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大體分成4個部分,機芯、殼形、盤面、錶帶,設計者像是歐裡庇德斯筆下的解圍之神,整頓秩序,發號施令:你長這樣,你長那樣,你原地不動,你被修改。
手錶之所以有趣,因為每個部分都包含了設計者的巧思,都有可把玩的意義。
本期聊聊錶帶的藝術,當然,皮帶未能進入討論的範疇,不是因為它不好,而是可闡述的點不多。
一些較有辨識度的錶帶設計
事實上,關於錶帶設計的創造力,極早就被展現了出來,比如上世紀40年代經典的Gay Frères米珠錶帶,比如勞力士倍受信賴的蠔式錶帶。
為了研究它們的起源,我們特地調查了一些知名度很高的製造商,並還原了製造過程。從生產到推向市場,錶帶的作用不只是固定手錶與手腕間的聯繫,它們還是一種美學的補充,所以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經典的米珠錶帶
1 手錶的出現
人們也常常認為,第一批手錶的錶帶是皮質,因為當時的小型懷錶帶有焊接凸耳,利於皮質材料穿引。但是如果再往前看,關於第一枚手錶的有效記錄是1571年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禮物,錶帶為金屬,現在看來它更像是一枚「手鐲」,即帶有機芯的珠寶,而不是真正的功能性時計。
緊接著,我們開始看到越來越多類似的「手鐲」,它們仍舊被定義成珠寶,裝飾性遠遠大於實用性。為什麼?因為彼時的製造條件和技術十分不成熟,無法讓手錶保持在良好的密封狀態,因此,與備受保護的懷表相比,這些手錶在手腕上處於完全暴露,極易受到灰塵、水和震動的影響。
百達翡麗的第一隻手錶,為匈牙利伯爵夫人Countess Koscewicz而作
金屬錶帶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變得越來越普遍,但直到五六十年代,我們才看到它們在男表中得到廣泛採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摺疊式鋼錶帶開始出現,用於工具表,在此之前,軍用手錶要麼用傳統的皮革錶帶,要麼用織物錶帶。從那時起,錶帶的創新和演變就緊緊跟隨手錶本身的發展。
2 重要的設計
我們認為,將表與手腕連接的這一巧思,真正成熟起來的標誌是Bonklip式錶帶的出現,首批Bonklip錶帶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由美國珠寶專家Walter M. Krementz製作。然而,他的作品在商業上從未取得過太大成功,所以在當時並不受歡迎。
直到1930年3月6日,Dudley Russell Howitt在英國申請了專利,Bonklip開始興起。
Howitt申請專利時的Bonklip原始圖紙
對於許多製造商而言,Bonklip的加工難度並不大,只需簡單地摺疊金屬薄片,這意味著可以在有限的預算下進行大規模生產,在此背景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誕生的工具表便開始採用這種錶帶設計。
20世紀五六十年代,英國國防部曾向皇家空軍機組人員發放過一款Bonklip手錶,你可以在萬國Mark XI以及其他軍方發行的如Lemania計時錶、Smiths飛行員手錶上找到這種設計。
美度與Bonklip的經典搭配
隨著Bonklip的專利權告一段落,製造商紛紛加入了這股錶帶製作熱潮,最著名的便是Gay Frères,曾為勞力士、百達翡麗、愛彼、真力時、泰格豪雅等品牌提供過錶帶配件的頂級製造商。
Gay Frères的廣告顯示了Bonklip的一大優勢,適合不同腕圍的人佩戴
Gay Frères在為勞力士生產Bonklip錶帶時,彼此互相看對了眼,直接催生了勞力士時至今日最經典的設計——Oyster蠔式錶帶。
蠔式錶帶在1947年申請專利後,於1948年首次出現在勞力士產品目錄中,從那時起,它的每次調整都是微調,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總覺得勞力士的設計千篇一律、沒有創新的原因之一。
