31日,深圳即將迎來一場備受矚目的告別——臺灣誠品書店在深圳萬象天地的分店,也是它在深圳唯一的分店,將於這一日正式結束營業。時間撥回到今年的7月3日下午,誠品生活深圳在微信公眾號宣布了提前結束營業的消息,由此引發了深圳人對於誠品離開深圳的一系列感慨與揣測。
  • 臺北誠品書店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2019.11.14,臺北誠品敦南店宣布,由於租約到期,將於2020年5月31日關閉。 這一下,浪潮抵岸碎得面目全非。在文化氛圍濃厚的彼岸,連歷史悠久的誠品書店也無法在這場水逆中倖免。以上羅列的還只是聲勢比較大的幾波浪花,中途還有多少小書店如碎浪傾倒,破裂,無聲無息。在一般老百姓看來,網絡閱讀時代,實體書店關門很正常。
  • 誠品書店關門潮,實體書店還有發展嗎?
    7月3日,誠品生活深圳店宣告2020年底將結束營業,這是誠品今年計劃關閉的第六家門店。 在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化的背景下,店鋪關閉好像已經不是什麼大新聞了,但是估計沒有人會想過,「關門潮」會這麼快發生在誠品的身上。
  • 5萬人送別第一家誠品書店後,深圳誠品也快離開了?
    | 深圳誠品書店消息一出,大家誠惶誠恐。剛來深圳一年半的誠品,難道就要因為水土不服關閉了嗎?曾經說要把誠品變成深圳的「文化綠洲」,這麼快就要食言了嗎?難道,屬於誠品的時代,即將落幕? 確實,深圳誠品帶來了14個臺灣文創品牌,但在引進的137個品牌中,深圳本土品牌就有50個,佔了總數的36%。 這也意味著,不管誠品布置得再怎麼精緻,對於被華僑城周末市集「養刁」胃口的深圳人來說,誠品並不能給予他們太多驚喜,東西的性價比可能也沒有市集裡的高。
  • 委員建議設實體書店扶持基金 打造上海的"誠品書店"
    委員建議設實體書店扶持基金 打造上海的"誠品書店" 2012年1月9日 20:18來源:東方網 作者:魯琳 選稿:楊洋   東方網記者魯琳1月9日報導:近來,實體書店生存狀態更是每況愈下
  • 誠品拋棄深圳,還是深圳拋棄誠品?
    但從誠品宣布要撤離深圳開始,外界評論從來都不針對萬象天地,更多是對深圳的評價。 過幾天,誠品就要拍拍屁股走人,卻留給深圳一個坑。 深圳商場未來招商估計會對外地品牌書店慎之又慎,品牌書店也一樣,進入深圳之前,一定會反覆提起誠品曾在這裡馬失前蹄的失敗案例。
  • 誠品時代的實體書店:文藝復興還是大浪淘沙?
    吳清友2017年7月18日,誠品書店董事長吳清友突發心臟病,於北醫過世,享年67歲。眾多出版人、書店經營者紛紛悼念。誠品模式不可複製,大陸複合型書店看似蒸蒸日上,實則舉步維艱。蘇州誠品書店印象裡,實體書店有過兩次春天般溫暖的好時節。
  • 「誠品模式」:實體書店的救命稻草?
    文化服務綜合體模式讓臺灣的誠品書店大獲成功。這種模式能否在內地生根開花?文化服務綜合體會是內地實體書店的救命稻草嗎?  10月1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的西湖景區裡,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大夢書屋開始試營業。在這之前的9月28日,北京市西二環金中都公園內——金中都第二書房也迎來第一批讀者。這一南一北兩家書店,不約而同地將自身定位為文化服務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