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
對於攝影愛好者而言,會因擁有一顆大光圈的鏡頭而引以為豪,更是許多攝影小白的夢想與追求。
事實上,購買的相機,通常廠商套機搭配的鏡頭都不會是什麼大光圈高端鏡頭,這些所謂的套機鏡頭,往往逐漸會成為你攝影之路最後的雞肋。
為什麼攝影愛者熱衷於追求大光圈鏡頭?是不是在拍攝時我們將光圈開至最大就越好呢?
其實並非如此,拍攝時使用光圈的大小要根據不同的拍攝表現題材和實現場景下曝光的需要決定的,選用合理的光圈大小,以滿足我們的拍攝需求,這是基於在拍攝之前應有的思路。
今天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光圈相關的基礎知識、光圈與景深的關係、以及在什麼場景下應該用多大的光圈較適宜。
02什麼是光圈
光圈是用來控制進入相機的光線量的多少,就像人的眼睛一樣,在強烈的日光下,我們潛意識眯起眼睛,此刻,瞳孔就縮小,無形中阻止了更多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
在夜晚光線灰暗時,為了看清楚一件物體,便不由自主睜大眼晴,此刻,瞳孔就放大,以儘可能讓更多光線進入眼晴。
雖然是這人本能的一種生理反應,但對於鏡頭上的光圈,道理是一樣的。拍攝時,我們通過調整光圈的大小來改變光線進入相機的量的多少,從而參與並影響曝光。
因此光圈是曝光三要素中最為關鍵的控制因素之一。
03光圈的表示及計算方法
光圈的大小在每支鏡頭上都會有標註,通常用字母F+光圈係數值來表示說該支鏡頭的最大光圈是多少。
例如CANON LENS EF 85mm 1:1.2 L USM這支85 mm焦距鏡頭的最大光圈為f/1.2, Nikon AF-S 50mm f/1.4G 表示這支尼康的50mm定焦鏡頭的最大光圈為f/1.4。
光圈的係數值其實是由鏡頭的焦距與鏡頭的最大通光口徑計算得出的。
例如尼康這支50mm f/1.4G鏡頭光圈係數值=50(焦距)÷35(通光口徑)得出的,假如我們調整通光口徑至25,則計算得出光圈值為50(焦距)÷25(通光口徑)=f/2.0。
光圈係數值越小,表明光圈越大,進光量就越大;光圈係數值越大,表明光圈越小,進光量反而越小。
04光圈和景深的關係
景深是攝影中一個專業術語,可以理解為我們拍攝的畫面中,縱深方向被攝物體清晰的範圍,範圍越小,景深越小,通常稱為淺景深;範圍越大,景深越大,通常稱為深景深。光圈不僅用於控制進光量大小,實際上,光圈的最大作用是控制畫面的景深效果。
實踐證明:光圈越大(F值越小),則景深越小;光圈越小(F值越大),則景深越大。當我們用f/1.4光圈拍攝時,很容易虛化掉了背景,而f/16光圈下,就難以從容虛化掉背景。
05不同場景光圈的合理選擇
1、大光圈
當我們在光線較暗環境下拍攝時,例如夜景的拍攝或者在室內光線不充足的情況下,使用較大光圈能幫助我們獲取更好的成像效果。
要麼拍出的畫面發暗發灰,要麼你就得犧牲高數值的ISO感光度或更慢的快門響應來克服。
另一種情況,就是我們假如需要將背景進行虛化處理時,需用到大光圈,這在花卉、人像拍攝時常常用到。
在一些超廣角、廣角鏡頭使用最大光圈時,會給畫面四周帶來「暗角」和被攝物體畸變的風險。
雖然這些可以後期通過軟體得以校正過來,但往往有經驗的攝影師會在最大光圈基礎上,縮小兩至三檔光圈再拍攝,以得到更銳利的畫面和高畫質成像。
2、中等光圈
當我們在使用焦距超過100mm甚至200mm的遠攝鏡頭時,如果使用較大光圈的話,往往背景虛化了,同時被攝主體也部分被虛化了。
也就是說部分區域朦朧不清的現象;這時候,應選擇中等光圈來拍攝,要兼顧被攝主體清晰呈現與背景的虛化效果,控制適度的景深才好。
3、小光圈
在風光拍攝時,通常希望獲得由近及遠所有景物都能夠清晰地呈現,這就需用到小光圈了。
f/11~ f/16是風光攝影中常用到的光圈值,但此類題材光圈值不宜過小,過小的光圈會大大降低畫面的銳度和清晰度,因此,比f/16更小的光圈如f/22、f/32最好不要用。
以上就為小編與小夥伴們分享光圈的基礎知識、與景深的關係以及不同光圈的適宜拍攝場景的選擇。#油菜花拍攝#
如果您覺得對你有所幫助和借鑑的話,別忘記點擊關注本小編,我會繼續與小夥伴們分享自已的一些拍攝思路與體會。