勞力士產品目錄中關於蠔式錶帶的構造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愛彼皇家橡樹和百達翡麗鸚鵡螺,因為儘管尊達的設計思路極富創意,但沒有Gay Frères的錶帶製作,這兩款產品終將是一紙空談。
皇家橡樹14790的錶帶
跳過鸚鵡螺,我們直接看百達翡麗另一種特殊的錶帶:「Cheese Grater」或稱「Swiss Cheese」,據說是由德國普福爾茨海姆的一家專業珠寶商製作,該類型設計可以在Beta 21石英表上看到,體現了品牌當時為應對石英危機的影響而發揮的創造力。
像極了奶酪
與Gay Frères密切相關的,還有米珠錶帶,於20世紀40年代首次出現,至今依然受歡迎。從高階的百達翡麗,到親民的歐米茄、浪琴等,許多品牌都使用過這種錶帶,是舒適性最高的設計之一。
米珠錶帶製作中
米珠錶帶的誕生也啟發了無數的衍生設計,比如下面這枚約60年代前後誕生的帝舵,錶帶設計像龜殼,也像蜂窩。
不同尋常的是,這枚帝舵表扣內部印有「英格蘭製造」的字樣。經過一番挖掘後,才知道當時的勞力士、帝舵和一些制表品牌只會將表頭運給他們的零售商,隨後讓他們來添加當地供應商的錶帶,據說這是圍繞當時出口關稅的一項措施。
奇怪的「英國製造」印記
錶帶上的細枝末節可能對於普通佩戴者而言意義一般,但對於收藏家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在他們眼裡,只有表扣和表耳處的籤名、生產年份等細節完全吻合,才是價值最大化的體現,而這也成為他們研究和痴迷的領域。
3 出名的錶帶製造商
Gay Frères
Gay Frères,前文多次提到,深受古董愛好者的追捧,其標誌性的公羊頭印章可以顯著增加錶帶的價值和吸引力,於1998年被勞力士收購。
Gay Frères生產蠔式錶帶的廣告
在製作了Bonklip和Oyster錶帶之後,Gay Frères開始與瑞士其他大型制表廠建立關係,例如江詩丹頓和百達翡麗,他們就在日內瓦附近。
2016年被拍出7600萬元的百達翡麗鋼殼1518,其米珠錶帶正是出自Gay Frères。
後來,他們繼續為泰格豪雅和真力時計時碼錶生產更多標誌性的錶帶,例如與El Primero手錶配套的「梯形錶帶」,此後一直留在品牌目錄中。
一款在米珠錶帶上做延伸的萬國
關於Gay Frères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是一家大公司,實際上,它在上世紀70年代是日內瓦最大的工廠,僱用500多名熟練工人,比許多制表廠都大。
Gay Frères的公羊頭印章
Ponti Gennari
Ponti Gennari,是另一個設在日內瓦的工作室,其工藝如此受到品牌和收藏家的高度評價,以至於他們不會為手錶提供量產錶帶,而必須在經銷商或者客戶額外提出要求。在20世紀50年代,百達翡麗最受歡迎的時候,Ponti Gennari製作的錶帶可能會讓新百達翡麗的價格再增加1500瑞士法郎。
這座建築曾經是Ponti Gennari的工作室,現在是百達翡麗博物館的所在地
Ponti Gennari的風格始終追求華麗和炫耀,它是鑽石鑲嵌和貴金屬方面的專家,該公司於1969年被伯爵收購,並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繼續為其生產珠寶和其他配件。
Ponti Gennari為百達翡麗設計的錶帶
4 最後
什麼才是好的錶帶?如一位藏家所說:重要的不是它本身是否漂亮,而是它的風格是否與特定手錶相匹配或互補。
人們總把目光放在機芯和盤面,卻常常忽視了錶帶。乍看之下,確實如此,錶帶的設計精妙之處不如盤面,其機械複雜性不及機芯,但事實是,出色的錶帶設計蘊含了錯綜複雜的細節,就如表扣上一個微小的標記,破譯這種標記後帶來的愉悅,是無以倫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